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类APP的风靡
材料一:
健康类APP是指拥有可以帮助用户记录分析健康数据、指导健康锻炼与饮食、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等功能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第三方应用程序。
健康类APP主要分为以下四种健康数据管理类APP,通过用户健康数据输入评测,并记录每天的饮食、运动、生活规律等数据,预测未来健康状况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为用户定制方案、规划行动。健康信息咨询类APP,对用户健康数据进行管理,使用户从健康传播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健康信息,输入体征数据进行自诊,也可以在线向专家进行问诊等。健康方式养成类APP,主要包括饮食类APP和体育锻炼类APP,健康方式养成类就包含针对日常饮食以及运动开发出的软件应用。问诊类APP,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健康管理,但需支付一定费用,在中国普及率极低。
(摘编自刘亚丽等《健康类APP现状分析与研究》)
材料二:
中国运动健康类APP(PEST分析)(材料于《2017年2月中国运动健康类APP用户监测报告》)
(注)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
材料三:
据美联社12月5日报道,手机健康APP已日趋普及。据美国艾美仕医疗保健信息研究所统计,目前市面上有超过16.5万款手机健康APP。
该所研究小组评估了137款专门为各种患有严重持续健康问题的病人设计的APP包括癌症、心脏病和抑郁症等。研究表明,尽管部分APP还不错,但也存在问题。或许最令人担忧的是参与评估的医生输入本应引起APP预警的信息(例如,当APP询问用户是否有自杀倾向时,选择“是”)时APP的反应。研究人员说,121款APP中只有28款对这类危险信号信息做出了适当反应。
患者通常要向APP输入健康信息,但大量信息是通过不安全的方式进行共享的,比如短信或电子邮件。相关行业需要进一步努力,提高安全性能并确保隐私。
(摘编自《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材料四:
有统计数据显示,至少20%的智能手机用户下载了健康运动应用。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微信运动”和“微博运动”等帮助读取相关信息的工具,如微信运动可作为一个数据平台,支持接入小米、咕咚等智能手环,它还可以汇总苹果手机自带的计步服务的数据。
这些设备计步服务的原理是,人在步行时重心会有改变,设备中传感器和协作器感受到重心移动并进行计数。但是如果走路时手机没带在身上,是坐在工位上由于各种原因带动手机摇晃,这样记录下的步数肯定不会准确。
专业人士表示,对一些“较真儿”的人来说,健康应用可能并不是件好事。今天为什么我没走够一万步?为什么我的心率这么快?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并不利于健康。
2014年,美国食品卫生管理局发布了对手机医疗应用开发者的管理条例。但该机构强调,他们管理的只是少数对消费者具有高风险的应用,例如用手机控制医疗器械。但由于很多应用目前不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反而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
(摘编自《健康运动APP靠谱不?》,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健康类APP近年在国内外发展势头良好,其具有记录分析健康数据、指导健康锻炼与饮食、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等功用。 |
B.相对于其他健康类APP,问诊类APP虽然更具特色、更适合用户的需求,但需支付费用,目前在我国普及率极低。 |
C.我国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努力营造体育强国形象,政府对运动健康相关项目的大力支持等是运动健康类APP发展的政治因素。 |
D.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关健康、审美等需求的增强,运动健身逐渐成为引领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 |
A.目前市面上健康类APP虽然数量庞大,但按使用对象可以分为四类:健康数据管理类、健康信息咨询类、健康方式养成类、问诊类。 |
B.由材料二可知,中国运动健康类APP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因素,其中技术支撑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
C.作为依托于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目前在我国,手机健康运动APP已口趋普遍地存在于用户的智能手机中。 |
D.体育锻炼类APP是针对人们运动而开发出的应用软件,比较常见的像苹果手机自带的计步服务等就属于该类APP。 |
E.针对手机健康类APP可能给用户带来的安全等方面的隐患,我国和国外的研究组织对相关APP展开了评估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