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大洋深处的天然药橱
乔心月
在我们目光所及的任何一个地方,微生物都以它们坚韧的生命力、强大的适应能力和丰富的多样性让科学家们惊讶万分,而人类涉足最少的极端环境——大洋深处的海沟是能够给科学家们带来更多希望的地方。
海洋中最后的未知之地——海沟是地球上最大的未被开发的生物群落聚居地。海沟环境相当独特。在距离海面超过6 000米的超深渊海区,各种极端条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极为严酷的生存环境:黑暗、高压、低温(2℃的低温虽然称不上极端温度,但却会抑制绝大多数细菌的生长)。除了恶劣的环境之外,海沟以其与外界隔离的特性,以及独特的生态群,成为了水下版本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每一条海沟都孕育出了一个适应独特生存环境的多样化的生物群落。
科学家关于深海海沟有着丰富生命群落的直觉想法已经得到了证实。2013年,丹麦生态学家龙尼·格卢德及其团队公布了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挑战者深渊所获得的样本的分析结果。挑战者深渊位于西太平洋之下近11千米深处。科学家采集回来的每立方厘米淤泥中平均合有1 000万个微生物,几乎是海沟顶部淤泥中微生物数量的10倍。这些生活在终日不见天光的黑暗环境下的生物为何会繁殖得如此欣欣向荣?格卢德认为,海沟里拥有大量维持生命的营养物,海沟两边宽广而陡峭的斜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将有机物倾泻到海洋底部,滋养着在那里等待天降食物的细菌。
那些在极端黑暗、极度压力、极冷极热温度和极大毒性环境下兴旺繁衍的生物,它们独特的适应性可以用来对抗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因此有望成为我们的新型药物的。科学家在对从马里亚纳海沟不同微生物群落中分离出来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后,已经有了初步的发现。例如,深渊皮生球菌这种由日本遥控潜艇从海底获得的放线菌,可产生一种之前从未发现过的生物化学物质,有望用来对抗导致昏睡病的寄生虫。
那么,在秘鲁—智利海沟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人类未曾发现过的细菌群落呢?
迄今为止,世界上的海沟尚未得到充分的探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难以抵达。在从欧盟获得了950万英镑的资助之后,贾斯帕斯开始实施名为“药物海洋”的雄心勃勃的探测计划,他的合作成员来自13个国家的25个研究所和商业集团。
贾斯帕斯计划在海洋的不同深度采集样本,但他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才能将海洋生物样本安全地带回实验室?要知道,许多海洋生物对压力变化非常敏感,它们已经适应了海水的巨大压力,只有在高压环境中才能生龙活虎地活下去,一旦离开了习惯的环境,它们在通往海面的过程中就有可能死去。所幸,贾斯帕斯弄到了一个可模拟4 000米深海水压力的高压室,可以作为一些不那么顽强的细菌的生命支持系统,保证至少一部分生物样本能够适应海平面上的压力并存活下来。
在样本被安全带回实验室后,科学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将细菌分类隔离,并诱使它们形成更大的细菌菌落。然后,他们将逐步提取这些细菌中的有效药物成分,并利用它们合成成百上千种化合物,试验它们对抗各种病菌感染的能力。一些先进的实验方法,如斑马鱼实验方法,有助于加速这一过程。斑马鱼是一种用于测试新药物的极好的实验动物,从遗传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的角度来看,斑马鱼与人类十分相似。更重要的是,用鱼进行实验,药物的筛选不但能够快速见效,而且测试只需少量样本。
新型药物开发的最后一站,是制药公司的大规模开发。当一些大型制药公司正从抗生素领域大举撤退时,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仍在这个领域内继续打拼。
秘鲁—智利海沟只是人类向大海要药物的第一站。贾斯帕斯接下来的目标是去太平洋深处的其他海沟进行探索,包括新西兰附近的克马德克海沟,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以及日本沿海附近的伊豆—小笠原海沟。希望科学家们运回大陆的珍贵样本能够创造医学新奇迹。数百万年来一直生活在地球极端环境中的一些微小生命,或许将给人类带来莫大的恩惠。
(选自2014年第6期《大自然探索》,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海沟环境相当独特”,请简要概括其独特之处并指出第2自然段的作用。
【小题2】简要概括从海沟底部采集样本到大规模制药成功已经遇到或将要攻克的难关有哪些。
【小题3】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所选词语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小题4】你认为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应该持有什么样的精神?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7 04:3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的河岸

何君华

雨声渐大的时候,爷爷怀揣一把斧头钻进了竹林。

这不是爷爷第一次剁竹子,但冒这么大的雨还是第一次。

要是不趁这一场大水把竹子卖掉,今年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卖了。想到这里,爷爷就把胳膊抡得更圆,斧头也扬得更高了。豆大的汗珠一颗颗地从他的额头上冒出来,他的脸上已经分不出哪里是汗水,哪里是雨水。

雨来得实在有些急,要不也用不着这么急火火地来砍竹子啊。

很快,所有被伐倒的竹子都褪去了竹枝,光溜溜地躺在瘦了一半的竹林里。

没有任何休息,爷爷便开始把竹子一根根地往黑水河南岸扛。我捡起地上的竹枝,试图证明我也能帮上一些忙,但爷爷很快就制止了我:“那是不用搬的,等天晴晒干了,捆回去做柴烧。”

我只好两手空空地跟在爷爷后面。那个上午,我戴着大得夸张的斗笠跟在爷爷屁股后头,一趟趟地往返于竹林和黑水河南岸之间。

用我奶奶的话说,我简直就是爷爷不离身的影子。我对奶奶的话坚信不疑。

等所有的竹子都扛到了河边,爷爷便开始拿绳子捆它们。很快,一只大竹筏便在爷爷手中做成了。

爷爷要赶在天黑之前到黄龙乡把竹子卖掉。

爷爷撑起竹篙,像老虎一样跳上竹筏。我叫嚷着要和爷爷同去,父亲不容置喙地喝止了我。

要不是这样一场大雨,黑水河肯定载不起这样一捆竹子,何况身宽如牛的爷爷还摇摇晃晃地站在上面。我替爷爷捏了把汗。

雨还没有停的意思。河水越来越黄,河岸越来越低。很快,爷爷便像游水的青鱼一样消失在我踮起脚也看不见的黑水河尽头。

有人站在对岸大声逗我:“细箩,你爷被黑水河吞了!”

我板起脸回敬道:“你爷才被黑水河吞了!”

我不再理他.

爷爷是黑水河的河神,怎么会被黑水河吞掉!想也不用想。

我曾不止一次听过爷爷在黑水河的传奇,最有名的,莫过于爷爷在河里徒手捉过一条一百三十一斤的大青鱼。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黑水河爆发百年一遇的大水,人们纷纷冲到河里下网捕鱼。突然,爷爷下的网被狠狠磴了一下,爷爷意识到网住了个大家伙,立即拎起网来。爷爷一眼便看见了一条硕大无比的鱼尾巴,还来不及反应,爷爷便被鱼拖进了黑水河里。接下来,令岸上所有人都瞪大双眼的一幕发生了。但见爷爷抓着青鱼的两鳍,骑在青鱼背上在黑水河里游上游下,激起的水花高过人头——我爷爷在黑水河里开起了摩托艇,这是多年后我在一部香港影碟里看到的场景,我一下就想起了我当时年轻气盛的爷爷,我确信我爷爷当年跟影碟里的人一样酷劲十足。

有人数了教,爷爷骑在青鱼身上足足游了二十三圈;最后,筋疲力尽的爷爷终于把青鱼甩上了岸。爷爷像耙完十亩田一样大口喘着粗气,青鱼则僵死在岸上一动不动。何铺街上卖肉的朱屠户当即拿来秤,两个人架起扁担一称,整整一百三十一斤!

这是迄今为止黑水河最大的一条鱼,人们都说我爷爷捉住了黑水河的鱼精。连鱼精都捉得住的人,怎么可能被黑水河吞掉!

可是,爷爷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父亲和他的叔伯兄弟沿着黑水河寻了一个月,连爷爷的影子也没有寻到。

直到有一天,奶奶突然说爷爷托梦给她,说他在一条河岸上。人们问奶奶是哪一条岸,她说既不像是黑水河北岸,也不像是南岸,因为岸上既没有成片的麦林,也没有成片的稻林,只能说是第三条岸。

奶奶还说,那条岸上有一片花的海洋。

所有人都以为奶奶疯了,只有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大人们不肯相信一条河会有第三条岸,就像他们从来都不肯相信一只山羊也会唱歌一样。我讨厌这帮傲慢无理的大人,并且决计不再搭理他们。我发誓等我长大,就会像鱼一样游过去看爷爷。爷爷一定就在那条开满鲜花的河岸上欢快地望着我,就像望着他不离身的影子一样。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大雨的介绍,既为人物出场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又为下文黑水河上涨、爷爷乘竹筏卖竹子等情节作了铺垫。
B.文章第三段画线句,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说明了爷爷冒大雨砍竹子的原因,暗示了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引人深思。
C.文章善用修辞.如褪去竹桠的竹子光溜溜躺在瘦了一半的竹林里及爷爷像游水的青鱼,分别用了拟人和比喻手法,把形象刻画得生动贴切。
D.小说插入有关爷爷在黑水河捉住大青鱼的故事,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有助于强化爷爷的形象。
【小题2】文中的爷爷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概括分析。
【小题3】小说以奶奶的梦结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高估的民国学术

①近年来,随着“民国热”的升温,一批“民国范儿”的故事流传日广,更成为影视作品的新宠。与此同时,一批民国的“学术大师”如出土文物般现身,或者被媒体重新加冕。于是在公众和年轻一代的心目中,民国期间成了大师众多、高峰林立的学术黄金时代。

②其实,民国期间的总体学术水平如何,具体的学科或学人处于何种地位,有哪些贡献,还是得由相关的学术界作出评价,并不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知名度,更不能“戏说”。

③那么,今天应该怎样看民国期间的学术呢?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篇章,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关键性时期,也是现代学术体系创建的阶段,各个学科几乎都产生了奠基者和创始人,并造就了一批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的大师。

④民国时间的学术水平如何,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言是有国际标准的。  至于杰出的个人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天才获得了发挥的机遇,与整体水平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历史上出现过的学术天才,或许要经过相当长的年代才可能被超越,甚至永远不被超越,民国时期也是如此。

⑤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情况,到了今天,民国的学术往往会被高估。因为每门现代学科几乎都是从那时发轫或成长的,今天该学科的专业人员,除了直接从国外引进的外,一般都是由当初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一代一代教出来、传下来的,这些创始人、奠基者自然具有无可争辩的、崇高的地位。解放后留在大陆、以后成为大师的学人,大多是在民国期间完成了在国内外的学业,已经崭露头角。尽管他们的成就大多还是在解放后取得的,但也被看成民国学术水平的代表。

⑥历次政治运动的消极影响和破坏作用更加剧了这样的高估和偏见。有的学科和学人因学术以外的原因被中止或禁止,形成了二三十年的空缺,以至到了改革开放后这门学科恢复,还只是民国时期的成果独领风骚,一些学者的代表作还是当初的博士、硕士论文。例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本来早就应该被他自己的新作或他学生的成果所超越,但由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社会学科被“断子绝孙”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科彻底取消。等费孝通当了右派,连《江村经济》也成作毒草批判,从此消失。

⑦毋庸讳言,一些人对民国学术的评价、对民国学人的颂扬是出于一种逆反心态。是以此来显现、批判今天学术界的乱象,表达他们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学术垃圾、学术泡沫、学术腐败的不满,对某些混迹学林的无术、无良、无耻人物的蔑视。就像赞扬民国时的小学课本编得多好,就是为了对比今天的某些课本编得多差一样。

⑧当然,舆论与公众出现这样的偏差,学术界本身也负有一定的责任。由于学术界往往脱离公众,或者不重视社会影响,对一些本学科视为常识性错误或胡编乱造的“史实”不屑、不愿或不敢公开纠正,以至积非成是,形成“常识”。例如,在季羡林先生的晚年,从大众媒体到全社会无不将“国学大师”当成他的代名词。但大家都明白他的主要学术贡献并不属国学的范畴,而滥用国学实际是贬低了其他学问,如季先生主要研究的印度学和梵文的地位。但谁都不好意思或不愿意向公众捅破这一层纸。当我在报纸上发表质疑季先生“国学大师”身分的文章时,好心的朋友劝我应该给老人留点面子。我说:正因为我尊敬季老,才要在他生前纠正他身不由己的被误导,而不是在他身后批评。

(选自2014年10月17日《文汇报》,略有删改)

【小题1】第②段加点词“戏说”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段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对国民学术作了定位。
【小题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人文学科的具体人物或具体成果很难找到通用的国际标准。
②如果在中国内部进行阶段性比较,则除了个别杰出人物外,总体上远没有超越清朝。
③如果用现代学科体系来衡量,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
④而今天的总体学术水平,已经大大超越了民国时期。
⑤尽管有少数科学家已经进入前沿,个别成果达到世界先进,但总的水平还是低的。
A.⑤①③②④B.⑤③①②④C.①⑤③②④D.①⑤④②③
【小题4】下列有关“民国学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国学术产生了众多大师,并创建了现代学术体系。
B.民国时期杰出人物的出现与整体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C.政治运动的消极影响是民国学术被高估的主要原因。
D.对民国学术的颂扬包含了批判今天学术的逆反心态。
【小题5】联系全文,分析第⑧段的作用。
【小题6】本文在阐述问题时较好地运用了批判性思维,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
按:一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某种观点或现象进行言之有据、有逻辑推理的质疑、评估,从而得出真实性判断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外卖行业发展迅速,从大学校园到办公室、住宅区,又登上高铁;从正餐到夜宵、下午茶,再到年夜饭,外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1月18日起,在”铁路12306”APP上预订高铁外卖时限缩短至开车前一小时。时下,不少餐饮品牌已推出了各色外卖年夜饭套餐。
2017年,外卖平台送的品类大大扩展,除了餐食,还有药品、鲜花、水果等,消费者需要什么还可以使用“代跑腿”服务。过去,人们订外卖主要集中在午餐和晚餐,2017年夜宵和早餐占比不断扩大。除了时间上的变化,在空间上,一线城市外卖订单量依旧领先,但二三线城市发展势头迅猛。
(摘编自2018年1月3l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近年来,互联网对餐饮业持续渗透、赋能,推动外卖行业髙速增长。外卖行业经过井喷式增长之后,步入稳定发展期,消费者对于外卖的选择也开始从价格导向往品牌导向转变。数据显示,2017年超过四分之一的外卖订单来自知名品牌商家。随着众多知名餐饮品牌与外卖平台合作,餐饮品牌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加强,也促使更多非品牌商家开始注重打造品牌、发展优质外卖。
当前,网络餐饮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餐盒的环保问题、派送员的安全与道德问题和入网商家暴露出的后厨问题等食品安全隐患。
2017年12月底,为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国家食药监总局约谈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等国内主要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负责人。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相关负責人强调,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开办者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规范入网商家经营活动,配合监管部门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餐饮消费环境,促进“互联网+餐饮”健康发展。
消费者应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对食品安全违法现象和隐患积极监督、投诉举报。监管部门和平台应对违规商家建立分级与黑名单制,严重违规的应永久禁止进入平台。
(摘编自《告别井喷式增长,餐饮外卖注意力转向”高质量”》)
材料三:


(来自《2017中国外卖最新报告》)
材料四:
2018年1月18日,美团外卖在京举办外卖产业大会,与会嘉宾就分享、共赢等问题展开讨论。中国外卖在以往依托于餐饮业发展的基础上,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外卖平台相比,中国的外卖行业发展速度已经居于领先地位。
未来,外卖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
餐饮业的新需求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乃至私人定制化的消费,这就为外卖产业创新不断 细分提供了新的需求土壤和条件。相关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4亿人左右,约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而美团外卖的大数据显示,20-35岁的人群贡献了74%的消费额。这意味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变化,他们对新的品牌和新的品类也更容易接受。
以盒马生鲜和7-11为代表的新零售、零售店业态开始经营餐饮模块,且餐饮模块在前者的经营中占据比重也越来越高。目前,快递餐饮行业整体对这种跨界经营反应却相对迟缓。与外卖配送向同城共享配送转变一致的现象是,鲜花绿植、医疗健康等类目的配送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美团外卖数据显示,2017年平台上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增长率均超过200%。
行业产业化之后,需要更加规范化,而行业玩家也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据悉,美团外卖将联合诸多餐饮商家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力,并已联合相关机构成立”青山基金”,用于外卖行业对环境保护探究,承担更多杜会责任。
(摘编自《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2018外卖产业化如何布局?》)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外卖行业目前得以迅速发展,与互联网对餐饮业的持续渗透和外卖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
B.当外卖行业进入稳步发展期之后,消费者在订外卖时将会更加理性,由先前的只关注价格转变为对餐饮品牌、优质外卖的关注。
C.由材料三可知,从2011-2018年的8年间,中国在线订餐市场规模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在线外卖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D.作为一个新兴的充满生机的产业,中国外卖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餐盒是否环保、派送员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去解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外卖行业表现出新的特点,如外卖平台配送的品类不限于餐食,订制夜宵和早餐占比不断扩大,二三线城市外卖发展势头迅猛。
B.“互联网+餐饮”的健康发展既需要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开办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也需要相关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
C.2014年对中国在线订餐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增长率变化曲线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增长率均呈逐年上升,在此之后则逐年下降。
D.从用户方面来看,2017年除住宅区等主要消费场景外,酒店、商铺等消费场景也有外卖订单,未来外卖 行业可积极探索用户消费场景,扩充用户量,提升订单量。
【小题3】根据材料四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出我国外卖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同类题4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节选)
蔡元培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性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为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有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而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的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请你探究一下,产生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

刘以鬯

云很低,像肮脏的棉花团,淡淡的灰色,摆出待变的形态。然后,淡灰于不知不觉间转成昏暗。大雪将降。这样的天气是很冷的。他身上那件棉袍已穿了七八年,不可能给他太多的温暖。要不是在城里喝过几杯酒,就不能用倔强去遏止震颤。郊外缺乏除夕应有的热闹,疏落的爆竹声,使沉寂显得更加沉寂。这一带的小路多碎石。他无意将踢石当作游戏,却欲借此宣泄蟠结在心头的悒郁。几个月前,死神攫去他的儿子。他原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现在喝得更多,举腿踢空时,身子跌倒在地。他不想立即站起。他的理智尚未完全浸在酒里,思想像一潭死水,偶有枯叶掉落,也会漾开波纹。他眼前的景物出现蓦然的转变,荒郊变成梦境:依旧是亭台楼阁,依旧是雕梁画栋,依旧是树木山石,依旧是游廊幽篁。他甚至见到那对石狮子了……他发现自己已身处于一个大庭院中。他一向喜欢这地方:辉煌的灯烛照得所有的陈设更具豪华感,连门神对联都已换上新的了。这是三十晚上。小厮们早已将上屋打扫干净,悬挂上祖宗的遗像。这里,路灯高照。这里,香烟缭绕。有人掷骰子。有人放爆竹。到处弥漫着除夕独有的气氛。这种气氛,具有振奋作用,像酒。人们显然已喝过酒了,每个人的脸颊都是红通通的。

……

一阵狂风,将屋里的烛光全部吹熄。来自黑暗的,复归黑暗。眼前的一切消失于瞬息间。连说一声“再见”的时间也没有,四周黑沉沉。

依旧是除夕,两种不同的心情。

落雨了,当他跌跌撞撞朝前行走时,蓦地刮起一阵狂风,雨雪泼洒在他的脸上。袜子湿了,冷冰冰的感觉使他浑身鸡皮疙瘩尽起。他自言自语:“不会迷失路途吧。”

前面忽然出现灯光。

这灯光从木窗的罅隙间射出来。在黑暗中,一盏昏黄不明的油灯也能控制一切,他想。醉意未消,仍能记得他的妻子此刻正坐在油灯旁边等他回去吃饭。

“我回来啦!”他嚷。木门启开。他的妻子疾步走出来,屋里的灯光,在风中跳跃不已。自从孩子死去后,这个女人就不再发笑。她脸上的表情一直好像在哭,只是泪水总不掉下来。“这是除夕,我为你煮了一锅饭。”语调是如此之低,显示她的健康正在迅速衰退。

火盆里烧的是潮湿的树枝,青色的烟霭弥漫在这狭小的茅屋里,熏得他猛烈咳呛,脖颈上有血管凸起。炉灰被门缝中挤进来的北风吹起。那半明不灭的油盏,阴沉沉的,使泥墙涂了一层阴惨的淡黄。就在这些薄薄的泥墙上,居然挂着几幅屏条与对联。都是他自己的手迹,并非用作装饰,而是随时准备拿进城去换钱的——当他想喝酒的时候。明天是新年,明天没有人买画,他想。“吃吧。”声音来自右方,转过脸去观看,他的妻子没精打采地坐在那只粗糙的小方桌边,低着头,像倦极欲睡的猫。

雪落在屋顶上,原不会发出什么声音。此刻,他却听到了沙沙的雪声。这地方的宁静,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可怕。那种结局太悲惨,他想。每一次想到那结局时,心烦意乱。那种结局太悲惨。他想。他的手,下意识地捉揉着那条长长的辫子。那辫子,像绳索般缠绕着他的脖颈。他想到死亡。当他想到死亡时,连青山不改的说法也失去可靠性。骤然间,生命似已离他而去。这种感觉不易找到解释;不过,每次产生这种感觉时,心中的愁闷就会减去不少。“不能有这样的结局!”声音有如刀子划破沉寂。木架上有一叠文稿。他抽出底下的一部分,投入火盆,熊熊的火舌乱舐空间。他烤手取暖。他将思想烧掉。他将感情烧掉。他将眼泪烧掉。他将哀愁烧掉。他笑。这笑容并不代表喜悦。他的妻子将文稿从他手中夺过去,他将文稿从妻子手中夺过来。“为什么?”她问。他将她推倒在地。这个题材只有在他笔下才能获得生命。现在,他将这个生命杀戮了。“不能有这样的结局!”他笑。但笑声不能阻止北风的来侵。门与窗咯咯咯、咯咯咯地响起来。这是除夕,久久听不到一声爆竹。

他手里仍有一叠文稿,一页继一页投入火盆,看火舌怎样舞蹈。那不幸的结局被火焚去时,他产生释然的感觉。他将剩下的文稿全都投入盆内。起先,火盆仿佛被这过重的负担压熄了,没有火焰,只有青烟往上升。稍过些时,刺鼻的青烟转变为滚滚的浓烟,虽浓,却常常被熊熊的火焰划破。火焰企图突破浓烟的重围。火与烟进入交战状态。火焰占了上风,像螺旋般地往上卷,往上卷,往上卷……他笑了。浓烟消散。火焰像一朵盛开的花。他纵声大笑。火焰逐渐转小,像不敢穷追的胜利者带着骄傲撤退。黑色的灰烬到处飞舞。

他作画的兴趣已激起。他倔强地将白纸铺在桌面,拿起画笔,将抑郁宣泄在白纸上。然后他的视线模糊了,一些好像见过的东西,忽然乱作一团。摇摇头。那些乱七八糟的思念蓦地消失,一若山风吹散浓雾。他笑了。用笔蘸了墨,将他的灵感写在白纸上。然后他的视线又模糊了。这一次,有如向空间寻找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他固执地要实现一个愿望,必须保持理智清醒。当他画成那幅画时,仿佛有人在他背上推了一下。手臂往桌面一压,半边面孔枕在手臂上。他是一个胖子,血压太高。在追寻存在的价值时,跌入永恒。他已离开人世,像倦鸟悄然飞入树林。他的妻子从后边走出来,以为他睡着了。望望画纸,原来画的是一块石头,没有题诗,未盖图章,左侧下端署着三个字:曹雪芹。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将灰色的云喻作“肮脏的棉花团”,既表明了雨雪将至,也给全文奠定了凄凉悲怆的感情基调。
B.几个月前儿子的死亡使得主人公喜欢上了喝酒,他和妻子长时间沉浸在痛苦中,只能借酒浇愁,度日如年。
C.“除夕”这一时间节点巧妙地串联起了主人公的回忆与现实,梦中的繁华和现实的破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D.小说句式灵活多变,用词典雅含蓄,描写极富画面感,带有诗歌般的韵律韵味,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追求。
【小题2】请结合文本概括并简要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3】本文主要由作者的想象构成,但读完全文,我们似乎又亲历了伟大文豪曹雪芹的临终时刻。请结合全文,从小说“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