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命题作文 更新时间:2019-06-10 04:00: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心观众对陈更并不陌生:一脸微笑,一身优雅,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理工科女学霸。连续四年,每一季赛场上都有她的身影,这个1992年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女孩,不仅是诗词爱好者,还是北京大学研究机器人的女博士。

对于陈更夺冠,很多人发出的最多感慨是“不容易”。 作为参赛四季、上台14次的中国诗词大会选手,陈更的存在感特别高,她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温柔、谦逊、好学。陈更每次亮相《中国诗词大会》都有惊喜:第一季,民国装扮的她令人眼前一亮;第二季,她三度成为擂主;第三季,她继续践行与诗词的约会。可惜每一次都与奖杯失之交臂。

从第二季开始,就有观众质疑,怎么又是你?“我是带着参加《吐槽大会》的勇气来到诗词大会的。”这位清秀的北京大学工科博士生说,“只要诗词大会需要我,我会克服任何困难去参加。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不太关注输赢,但也不能丢人。诗词大会在进步,我也要进步,和诗词大会一起成长。”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最后一场对决,是两个工科博士的“神仙打架”。最终,陈更以5比2的比分毫无争议地战胜了来自中科院的在读博士生孙晓婧。作为唯一一个参加了四季诗词大会的选手,陈更对诗词大会的变化,还是有发言权的。 比如,本以为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后成了工科人的主场,“放眼望去,核电站高级操作员、航天工程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师、导弹工艺员、海洋采油工程师、程序员……”

“选手的整体水平越来越高,以前常有返场选手,这一季返场次数屈指可数,因为大家都能答对,差的就是那几秒甚至零点几秒的时间,所以随机性很高。我经常感叹,他们的外表已经很出众,还有如此有趣的灵魂。”

让陈更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选手带着一本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诗集《外物静默如谜》,在录制间隙翻看。“他没有拿唐诗宋词,显然不是为了比赛才看的。我问他为什么看这本?他说因为最近在看这本,不想因为比赛打乱了阅读计划。这是真正的爱诗人,只有赤子心,没有胜负心,所以诗词大会是我的人间净土,让我一次次得到净化。”

要求:这些文字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