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开凿蜀道的艰辛。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
。
说明了总在思考不如学习一会的道理。
(4)《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8-05-08 02:0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3)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
(4)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
(5)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
(8)_______,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也要坚守正义的决心。
(2)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同类题3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1)_______________,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_______________,外与天际____________。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而莫得其涯,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与万化冥合。
(6)其隙也,________,_________。
(7)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___________,_________,无远不到。到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卧而梦。意有所极,__________。
(8)遂命仆人过湘江,_______,______,______,穷山之高而止。
(9)______,______,则凡数州之土壤,_______。
(10)其高下之势,_______,_______,尺寸千里,_____,莫得遁隐。
同类题4
默写.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2)五亩之宅,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____________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____________,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_,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4)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__________。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___________________,何也?”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__。
(7)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8)荀子《劝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体现孔子严格地要求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就自然不会招致怨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既要传道也要授业解惑,这才是符合韩愈认定的老师的标准,至于彼童子之师,仅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符合韩愈认定的为师标准。
(3)《蜀道难》一诗中李白运用细节描写,通过摹写攀登者的呼吸紧张和抚胸长叹,侧面烘托蜀道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荀子在《劝学》中用蟹为例说明虽然先天条件优越但还是没有所得的两句是:
“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