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名篇名句默写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形象刻画作者两世单传,很晚才有儿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_______________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6)《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7-10-11 07:0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1)颜渊喟然叹曰:“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
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
。”
(5)子曰:“志士仁人,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6)子曰:“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子曰:“
_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8)《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9)子夏曰:“
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同类题2
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一文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镜头描绘出村庄的平静、朦胧、安详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而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 ,__________”。
(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
(3)《长恨歌》中通过对比烘托描写杨贵妃貌美无比的名句是:“______, _________”。
同类题4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_______,珊珊可爱。
(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
(3)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7)万里归船弄长笛,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学子承担着振兴中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任,必须具备坚韧的品质,用《论语》中曾子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琴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