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小科同学在实验室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
(2)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A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4)改正操作后,小科同学顺利完成了溶液的配制。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简答题 更新时间:2019-09-23 03:08: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
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
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 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
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 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同类题2
溶解度曲线能使我们直观的了解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同时,我们还能在曲线图中找到许多“共同点”,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氯化钠和碳酸锂在0℃的溶解度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g;
(2)它们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都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很大”或“不大”);
(3)分别从它们的溶液中获得大量晶体,都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结晶。
同类题3
如图是A、B、C(均不含结晶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4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 (物质间用“>”连接);
(2)将3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20℃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________ (物质间用“<”连接);
(3)现有一定质量的B溶液,将该溶液在50℃下恒温蒸发10克水后析出了2克B晶体,再恒温蒸发5克水后,又析出了2克B晶体,则B物质在50℃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 .
同类题4
20℃时,食盐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食盐的质量/g
溶液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A.2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B.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同类题5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甲同学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 10%的NaOH 溶液而不选用 NaOH 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饱和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________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
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