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________,善刀而藏之。(《庄子·庖丁解牛》)
(2)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司马迁《项羽本纪》)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8-08-15 08:30: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述《谐》之言,为读者展示了大鹏鸟凭借六月大风,以“_________,________”的雄姿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
(2)丽仔道元在《三峡》中写山,先正面描写山之相连和高耸,再用“____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表现出三峡的雄险气势。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融追忆过往和感慨当下于一体,巧妙借助地名,点出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挥霍无度,将珍贵的宝贝视作平常之物。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王之涣曾写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一文中表现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4)《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___________。表明全篇中心论点的句子:____________。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二章》中体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或富有新事物必然寓于旧事物中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2)《登高》中,杜甫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视线由高处转向江面洲头,用“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一幅精美的画面。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一句点染送别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己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心理。
(6)杜甫曾经感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寡人之于国也》中叙写类似这种社会现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8)《望海潮》中,柳永在“________,________”中,以互文的形式,展现了西湖之上昼夜笙歌的欢乐图景。
同类题5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6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2)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 ”
(4)《阿房宫赋》最终要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5)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