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体现孔子严格地要求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就自然不会招致怨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既要传道也要授业解惑,这才是符合韩愈认定的老师的标准,至于彼童子之师,仅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符合韩愈认定的为师标准。
(3)《蜀道难》一诗中李白运用细节描写,通过摹写攀登者的呼吸紧张和抚胸长叹,侧面烘托蜀道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荀子在《劝学》中用蟹为例说明虽然先天条件优越但还是没有所得的两句是:
“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8-05-18 07:0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相应语句。
(1)《六国论》中,苏洵用以表达其创作意图的一句话是“苟以天下之大,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形象的表达出人的个体生命十分的渺小。以致于让人羡慕那些看似永恒的、伟大的事物。
(3)中国古人在传情达意上有其独特方式,他们喜欢用自然界中的香草鲜花表达自己炽热淳朴的情感。如《诗经·静女》中端雅美丽的女子“_________”,一把来自原野上的白茅草能让男青年爱慕不已。如《离骚》中,大诗人屈原以采摘香草装点自己表达一份对高洁美好品格的追求“____,夕揽洲之宿莽。”而《涉江采芙蓉》中那个孤单寂寞缱绻思念远游亲人的女子也借“采芙蓉”传达出自己无限的忧伤。
(4)“比喻”是诗人善用的表达技巧之一,《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潜感觉自己身在官场如同笼中鸟被困失去自由一般的比喻句是“______”;《短歌行》中曹操用“________”来表达时光流逝之快。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时令,“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②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两个角度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画面,渲染了沉重、紧张的氛围。
③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通过虚写在高塔上见到的辉煌景象来言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极言秦始皇的功业;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同类题4
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阁夜》中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及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比喻和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美妙多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5)王国维认为《苏幕遮》这首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
同类题5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李白引用的关于“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________
,
________
。”
(2)
________
,
________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
(3)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
,
________
。”
(4)
________
,
________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