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3)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认为教育应在弟子有所思考,心中郁结时再去开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8-04-19 05:04: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1)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____,归思难收。(《八声甘州》柳永)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3)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南山》王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尾绣蝥弧。(《塞下曲》卢纶)
(5)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柳永)
(6)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7)一言既出,___________________。(《伍员吹箫》李寿卿)
(8)___________________,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
同类题2
按要求填空
(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2)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秦观《______郴州旅舍》)
(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认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______”,而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夸张、比喻、反问的手法批判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暴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杀敌卫国的壮志和渴望重新得到重用的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________________, 恨晨光之熹微。
(2)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3)鹤汀凫渚,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5)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6)____________,听臣微志,____________,保卒余年。
(7)______________,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_______________。
(9)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________________”妾曰:“________________”
(10)令初下,_______________,门庭若市;数月之后,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 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低结合地写出茅草乱飞的样态。
(2)《氓》中选用意象“桑”,既做到了比喻贴切、生动,又暗示了情感的发展变化,初婚之时的桑,“________”,遭遇遗弃时则“__________”,读来自有神韵。
(3)苏轼在《赤壁赋》中先以“_______”来慨叹人生的短暂,接着又以“_________”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