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甘戊出使齐国,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只是一个小小的阻隔,你尚且不能自己渡过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甘戊回答说:“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可以叫他们带兵打仗;骐骥这样的好马,能够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捕老鼠,还赶不上一只小猫;干将可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这半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名家的文章,也认识了一些作品中的人物。假如他们中的一些人比如艾青、鲁迅、梁启超、烛之武、荆轲等穿越到现在,会发生些什么?
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乡间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街头标语: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
日本援华物资标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
岂曰无衣,与子战友。(先秦《诗经•无衣》)
材料一:
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员说:我工资不高,但我勤俭持家,孝顺长辈,呵护小孩,我们小家过得幸福美满;这谈不上对祖国有多大贡献,但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都热爱我们的祖国,就像热爱我们的母亲一样。
材料二:
1937年1月28日,南开大学、南开中学遭日军轰炸,正在江西某空军基地紧张备战的张锡祜得知消息后,给父亲张伯苓(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写信道:“去年十月间大人于四川致儿之于前,其中有引《李经》句‘阵中无勇非孝也’……望大人读此之后不以儿之生死为念!”1天后,张锡祜以身殉国,得知噩耗,张伯苓怔了许久后说:“吾早以此子许国,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仁得仁,复何恸为!”
法国童话《小王子》中有一段对白。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大家并不陌生,过生日,一种仪式。成人节仪礼,是一种仪式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莴”,沐浴焚香也是仪式。
不少年轻人注重仪式,追求仪式感的生活。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仪式感”的追求,更是然费苦心各种节日礼盒,被赋予重要老义的纪念版套装,包装精美的限量版商品……这一切,都被打上“仪式感”的标签。有人认为,一年365天,除了吃喝拉,毫无期待,生活重复,乏善可陈,多么可怕。也有人却嗤之以鼻,认为仪式感是“伪精致”对生活的渗透,会导致对表面化、形式化的追求,甚至是虚荣的表象化和理想的物质化。还有人认为……
当前有很多消费数据暴露出当下部分年轻人“面子”凌驾于“票子”之上的尴尬现实。他们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假精致”,让自己焦头烂额,甚至陷入“隐形贫困”中。一位心理学家表示,要有崭新的价值判断,改变“物质比素质重要”的观点。“物质只是一时的,素质才是长伴一生的。”因此,精致不能依靠高消费来实现,而是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是一种严要求、不将就的生活态度。年轻人要通过奋斗和拼搏,为未来创造真正的精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