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6分)
中国画的“写意性”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那么,中国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写意性”。
把“写意”视为笔墨形式,是明以后的事。中国画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观,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方法,是迥异于西方美学的另一种美学体系。它理应包括从经营意象、塑造形象、表现思想主题的整个创作过程。如果把,“写意”简单地看成是笔与墨之间的一种形式和单纯的绘画技法问题的话.就会妨碍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
“神似论”所以成为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一交巨流,因为“神”是主宰形貌的精神本质。所谓“形无神不活,神无形而不存”表现物象,没有“神”,不管“形”怎样鲜明、逼肖,也很难生气郁勃。所以把写“神”、表现“神韵”“神似”作为塑造形象的最高表现。中国画在注重“神”之外,还更注重“意”,因为“神”多在物“意”之中,轻“形”与其说是基于重“神”,毋宁说是为了表“意”。因为从艺术表现看,“意”是构成“神似”、“神韵”的重要条件:“意”既是中国绘画的绘画观.又是创作方法。
“意”的内涵在中国古典绘画中是比较宽泛而多义的。“意”除指画家的主观意志、情思、画的意旨、意蕴外,还指神似、神韵、意趣:也指艺术表现上的含蓄和精练概括,当然更指意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意”的概念在绘画中似无严格的界定:这表明中国画在追求“意”的表现上,是从对具体形象的表现发展势对作品画意的表现。
“意”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到之到”。清人查礼在他的《画梅题跋》中论画梅时说:“画梅不要像,像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到有意。”中国画“不似而似”则似在“神”,“不到而到”则到在“意”,这是艺术的更高境界。
“精而造疏,简而意足”,这虽说是宋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但它可以代表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原则。“精”之所以要“造疏”,“精”在中国画中所以来能长足地发展,是因为中国绘画艺术多以“谨细”为忌。这在唐人的《历代名画记》‘中就已提出:“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谨细”是指对物象外在形貌的过分刻画。,张彦远的《论画体》有一段文字对我们了解这一审美原则,特别是理解中国画的重“意”很有帮助。他说:“夫画物特忌形貌彩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随着主观描写的增加,从塑造形象的写神、表意和追求自然浑成中生发机趣,进而又产生了表现画家自己思想、情意和主题内容的“写意”。但是无论是表现具体形象的“神”“意”,或是为表达画家思想感情和画中主题的“写意”,其基本方面都是相同的,这就是元人汤逅所说:“以意写之,不在迹象。”“不在迹象”并非不要依据客观“迹象”,而是说依据“迹象”,但不为“迹象”所牵,是化客观迹象为主观迹象。表物象之“意”是画家在他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为了创造足以“达心”“适意”的艺术形象,可以不受客观对象拘束;当他创造“达心”“适意”、的艺术想象并进而表现自然景色和社会事物对,不仅不受客观对象的拘束,而且还可以用“运实入虚”或“运虚入实”的手法创造画意。
此外,中国历代画家、文人也以画“造意”,这和他们的绘画观、审美理想紧密相联。他们把绘画看作和创作诗文一样,也是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他们之所以重“意”,正是为了以达其心。适其意。唐代王维的画更带有较强的主观抒情的性质,宋人画更多的是借助梅、竹的习惯寓意来比喻人的节气和情操。
(选自2009年12月12日《美术报》,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E.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为了使艺术形象足以表达画家思想感情,在创作时,常常可以不依据客观物象,不受客观物象的拘束。
A.中国画的美学体系迥异于西方美学体系,它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因此,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既缺乏典型性,也不真实。
B.中国绘画艺术的轻“形”,不仅是为了强调“神似”“神韵”,更是为了表“意”,因为“神似”“神韵”的构成离不开“意”。
C.中国画的创作:“意”贯穿始终。从审美构思.形象塑造,到思想主题表达,都离不开“意”,“意”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D.中国古典绘画力求避免“谨细”,是因为“精”在中国画中未能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只有“精而造疏”,才能“简而意足”。
【小题2】能够体现中国画“不到之到”的审美原则的一项是(3分)()
A.形无神而不活,神无形丽不存。B.“意”的概念,似无严格界定。
C.画物特忌形貔彩章,历历具足。D.宋人多以梅寄寓人之气节情操。
【小题3】(小题3)“不患不了,而患于了”中的“了”指什么?为什么中国画“患于了”?(4分)
【小题4】在中国画的创作中,画家是怎样做到“达心”“适意”的?(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5-25 02:33: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喧嚣之外的迟子建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陈涛
1986年,迟子建初登文坛。《北极村童话》是在她在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院中文专业的前夕所写,在遭遇了两次退稿后,最终,《人民文学》在1986年将其发表。
次年作为年轻作家,她进入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班,当时的同学还有莫言、余华、刘震云、严歌苓等。1990年在鲁迅文学院毕业后,她回到哈尔滨,做了几年《北方文学》的编辑,也开始在省作协工作并成为职业作家。长期游走于哈尔滨和老家的迟子建说,新作《群山之巅》只是天命之年的阶段性作品,“写作上的黄金时代或许才刚刚开始”。
作家迟子建有点像这个喧嚣时代的“古董”,平时不在北京的圈子里混,手机连微信也用不了。“我觉得生活已经够满的了,总要留很多的时间读书,哪怕发发呆。整天看着屏幕,抱着手机的感觉就不对头了。”
“一个安静的美女子”,哈尔滨本地媒体这样形容迟子建。她几乎是当下“黑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写了80部书,其中有7部长篇,最为人熟知的是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51年前,1964年的元宵节,她出生在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县北极村。
“我出生的时候快天黑了,元宵节要挂灯,我爸爸就给我取了个小名叫迎灯。所以我的书迷们就自称‘灯谜’了。”灯谜们叫作家迟子建为“迟子”。曾经有60人联合手抄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还有读者印制了统一样式的生日贺卡从全国各地寄给她。
“这个年代文如其人的作家已经不多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我们都陪伴着你。”灯谜们这样说。
迟子建的父亲喜欢曹植,于是给元宵节出生的她取名为“子建”。童年时代,她在北极村度过,后来随家人搬到了临县塔河。对大兴安岭的社会生活以及少数民族鄂伦春人,也是迟子建一直关注的。在她童年时代,会经常看着鄂伦春人骑着马,桦皮篓里装着鹿肉什么的,下山来换盐,“那个时候他们还在山里生活,后来下山定居了也还喜欢骑马,他们的生活跟汉族人没什么不同,但他们的文化保留得比较完整。”而《额尔古纳河右岸》,她写的是大兴安岭另一边的至今还生活在山里的鄂温克人,这是一部反思现代文明进程的作品,“而不完全是怀旧”。
“文如其人”,像她风格扎实的作品一样,她本人对生活中很多事的态度也很认真。作为省作协主席,“有一些事情我就要去做,包括主持文艺评奖还有一些活动之类的。”她也提到为省里的青年作家做的《野草莓丛书》系列。春节期间,在电话那端,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还要准备省里的政协会议,以及去慰问老作家。在发表新作《群山之巅》时,她也只能抽几天时间来北京,参加自己的新书发布会。
北极村的夏天有极昼的风景,天黑了两个小时,阳光就会来打扰睡眠。而冬天的温度在零下30多度,推开窗户就能望到雪野,雪覆盖着木屋。在迟子建早期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意象。作家王安忆曾说迟子建的作品“意境特别美好,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的”。刘震云认为迟子建的作品“具有油画色彩、浓郁生活气氛及地域特色”,“从笔法的成熟和现代来讲,她已经在雪地和荒原上远远走过了萧红”。
十年前,她开始用电脑打字。而中短篇小说是她更为擅长的,短篇,《雾月牛栏》《清水洗尘》和中篇《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让她成为唯一一个拿了三次鲁迅文学奖的作家。《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她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作品,跟她的个人生活比较接近。正如她在开头所写,“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这是迟子建的丈夫出车祸后,她以第一人称书写死亡及关注矿区底层人民的文字。
“如果我能感悟到我们的婚姻只有短短的四年光阴,我绝对不会在这期间花费两年去创作《伪满洲国》,我会把更多的时光留给他。”她曾在散文《温暖中流失的美》中写到。
虽然和这个喧嚣的时代有些故意疏离,但迟子建其实并不脱离现实。她偶尔会看看电视,上网看看新闻。球赛她最爱看,甚至写过球评。“充满悬念,每一场都不一样,即使踢得再臭都没有重复的,假球假得也不一样”,迟子建笑着说,“中国足球还没有反腐的时候我就看出来那时肯定有假球的,我当时还‘堕落’到看甲B联赛。”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自从1986年初登文坛,迟子建一直让自己的视野触及生于斯长于斯的黑龙江大地,80部书让她成为当下“黑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作家。
B.文中交代迟子建小名“迎灯”和本名的由来,既使得文章内容丰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也使得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传主形象更为鲜明。
C.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迟子建的作品的作品风格扎实;作为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她事务繁忙,但她却为之倾心付出,生活中的她做事态度认真。
D.“我当时还‘堕落’到看甲B联赛中的‘堕落’一词,既表现了迟子建对甲A联赛中假球的无奈,也表现了她天性幽默风趣和对足球的热爱。
 
E.正是鲁迅文学院的求学和几年《北方文学》编辑的历练,才使得迟子建在天命之年完成了新作《群山之巅》,开始走上了或许是她写作的黄金时代。
(2)本文分别引用灯谜们、作家王安忆和刘震云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简析。
(3)请结合文本分析说明文中多次提到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理由。
(4)喧嚣之外的迟子建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
演好自己的偶像剧
——专访方文山
他身上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才华”,另一个是“相貌”。有“粉丝”这样评价他:“横溢的才华吓跑了脸上的帅气。”还有人描述他的长相:“有惊无险,像街头的寻常路人。”最损的莫过于吴宗宪“歹毒”的大嘴:“看看他的词,再看看他的脸,你才明白,原来上帝是多么公平!”他便是方文山,此刻,他坐在我面前,接受我的采访。
记者:你曾以亲身经历为范本写过一本励志书《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之所以有如此感悟,是否因为自己的成长故事充满励志色彩?
方文山:成长对我来说,并非一帆风顺。我出生在台北一个小乡镇的普通家庭,家境不好,很小便开始勤工俭学了。每到寒暑假时我一般都会外出打工,比如送报纸、当餐厅服务员……当时也会觉得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蛮感激。因为有过那些困顿、不如意和苦难,今天的自己才会懂得惜福。
记者:既然电影和写作是你的理想,为何却写了歌词?
方文山:当年我本想进电影圈发展,但是行业不景气,只好退而求其次写歌词。我想,总有一天,自己会慢慢靠近电影圈的。当时我的工作是安装防盗系统。工作时,我会随身带纸和笔,边工作边想歌词。有时突然想到一句好词,赶紧拿出笔把歌词记下。就这样,一年下来写了一百多首,四处投递出去。最终只有宪哥(吴宗宪)回了我的电话……机会显然眷顾方文山。当吴宗宪幸运地光顾之后,周杰伦又呼啸而来。
记者:周杰伦给你的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方文山:我们同时被宪哥签下词曲经纪约。起初对杰伦的感觉是:这个年轻人有些与众不同,做事酷酷的。接触久了,我发现他的确有资格酷。比如他钢琴弹得的确不错,音乐的确比别人更有创意,一年后,他又签了歌手约,显然是可造之才。
记者:关于你和周杰伦彼此的作用,很多人都在探讨甚至争论不休。你自己认为呢?
方文山:我们是相辅相成的。曲是架构,词是衣服。杰伦的曲天生已经很匀称了,旋律本身已经很动人,即便没有我的词,它一样存在。我只是帮他的旋律加画面,提供故事,让它更有血肉。
记者:有没有想过如果搭档不是周杰伦,而是别的歌手,你的歌词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方文山:我想不会。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曝光平台。杰伦的曲风便是强有力的曝光媒介,这种强强联手的效果便是“1+1=3”。
目前,“粉丝”们为方文山与周杰伦的地位吵得不可开交。一种说法是周杰伦捧红了方文山,另一种说法是方文山成就了周杰伦,更有观点认为:
记者:你觉得,你的歌词能在浩若烟海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方文山:风格。创作歌词时,我会故意强调段落与段落不见得有关系,但阅读时依旧有主题。我强调一种整体感觉,这在《爱在西元后》有着很好的体现。
记者:你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想当自己。
方文山:几年来,我在圈内看到许多年轻人不想扮演自己,永远羡慕别人,成天幻想当周杰伦、刘德华。与其羡慕别人,耽误自己的人生,不如做好优秀的自己。
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今天,人人都憧憬着由麻雀变成凤凰。只是,变成凤凰的方文山却一再提醒:先甘心当一只麻雀,潜心演好自己的偶像剧。否则,既错过麻雀的欢愉又无法企及凤凰的荣耀,那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小题1】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内涵和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小题2】根据文意,补写出文中划线处的句子,语言要形象生动,有一定的文采。(3分)
【小题3】采访需事先针对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根据文意,请你还原出本文的采访提纲。(3分)
【小题4】从吴宗宪到周杰伦,方文山拥有两次令人艳羡的机会。因此很多人把方文山的成功归为幸运,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立即重启对中兴通讯的制裁禁令,中兴通讯将被禁止以任何形式从美国进口商品。这对于严重依赖从美国进口芯片的中兴通讯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据悉,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1985年在深圳成立,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网客户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此次美国政府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为期长达7年。禁售的通讯元件包括其无线网络产品中使用的基站芯片。然而,这么一个基础的芯片,中兴通讯的自给率是零。

对此,南都记者采访了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陆永青。他表示,对于现状,中兴通讯肯定也是无可奈何,但是,这也可说是一个自我研发芯片的好时机。

发展“中国芯”的优势,目前看来是中国在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的巨大市场空间。根据万得资讯的统计,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601.4亿美元,增长14.6%,创历年新高,约占世界的68.8%,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然而,国内半导体芯片长年依赖于进口,大量的技术被欧美和日本所垄断。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日本5家、美国4家、荷兰1家。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周剑表示,“过去,中国企业往往为了追求效益而放弃技术突破,选择组装来赚快钱。但是在新时代下,中国企业不能再做二传手,一定要走自我创新、自主可控的路,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

(摘编自胡琛《中兴被美封杀如何摆脱“芯片之困”》)

材料二:

集成电路的从业者们知道,中国在高端芯片行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行业的一颗定时炸弹。集成电路素有现代“工业粮食”之称,芯片的种类繁多,涉及领域甚广,仅一个智能手机里面涉及的芯片就有数十种。

中国并非不善于生产这种“粮食”,在国内中低端芯片领域,中国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及产品基础,但是在处理器、存储器等高端芯片领域,国内芯片产品基本不存在竞争优势。以家电行业为例,虽然其对相关芯片产品的需求量很大,有些芯片产品国内已经能够实现配套,而且价格也比国外进口的芯片价格便宜一半。但放在一个整机的成本上看,芯片多出来的成本算不了什么。有运营商称:“很多国内的芯片应用企业会更倾向于使用国外知名企业的芯片产品,主要是怕本土芯片影响其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当前中国核心集成电路的国产芯片占有率

系统

设备

核心集成电路

国产芯片占有率

计算机系统

服务器

MPU

0%

个人电脑

MPU

0%

工业应用

MCU

2%

通用电子系统

可编程逻辑设备

FPGA/EPLD

0%

数字信号处理设备

DSP

0%

通信装备

移动通信终端

Application Processor

18%

Communication Processor

22%

Embedded MPU

0%

Embedded DSP

0%

核心网络设备

NPU

15%

内存设备

半导体存储器

DRAM

0%

NAND FLASH

0%

NOR FLASH

5%

Image Processor

5%

显示及视频系统

高清电视/智能电视

Display Processor

5%

Display Driver

0%

 

(资料于《2017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

在芯片制造上,“工艺是个门槛”,这需要很有经验的制造团队,有的国内芯片企业不惜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人才团队,就是希望借用他们的经验提高工艺制程水平以及芯片制造良率水平。而决定芯片制造水平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设备”。根据上世纪签订的《瓦森纳协定》,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设备出口是有限制的,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企业在芯片制造设备上的先进程度。

(摘编自宁迪、李彦松《国内芯片为什么会被“掐脖子”》)

材料三:

中兴禁运事件敲响了警钟,未来中国必须将国产芯片研发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目前中国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每年用于集成电路研发总投入少于300亿元,不到Intel公司一家年研发投入的一半。政策方面,减税是重要一着,商务部此前宣布对国内芯片企业减免2~5年税收,覆盖高中低端芯片,从电脑到手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就是其例。

与此同时,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和竞争机制,避免出现前些年光伏等行业的一哄而上,让投资“打水漂”。比如,相比此前单纯的专项补贴方式,更合适的方式可以是国家采用用户补贴方式,对采用国产芯片的下游整机厂商给予适当补贴。如此,国家并没有特定地去扶持某个厂商,既兼顾了市场化竞争,激发企业家精神,也补贴了国内芯片生产厂家的研发成本。

此外,目前国内收入结构不甚合理,营销、互联网和金融从业者收入偏高,芯片等硬件行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这种现状必须打破。再者,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短板,既有国内企业互相模仿,亦有抄袭境外企业的案例,很明显这样的研发和创新模式不可持续,中国必须打造利于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摘编自《第一财经》社论《芯片自主需政府、企业联动》)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很多电子设备的国产芯片占有率极低,有的甚至为零,但这并不意味我国在芯片研发生产领域还未起步。
B.2017年我国通用电子系统的国产芯片占有率最低,这意味着通用电子系统领域从国外进口芯片的数量最多。
C.2017年我国通信装备中国产芯片占有率相对较高,这表明国产芯片在通信装备领域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D.当前我国核心集成电路的国产芯片占有率不高,不是因为价格缺乏竞争力,而是因为缺乏技术和质量优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兴禁运事件引爆了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一颗定时炸弹,它直指我国缺乏高端芯片自主创新能力的严峻现实。
B.中兴通讯虽然是全球领先的服务商,但其基础芯片完全依赖进口的现实却给了美国以重启制裁禁令的借口。
C.欧美及日本在高端芯片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而我国则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D.我国芯片企业如果要占领国内高端芯片市场,就要克服诸多障碍,而最大的障碍是国内研发资金投入不足。
【小题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高端芯片的国产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一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
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实际上是珊瑚虫骨骼的颜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的缩影。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国财富的之一。然而,1997年12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
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6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当赤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赤潮。
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超过1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⑥“大火把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中,当这些尘埃落定时,它们会把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艾布拉坶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能够产生特大赤潮,足以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这个研究小组的论文第一次表明,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⑦对于科学家而言,解除珊瑚礁面临的危机比发现这些危机更困难。即便人们能够立即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珊瑚礁仍然处于一种长期的危机中。“如果我们能够退回去实施强有力的管理,那么我们可以恢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但是这取决于政治意愿、资金和其他很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对珊瑚礁的研究以及管理的资金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前景确实非常黯淡,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大片珊瑚礁死亡,而它们500年前还存在。”本杰·戴尔对前景表示悲观。
【小题1】对“珊瑚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珊瑚礁是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由珊瑚虫死后留下的石灰质骨骼,历经一代代堆积而形成的。
B.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能够导致珊瑚死亡。
C.当赤潮发生时,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能够使珊瑚礁窒息死亡。
D.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就能解除珊瑚礁的危机。
【小题2】【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杰·戴尔认为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所导致的特大赤潮,能够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
B.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是该国财富的一个。
C.1997年印度尼西亚的那场热带雨林大火导致了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赤潮的发生。
D.目前,对珊瑚礁的研究和管理,由于资金和政策的问题,正处于极端的困境中。
【小题4】【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珊瑚礁灿若鲜花,颜色各异,海洋才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B.珊瑚礁的衰亡使印度尼西亚这一“千岛之国”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
C.特大赤潮产生后,赤潮范围里的包括珊瑚礁在内的海洋生物将灭绝。
D.目前,人们加强了对珊瑚礁的研究,恢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虽然悲观,但也不是不可能的。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今年3月,德国“莱比锡读书节”和丹麦“霍森斯作家节”都向中国作家麦家发出了邀请,麦家携《解密》与欧洲读者见面,此行载誉而归。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麦家接受了多家媒体的专访。他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文学在国外仍属小众,好在我们已出发。
麦家被丹麦文化部长接见并举办了高规格的讲座。《丹麦日报》用两个整版解密麦家的同时,也解密中国文学——对于西方而言,他们阅读中国文学,同样需要一个解码器——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同样是一种“密码”,需要去破译。
德国人安娜特专营一家中国图书的网络书店,每次活动她都现场售书。她的生意一直波澜不惊:在欧洲,读文学的群体也在量减,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可是,这次在汉堡豫园的活动结束后,书居然卖断了。读者很失望:“书以后还可以买到,但是得不到麦家的签名了。”安娜特也很意外。
为什么麦家《解密》能走红国际市场? 麦家说,《解密》的出版商大多是国际知名大出版社,他们在推广《解密》上,下足了功夫,美、英等国家大量的报道,是其迅速被翻译成33种文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有点倒逼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加上斯诺登事件的爆发,《解密》生逢其时。因此,它既不代表我麦家东西写得好,也不说明中国文学就此在世界上有了什么转机。某一个作家的某一部小说的“走红”,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从偶然到必然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作家写作唯一的出路就是迎合自己,一本书不论在国外国内,都不可避免被误读或捧读。我们不必为此改变什么,迎合任何人的写作都不是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迎合自己,把自己最独特最迷人的一面展示出来。
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我想这肯定不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指路明灯。中国传统不是好莱坞,可以通行世界。但我们和世界有个共同的传统,那就是:人性是一致的。
有西方评论家说我是西方的丹〃布朗。但我认为丹〃布朗的小说我不会写,也不想写。中国文学十年前几乎是没有类型的,现在正在被类型化,这对传统的纯文学是个挑战,但对读者是个机遇。
文学不是数学,没有公式,老掉牙的故事照样可以写得别出心裁。把《解密》和《暗算》说成谍战故事,是小看我了。我不要别人高看,也不希望被小看。我确实注重恢复故事的魅力,因为我们的小说一度远离故事,好高骛远,误入歧途;但把小说仅仅看作故事,是弱智。我每天都听到故事,但可以写成小说的故事一年也遇不到一个。 一般的故事只有脚步声,小说里的故事要有心跳声。
(摘编自《杭州日报》和中国作家网 记者孙磊、王杨)
材料二
世界读书日:爱上阅读的N种理由,阅读也是一种“天泽”,天泽书店将“好书”奉为圭臬,重人文,拒浮华、拜物,遴选有品质的书籍。资中筠、叶嘉莹、张鸣等都在天泽举办过讲座……在天泽,仿佛总有和学者品书论道的机缘。“现在做书店像逆水行舟,能保住不被冲下去,就算万幸。小小的店开个十来年下去,就是个宏大长远的目标了。”木南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多少书店主人的心声。
对信仰的“守望”,“只售一切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无用之书,不励志!不畅销!不实用!”守望者书店开了三四年,门口木板上这句‚标语‛一直在。店主身上的文艺范儿可见一斑。保持个性,从同行那里找灵感,开书店这几年,略有盈余。随时可以和读者联系,聊天,这种亲和力以及自身的独特气质,是马利强眼中小书店的生命力所在。
彤每在守望者书店淘到好书就会想:“老板怎么淘到它的?作者又怎么想到要写这些的?”  ‚
“荒岛”里的热闹猫,是荒岛书店的镇店神兽。书店里有乖巧的猫咪,有些人是冲着猫去的,结果却爱上这个有猫的书店。
荒岛书店的土著木南说:“人是感情的动物,不能用有用没用来衡量读书。”店主就是个大书痴,经常出去淘书,同时,书店还开展各种有趣的读书会和荒影会。在“荒岛”里你会发现不少难得的书。
木南觉得,图书行业再怎么变化,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有人就为在心心念念的书店里淘换新书、好书,闻闻书香,摸摸质感。捧起一本心仪的书,每一页都有温度,那感觉叫幸福。
(摘编自天津北方网 记者吴宏)
材料三
世界读书日 作家签名售书,2016年4月23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德阳文庙广场人头攒动,书香四溢,全民阅读活动热闹非凡。德阳市作家协会组织的“德阳本土作家签名售书”活动持续三天,30余位本土作家签售和赠送书籍4000册。
很多人在签售台前排队候购,作者和读者们亲切交流互动,亲子逛书市,言传身教。在电子产品迅猛发达的今天,这样的活动不仅获得了读者的认同,也坚定了作家踏实创作的决心。
(摘编自四川文艺网 记者鲁丹丹)
材料四
世界读书日之后 你还在阅读吗?世界读书日之后,你还在阅读吗?4月22日记者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
25岁的刘说:“纸质书太笨重,用手机看更方便。有时候还能在论坛上和读友们一起聊聊小说情节,阅读体验更丰富,既能欣赏小说内容,又能与人分享,一举两得。”
27岁的吴说,毕业之后找工作、找对象是头等大事,闲暇时就上网、玩游戏,当看到“也许高考的时候真是我知识储备的巅峰了”才恍然发现阅读已离我远去。
28岁的周女士有空就逛街、看电视,有了孩子后,她觉得为了培养好下一代,阅读还是很有必要的。“最近买了许多绘本,准备和孩子一起阅读。”
53岁的赵女士说,自己非常喜欢读书,但现在老喽,看不上两页,就犯困。与手机阅读相比,她觉得纸质书更有味儿:‚沉甸甸的书拿在手里细细品读,让人觉得这就是知识的重量,每读完一本都很有成就感。
(摘编自东方圣城网讯 记者李胜男 以上四则材料均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欧洲,读文学的人也越来越少,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少;而中国作家麦家的小说《解密》能在欧洲市场走红,的确是一种偶然,媒体炒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B.麦家认为,作家写作的唯一出路是迎合自己,把最独特最迷人的一面展示给读者,用“心”创作,才能别出心裁;一般的故事重动作描写,而好的故事重心理描写。
C.“世界读书日”是读者爱上读书的N种理由之一;打造有品位的经营理念,开有特色的书店,售轻易淘不到的书,甚至玩“荒岛”书店的乖巧猫咪都是成功的经验。
D.德阳市的作家签字售书活动表明,本土作家的作品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多搞签字售书等活动,既增进交流,盘活图书市场,又坚定了本土作家的创作决心和信心。
E.在电子阅读的时代,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就市场调查看,年轻人普遍喜欢便捷、多方位的手机阅读;而中老年人则喜欢有质感、有分量、有温度的纸介图书阅读。
25岁的刘说:“纸质书太笨重,用手机看更方便。有时候还能在论坛上和读友们一起聊聊小说情节,阅读体验更丰富,既能欣赏小说内容,又能与人分享,一举两得。”
27岁的吴说,毕业之后找工作、找对象是头等大事,闲暇时就上网、玩游戏,当看到“也许高考的时候真是我知识储备的巅峰了”才恍然发现阅读已离我远去。
28岁的周女士有空就逛街、看电视,有了孩子后,她觉得为了培养好下一代,阅读还是很有必要的。“最近买了许多绘本,准备和孩子一起阅读。”
53岁的赵女士说,自己非常喜欢读书,但现在老喽,看不上两页,就犯困。与手机阅读相比,她觉得纸质书更有味儿:‚沉甸甸的书拿在手里细细品读,让人觉得这就是知识的重量,每读完一本都很有成就感。
【小题2】这四则材料是从哪些角度报道“第21个世界读书日”活动的情况的?请结合文本做具体分析。
【小题3】有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书好岂嫌门面小”;有人说“人是衣裳,马是鞍,包装宣传勿小看”;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对话”。请选择其一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