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和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B.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C.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07 10:30: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8年7月15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引发了人们对疫苗安全问题的关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疫苗是由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
B.接种疫苗后可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
C.疫苗能够促使人体内T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病原体
D.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肺结核传染病,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同类题2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器官有扁桃体、胸腺和脾脏等
B.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C.免疫细胞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癌细胞
D.皮肤和杀菌物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同类题3
“胃肠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等。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同类题4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其中甲与乙表示健康人群;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乙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
同类题5
人的指纹各不相同,可以作为鉴别身份的依据。对这一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具有物种的多样性
B.指纹是人种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C.不同的人性状存在差异
D.不同的人不是同一个物种
相关知识点
人、健康与环境
人体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