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9-02-10 09:32: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古讽今,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秦的灭亡告诫当朝统治者及后人,如果不以史为鉴,将会重蹈覆辙,致使悲剧重演。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写出箫声的哀怨动人和强烈的感染力。
(5)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10)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钓空缺部分。
(1)《师说》中体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鱼我所欲也》指出,当“生”“义”不能为全时,我们应有“______”的人生观。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
_________”来说明学习的作用。
(2)《离骚》中表现诗人“道不同不相为谋(不相安)”想法的诗句是:“____,___。”
(3)《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山西村》中,陆游观赏乡村自然风光和节日民俗后,意犹未尽,便与村人相约:自己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次前来叨扰。
(2)《论语·子罕》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惨象,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同类题5
请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书生意气,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___,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③吾入关,___________,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 (《史记·鸿门宴》)
④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为政》)
其身正,_________: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为政》)
⑤_________,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_________,而好犯上者,鲜矣。 (《论语·为政》)
⑥有美玉于斯,_________,求善贾而沽诸? (《论语·子罕》)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_________,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