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在下列物质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现象的是()
A.氯化钠溶液B.氯化锌溶液C.氯化铜溶液D.氯化铁溶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3-08 06:52: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某化工厂为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4,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及原理)

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O2+2NH3+CaSO4+H2O=CaCO3↓+(NH4)2SO4
(讨论交流)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若在实验室进行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____________
(2)经操作a后得到的固体物质在煅烧炉中高温分解生成X和Y两种物质,该工艺中,Y被作为原料之一循环利用。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沉淀池中也可能生成少量NH4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铵化肥等级测定)
(1)判断(NH4)2SO4化肥中有无NH4HCO3
取少量试样溶于水,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_,无气泡产生,则可判断该化肥中不存在NH4HCO3
(2)化肥中氮元素含量的测定(已确定该化肥中不存在NH4HCO3杂质):
查阅资料:
①已知:(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氨水呈碱性,不稳定,易挥发。
②工业判断硫酸铵化肥等级指标如下:
指标
项目
优等品
合格品
氮(N)含量
≥21.0%
≥20.5%
 
实验设计: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往烧瓶中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使硫酸铵充分反应完全转化为NH3
(2)烧杯中的试剂是为了吸收产生的氨气,下列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水 ②浓HCl ③稀H2SO4④NaOH溶液
烧杯中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1)甲同学认为:应在实验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装有____________(填“浓硫酸"或“碱石灰”)的干燥装置,否则实验测得的硫酸铵化肥含氮量可能偏高。
(2)乙同学认为:在实验装置A、B之间增加正确的干燥装置后进行实验,测得的硫酸铵化肥含氮量可能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测定:
经讨论后,他们改进了实验装置,排除了可能产生误差的因素,重新进行实验。
取硫酸铵化肥样品13.5 g进行实验,测得B装置增重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化肥的等级。

该化肥的等级为____________品。

同类题5

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某科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乙同学:CaCO3、Ca(OH)2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
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由无色
变为红色
自己的猜
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K2CO3丁同学:KOH、Ca(OH)2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