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正在成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人们似乎可以分享一切东西,包括衣服、汽车、食品、信息、快乐、悲痛……社交网络的成熟更是宣告了一个分享时代的到来。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 讨不来。时代呼唤着更多的人成为某一领城的独创者。
(1)十一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原子弹科研工作者高远,因事关机密,扔下相恋的女友方敏,一“失踪”就是三年。直到遭遇核辐射得了重病,他戴着口罩,在公交车上遇见了方敏,却不能开口解释一句……那一瞬间,高远眼神里的愧疚、挣扎、紧张、心虚,征服了所有观众。
(2)“这就是‘血战’,我们每一场球都不能输。不能想赢怕输,只能是想赢不怕输。”“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一分一分去拼!”郎平的话一举冲上热搜,引得网友带泪转发。
1936年出生的王宁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她从《说文解字》中发掘出“小篆构型系统”,创建了“汉字构形学”与“书写汉字学”;在汉字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贡献突出,领衔研制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年过八十,她依燃奋斗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一线。
对汉字的热爱和敬畏,是王宁教授毕生的追求。自从大学就读中文系,与汉字研究结缘,六十载岁月里,她与汉语言文字学始终没有分开。教学生、做研究、搞普及、参与农村扫盲……与汉字教学研究普及有关的工作中,总能看到王宁的身影。她说:“我对汉字感情很深,特别关注汉字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