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包括港澳都掀起了“国学热”,引起纷纷的议论。面对近年兴起的“国学热”,季羡林认为,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范围还比较狭隘;纪宝成认为,今天重振国学,不是对传统国学的简单回归与重复,而是以现代的理念指导国学的研究与发展;也有专家学者指出,目前“国学热”里透着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国学有被庸俗化的危险。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了,这就沧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的境地。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藴含的恳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近日,某校将本应发给学生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而今年的奖励形式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此事引起广泛热议。学生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发呢,也不必为此拼搏了。”校方解释说:学校鼓励学生的初衷没有变,希望同学们不要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也肆虐了整个国人的春节假期。一时间,共克时艰,白衣天使,逆行者等等词汇成了响彻2020华夏上空最多的词汇。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一声声感激的话语,震撼着每一个国人的心灵。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刷饭卡数据,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顿饭消费低于平均值5元的学生,直接把资助费用打入学生饭卡。这样的“隐形资助”并非个例。早在大数据技术尚未成熟的200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运用数据技术首创“隐形资助”。目的在于让贫国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等都以这种方式默默资助学生。而有些高校的贫困资助方式简单、粗糙:提交材料、当众演讲、校园公示等等,不仅效率不高,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学校运用大数据,兼顾资助的公平和学生的自尊,是技术的温度,也是制度的善意;受到资助的学生也将会用这份温暖和善意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