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写景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远近相间;从万山、层林、江面、百舸、雄鹰到万类,这是由概括到具体。景物描写远近相间,由概括到具体,层次井然。
B.在《雨巷》中,“油纸伞”意象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暮春时节,寂寥的雨中,一份冷漠,一份凄清,撑一油纸伞在风雨中独立,神秘、迷蒙之感顿生。
C.一般离别诗中离别的是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告别康桥时,却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D.《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31 09:42: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雷雨》(节选)回答小题(8分,每小题2分)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突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悲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
周朴园: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
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小题1】联系全文,对“柜上的相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深切真挚的怀念B.十分自私的怀念
C.掩饰罪恶的怀念D.极其虚伪的怀念
【小题2】周朴园反复提到“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了”,对其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害怕侍萍越说越伤心,哭坏了身体。
B.担心侍萍提起往事,被周萍知道后背叛他。
C.害怕人们知道他不光彩的过去。
D.内心愧疚,觉得对不起侍萍
【小题3】联系全文,对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情感变化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怀念、痛悔”到“怒斥、感化、补偿”。
B.从“伪善、掩饰”到“威胁、欺骗、收买”。
C.从“怀念、惊恐”到“认错、后悔、安抚”。
D.从“仁慈、惊恐”到“怒斥、欺骗、后悔”。
【小题4】对这个片段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这段对话把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公开明朗化了。
B.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很快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他陡然间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C.鲁侍萍的话表现了她的刚毅,但她还不能揭示自己为什么三十年来受了那么多苦,所以自认为是“不公平”的命造成的。
D.周朴园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其意是:三十年了,你还在思念着我,你终于见到我了。

同类题2

阅读《天狗》,完成下列小题。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X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小题1】对这首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弘的气度和极度的夸张,突显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期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
B.第一节极写“天狗”宏大的气魄。以“吞”为关键词,展示出一条“天狗”吸纳世界万物的生命特性。这“天狗”其实就是指郭沫若自己。
C.第二节顺应第一节的气韵,写“天狗”获取无穷能量创造新宇宙、新人生。它吸收宇宙间一切的光源,融汇了“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成为宇宙的主宰,大有扫荡一切、重建未来的气度。
D.第三、四节中,汇聚了“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的“天狗”终于暴烈地行动起来,它“飞奔”“狂叫”“燃烧”,并且无情地“剥”“食”“吸”“啮”自己的肉体,最后,“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表现出“天狗”终于舍弃一切,希冀在爆裂中求得自我毁灭的革新精神。
E. 《天狗》是“五四”时期奏响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它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革新精神的再现。
【小题2】诗人是怎样塑造“天狗”这一形象的?
【小题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小题4】闻一多将写诗比作“戴着镣铐跳舞”。鲁迅说:“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郭沫若不这么看,他说:“诗的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试着分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小题5】本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请对这一特色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