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去看病,女儿只给她买到了半程的坐票。半程过后,老人被刚上车的女大学生拿着车票座位号“请”了起来,老人的女儿要求挤一挤合坐在一起,被女大学生拒绝,双方起了争执。后来一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了座。老人的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大学生觉得很委屈,“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其中任意一人的言行,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一:近期,包括一线城市的许多城市,纷纷出台政策,降低大学生落户准入门槛,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才抢夺大战开始了。有人叫好,但也有人反对,认为抢夺人才终非上策,还是自己培养人才为好。
材料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优惠政策,大量人才纷纷回国报效国家。许多地方政府都建立了人才储备库,储备了大量后备人才。但也有部分人才因为环境不适合自己、不能尽快得到重用、施展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黯然离去。
材料三:有人认为,人才应该是多元的,普通劳动者也是人才。许多大国工匠在平凡的岗位上创立了非凡的业绩,他们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也有人认为,科学家、工程师一类的人才是人才,才值得尊重,工匠一类的人算不上人才。
据香港英文《南华早报》报道,上世纪90年代,莫莉·刘离开家乡北京前往美国攻读硕士学位业后,她努力争取到一家美国咨询公司的初级职位,一段时间后,她被派回中国帮助扩展公司在华业务。
那时,在中国这块充满机遇的土地上,这家美国公司为莫莉提供了一条事业坦途。
而2018年,莫莉唯一的儿子张奔获得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后,拒绝了美国波音公司一份普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决定回到北京发展。张奔现在小米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他相信,这家由初创企业发展而来的高科技公司,能够为其提供他母亲当年从美国公司获得的同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