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巴黎当地时间4月15日,塞纳河畔辉煌雄伟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其标志性尖顶被烧断并坍塌。无数法国市民为这一有着近800年历史的文化瑰宝惨遭不幸而痛哭流涕。
材料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摘自十九大报告
材料三:我们需要文化,就像需要空气一样。——前苏联政治家加里宁
某高中搬迁到新校园,新校园不仅建筑精美,而且绿化得很漂亮。在宿舍楼后边的花园里栽了一棵很大的梧桐树,梧桐树的周围是草坪。三年过后,梧桐树周围的草坪里居然长出了几根竹笋。师生都觉得奇怪,怎么无缘无故地长出竹笋来?绿化工人解释说:这课梧桐树原来是生长在一片荆竹林里的,移栽到校园里来的时候,它的根部带了一些竹根,这些竹根随梧桐树根一起被埋到地下。虽然不为人所知,但它们在地底下默默吸收养分,积聚能量,终于迎来生命的绽放。
在一节关于自我认知的班会课上,同学们各抒己见。
甲同学说,要把自己看成单数,因为每个人都那么独一无二;乙同学说,要把自己看成复数,因为离开了群体,你将一事无成。
近日,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一份“超豪华”的教师招转名单,该名单中的35位教师均为硕士或博士学历,且清一色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名校,其中,仅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就有20名。此事引发社会的广泛争论。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就在于你与众不同。所以,每个人首要的选择,应该是成为自己。不要别人做梦也跟着做梦,被别人忽悠着做梦,做与别人同样的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要选择成为你自己,就意味着不断地超越自己。
以前,篾匠编织花篮时,竹片需要破很多次才能破成很细的竹棍,篾匠一直破,最后把竹片破成需要的样子。这种精致的竹器,需要很多细小的竹棍,而每一根都不能马虎制作,否则就破坏了整体效果。在编织时,篾匠的心中装着多种形状,如何起底子,何时收口,都心中有数。如今,超市里售卖的花篮等竹器都是机器生产出来的,虽然便宜但总会让人觉得,没有经过篾匠一刀刀破竹,一根一根刮去毛刺,也就缺少某种人文温情。造型奇特、凝聚着篾匠独特审美的花篮之类的工艺品,恐怕还得靠羡匠手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