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题目。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文章有删节)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许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麋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金先生教逻辑。逻辑是西南联大规定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班上学生很多,上课在大教室,坐得满满的。有一个华侨同学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lackboard(林国达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 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
有一个同学,大概是陈蕴珍,即萧珊,曾问过金先生:“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后半部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沈先生有一次拉金先生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题目是《小说和哲学》,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 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其余还有什么,我不清楚。
(有删节)
【小题1】结合文章谈谈梁启超先生的“热心肠”和金岳霖先生的“有趣”。(8分)
【小题2】梁文语言典雅,汪文语言平实,各有其妙,请结合文本赏析。(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04 02:4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共15分)
美政府“关门”第二天 官民高呼“伤不起”
中新社华盛顿10月2日电 (记者 张蔚然)美国政府“关门”进入第二天,白宫与国会对峙僵局未破,美国继续在“喊话”模式中运转。越来越多的联邦部门和民众都在抱怨“伤不起”,调门越喊越高。
国务院2日表示,政府“关门”对美国的全球领导力造成损害。鉴于总统奥巴马取消对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访问,国务卿克里将率团访问上述两国。国务院发言人哈夫说,美国在全球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但在政府“关门”的背景下,显然不能同时推进这些工作来提升美国全球领导力。
“关门”还波及美以关系。哈夫透露,2014财年美国对以色列的安全援助资金已被推迟,直到国会通过临时拨款议案或新财年预算。
“每过一天,国务院都必须做出更艰难的决定,哪些工作可以继续,哪些工作需要停下。”哈夫说。
同样高呼“伤不起”的还有美国情报部门。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2日表示,政府关门对美情报行动造成“极大危害”,他在情报界工作50年,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克拉珀说,他不认为哪位雇员是非必要的,但必须做出痛苦的决定,让70%的员工回家休假,“关门已严重损害情报部门保卫国家安全的能力,和对美国军事和外交工作的支持,更可怕的是,只要关门继续,损害会逐步累积。”
就连白宫也在高调“晒愤怒”。打开白宫官网,只见黑乎乎的页面中央显示几行小字:由于国会没能通过法案为政府提供资金,您在本网站看到的信息可能不是最新的,一些意见可能无法提交,我们可能无法回应您的询问。
面对白宫的“高调”,一些共和党人士认为,白宫此举是在尽己所能让民众在政府关门期间体会更多痛苦,有时候不必如此“作秀”。
但在更多情况下,普通人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不便。一些进入“休假”模式的政府雇员在国会门口打出标语向议员喊话,“把你们的工作干好,这样我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华府地区的不少“喜事”也因政府关门而受阻。据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迈克·卡西诺和妻子计划本周末在托马斯·杰斐逊纪念堂的草坪上举行婚礼,但由于纪念堂关门,婚礼无法实现。国家公园管理处一位负责相关事务的发言人对此表示“同情”但无能为力。10月份将有24场婚礼预约在该纪念堂举行,如果政府继续停摆,婚礼都会泡汤。
显然,没人喜欢“关门”,但华盛顿政治僵局依然在继续,两党没有达成妥协。参议院民主党领袖里德2日致信众议院议长博纳,称“必须停止愚蠢游戏,美国人民指望我们像成年人一样行事,要坐下来谈”。里德建议,政府一旦重新开张,参众两院召开会议,解决政府面临的长期财政挑战。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前提条件,众议院必须通过不附加条件的临时拨款议案。
面对参议院的“橄榄枝”,众议院并不买账。博纳的发言人表示,参议院想让我们满足民主党人的每个要求,众议院将通过真正反映人民意愿的议案。 (2013.10.3 人民网)
【小题1】美国政府“关门”,谁“伤不起”?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白宫高调“晒愤怒”,为什么被认为是“作秀”?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3】有评论认为:“关门”事件中,争斗双方莫不是希望由此触发民怨,并引导民怨集中到对手身上,从而迫使对方让步。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见解(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伪创新会毁了互联网
王为
一股喷薄的创业创新浪潮正在全国兴起。其中,有积极、正能量的创新,也有充满投机和赌博性质的伪创新。两创经济,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引擎,但如果是伪创新、乱创新,以创新之名,图投机、炒作之实,那还不如不创新。
最近,我收到几个创业创新项目的邀请,都是希望得到投资、支持、背书;融资方式都是众筹;都是希望我可以做领投人,并可以在社会和互联网圈转发一下,以便获得更多众筹投资。我看了下项目,啼笑皆非……
一个是互联网保险套,商业模式是以保险套为载体,用自媒体+APP的方式,聚集注册用户成为社群,然后通过几轮融资,走向上市。我问:你们的保险套,品质怎样?谁生产的?创业者答:别人代工生产;我问:怎么销售?答:免费送;我问:送给谁?答:高端人群;我问:免费,你们图什么?钱从哪来?答:找投资嘛,A轮B轮C轮,烧别人的钱,直到上市;我再问:你们凭什么上市?答:我们要用保险套为载体,打造最具价值的社交体验,然后做最具价值的互联网社群;我实在听不下去了,一股脑反问他们:拿免费保险套的,能有高端人群吗?保险套,能承载高端社交吗?你们要做的,难道是色情产业?
有一个互联网地产众筹项目,口气很大,要做全球首家众筹地产的标杆和榜样。我看了商业计划,他们连容积率、绿化率、建安成本这些基本的房地产常识都不懂。所谓众筹,就是融资卖楼。我一搜项目发现,花里胡哨的众筹背后,其实就是几年前一个定位失败的死项目,3年间现房一套也没卖得掉,现在导入众筹,就是希望趁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潮,把烂尾楼卖出去。
还有一个要做互联网抗衰老辣椒酱的项目,计划先众筹,然后面对白领女性市场,以小米式的价格、苹果式创新,3年做到百亿收入、千亿市值。我一算,全国白领女性,每人每年要吃1500瓶辣椒酱,还只能吃他们家的,这个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这些振振有词、煞有介事的互联网创新,频繁出没于国内各大论坛、峰会、自媒体上,会议公司无节操地炒作和自媒体泛滥的自由,为这种伪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如果全社会任由这些名为创新、实为炒作、变相投机的伪创新招摇,不仅无法落实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无法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实体经济活力、带动就业,还会有可能带来新的社会性欺诈,使公众利益受损。
互联网大幕拉开后,第一幕桌面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了,第二幕移动互联网现在正处在一个让人兴奋、能够看到很多高潮、也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阶段。互联网+也不是万能的,互联网+也并不是方法论,互联网+既不高大上也高冷酷,只是当下很多互联网产品的一种形态表现而已。互联网+实质上是创新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新业态。它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社会实践中促进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提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出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是第一次。
众筹好,但无约束、伪创新的众筹,就是非法集资;创业好,但如果不能实现技术、服务、产品的价值提升,创业可能就是资源浪费的低水平重复;创新好,但如果创新都是为了一夜暴富而进行的投机炒作、混淆视听、煞有介事……那就是伪创新。这样的创新还是不要的好。
(节选自环球时报2015/8/10,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列对“互联网+”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B.互联网+并不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它蕴含创新思想,在创新的基础下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国民就业,维护公众利益。
C.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
D.充满互联网气息的行业热词“互联网+”被写入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这推动了互联网+掀起一股创新创业浪潮,其中也促进了伪创新的蓬勃兴起。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险套作为商业活动的载体,在注册用户的聚集下通过别人代工生产免费送给高端人群,并以此来打造最具价值的社交体验,然后做最具价值的互联网社群。
B.众筹实质上是融资卖楼。有一个互联网地产众筹项目,口气很大,要做全球首家众筹地产的标杆和榜样;他们的真实目的是希望趁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潮,把烂尾楼卖出去。
C.一个要做互联网抗衰老辣椒酱的项目,计划先众筹,然后面对白领女性市场,以小米式的价格、苹果式创新,3年做到千亿市值。实际上这个目标具有空想性,很难实现。
D.要想让创业发挥积极作用,就需要明确通过创业实现技术服务产品的价值提升这一目标,而不是打着创业的幌子来招摇撞骗。
【小题3】(小题3)结合全文,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缺乏约束的众筹,就是非法集资,就是伪创新。为了一夜暴富而进行的投机炒作、混淆视听、煞有介事的伪创新我们不应提倡,而应摒弃。
B.全社会任由变相投机的伪创新招摇,不仅无法落实经济新常态的目标,还会有可能带来新的社会性欺诈,使公众利益严重受损。
C.频繁出没于国内各大论坛、峰会、自媒体上,会议公司无节操地炒作和自媒体泛滥的自由其实就是煞有介事的互联网+另外一种表现。
D.两创经济,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引擎,而作者收到的创业创新项目其实是伪创新、乱创新,以创新之名,图投机、炒作之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揭开“埃博拉”的神秘面纱
近日,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蔓延,并在全球拉响警报。由于这种病毒的传染性超强,且致死率高达50%~90%,因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危险级别的病毒。同时,这种病毒也被视为最高等级的生物恐怖袭击武器。感染该病毒的患者会出现发热、红疹、胸痛、呼吸及吞咽困难等,死亡前会七窍流血,甚至可能吐出体内组织。如此凶险的病毒,若没能得到良好控制,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
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埃博拉河附近被首次发现,也就由此而得名。科学家将这一病毒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科特迪瓦埃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三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当前,埃博拉病毒主要在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会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生,这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潜伏期为2天~21天,一般为5天~12天。在潜伏期内,病毒传染风险较小,一旦发病,则发展十分迅速。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同时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他多脏器受损。发病两三天后,患者就可能死亡。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
目前,人类对这种病毒普遍易感,发病则主要集中在成年人。不仅如此,该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不仅能感染人类,也能引起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等感染。“接触”是这种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与被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接触,会造成病毒感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医院内传播也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所以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以及处理病人遗体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就极易受到感染。此外,虽尚未证实该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但并不完全排除这一可能性,也应予以警惕。
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殊性,所以应特别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进行区别,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目前,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我国已具备这种检测能力。如果发现有可疑病例,以及三周内有疫区居留史,应马上进行隔离、排查。对于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如今尚缺乏特效疗法及药物,只能进行一些对症和支持治疗,而且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只能尽量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如无特殊情况,应避免出入疫区。在受到影响的雨林地区,要减少与猴子、猿等高危染病动物的接触,食用肉类、血液类等食品要彻底煮熟。此外,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始宿主。
【小题1】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介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始宿主,埃博拉病毒的各种类型都可以感染人类。
B.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殊性,如果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混淆会贻误治疗。
C.埃博拉病毒因在埃博拉河附近被首次发现得名,截至目前仅在非洲地区流行。
D.成年人更容易感染埃博拉病毒,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小题2】下列对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和治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埃博拉出血热在医院内的传播极易导致该病暴发流行,因此医院内必须加强防护。
B.埃博拉出血热的确诊目前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如果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隔离。
C.为了尽量远离传染源,应避免出入疫区,并不与猴子、猿等动物接触,食物要彻底煮熟。
D.对于埃博拉出血热,目前尚没有可以有效预防的疫苗,也没有特效的疗法与药物。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埃博拉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等级的生物恐怖袭击武器,如果疫情不能及时控制,造成的灾难将会是毁灭性的。
B.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患者往往在两三天后就因多个器官出血、坏死等问题而死亡,病情发展十分迅速
C.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等也能感染和传播埃博拉病毒,因此我们不能与这些高危动物近距离接触。
D.“接触”是埃博拉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但目前还不能证明埃博拉病毒是否通过空气传播,所以最好对此保持警惕。

同类题4

25分)
秋瑾: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
1903年的北京之行是秋瑾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年,她的丈夫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他们的邻居是一位颇负文名且思想进步的女子吴芝瑛。秋瑾与吴芝瑛情投意合,义结金兰。
通过吴芝瑛,秋瑾经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新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辛丑条约》签订以后,神州大地危象丛生,秋瑾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以后,深受感动,她称陈天华是自己的“启蒙开智”的人。她赋诗言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以后,秋瑾就穿起男装,表示永不再穿清朝女服。男装成为秋瑾的标志性服装,她直到就义时仍身着玄色纱长衫。秋瑾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与整天沉缅于官场应酬和花天酒地中的丈夫,冲突越来越多。“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这是秋瑾对自己婚姻的感叹。
1904年2月,秋瑾在吴芝瑛家中结识了一个日本女子服部繁子。从服部繁子那里,秋瑾了解到日本女子学校的种种优点,她决定去日本留学。6月28日,秋瑾自筹旅费,从塘沽登上日本人租借的德国客轮“独立号”,踏上赴日旅途。她说,她要学习救国家、救同胞尤其是两亿女同胞的本领。到日本后,学习之余,秋瑾积极参加当地留学生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广泛结交革命志士。她与陈撷芬发起的共爱会,提出了妇女解放的口号,是近代中国妇女最早成立的爱国团体。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不久,经冯自由的介绍,秋瑾在黄兴寓所,秋瑾履行了加入同盟会的手续,并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矢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此后,她的思想,受同盟会政治纲领的精神影响颇多。这年12月8日,陈天华投海自尽。秋瑾受到很大震动,决定立即回国,直接参加反清斗争。
1906年,秋瑾回到国内,,通过艰难的筹备,1907年1月14日,秋瑾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
秋瑾有着办报的情结。1904年9月,她在日本创办了《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为名,发表了《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宣传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
办报需要钱。秋瑾四处奔走,多方募集,又在报上大登广告,号召大家入股。可是响应者寥寥无几,到最后,只筹集到几百元。秋瑾痛感中国妇女界的死气沉沉,“简直有点麻木不仁”。
走投无路的秋瑾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到公婆家去筹款。她的公婆家很有钱,而娘家由于父亲去世,在钱财上已经无力支持她。
《中国女报》是一种16开本的册子,封面上画着一个妇女,双手高擎一面旗帜,象征着妇女的觉醒和前进。该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成立妇女联合会的主张。为了使当时大多数文化水平低、不识字的妇女能看懂听懂,女报一律用白话文,并采用弹词、歌曲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秋瑾在《中国女报》上试图铸造“国民”与“国民之母”的思想。她认为,“国民”大于皇权,男女亦平等——“改革专制政体,变成共和,四万万人都有主权来管国家的大事”,而在这四万万人之中,不言而喻包括二万万妇女。秋瑾“男女平权”的思想于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这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之民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秋瑾认为,女子不但有和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而且堪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
秋瑾旗帜鲜明地宣扬妇女人权,提出了把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结合起来的深刻命题,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至此,她完成了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从家庭革命到社会革命的破茧蜕变。
《中国女报》一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文化的妇女争相传阅,没文化的妇女也设法请别人念给她们听。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报上的文章,还展开辩论。封建遗老们看了则大为震怒。
6月17日,秋瑾从绍兴写信给朋友,说该刊第三期已编好,“约于此月,必行付印”。
但,第三期却永远没有付印之日了。
这年4月,秋瑾在杭州的白云庵召开了浙江各会党和军学界首领的秘密会议,正式组建光复军,推徐锡麟为统领,秋瑾自任协领。7月6日,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但起义失败,徐锡麟被捕就义。秋瑾闻讯痛哭失声,不语不食。有人劝秋瑾立即离开绍兴,她断然拒绝。她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早5年。”7月13日下午4点,秋瑾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凌晨,秋瑾被处“即行正法”,饮刃古轩亭口。
(摘编自2011年9月30日《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庞清辉王一凡)
【相关链接】
创办《中国女报》,标志着秋瑾思想的成熟,至此,她完成了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从家庭解放到社会革命的破茧蜕变。(《秋瑾传》作者吴先宇)
秋瑾主持大通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系和组织浙江各地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身为校长的秋瑾亲任教习,每日到校,处理事务。骑马带学生到野外打靶,练习射击技术,还有各种器械体操、野外爬山、泅河和夜行军等训练。清晨,激越的号声将学员从床上唤起时,秋瑾已身着军衣,怀藏手枪,腰佩倭刀,骑在马上了。(欧阳云梓《论秋瑾在皖浙起义中的历史作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秋瑾通过好友吴芝瑛结识了日本人服部繁子,服部繁子向秋瑾介绍了日本女子学校的种种好处,并力劝秋瑾去日本留学。
B.到达日本后,秋瑾积极参加留学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为了“妇女解放”,与陈撷芬一起创立了的近代中国妇女最早的爱国团体——共爱会。
C.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与此同时,秋瑾经冯自由的介绍,加入同了盟会,成为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
D.女报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其宣扬的思想不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带来了热烈的讨论和辩论,也大大地激怒了封建遗留老们。
 
E.组建光复军,主持大通学堂,加强军事训练,为起义做准备,愿以生命为代价换取革命的提前成功,体现了秋瑾作为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2)1903年的北京之行,秋瑾“思想发生了飞跃”的原因是什么?。简要回答。(6分)
(3)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有何特色?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
(4)秋瑾的革命道路“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经历了哪些阶段?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