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下列对图示实验或现象的分析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C.丙图: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所以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
D.丁图:由于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因此白磷能在水下燃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12-10 01:05: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甲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乙图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
乙同学、丙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丙图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电极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甲同学用 
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 ,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解释与结论)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