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神秘的“不明病原体”
唐·休伯博士是我的校友,比我高了32届,年近八旬了。他曾经是美国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的教授,已退休多年。他最惊人的一个“发现”,是退休后做出的。2006年,他声称在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微生物,它不仅引起了大豆、玉米成批死亡,还能导致牲畜大批流产和人类疾病。据他说,这种病原体只有病毒大小,但是又长得像真菌。他唯一的证据是用电子显微镜拍下的照片,模模糊糊的一团东西,据称就是这种不明病原体。
如果这是真的,这将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发现。转基因作物能够产生新的病原体,这用现有的生物学知识无法解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而这种病原体能够同时感染植物、动物和人,而且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也是前所未有的。2010年有人发现辣椒轻斑驳病毒能让一些人出现发烧、腹痛等症状,认为是第一种能感染人的植物病毒,但也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公认。所以休伯的发现如果能被证实,那是一种全新的微生物,该成果毫无疑问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即使休伯淡泊名利,既然这种病原体对农业、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如此重要,他也该尽快让学术界承认其发现,促使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这种病原体的蔓延,例如严禁种植转基因作物。
一项科研成果要获得学术界的承认,首先应该写成论文,经过同行评议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如果是重大的成果,还应该争取在著名的国际期刊上发表。然而,七、八年来,休伯只是热衷于向没有专业识别能力的媒体、公众宣布其发现,在世界各地(包括到中国)到处向非专业人士做演讲(这些活动往往由有机食品商资助,目的是为了抨击转基因作物的危害),却从不写成论文发表。到了2011年,休伯才想到要报告政府部门,给美国农业部写了一封公开信,简略地叙述其惊人发现,说这是紧急事件,要求美国农业部不要批准转基因苜蓿的种植,美国农业部没有理他,批准了。爱荷华州农业部官员找他要病原体样本做鉴定,却被他拒绝了。休伯声称他有自己的研究团队,但拒绝透露成员名单,说是怕自己的合作者受到打击报复。休伯的这种做法,连他的同事都看不下去了。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系的主任说:“这根本就是荒唐的。如果这是真的,而且你能证明它,那就是一张诺贝尔奖的单程票。证据在哪里呢?他在隐瞒什么呢?”
今年11月,休伯到佛罗里达州做演讲继续向公众讲他的惊人发现,最爱揭穿反转基因骗局的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凯文·佛尔塔跑去听,当场向其发难,请休伯把那种神秘病原体的样本交给他做测序,一个月后就可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佛尔塔愿承担全部费用)。休伯拒绝了,说担心把样本交给佛尔塔会给佛尔塔人身带来危险。佛尔塔说他不怕被灭口,休伯还是不愿意给他,要佛尔塔自己去找病原体。佛尔塔请他提供分离该病原体的步骤,休伯也拒绝了。佛尔塔录下了他和休伯交锋的整个过程,并发起签名要求休伯将其神秘病原体交给科学界研究,已有470多名科学家签名。
最近崔永元等人去美国“调查转基因”,也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中国质检的科学家证实了休伯的发现,用电子显微镜在转基因大豆中发现了“不明病原体”,而且可能正是它导致5000万中国人不育、女童性早熟、儿童哮喘发病率增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缺陷上升、自闭症剧增、肝癌增加、多种慢性病增加……有人要求他们告知这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以便了解详情,被以保护该科学家不受打击报复为由拒绝。要求他们提供病原体样本供做鉴定,也被拒绝。这一点他们学休伯倒是学得很像,没把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当回事,听任“不明病原体”肆虐而不愿配合学术界将其搞明白。
靠模模糊糊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是难以鉴定那究竟是什么东西的,甚至连是否是生物都很成问题。很可能,那不过是无生命的杂质、晶体。如果有病原体样本,就可以知道它究竟是不是生命,含不含核酸。如果含核酸,就可测定其基因组序列,把序列与已知的微生物序列做比较,就可以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按现在的技术,几星期就可得到结果。然而休伯和那个不知真假的中国科学家都号称手上有该病原体样本,却都不愿拿去做基因组测序,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科学研究有一条原则,不寻常的主张需要不寻常的证据。休伯的主张本来已经够不寻常的了,传到了中国,又无限膨胀,仿佛一切的疾病都因这种“不明病原体”引起,转基因作物成了万恶之源。而全部的证据,就是真假不明的电子显微镜照片。难怪此事在美国成了笑柄,那些联名向休伯索要病原体样本的科学家,无非是想让休伯出丑,谁会真的相信他手上真有病原体样本?连去听休伯演讲的农民,也觉得他不靠谱。但中国就不同了。看看网上评论,很多人是真的相信在转基因作物中有让人断子绝孙的“不明病原体”。在他们看来,不寻常的主张只需要一点点经不起推敲的证据,甚至不需要任何证据,敢说就行。
(《新华每日电讯》2013.12.26)
【小题1】标题中称“不明病原体”为“神秘”的,请结合文本,简述其“神秘”是如何体现的?(4分)
【小题2】文中引用了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系主任的话并提到在休伯演讲时“最爱揭穿反转基因骗局的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凯文·佛尔塔跑去听”这件事,都有何作用?试简析。(5分)
【小题3】有人认为本文不仅仅是在写休伯的“发现”,更是在写我国也存在的某种现象,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做?(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17 02:12: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飞鸟为什么不会相撞?

贝小戎

人群不时地会发生踩踏事件,动物在成群结队行动时,即使遇到紧急情况也不会因为惊慌失措而相互碰撞,为什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行为生物学家伊恩·库森说,蚂蚁、鱼和鸟有能力在整个群体里传递关于群体的身体动态的信息。比如蚂蚁可以用信息素在蚁群内交流,通过简单的小范围互动能形成复杂的模式。人类是自私的,而蚂蚁是社会化的生物。我们都想节省通行时间,哪怕是以牺牲他人的时间为代价,而蚂蚁是为整个群落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最原始的生物。我们没有进化出群体活动时的集体智商,无法超出局部的互动规则。鱼群或迁移的动物在突然行动时,领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往何处去的必要的信息,其他同类只要跟着就行了。

另一种说法是,许多大型的鸟类如天鹅和塘鹅以“V”字形或梯形编队飞行,这样既能提高飞行效率,又能避免碰撞。阻力能够降低65%,飞行距离可以增加70%,因为每一只鸟都处于前面一只鸟的翼尖涡流造成的上升气流中。只有头鸟得不到这种好处,但鸟群中的其他鸟会轮换当头鸟,以共同承担这种压力。

实际上,鸟群的飞行编队很少是完美的“V”字形,往往是“J”字形。但无论是哪种形状都可以让所有的鸟获得看前面同类的最佳视野,以便保持安全的距离。飞行时,鸟群中的鸟之所以不会相互碰撞,是因为它们的视觉系统比人类的发达,它们的新陈代谢和肌肉的反应速度也更快。

意大利国家博物馆马西莫宫里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古代钱币、珠宝和雕塑,但物理学家卡瓦尼亚却能够说服保安,允许他把许多观测设备弄到博物馆的屋顶上去观察鸟群。因为欧盟同意他的研究,希望他的研究项目能够获得重要的科学数据。一个物理学家为什么要研究鸟类呢?这是因为,在2004年至2007年,欧盟组织了一个名为“飞行中的椋鸟”的研究,动用了多国的研究机构收集数据,并改进了对鸟群的3D模拟,以便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的群体行为,如时尚、风潮、金融市场的群体行为。物理学家卡瓦尼亚选择了意大利罗马的马西莫宫。冬季的每个下午,椋鸟在罗马郊外觅食后都会回到这里的鸟窝。黄昏时分,这些鸟群会在天空中上演半个多小时的特技表演,它们有时像一股烟雾,有时又像一条摆动的缎带。卡瓦尼亚和他的团队把鸟群的移动做成了3D图像后意外地发现,鸟群中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鸟群边缘的鸟比中心更密集,就像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中央的乘客悠闲地聊天,车门附近却很拥挤。更让他们感到有趣的发现是,鸟群中的鸟能看到它附近的十五只到十六只同类,但它只注意它两侧的六七只鸟的活动。邻近的鸟距离它自己的远近不重要,重要的是同类的数量,它们只根据邻近的同类来改变飞行速度和方向,这就能保证整个鸟群朝同一方向飞行。进化为什么选择了“六”或“七”作为神奇的数字?一种解释是“七”是鸟类认知能力的极限,它们无法跟踪七个以上的物体的活动;另一种解释是,“七”是在群体中传递信息时的最佳数字。你也许以为你沟通的个体越多越好,但如果你跟太多人沟通,你会得到太多嘈杂的不准确的信息。这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你搞清楚状况之后可能就为时已晚了。

【小题1】下列关于成群的动物遇到紧急情况不会相互碰撞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蚂蚁、鱼和鸟能够运用信息素在群体中交流,传递关于群体的身体动态的信息,通过小范围互动能形成复杂的模式。
B.蚂蚁是社会化的生物,它们都是为整个群落而工作,具有群体活动时的集体智商,活动规则不仅仅是局部的互动。
C.鱼群或迁移的动物在突然行动时,领袖拥有往何处去的必要信息,它负责带领整个群体,其他同类只要跟着就行。
D.鸟类的视觉系统比人类的发达,它们的新陈代谢和肌肉的反应速度也更快,飞行时能让它们彼此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冬日黄昏罗马马西莫宫上空的椋鸟群特技表演般的飞翔,给科学家研究动物群体活动而不碰撞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B.科学家把鸟群的移动做成3D图像后意外地发现,运动的鸟群中鸟的分布规律与人类活动中人群的分布情况很相似。
C.科学家发现鸟群中的鸟能看到它附近十五只到十六只同类,但它只注意自身两侧的六七只鸟,根据它们来调整飞行。
D.有人认为,沟通的个体并非越多越好,跟太多人沟通会得到很多不准确的信息,在群体中传递信息时的最佳数字是“七”。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动物的行为与人的行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研究动物的行为方式,对于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的群体行为有重要的帮助。
B.伊恩·库森认为,人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因惊慌失措而发生踩踏事件,而成群的动物却不会,是因为人类在群体活动时没有互动规则。
C.有些大型的鸟类如天鹅和塘鹅,以“V”字形或梯形编队飞行,这样既能够避免碰撞,还能够降低飞行阻力,增加飞行距离,提高飞行效率。
D.欧盟组织多国的研究机构进行“飞行中的椋鸟”的研究,以便帮助人们理解人类在时尚、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群体行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 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播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小题1】这段文字介绍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这段文字筛选下列信息。
A、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作者批判了什么错误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举槲寄生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印度的坚果油将驱动汽车

从大约一年前起,瓦拉巴伊·拉托德开始在印度焦尔瓦德附近种植一种名为麻风(Jat—ropha curcas)的绿色植物,它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希望。这种有毒植物的近乎黑色的果实有榛子那么大,含油量高达80%。长远看来,这种易于种植的植物可能会成为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的基础。瓦拉巴伊·拉托德说:“使用从麻风树籽中提取的生物柴油将会改善全国的空气质量,并且能减少我们国家对外国柴油的依赖。”

研究人员的工作重点是,把麻风树籽油转化成可以替代机动车使用的传统柴油的燃料。转化麻风树籽油的化学方法必须简单。

印度盐和海洋化工研究中心(CSMCRI)主任高希及其同事已经在实验室里建好了这种生物燃料生产设备的样机。首先用机械方法压榨麻风树籽。除了得到须进一步处理的油外,还得到作为第一副产品的渣饼。接下来对榨出的油进行“酯化处理”。这时会产生甘油。经过提纯后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几乎无味的清澈的金黄色液体。

这种生物柴油的第一批样品被送到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公司的实验室进一步试验。结果是,麻风树籽油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明显胜过传统的柴油。特别是它的硫含量非常低。此外,这种植物“柴油”燃料燃烧时完全没有气味,并且几乎不产生碳黑。“几个月前所有的人都认为,非食用油不可能符合严格的欧洲燃料标准。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可以的。”高希说。

高希得到了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农业专家克劳斯·贝克尔教授的支持。贝克尔为这个项目提供科学指导。他的工作重点是对这种植物进行优化。麻风树的许多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他说:“这种植物可以种在其它植物不能生长的土地上。因此,它不会和粮食作物争地,此外,麻风树有毒,这保护它免受许多害虫的侵害,并且饥饿的动物也不会光顾它。长期种植麻风树还能使贫瘠的土地重新变得其肥沃 ”

麻风树的优点并非鲜为人知。印度农民已经在贫瘠的土地上大量种植麻风树,其他国家也已经开始了麻风树研究计划。“然而,这是系统研究麻风树以及它作为能源供应者的潜力的第一次大规模尝试。”贝克尔说。研究人员已证明,这种植物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现在的问题是对这种植物及其种植条件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小题1】下列对麻风树“可能会成为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的基础”的依据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种有近乎黑色的果实的麻风树易于种植,果实大、含油量高。
B. 在实验室中用麻风树籽提取生物柴油,先用机械方法处理,且已经较为简单。
C. 从麻风树籽中提取的生物柴油,得到广泛使用将会改善空气质量。
D. 绿色的麻风树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希望,这种植物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这种生物柴油得到广泛使用将减少柴油进口。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这种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的麻风树只能种在其它植物不能生长的贫瘠土地上。
B. 印度农民和其他国家已经在贫瘠的土地上大量种植作为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供应者的麻风树。
C. 经过压榨得到第一副产品的渣饼,然后对其进行“酯化处理”和提纯,得到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几乎无味的清澈的金黄色液体。
D. 贝克尔教授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对有生物柴油之称的麻风树这种植物及其种植条件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小题3】(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麻风树籽油转化成环保的符合严格的欧洲燃料标准的燃油已经成为现实,但整个生产流程需要优化。
B. 有近乎黑色的果实的麻风树有毒,种植麻风树将毒死许多害虫和饥饿的动物。
C. 长期种植麻风树这种绿色植物能改善生态环境,尤其能改良贫瘠的土壤。
D. 麻风树很容易生长,不会受害虫及其它动物侵害,有很强的适应性。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制造生物燃料的新方法
生物燃料目前成为一种十分热门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不少科学家开始研究生产生物燃料的一些新方法。
昆虫学家斯科特•盖博说,活着的树木之所以枝杆坚硬,是因为有一种叫木质素的物质。木质素形似塑料,包裹在树木纤维素的外面。许多昆虫可以分解纤维素,却无法分解木质素。而亚洲天牛就可以分解木质素。亚洲天牛分解木质素后,留下能发酵生成乙醇的纤维素。美国能源部现在更倾向以纤维素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那些不适宜种植粮食的荒山、荒坡和荒滩,都可以种植一些适合恶劣环境生长的树木和草本植物,这不但可以用来生产生物燃料,还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用微生物制造生物燃料是很古老的创意,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就会用酵母菌造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学生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用微生物发酵废弃植物纤维产生电能的生物燃料电池,它可专门用来为手机充电。这个科研小组研制的电池名为“生物伏特”,它利用一种特殊细菌在分解植物纤维时将电子释放出来从而产生电能。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最近还宣布,他们已与英国石油公司和亚利桑那科学基金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可再生生物柴油。据悉,这一研究工作的重点将放在如何利用一种特殊优化的光合细菌来生产生物柴油上。利用可再生光合细菌生产柴油可以省去成本高昂、复杂繁琐的加工进程。另外,由于这种细菌的培养只需要太阳能和环境控制生产设备,所以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大规模地养殖。这种细菌生物柴油生产占地很小,可以建在发电站附近,利用发电站废弃的植物纤维作为原料。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表示,水果中的单糖可以转化成一种被称为二甲基呋喃的燃料。二甲基呋喃有一系列优点:和同样体积的乙醇相比:二甲基呋喃燃烧后产生的能量要高40%,和目前使用的汽油相当;二甲基呋喃不溶于水,因此不用担心吸潮问题;二甲基呋喃的沸点要比乙醇高近20摄氏度,在常温下是更稳定的液体,在汽车引擎中则被加热挥发成气体。这些都是汽车燃料所具备的特点。此外,二甲基呋喃的部分制造过程和现在石油化工中使用的方法相似,因此容易推广生产。专家表示,在经过安全和环境试验后,二甲基呋喃可以和汽油混合,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使用。
【小题1】下列不属于“可再生绿色能源”的一项是
A.用适合恶劣环境生长的树木和草本植物提取的纤维素生产的生物燃料,属于可再生绿色能源。
B.用微生物发酵废弃植物纤维产生电能的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伏特”,属于可再生绿色能源。
C.用特殊的光合细菌来分解电站废弃的植物纤维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属于可再生绿色能源。
D.制造方法与石油化工生产相似的二甲基呋喃,同汽油混合形成的燃料,属于可再生绿色能源。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过亚洲天牛分解木质素后,枝杆坚硬的树木就成了可以用来发酵生成乙醇的纤维素。
B.利用特殊细菌分解植物纤维时将电子释放出来,就是用微生物发酵废弃植物产生电能。
C.利用一种特殊优化的可再生光合细菌生产柴油,不需要高昂的成本和繁琐的生产过程。
D.二甲基呋喃可由水果中的单糖转化生成,容易推广生产且具有目前燃料的一系列优点。
【小题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荒山、荒坡和荒滩上种植适合恶劣环境生长的树木和草本植物,既可以改变自然环境,又可以提供生物燃料的原料。
B.亚洲天牛可以分解木质素,其他昆虫可以分解纤维素,综合利用这些昆虫对植物进行分解,就可以进行发酵乙醇的生产。
C.可再生光合细菌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大规模养殖。用其生产生物柴油成本低、加工过程不复杂,可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D.二甲基呋喃作为一种燃料,具有不溶于水、不易受潮、能量高和沸点高等优点,是乙醇和汽油等目前使用的燃料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