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人坐在镇外,一个陌生人问他:"镇里住的是怎么样的人?"
"你刚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老人问。
"非常可爱,我在那里开心极了。他们和善、慷慨、乐于助人。"
"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老人说。
另外一个人走到老人跟前问他:"这个镇里住的是怎样的人?"
"你刚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老人问。
"那是个可怕的地方。他们自私、刻薄、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别人。"
"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老人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作文 更新时间:2017-03-04 02:24: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作。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女士带着在婴儿车中熟睡的一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李师傅让陈女士将婴儿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一元的行李货品票。陈女士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一元钱,而司机拒不开车。为了这一元钱,陈女士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陈女士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女士搭乘警车回家。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议论不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就陈女士、李师傅的行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孔子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邓拓
在我国悠远的文化长河中,许多花草被先贤赋予了美好的品格,成为我们生活的信条。读了上面的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同类题4
阅读“记者采访李开复的摘要”,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采访对象介绍:李开复,1961年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先后任职于美国苹果、微软、谷歌等公司。2009年9月在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记者:李先生,咱们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地球缺了谁都会照常转。但是这和您刚才所说的,世界因我不同,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容,您怎么看您的这种信念?
李开复:我觉得地球确实会照常转,但人生的目的不是让地球继续转,而是让世界更美好,比如说有更多美好的产品,让人过得更快乐,让人能够节省能源,让人能够有更多的和平……这些就是让世界更美好,虽然这美好的世界和不美好的世界都在转,但转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行动,是一个我们不可抗拒、不可改变的行动。所以我更希望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是去观察一个行动,而是去创造一个差别。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知识点
写作
道德与社会
为人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