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从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呈加速蔓延之势,目前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有国际医疗组织指出,此轮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境地。在历史上,此次埃博拉暴发是最严重的一次,但一直没有引起关注。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埃博拉一直没有走出非洲。尽管一些专家认为,埃博拉只会在非洲局部暴发流行,像SARS一样产生全球性感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埃博拉走出非洲也许只是早晚的事。
认为埃博拉不会在全世界流行的理由是,埃博拉感染的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者接触被感染对象的尸体。迄今尚未有确认通过空气传播的病例,因此,即使搭乘飞机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遇到埃博拉感染者,感染的概率也十分低。
只有非洲当地人才会“谈埃色变”,因为埃博拉是迄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在50%-90%之间。由于埃博拉的死亡率极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划归为病毒第四级,即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第四级病毒会造成致命疾病,并且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可救治的,死亡率最高。除了埃博拉,第四级病毒还有艾滋病病毒(HIV)和拉沙(lassa)病毒等。
然而,在病毒和疫情的凶险上,埃博拉可能是首屈一指的。由于埃博拉病毒在体内侵蚀和毁坏各种器官,就像绞肉机一样绞碎各种组织器官,使得病人不断把坏死的组织从口中吐出,当无数病人都因体内广泛性内出血而口吐鲜血和坏死的组织,并且七窍流血、脑部受损而挣扎着死亡时,连空气中都散发着血腥味和浓烈的臭味。
同为第四级病毒的HIV只是潜伏在人体的免疫T细胞中慢慢发作,并毁坏T细胞的免疫功能,虽然不能治愈,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可以生存较长时间,不会马上死亡,而且如果终生服药,艾滋病病人还可以达到常人一样的寿命(可活到70岁),这是艾滋病与埃博拉的天壤之别。目前人们已经对艾滋病有了很多了解,也有了较多的药物疗法。但是,迄今,人们对埃博拉并不了解,包括对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病理、流行病学特征等,当然更没有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了。
不过,埃博拉与艾滋病或许有一个相似之处,就在于当初人们也认为艾滋病只是性传播疾病,只会局限在性乱的国家和地区,不会蔓延到世界各地。但是,由于艾滋病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迅速传遍全球。现在,人们只认定埃博拉有接触性传播,然而,即便只是这一项,也会广为传播,因此埃博拉向世界广泛传播也是时间问题。
埃博拉的悲剧也在于,尽管其死亡率极高和症状极为惨烈,但是它根本就没有得到重视。如果这一次埃博拉能走出非洲,当然可能是人类社会的不幸,但没准是一种大幸,因为埃博拉会像艾滋病一样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了解它、研究它,并像控制艾滋病一样控制它,最终征服它。 (摘编自“中国网”)
【小题1】下列各项中,关于“埃博拉疫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目前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埃博拉病例,其中729人丧生,这说明从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在呈现加速蔓延的趋势。
B.因感染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接触被感染对象的尸体,所以埃博拉被认为不会在全世界流行。
C.一些专家认为,埃博拉像SARS一样走出非洲而产生全球性感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只会通过接触性传播。
D.人们虽然至今仍不了解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病理、流行病学特征等,但还是可以采取积极手段对埃博拉进行比较有效的治疗。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此次埃博拉暴发在历史上是最严重的一次,但一直没有引起关注,有国际医疗组织认为此轮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境地。
B.因为迄今尚未有确认通过空气传播的病例,因此搭乘飞机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遇到埃博拉感染者后感染的概率也非常低。
C.尽管埃博拉与艾滋病病毒(HIV)和拉沙(lassa)病毒一样都属于第四级病毒,但埃博拉却是死亡率最高的。
D.世界卫生组织将易致命的埃博拉划归为病毒第四级,即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艾滋病与埃博拉的最大区别是,前者虽然不能治愈,但病人如果终生服药,就可以生存较长时间,不会马上死亡。
B.埃博拉病毒在体内侵蚀和毁坏各种器官,使无数病人因体内广泛性内出血而七窍流血、脑部受损而挣扎着死亡。
C.艾滋病因其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迅速蔓延到全球各地,与之相似,即便只是接触性传播,埃博拉也会向世界广泛传播。
D.这一次大范围的爆发终于使得埃博拉得到社会重视,人类会像对待艾滋病一样了解并研究它,最终控制和征服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9 03:37: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原油中含有石油气、苯、芳香烃和硫化氢等物质,对人和其他生物都有毒性,当达到中毒临界阈值时,就会导致人和动物中毒。当然,原油泄漏的近期危害首先是对海洋动物和生态的危害。原油会把大量的海鸟困在油污中,海鸟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鸟儿无法飞走,于是被滞留在油污中,或窒息或溺毙而亡。当然,海鸟更多的是中毒而亡。同样,被原油围困的海洋生物,如海豹和海龟等,也会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试图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由于污染面积宽广,而且油污严重,它们最后都会一个个挣扎得精疲力竭,无力地沉入海底死亡。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也面临同样厄运。大多数动物一旦受困于浮油,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会死亡。
原油泄漏已经提供了灾难的样本。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触礁,3.4万吨原油流入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这一世界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之一在10年后才有了初步的灾难评估报告。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造成大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白头海雕以及22只虎鲸死亡。其实,这只是表面上所看到的情况。那些死亡后沉入海底的海鸟、海豹、海獭和鲸等远不止这些数量。保守估计,也是该报告数量的数倍到十多倍。灾难评估报告也称,阿拉斯加地区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1993年彻底崩溃,此后再未恢复,大马哈鱼种群数量始终保持在很低水平,这一区域栖息的小型虎鲸群体濒临灭绝。
曾经发生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后果无论怎样评估,可能都不会比“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的后果要轻。这不仅在于此次的原油泄漏更多,而且恰恰发生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和动物的繁衍交配期。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入口处湿地面积占美国湿地总面积25%,具有重要生态意义,浮油对这一区域野生动物构成巨大威胁。例如,墨西哥湾有3处野生动物栖息地,这些地方大多是沼泽地,风浪把浮油吹向沼泽地,意味着许多野生动物将面临灭顶之灾。而且,动物们正处于繁殖期或孵化期,浮油的到达将把动物的母婴一起杀灭。
如果浮油向东扩散,可能会危及海牛。在墨西哥湾,成年海牛数量眼下不足2500头。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也不能幸免,因为接下来6个星期,这种鱼会涌入墨西哥湾北部海域产卵。另外,包括水獭、海狸鼠等毛发浓密的动物以及半水栖的啮齿类动物在接触原油后都会受到毒害,而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豚和鲸鱼会出现皮肤不适。由于经常在水面觅食,海龟也很容易吞下原油。另外,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对海龟尤为不利,因为此时它们正进入春季的筑巢期和孕育期。
原油泄漏对人健康的危害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而且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可达几十年。例如,研究发现,苯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12~15年,到时再致人发病。而“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20多年后,对人和环境的负面作用仍未终结,而且不知道何时能终结。
研究人员发现,今天“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对阿拉斯加渔业社区和村庄的人们造成的负面社会和精神影响仍在持续。当地人仍然感到沮丧,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患者比例非常高,严重忧郁者数量也较多。而且,受污染地区居民的离婚率、暴力犯罪率以及破产者数量也较历史平均水平显著增加。
【小题1】下列对环境和生态灾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研究发现,原油中的石油气、苯、芳香烃和硫化氢等物质,当达到中毒临界阈值时,就会使人和动物中毒。
B.原油泄露会把大量的海鸟困在油污中,使海鸟无法飞走,或窒息或溺毙而亡,更多的是中毒而亡,对海洋动物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C.那些被原油围困的海豹、海龟等海洋生物,由于甩不掉皮毛上的油污,无法跃出水面,直到精疲力竭后沉入海底死亡。
D.大型海洋动物海象、鲸等也会因原油泄漏面临同海豹和海龟一样的厄运,因此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才能避免发生灾难。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造成大量海洋动物死亡,海鸟、海豹、海獭和鲸等动物死亡后沉入海底,造成的巨大危害实在无法估量。
B.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的灾难评估报告认为,阿拉斯加地区的海洋渔业受到重大影响,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于事故发生4年后彻底崩溃,并再未恢复。
C.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后果比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的后果严重得多,正在繁殖期间的许多动物因此面临灭顶之灾。
D.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入口处湿地面积广大,对野生动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然而浮油对这一区域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
A.原油泄漏不仅对环境破坏严重,而且对人体的危害持续时间长,某些有毒成分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长达十几年,到时再致人发病。
B.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使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多年后不仅精神感到沮丧,而且应激障碍综合症患者比例非常高。
C.据研究发现,原油泄漏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离婚率、暴力犯罪率以及破产者数量会显著增加,甚至不知道何时终结这种影响。
D.如果浮油继续扩散,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会对那些进入春季筑巢期、孕育期的海龟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这一传统中国节,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朗诵、武术、歌唱、舞蹈、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回家看望父母,使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扮靓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
(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节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它形成于战国时期,直到唐代才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
B.重阳节的习俗自古以来就丰富多彩,古有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今有诗文朗诵、武术表演、歌舞表演等活动。
C.在历史长河中,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D.我国深厚的文化实力在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节日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节庆活动的形式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也有所创新。
B.有的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如重阳节中蕴含的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
C.要想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记住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D.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给传统节日赋予新的时代气息,使这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更具有参与性与共创性。...
B.中国传统节日蕴藏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中华文化的共同底色,可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余年而不衰,其原因在于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始终不割断文化这条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命脉。
D.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就必须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 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成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
【小题1】(小题1)下面对“微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
B.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着重大的区别。
C.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可以使食物迅速加热,但却破坏了食物的营养成分。
D.瑞士科学家发现,遭受微波辐射有损健康,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美国,90% 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因为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
B.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1991年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
C.用微波炉加热食品,会使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由此产生的奇怪的新分子都有毒性。
D.所有的食物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吃微波食品的人血液中的癌细胞会增加。
【小题3】(小题3)(小题3)根据文意,微波炉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宋代桃符  张晓红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到春节,王安石的《元日》诗句就萦绕在人们的耳畔。而一说起诗中的桃符,今人多以为是春联,这种看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②春联自桃符,但不能等同于桃符。清代众多方志中的桃符、春联仍为二物,即可明知。如康熙九年(1670年)刻山东《海丰县志》:“除夕,换门神,贴春联,大户换桃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刻四川《盐亭县志》:“除夕……剪彩纸作钱遍贴门户,换桃符、门神,贴春联。”……桃符显然非春联—— “春节贴在门上”的对联。
③那么,宋代的桃符又是怎样的呢?
④从宋人记载看,桃符有两种。一种为“桃梧”,“以桃梗径寸许,长七八寸,中分之,书祈福禳灾之辞,岁旦插于门左右地而钉之”;另一种是桃板,“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这两种桃符一大一小,一简便,一复杂,但皆以桃木为之,故称桃符。称之为“符”,于道教符箓观念,宋极流行,故桃符之名,至宋始大。
⑤桃梧由桃人而,自于人们对桃木辟邪功能的信仰和对神荼、郁垒二神管理恶鬼能力的崇奉。据《山海经》记载,神荼、郁垒“执以苇索,而用食虎”,“于是黄帝法而象之。殴除毕,因立桃梗于门。户上画郁垒持苇索,以御凶鬼。画虎于门,当食鬼也。”由是以,鬼畏桃也。桃梧因此具有很强的驱邪辟邪作用。
⑥先秦文献多记载当时人们用桃木制品镇邪驱鬼之事,如《礼记·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鬼)恶之也”。用桃梗以祛除门户之疠为后世沿用。汉代以后,逐渐集中于腊日、元日。晋代“岁旦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攘恶气”,普通人家也不例外吗,人们往往做两桃人立门旁。
⑦桃板为桃梗的衍生物,出现于南北朝,元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唐代沿用了这种做法。五代时期的桃板则已有上书文字,首开以桃符书写个性化文辞之端。宋代的桃符,正是在此基础上直接发展而的。
⑧宋代桃符通常指桃板,桃木为之。“桃符”既指书画有文字图画的成品,亦指无字画的桃板。宋代官府在除夕前夜给有关部门和官员颁赐桃符。空白的桃符还须自己写画。
⑨桃符内容或为画,或为文字。可以画神荼、郁垒的神像,可以画狻猊、白泽之类的辟邪神兽;文字则或写郁垒、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文人士大夫则喜题诗。有用整首诗的,也有摘录别人诗句者,还有集前人诗文者,也有专门创作桃符对语的。这种对语形式对后世的春联影响很大。元以后,桃符又产生分化,以画为主的桃板仍称“桃符”,而以对语、诗句写于色笺贴于门者则与立春帖子相融合,称为“春帖”或“春联”。
⑩桃符挂于门,自然受人关注,文人士大夫喜欢自作新诗题桃符,人人各出新意,期望“桃符万口说清新”。即便没有情绪,也要“桃符聊塞白,免谤作诗人”。不会作诗的平民或央求当地文化人写就,或写惯用祓除祈祝之词。也可以在街市上购买,汴京“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桃符尽书吉利”,是说桃符的内容必须吉利,具体内容或写时景,或述时事,或表祝福,或抒己怀,不一而足。写法上或即景称颂,或暗嵌姓氏,或抒写感慨,或用典使事,也灵活多样。
【小题1】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2】概括第②段主要内容及说明方法。
【小题3】第④段介绍宋代桃符有哪两种?被称为“符”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请依据朝代顺序,写出宋代之前桃符演变过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给房产政策排排队
李杰
据说,福建漳州的市民已经开始怨声载道了,说外地投资者炒高了当地的房价,但是这虚火上升的房市,真不是这些辛辛苦苦存点钱,怕被通胀吃了,又没有其他投资渠道的小投资客的错。那到底是谁的错?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给去年以来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国十条”“国五条”“新国八条”等房产政策排排队。
首先,这些北漂的福建人是在北京的限购令下转到漳州去投资的。目前的限购范围是“各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这样的限购范围已经让买房的资金集中到像漳州这样的四线、五线城市了,结果当然是推高这些城市的房价。这颇有
点拉别人下水的嫌疑:既然我们大中城市房价都高了,你们四线、五线城市不准独善其身,
要死大家一块死,让高房价的虚火烧得更广阔一些吧! 
既然如此,是否四线、五线城市也要限购呢?那钱就往农村菜地跑了。农村也限购?那就
请取消房市吧,宣告几十年的市场化改革在房地产上的失败,让我们回到计划时代的福利分房,大家均贫富。
限购在政策效果上,表面上暂时控制了有钱人聚集的北京、上海的房价,但实际上却推高了普通人聚集的中小城市的房价,这公平吗?近期的房产政策中,这是我最不赞成的一项。
相反,放开市场,在北京、上海开建像英国海德公园旁边的海德公园一号,或像迪拜的那栋会随风360度转的豪宅,同时保证买房人的隐私、安全,高端的投资客就会转向消费这些高端房产,而不会出现一个富人买了88套低端房产的情况。
所以,中低端房产价格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房产的供给结构被扭曲:安全的豪宅缺失,金主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只能跟穷人们抢房子去了。
房产税政策也有类似的问题。重庆的房产税就是对豪宅开刀,对豪宅的消费征收高额税收。富人多交点税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他们的收入所得税已经交了。如果觉得他们交得不够,可以提高所得税率,或者加强征收,减少逃漏税,而不是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重复地为自己的财富交税。或者鼓励他们向陈光标学习裸捐,到处散钱,这样既能帮助落后群体,又能给富人们应有的声誉。
房产税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税”这个宇。去年税务总局决定要在来年给大家有效地减
税,藏富于民。但是今年以来,减税的新闻没看到,充斥眼球的都是房产税、土地增值税、
营业税,以后估计对卖房的差价也得征收资本利得税了。我很赞成这种观点:请政府在每增加一项税收的同时,减少另一项税收,即使没有还富于民,至少也得保持总体税负的稳定吧。
我给房产税排队的结果是:也是我不赞成的,但是不像对限购令那样毫无保留地反对。如果国家能保证收上来的税收能真正用于改善民生,而不是仅仅增加了官员们“寻租”的资本,而且不增加总体税负,房产税当然还可以是政策选项之一。但是要满足这些前提条件尚需时日,而且可能时日不短。所以,到我们能够保证钱的使用效率的时候再开征房产税吧。
所有房产政策中,让我举起两只大拇指赞扬的就是高首付政策。毫无疑问,中国房地产有泡沫,而我们知道泡沫是不好的。最不好的情况是,房产泡沫延伸到银行体系,让银行的贷款来支持、消化房产的泡沫。经济危机经常伴随着银行危机,而银行危机很多是由于房地
产的泡沫破裂所导致的。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1997年的东亚金融
危机也是如此。
所以,应该给房地产市场跟银行体系建一个防火墙,而这个防火墙就是高首付:首套房子的首付可以是50%,二套的首付可以是60%,三套以上可以是100%。当首付达到100%,房产市场基本就不关银行的事了。
有了高首付的保护,银行体系要受到损失必须等到房价大跌50%—60%以上,这在中国下跌也只是让银行刚开始损失而已,离重大损失还早。因而,只要保证了金融体系的安全。房产市场的涨涨跌跌都只是牵涉到投资人自己的钱,不关别人的事情,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国家也不需要干预太多。
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银行贷款给不够资质的买房者,近乎零的首付,让银行承担所有的风险,银行又把这些次贷证券化打包,卖给全社会的投资人,进一步把风险向金
融体系以外传播。而这样风险的产生和传播恰恰可以通过高首付来消除。
另外,让我举一个大拇指的政策是合理的利率和汇率政策。
提高存款利率,让大家存款不被通胀侵蚀,减少大家恐慌性投资的冲动;提高贷款利率,加大房贷的资金成本。这不仅对压低房价有作用,对全社会的通胀管理也很有好处。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作者反对房产限购政策的原因的一项是(  )
A.限购的政策效果不如想象中的理想,限购造成了不公平。
B.四线、五线城市的限购,宣告几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的失败。
C.限购不如放开,调整市场房产的供给结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D.目前的限购范围,推高了四线、五线城市的房价。
【小题2】关于房产税政策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豪宅征收高额税收,客观上是让富人为自己的财富重复交税。
B.征收房产税至少在眼下是不合时宜的。
C.国家应该保证税收能真正用于改善民生,而不能成为官员们“寻租”的资本。
D.今年以来,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资本利得税等税种充斥眼球,并不如税务总局所言有效减税,藏富于民。
【小题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为了帮助落后群体,给富人应有的声誉,政府可以要求富人多捐款。
B.开发安全的豪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富翁抢购中低端房产的热度。
C.漳州房价上升,根本原因并非外地投资者大量涌入当地房市。
D.合理的利率有利于全社会的通胀管理,且能有效地抑制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