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月7日,记者走访太钢发现,圆珠笔尖钢是一个钢铁老厂专精一业、厚积薄发的自然结果。太钢工程师听取用户反馈,不厌其烦地改进,让不锈钢这棵老树上绽发新芽。

尽管中国年产圆珠笔380亿支,但圆珠笔的钢材和加工机器都是进口的,大部分利润都被外国人赚走。这一状况在全国两会上被反复提及,最终被看作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缩影。

王辉绵说,研发笔尖钢的难度在于,它不能不强韧也不能太强韧,性能区间很窄。一般来说,不锈钢用得最多的添加剂是碳、硅、锰、磷、硫、铬,笔尖钢则用到十几种元素。如何添加这些元素是行业秘密,添加方法不对,元素不能均匀分布于整炉钢水,钢材就不合格。

“一切资料都没有,”王辉绵说,“我们用几十公斤的炼炉开始实验,成千次地摸索,失败次数已记不清了。”

要做到均匀不容易,钢水不像一锅菜汤好搅匀,加入的元素往往聚焦不散。每次冶炼之后,要测试上千个数据,然后分析和调整。工程师们可以试着将块状的料磨成粉吹进去,也可以做成条和丝喂进去,凭借的是多年炼钢经验。

当初步试验成功,工程师就使用一二百公斤的炼炉继续实验。然后是1吨规模的炉子;最终目标是45吨和90吨的大熔炉。从小试到中试,再到试生产,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耐心。

材料二

既然制造能力没问题,为什么消费者会觉得国产笔不好用?中国制笔行业为什么没有多少高端品牌呢?

《人民日报》记者的调查显示,虽然一些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可靠,但中国3000家制笔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45家,还有大量小作坊式企业。这些小企业以仿冒为主,从东家买笔到西家买墨水,有的甚至还在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产设备,拉低了中国笔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知。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小作坊靠偷工减料、偷税漏税挑起低价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大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对电器等耐用品,消费者可能还会以质量为重,但对不到一元钱一支的笔,消费者对质量的敏感度远不及价格。假冒伪劣大行其道,正规企业的路就不好走了。”解思鹏说,“市场上除了假白雪,还有过白雷、白雾、飞雪,甚至还有黑雪,外观都和白雪笔一模一样,消费者很容易买到冒牌货。我们没少替这些企业背黑锅。”由于在国内市场被仿冒困扰,昌隆文具只好靠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贴牌出口扩个大销量,出口比例高达75%。

低价竞争的直接危害,是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的动力和能力。陈湖雄说:“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这就导致欠缺鼓励创新的环境。一个公司花了很大力气研发的产品,却可能被仿冒打死,导致企业的合理盈利水平无法保障,无法持续提高产品品质。”这样的市场环境,造成制笔行业创新能力偏弱。

低价竞争还使国产品牌被打上 “便宜货”的烙印。目前国产笔以中低端为主。以圆珠笔为例,2014年全行业圆珠笔产量141亿支,中低端产品占了约80%。品牌形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国产品牌迈向高端举步维艰。“同样的技术,同一群人,同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贴上国际知名品牌可以卖四五元一支,换成国产品牌,卖两元就少有人问津了。”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制笔业正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以期走出困境,寻求发展。【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正由于原材料和加工机器都依赖进口,因此,我国虽然圆珠笔年产量较高,但获得却较少。
B.研发符合标准的笔尖钢难度在于添加哪些元素和如何添加这些元素,而这些行业秘密只能靠研发者通过不断的实验来自行获取。
C.小作坊通过不法手段破坏市场秩序,质量可靠的制笔企业逐年减少,使得中国笔业的整体质量下滑,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D.由于国内市场环境不好,正规制笔企业发展受限,因而一些企业调整战略,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的方式,把自己的市场重心放在国外。
E.新产品给企业带来的合理盈利无法保障,鼓励创新的环境欠缺,使得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这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深层结构性问题的突出表现。
【小题3】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树立中国制笔业的品牌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4 12:04: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筑巢者
赵本夫
院子前头有一个很大的苗圃场,一年四季都有绿色。里头有松、竹、水杉、香樟、枇杷、银杏、白腊等几十个品种,有乔木,也有灌木,高低错落,繁茂葱茏,充满野趣。闲时,我常走进去散步。林子里有很多鸟:花喜鹊、蓝喜鹊、乌鸦、麻雀、山雀、黄鹂、竹鸡、斑鸠、野鸡、啄木鸟,还有些叫不上名的鸟,真叫林子大了,什么乌都有。傍晚时,宿鸟归林,鸟就更多,仅在一片柳树林里,就会有数千只鸟来此栖息。前几年,这片苗圃曾被规划为一个小区,要建楼房,附近的居民都反对,我也曾写信给有关部门。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开发计划暂时被搁置了,但大家还是忐忑,不知哪一天,这片林子还会被砍掉,那将是非常可惜的事。
人要筑巢,鸟也要有家。南京以山水自然人文闻名于世,但这些年因为道路扩建,一些行道树被砍掉了,市民很有意见。随着城市扩建,如今紫金山已成城中山,我住的地方,远处可以看到紫金山全景,无遮无拦,近处就是这片苗圃,中间夹着一条国道和沪宁铁路,从上海方向来南京,这里就成了东南门户,左有紫金山,右有苗圃林场,林木蓊郁,百乌飞翔,实在给南京增添了无限风光和生机。城市建设,应当讲究疏密有致,不能一见有空地,就忙着盖楼房,最后把城市盖得密不透风,连喘气都困难。有山,有水,有树林,有乌,有鸟巢,有蝴蝶,有蜜蜂,有空地,这样的城市才称得上山水自然人文城市。
鸟儿们并不知道这片苗圃差点被毁掉,依然每天快乐地在此觅食玩耍,栖息繁衍。今年春节刚过,天还很冷,一天临高而望,忽然发现楼下的一棵杨树上,两只花喜鹊在筑巢,已经衔了些树枝来,放在一处杨树枝杈上。这是一排杨树,在苗圃边缘,已有五处鸟巢,现在筑的这个巢是第六个,距我书房直线距离至多二十米。因为我住在高层楼上,可以居高临下看它筑巢的全过程,这让我十分高兴,全家人也都很兴奋。为了看得更清楚,我时常拿起一只单筒望远镜,观察它如何从别处衔来一根小树棒,如何放在枝杈上,如何不断用嘴叼着调整位置,如何放好又飞到一旁观察是否合适。真是有趣极了。看来,两只花喜鹊是去年刚分窝的小喜鹊,今年已经可以生儿育女了。母喜鹊稍微大一些,也显得特别勤快,不停地叼来小树枝,放好位置,又很快飞走,寻找新的树棒。那只公喜鹊也没闲着,但它似乎更贪玩,效率也低一些,叼来一根树棒要摆弄半天,显然不如母喜鹊能干。有时公喜鹊叼来树枝,干脆交给母喜鹊编织窝巢,自己站到一旁观看。这有点像人类,经营家庭主要靠女人。
它们筑巢很有讲究,底部尽量铺得很大,以便更牢靠地架在杨树枝杈上,然后呈圆形往上垒窝,一圈圈加高,到一定高度时,窝巢开始往内收拢成三角形。我每天看很多次,当时还有些奇怪,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但后来渐渐明白了,窝巢高度够了,上部垒成三角形,便于它们架构窝顶,就是用衔来的小棍棒搭在上头,从边沿搭起,一点点往里收口,最后,搭成一个顶篷。顶篷是拱形的,中间高,周围低,而且搭得很厚,密密麻麻,这样就可以防止雨水流进窝巢。进出口留在侧旁,完全没有破坏顶篷的防雨功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人也不过这样聪明了。如此大概二十多天,一个很大的窝巢,终于筑成了。最后几天,它们不再衔干树枝,而是衔来一些软草钻进巢里,大概是要下蛋了。我相信要不了多少天,会有一对小生命诞生,那将是一个神圣而动人的时刻。说真的,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我会守候着它们,等待那一天的来临。
多年前去美国访问时,曾听到一个故事,说有个富翁花巨资买下一块地,准备建一栋别墅,那块地上只有一棵树。但临要动工时,却发现唯一的那棵树上,有两只鸟在筑巢。富翁立刻决定,暂时不建别墅了。他想它们也许不定哪天就会飞走,等它们飞走了再建别墅。可是这一等就等了十几年,鸟儿在树上生生不息,永久定居了。富翁直到死去,也没有建成别墅。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唯一遗嘱是:别动那个鸟巢。
一选自2012年7月2日《解放日报》
【小题1】文章首段对苗圃场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文章写的是城市的鸟儿,却以“筑巢者”为题目,有什么用意?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可否删去?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祝蜣螂南行

黎先耀

①蜣螂者,俗称屎壳郎也。现在居然为这种被人们讨厌的“逐臭之夫”祝福,未免使人发笑。

②可是,让屎壳郎照镜子——臭美,开先河者,是被人称为昆虫诗人的法国科普作家法布尔。他的名著《昆虫记》赞颂蜣螂,称它们为“清道工”,因为蜣螂逐臭,就是为我们除污:蜣螂扁阔的头前,一排钉耙似的硬角,用来掘割粪土。它带锯齿的前腿像是扫帚,用来收集粪土,把粪土放在长着尖爪的后腿间,搓转成丸,然后推回地下巢穴,储作食物。

③蜣螂推着比它们身体大得多的粪球前进,从不避陡坡险沟,常常快推到坡顶,又连球一齐滚下来,一只蜣螂推不动,就两只合作,一前一后,齐心协力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此,有一种蜣螂,生物学家给它取名为希腊神话中罚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我国民间也称蜣螂为“推车客”。

④据说古代埃及人认为蜣螂搓推粪球,有如运转天上的星球,所以称它为“神圣的甲虫”。古代也有说蜣螂坏话的,如希腊的伊索就写过一篇叫“蚂蚁与屎壳郎”的寓言,把蜣螂讥讽为不爱劳动的乞食者,但那是“不实之词”。我国古代药书中记载,蜣螂,甚至蜣螂转丸,都能入药,可治不少内外科的疾病。所以,屎壳郎确非害人虫,不能顾名掩鼻。

⑤我们现在要为蜣螂祝福,是因为今年我国长江流域的一种“神农蜣螂”,应澳大利亚有关科研机构的“邀请”,离别故土,远渡重洋,到澳大利亚东南部湿热地区去安家落户。澳大利亚现在有几千万头牛,每天排出的牛粪,要覆盖约4000平方千米的草场;牛粪还滋生蝇类,更是害上加害。从中国请去的蜣螂的任务,就是去帮助清扫那里广阔的大牧场。

⑥澳大利亚难道没有蜣螂?有是有的,但是本地的蜣螂只爱吃袋鼠粪,牛粪不合它们的胃口,它们不愿问津。这就像牛虻爱吮牛血,狗蝇只叮狗身一样,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生活的本能。

⑦澳大利亚为什么没有以牛粪做食料的蜣螂?这有地质历史和生物进化两方面的原因。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印度洋之间。可是在古老的地质年代,它是与其他大陆相连的。到了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由于地壳运动和大陆漂移,澳大利亚才与亚洲大陆分离,后来又与南极洲分开。那时候,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还处于哺乳动物的早期阶段,才出现一些原始的兽类。由于长期地理隔离,动物种类又单一,澳大利亚一方面成了鸭嘴兽和袋鼠等一些原始哺乳动物的乐园,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哺乳动物在当地环境中继续向前进化。现在在澳大利亚陆地生活的一些有胎盘类的动物,如马、牛、羊、猫、犬、豕,甚至鼠类,都是十八九世纪人类从欧、亚等其他大陆带去的。牛是带去了,但清除牛粪的蜣螂却没有带去。因此,澳大利亚现在缺乏以牛粪做食料的蜣螂。

⑧达尔文等人曾举出“猫—田鼠—野蜂—三叶草—牛”食物链的有名例子,揭示了当时英国畜猫有利于养牛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样的道理,澳大利亚引进我国产牛地区的蜣螂,如果繁殖成功,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⑨我国的牧民中有句谚语,“鹰眼、鹿腿、屎壳郎的鼻子”,用来称赞草原上有些动物的某种器官特别灵敏。蜣螂的嗅觉确实非常敏锐,无论哪里有了人畜粪,它们不怕关山阻挡,很快就会闻风而至。中澳相距万里,又远隔重洋,蜣螂的鼻子虽灵,想过去也只好望洋而叹。现在,中澳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天涯咫尺,地理隔绝的鸿沟已经消失。今天,在澳洲袋鼠出没、牛羊遍野的美丽富饶的草原上,从我国引进的油亮壮实的黑甲虫们,正在那里勤奋地打扫牧场哩。

⑩让我们祝蜣螂们成功吧!

(选自《莼鲈之思》,有删改)

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加以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追赶队伍的小兵

王羽

①枪声和爆炸声忽然停了,怒吼的北风狂暴地刮过,茫茫林海又发出了山呼海啸的咆哮声,浓浓的硝烟快速消散了。

②抗联官兵陷入绝境——弹尽粮绝。山下的日军计伐队一时不明所以,不敢轻举妄动。战士们趴在白皑皑积雪上,慢慢爬到了连长的周围。连长从怀里取出仅有的两颗手榴弹,低声说:“最后的时刻到了。”战士们谁都不说话,只是悲壮地点了点头。

③突然,一个老战士说:“连长,要起大烟炮了。”连长忙追问:“老程,快看看,得多长时间才能起?”老程非常有把握地说:“一袋烟吧。”连长兴奋地说:“有救了!两人一组,大烟炮一起,立刻向山上跑,只管跳下崖去,一定要想方设法活下去,追上队伍。”

④老程拍拍身边的小战士说:“柱子,咱俩一组,跟紧我。”说着,老程解开腰间的麻绳,将一头递过去,让柱子系在腰上。柱子的脸冻得发青,两手僵硬,好不容易才将麻绳系好。

⑤山下的日军终于反应过来,判断山上的抗联战士没有弹药了,嗷嗷叫着,向山上冲。鬼子离得越来越近了,连长猛地将手榴弹甩下去,战士们用尽力气高喊:“冲啊!杀呀!跟他们拼了!”

⑥爆炸的声音刚刚传来,天就变了,肆虐的北风突然膨胀了无数倍,狂风裹挟着雪粒子,眨眼的工夫,雪粒子抱成了团,变成了一个个雪球,大大小小的雪球旋转着、飞舞着,铺天盖地到处都是,天地之间顷刻变得一片混沌。这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北大烟炮。

⑦山下的日军一片混乱,抗联战士们立刻两人一组,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山顶拼命攀登。柱子人小腿短,力气早已用尽,全凭老程在前面拼命拉,才勉强迈开腿。老程将柱子拉进怀里,凑到柱子的耳旁喊:“要下山了,死命抱紧我。”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接在怀里后,倒退着跳了下去……

⑧肆虐的大烟炮一直到黎明时分才停,不过雪仍然在下。柱子终于清醒了,他努力钻出老程的怀抱,才发现两人已经让厚厚的积雪掩埋了。

⑨柱子轻轻推推老程,见老程毫无声息。柱子心慌起来,却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摘下狗皮帽子,将帽子覆盖在老程的脸上,然后慢慢地将两人头部的积雪拍实。柱子将冻僵的两只手焐在老程的脸上,试图让老程在这一丝温暖里缓醒过来。让柱子惊喜的是,老程真的慢慢醒了。

⑩柱子喜极而泣,老程用尽力气,才断断续续地说:“我,我,不行了,你,你要,追上,队伍。”冰凉的泪水在柱子脸上流淌,他紧紧地抓住老程的衣襟哽咽着说:“老程叔,你别离开我,我怕。”老程喘息了好一会儿,又艰难地说:“孩儿呀,虽说,你还,不到,十五岁,可你,是抗联战士。”说完,老程不说话了。

⑪老程的脸是安详的,就像睡着了一样,胸口上竟然有一穗黄色的老苞米棒。这是三天前,每个人分到的最后一穗老苞米。正是这穗风干坚硬的老苞米,才让这支抗联小部队完成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

⑫柱子将没有子弹的三八大盖枪从老程的身上轻轻摘下,把老苞米揣进怀里,又将老程的狗皮帽子扶正,然后跪在老程身前。柱子大哭着说:“老程叔,没有你我早就死多少次了,我一定活下去,一定追上队伍!老程叔,我一定多杀敌人,给你们一家人和我爹我娘报仇。

⑬柱子用洁白的雪将老程掩理了,慢慢地向山下走去。沉重的步枪极大地消耗着柱子的体力,柱子一下子倒在厚厚的积雪上。他喘息了好久,连吃了两口雪,掏出苞米棒,将剩下的几粒石子一样硬的苞米粒小心地放进嘴里,柱子舍不得一下子将苞米粒咽下去,他含了很久,才将苞米粒一个一个嚼碎,一点点地咽了下去。然后站起身,继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柱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实现自己在老程叔面前发的誓。

⑭没有风雪的崇山峻岭是寂静的、静止的,只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在顽强地行进。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爬起来。这个小小的身影让寂静的山林有了生气,也有了希望。一望无边的红松树和满世界的皑皑白雪,一起注视着这个追赶队伍的孩子……

(选自2018年第12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点明了故事发生在战场之中,而对北风与林海的咆哮声的描写则为后面“东北大烟炮”的来临做了铺垫。
B.文中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力地突出了抗联战士在弹尽粮绝之时英勇无比的斗争精神。
C.柱子与老程叔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最后老程叔为保护柱子付出了生命,体现了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D.小说通过血战、跳崖、追赶队伍等情节,着重塑造了抗联战士的群体形象,赞扬了他们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小题2】小说第⑥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东北大烟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小战士在白雪中行进这一开放式结尾作结,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对话直接记载主宾应对语,记载者据闻录实,自己不另加论断,在文法上这通常叫做直接叙述格。它的应用最广泛的是在戏剧,戏剧以对话表示情节的演进。其次是历史与小说记言的部分也用对话,因为对话本身值得流传或是有助于事态演变与人物性格的了解。不过对话在这些著述里只是附庸,无论是戏剧、小说,或是历史,要表现的主要是人物和他们的行动。本文所谈的对话专指不是戏剧、小说或历史,而是自成一种特殊体裁叫做“对话”的那一类,像柏拉图的许多著作。
对话体特别宜于论事说理。在不用对话体的论事说理的文章中,作者独抒己见,单刀直入,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算“自圆其说”;至于旁人的种种不同的看法,可以一概置之不问,至多也只是约略转述,作为己说的佐证或是作为辩驳的对象。但是同一事理往往有许多方面,观点不同,所得的印象或结论也就不同;而且各人的资禀修养很可以影响他的见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理的看法没有完全是客观的。论事说理贵周密,周密才能平正通达。这种片面的主观的见解当然是不周密的,有时它可能是歪曲的、错误的。而对话对于同一事理取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把它的正反侧各面都看出来,然后把各面不同的印象平铺在一起,合拢起来就可以现出一幅立体的活动影片。
事理有时须综合各面才见全体真相,有时某一面特真,而真也要待证明其他各面错误后才明显。对话虽是各面平铺并陈,却仍有宾有主,着重点当然仍在主,正如一出戏里许多人物中必有一个主角。宾可以托主,也可以变主,改变他的思路或纠正他的片面观的偏蔽,所以宾的用处仍然很大。中国已往文论家谈到对话体的只有章学诚,而他却是反对用对话体。其实他并没有明白“宾”的用场,“宾”不是临时竖起的草人来供打倒,而是“主”的劲敌。在打“宾”时,“主”须鼓起他在平时不常鼓起的勇气与力量,“宾”可以说是主的感发兴起者。譬如两拳师角力,败者本领愈大,胜者也愈有光彩,“狮子搏兔”并不是对话的胜境。对话平衡众说而折衷于一是,是对于同一事理的各种同样有力的看法的角力,由比较见胜负,在比较中彼此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所以胜负不是偶然侥幸的,而是叫人不得不心悦诚服的。
思想是一长串流动生发的活动,它有曲折起伏,有生发的过程。一般单刀直入的文章不能显示这种思想的过程,而只是叙述思想的成就,它所叫人看见的只是思想结果而不是思想动作本身。其实思想的生发的线索和惨淡经营的甘苦,比已成就的思想还更富于启发性。对话就是在反复问答中,逐渐鞭辟入里,辩论在生发也就是思想在生发,次第条理,曲折起伏,都如实呈现,一目了然。所以对话不仅现出一种事理的全面相,而且也绘出它所由显现的过程。它也可以说是思想的戏剧,把宾主的思想动作都摆在台上表演,一幕接着一幕,从始以至于终。因此,就文格说,它也有一种特长,就是戏剧性的生动。
(选自朱光潜《谈对话体》,有删改)
【小题1】下列选项中有关“对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谈论的对话并不是小说戏剧中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对话,而是能论事说理的一种特殊体裁。
B.对话直接叙述事理的各个方面,有宾有主,宾主并重,是对于同一事理的各种看法的角力。
C.对话体往往呈现出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而得出的结论,有些可能是歪曲错误的,那就会影响事理的真相。
D.由于思想本身是流动起伏的,对话体只能直接体现思想的生发过程,而没有思想结果。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非对话体的说理文,作者仅凭主观依据,对旁人的不同看法或置之不理,或约略转述。
B.中国文论家只有章学诚谈到对话体,说明对话体在中国一直不被理解,也不受欢迎。
C.对话中宾的力量越大越能显现主,如“狮子搏兔”一般的对话并不能让人心悦诚服。
D.以思想的戏剧作比对话体,主和宾的思想动作都摆在台上表演,一幕幕从开始到结束。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出对话体宜于论事说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