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你所在的学校开展寒假游学活动。同学们在齐鲁大地游泉城,登泰山,访曲阜,探究文化底蕴,领略齐鲁魅力。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小题1】趵突泉居泉城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下面这幅书法名帖是书法大家赵孟頫有感于趵突泉美景而作。请欣赏并完成各题。
 
(1)这幅名帖的书体是________。有同学对其作了如下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用笔清晰流畅,点画圆润,外柔内刚。
B.作品筋骨劲挺周正,情感奔放,喷薄而出。
C.作品用墨浅深自如,浓淡皆宜,俊美典雅。
D.作品布局匀称均衡,章法平和,温厚疏朗。
(2)根据下面的提示,请你推断上面书帖中“时来泉上尘土,冰雪满怀清性孤”句中“濯”字的意思。
提示:濯,金文器,由(水)、(羽毛)、(隹,小鸟)组成。
【小题2】访问老舍故居时,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曾把济南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为这座城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____________》,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温润灵秀的济南。同学们还了解到,老舍先生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普通民众身上,他创作的反映北平城人力车夫悲惨命运的小说《____________》、表现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小说《四世同堂》,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小题3】同学们登上泰山,饱览大好山川的同时,了解到泰山丰富的文化底蕴。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有位同学在网上查阅关于泰山文化的资料时,看到了下面一组连环画。他根据连环画内容,想用下面成语(俗语)替换第6幅图中画横线的俗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眼不识泰山   B.掩耳盗铃   C.管中窥豹   D.自欺欺人

1.一位书生偶然听说,得到螳螂捕蝉时用来遮身的那片树叶,就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别人看不见。


2.书生于是整天在树下观望,当发现一只螳螂正悄悄躲在叶子后伺机捕蝉时,他连忙去摘那片叶子。


3.不料那片叶子掉了下来,跟地上的落叶混在一起辨认不出来了。他便用衣服包了很多落叶带回家。


4.书生拿起一片又一片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一遍遍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老老实实答道:“看得见。


5.后来,他的妻子被纠缠得厌烦极了,随口哄骗了他一声:“看不见了。”书生听了大喜,拿起这片叶子,跑了出去。


6.书生奔到市场上,用叶子遮住脸意图偷盗,结果被扭送官府。县官听后不禁大笑,感叹道:“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举行过皇帝封禅大典的名山,帝王将相、名人宗师对它仰慕备至,因而泰山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下列选项中的“泰山”不含喻意的一项是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人心齐,泰山
C.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D.仰之如泰山北斗
【小题4】曲阜之行中,当地某中学的学生陪同学们拜孔庙,谒尼山,访杏坛。回京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中给曲阜的学生留言,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论语》中的语句。下列留言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让我佩服不已。“见贤思齐焉”,我将以你们为榜样,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B.曲阜同学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们真不愧是圣人故里的谦谦君子啊!
C.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一定会信守承诺,经常与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古都文化,共同品味京华魅力。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曲阜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到北京相聚,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首都风采,再续友情!
【小题5】回到学校,文学社制作了一期游学专刊。下面的文字是本期卷首语中的一段,请你将它补写完整。

山东这片土地孕育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齐鲁文化,滋养了文人墨客的豪迈情怀。这种情怀体现在编年体史书《_______________》中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自信与担当;体现在杜甫远眺东岳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远志向;体现在苏东坡“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的报国雄心:体现在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的磅礴之气……千百年来,这份豪情激越昂扬,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奏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篇章的最强音。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性学习 更新时间:2018-05-05 12:0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