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徐半尺” 华夏辨画第一人
程仲霖
徐邦达先生雅号“徐半尺”,意思是他经验丰富,慧眼独具,在鉴定书画时,往往刚刚打开,便知真伪,因此又被奉为“华夏辨画第一人”。据说,有一次来访者将画轴徐徐打开,刚露出一片竹叶的梢头,徐邦达便脱口而出:“李方膺!”画轴完全展开,果然不错。对传世的历代书画进行鉴别,有利于艺术品收集、整理、保护和研究,可以古为今用。但是中国历史悠久,历代书画家数量很多,而每一位书画家的创作大概有几十年,作品复杂。这些书画作品大多经过公、私收藏家相互转递,才流传至今,但真伪杂糅,不容易搞清楚。对于古书画鉴藏,至今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即凭鉴定家的眼睛来判断。因此,这是一项专门的学问。那么,徐先生的慧眼是怎么练就的呢?
徐先生出身于书画收藏之家,自幼喜爱诗词书画。他主张下苦功认真临摹,曾说:“要临得像,非一点一画地看、细琢磨不可。临摹一遍,真比欣赏一百遍还要记得清楚,搞得明白。”他先后师从苏州老画师李醉石、著名画家兼鉴定家赵叔孺。后又入当时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晚清著名金石考古家吴大澂之孙吴湖帆先生之门,书画与鉴赏能力日益精深。他18岁创作的摹本奚冈《松溪高逸图》现保存于加拿大,24岁创作的摹本张中《芙蓉鸳鸯图》现存于新加坡,皆是两家博物馆的珍宝。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抗战时,故宫文物南迁,徐邦达在上海的库房里看到了两幅《富春山居图》。经过仔细考证,他发现乾隆皇帝曾经御笔亲题为真品的实为赝品。
建国初,徐先生到国家文物局工作。当时,各地送来的古书画非常多,徐先生夜以继日,逐一考订,为国家发掘和抢救了3700余件书画并重建了故宫博物院绘画馆。文化大革命中,徐先生被下放到干校,体力劳动之余,他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完成了《古书画鉴定概论》初稿,把实践经验总结成为系统的理论,这部书至今是古书画鉴定专业的必读书目。
1978年起,徐先生与启功、谢稚柳、刘九庵等先生组成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甄别国内各省、市、自治区文博单位所藏历代书画作品,历时八年,行程数万里,过目书画十余万件,全国各大博物馆所藏字画的一级品几乎全部经过他的鉴定。徐邦达先生还著有《古书画提要目录》、《古书画伪讹考辨》、《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中国绘画史图录》、《重编清宫旧藏书画目》、《改编历代流传绘画年表》、《古书画伪讹考辨续编》等,这些书资料翔实而完善,将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考古学手段相结合,为书画鉴定建立了可传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
很多人只知道徐邦达会鉴定古书画,事实上,他不只会鉴定,在绘画、书法、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著名学者周汝昌和徐邦达是多年诗友,曾赋诗“鉴书观画总燃犀,倚马诗才世未知”,对徐先生的诗词造诣大加赞赏。徐邦达的人品和文品一致,还是一位爱国主义知识分子。当年汪精卫在南京过六十大寿,吴湖帆让弟子每人作一幅画,结果其他人都画了,只有徐邦达没画。吴先生问为什么不画,徐邦达说汪精卫是汉奸,不能画。徐邦达在鉴定领域眼力之高,自不待言,然而他却谨言慎行,从不妄下断言。很多人都希望花重金请他指假成真,牟取暴利,但一生淡泊的徐邦达从来没有接受过这种请求。
或许这些故事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但在今天这个浮躁充溢的时代,重温徐邦达的人与艺,仔细感受他
精神气质与文化涵养,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赞叹,更多的可能是对人生的重新思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徐邦达凭他丰富的经验,独具慧眼,能在来访者将画轴打开一半时,就能说出其作者,因此得了“徐半尺”雅号,又被奉为“华夏辨画第一人”。
B.文章写到中国历代书画家数量很多,作品流传至今,真伪杂糅,是为了说明书画鉴定之难,更体现了徐邦达专业功底深厚,练就了一双慧眼。
C.由徐邦达等四人组成的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为我国古书画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全国各大博物馆所藏字画的一级品全部由他鉴定过。
D.徐邦达将千载中国书画知识沉淀于胸,把实践经验总结为系统理论;将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考古学手段相结合,建立了可传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
E. 很多人只知道徐邦达会鉴定古书画,著名学者周汝昌曾赋诗“鉴书观画总燃犀,倚马诗才世未知”,赞赏他在绘画、书法、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小题2】徐邦达对中国古书画鉴定有哪些艺术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3】作为评传性质的文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冋答。
【小题4】我们可以从徐邦达身上得到哪些人生启迪?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9 02:55: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道明:让世界无奈于我
沈青黎
陈道明一直被视为演员中的“异数”——在这个媒体热衷于制造话题的年代,他鲜有话题,也不迎合他人制造话题;而作为国内身价最高的男演员,他时常以演艺圈边缘人的姿态自居,对自己的身份若即若离。而究其原因,是因为“演员”这个身份是命运强加给他的,他一直“很被动,总是被推着往前走”,也正因为如此,他不像许多同行那样执着于自己的身份,始终怀有“出离心”,懂得用内省的方式看自己。
陈道明有着公认的好演技,却经常以戏子自居,他珍惜上天赐予自己的安身立命方式,拍戏时迟到早退、不做功课、现场摆谱等情况从来不会出现在他身上。
陈道明是从慢时代里走过来的,沉默冷峻如他,他常常会在接受采访时情不自禁地提及早年的拍戏经历:那时候,一部小电影拍上四五个月,是常有的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演员变成了一个高负荷高回报的职业,拍戏也变成了一件非常浮躁的事。很多剧组一开工,大家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提高效率,演员们也越来越关心合约完成后有多少钱打入自己的账号。起初他屡屡强调:我是文艺圈的人,不是娱乐圈的人,但旧时的文艺圈逐渐分崩离析,让他无所依凭,内心的纠葛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冲突,陈道明只好选择了精神上的遁世:他不再看电视,也不读报不看小说,而是寄情于书画和钢琴,并努力钻研古籍,将自己修炼成了最具文化修养的艺人。
1990年拍完《围城》之后,陈道明一直保持着一部戏歇两年的节奏,不想演的片子,给再高的价钱他也不演,但一旦接下一部,就会踏踏实实待到杀青,相比那些四处赶工的年轻演员,他反倒成了全剧组最清闲的人。他拍戏还有个癖好,那就是不带工作椅,有时一站就是一天。看到这么大牌的艺术家都站着,整个剧组只好全体陪站,陈道明也因此落下了“难搞”、“不好合作”的名声,但他对此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解释说:“我并非不好合作,只是觉得你首先要尊重职业,这个职业才会尊重你。我无奈于这个世界,只好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
陈道明的名字取自《道德经》,暗合“道常无名”之意,但陈道明认为自己不算个得道之人,“按照老子的境界,得道的人身上应该有一种包容万物的平和,无为而无不为,而我还残存一些金刚怒目之气,对于大多数事情我可以避开、忍让,但是对于我参与的事,我就得把自己认为不对的那部分都统一好。”
陈道明在许多事情上特别有原则,比如他要拍戏,那么从进入剧组到拍摄结束前,他会一直穿着戏服,在他看来,每件衣服都应该有自己的神韵,必须要想个办法,让没有感情的戏服“附着”在自己身上,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楚汉传奇》拍了六个月,陈道明就把里面的几套戏服穿了六个月,拍完戏回家,他依然穿着刘邦的衫裤,期间从未穿过别的衣服。拍完戏把衫子一脱,他才变回了他自己。
圈内的人都知道,陈道明演戏对片酬并不计较,但假如对方开出的片酬过高,他反倒要再三斟酌,更加留心剧本的质量。因为“如果本子质量太差,制作成本也低,你给我这么多钱,那其他演员会请些什么人?这戏的质量能好到哪里去?如果剧本足够好,对方开出的价码又很高,我会跟他们谈,不要给我那么多钱,你们把钱拿去多请些好演员,大家齐心协力做一个好戏,至于我没那么重要。”
只要剧本合适,时间和心情配合,陈道明接戏并非不爽快,至于后期的宣传,他乐意配合,但绝不迎合。有人说他太傲,他也照单全收,认为“傲不是一件容易事,谦虚倒是容易——只要弯下腰就行了,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
陈道明常说自己是个对人生的设计感差也不想有设计的人,而节制和疏离是他与世界交流的方式。至于这种交流带来的副产品,比如褒贬,比如毁誉,他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可以,就像天冷里就加件衣服,暖了就脱一件,这么多年我早已经适应了,容易受刺激的是那些没有准备的人。”
(选自《读者》,有删改)
(1)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陈道明是位演技派演员,他虽然不会看好演员这个职业,但对待演戏特别认真,拍戏前做好功课,不在拍戏现场摆谱,也不迟到早退。
B.如今的陈道明不看电视、不读报、不看小说,把主要就精力放在了古籍、书画和钢琴等方面,努力把自己修炼成有文化有修养的艺人。
C.陈道明是个十分悠闲的人,他现在是拍一部戏歇两年,拍戏也不计较报酬。如果是好剧本,他还会让剧组拿原本要给自己的片酬请其他好演员。
D.陈道明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包容万物的境界,虽然有些事可以忍让、避开,但对于自己参与的事情则把自己认为不对的都统一好。
 
E.陈道明是一个没有任何人生设计的人,而面对社会给他的褒贬,他都能泰然处之,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他对这些有充分的准备。
(2)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陈道明被人认为“傲”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陈道明“让世界无奈于我”的思想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国5G试验分为两步实施:技术研发试验,起止时间为2015年至2018年;产品研发试验,起止时间为2018年至2020年。

我国5G商用推进进程几乎与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5G标准化时间表保持一致:3GPP将在2017年12月完成Rel.15(第一个5G版本)非独立组网5G新空口技术标准化以及完成5G网络架构标准化,满足美韩日激进运营商需求;2018年6月完成独立组网5G新空口和核心网标准化,支持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和uRLLC(超可靠、低时廷通信)两大场景,满足2020年5G初期商用需求;2019年9月,支持eMBB、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三大场景,满足全部国际电信联盟技术要求。

作为全球拥有最多4G用户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计划在5G全球发展路径更为明晰时也出现了一些微调,2017年启动5G外场试验,2018年将启动5G网络预商用试验,在2019年进行商用化规模试验,力争在2020年实现5G网络规模商用的目标。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中国5G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二:

经历1G、2G时代的一无所有,3G时代登上舞台、4G时代基本并跑,5G时代,中国已成全球5G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5G市场。

如今,中国正在加快5G部署,一些龙头企业也在5G技术和应用上取得阶段性突破。

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在5G技术方面应申请超过1000项专利,成立了5G联创中心,在全球建立了12个开放实验室;中国电信主导了5G国际标准立项30余项,同时聚焦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将5G的技术特性与云计算,物联网等相结合,实现与垂直行业的跨界融合;中国联通成立了5G创新中心,发布16项5G相关产业白皮书,成立并推进了多个产业联盟。

设备厂商方面,相关报告显示,华为已成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已与全球42家运营商合作开启多张5G预商用网络;中兴目前已申请专利超过1500件,首创的Pre5G(通讯技术)产品已经在40多个国家60多张网络中实现部署;紫光展锐将在2019年推出5G芯片,实现5G芯片的商用,2020年会进一步推出5G单芯片,同时会完成高端和终端全面产品布局。

除了5G本身的技术研发和应用部署,加快与4G协同发展也将为产业发展储备机遇。工信部提出,将加强4G与5G协同发展,打造完整产业链,开展全球5G合作,共同打造开放融合的5G产业生态,释放5G应用潜能。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2月7日)

材料三:

据法新社报道,根据一项美国研究显示,在发展被称为5G的第五代无线网络的竞赛中,中国略微领先于美国。美国的无线网络运营商行业协会发布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自动驾驶汽车、远程医疗和其他技术所需的这种超高递无线网络系统的部署方面,美国落在了后面。

俄媒称,美国无线通信的报告中说,美国应该加快引进5G技术,否则可能比中国落后一到两年,未来不再有其它机会。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也警告称,如果中国占据通信领域主导地位,那么他们将不仅获得技术胜利,也将获得政治,经济、军事胜利。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登题为《中美5G之争》的报道称,一场不那么热闹的围绕5G芯片的争执才是重头戏——目前5G标准尚未制定出来,如果中国成功在5G专利方面拥有更大份额,美国芯片集团高通将受到冲击,中国设备制造商将会受益。

(摘编自《参考消息》)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满足2020年5G初期商用需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将在2018年6月完成独立组网5G新空口和核心网标准化。
B.中国已成全球5G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到2025年,中国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5G市场。
C.中国正在加快5G部署,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集团,已与全球42家运营商合作开启多张5G预商用网络。
D.加强4G与5G协同发展、打造完整产业链,开展全球5G合作,共同打造开放融合的5G产业生态,才能释放5G应用潜能。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5G试验分为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两步实施,5G商用推进进程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5G标准化时间表保持一致。
B.中国一些龙头企业在5G技术和应用上取得阶段性突破,中国移动、中兴已经申请专利超过100项,并进行了相关部署。
C.在第五代无线网络的竞赛中,中国略微领先于美国,美国无线网络运营商行业协会发布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事实。
D.美国机构认为,美国若不加快引进5G技术,未来将无法赶超中国;失去通信领域的主导地位,也将失利于政治经济军事。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吴文俊:从古代走向未来的数学家
连绵数千公里的美国大草原在科罗拉多州被中部的洛基山所阻遏。在终年积雪的山脉的映村之下,州府丹佛显得格外洁净端庄。
1984年,“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在丹佛近郊的格里美大学城召开,这是个不大不小的会议,与会者100余人,全是国际数学自动推理领域的精英。会议上,周成青交了一篇题为《用吴方法证明几何定理》的论文,同时在现场用电脑演示,短短的十几分钟证明了几百条几何定理,整个会场顿时轰动。
吴方法?吴文俊?吴文俊何许人也?闻所未闻,与会的年轻精英们搔首皱眉;似曾相知,老一代的精英们却依稀记得:三四十年前,在巴黎有个叫吴文俊的中国人,对示性类平方运算及其流形给出了明确的表达式,这个表述式被国际上誉为“吴公式”。销声匿迹多少年,这一次又以“吴方法”重露头角,再现辉煌。学术会后,美国《自动推理》杂志主编致信吴文俊,希望能在该杂志上重新发表他的奠基之作《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这一来,吴文俊的声名再次鹊起,各方邀请信纷至沓来。吴文俊欣然前往。1986年,67岁的他到了美国。在阿格纽国家实验室,他看到专家们对用电脑从开普勒定律推导牛顿定律一筹莫展,就用自己带来的电脑软件,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自动推导工作,使亲睹者惊讶不已。
1940年,吴文俊以出色的成绩从大学毕业。上海当时是日本占领的沦陷区。日本人早已注意到这个貌不惊人、聪慧异常的学生。他们愿提供奖学金,让他到日本去深造,或者,他也可去日本的数学研究所工作,由吴文俊自己选择。吴文俊的选择非常简单:留上海。而留上海意味着穷困潦倒,也意味着从此告别神圣的数学研究殿堂。他到处奔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郊区的一所中学找到了一个位置。此后的整整五年半,他再也没有接触数学研究,只是长夜梦醒,才浮现依稀模糊的a、b、c……
命运之神再一次惠顾了他:抗战胜利,吴文俊结识了陈省身教授,他被安排在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吴文俊不负师望,在一年半的短短时间内,就在新兴的拓扑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这个迷离晦涩的领域有了突破:对惠特尼提出的对偶定理做出了简单新颖的证明。陈省身对此大喜过望,在赞叹之余立刻把他送往国外留学。于是在1947年,吴文俊到了法。1949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后,他继续全力向拓扑学进军。1950年,他提出了“吴公式”和“吴文俊示性类”,这一让他崭露头角的新成果使当时欧洲数学界为之瞩目。然而,吴文俊又面临着不是选择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他心里引起了持久的激动。义无反顾——爱国不用喧嚷,甚至不用表白,他一声不响地回来了,这是1951年的冬天。他开始任教于北京大学,仅半年,就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吴文俊现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了。他凭着自己年富力强和满腹经纶,在拓扑学的领域里横冲直撞,左右开弓。1958年,他开始对策论的研究,1967年,他专注于示嵌类理论与线性图平面的相关问题;1970年,又提出了I量度的概念……到了1974年,突如其来地,他开始涉足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史。也许这是命运之神的最大恩赐:他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成果与现代电脑相结合所开创的中国别具一格的数学机械化领域,铸成了吴文俊人生之途的第二块里程碑。
平心而论,吴文俊起初对中国古代数学也了解不多,但不久他便发现中国古代数学自成一体,不仅与西方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思路,而且对现代数学也有启迪。他深入了,忘情了,而且激情澎湃了。1977年,他发表了《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在10年之后的1987年,他发表了更加重要的《中国传统数学的再认识》,引起了数学界的极大兴趣。
吴文俊目光敏锐,当世界电脑发展初露端倪之时,他立即把电脑与自己所研究的中国古代算术思想联系起来,从而开辟了一条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数学机械化一定理机器证明的道路。在“吴方法”为世人所推崇之后,1989年吴文俊任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他即把他创造的方法用于不等式证明,从而使它在机器人学和非线性规划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也许是吴文俊太兴奋了,有一天,一向谦虚谨慎的他竟然口吐“狂言”:“我是真正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第一人。”同时又补上了一句:“我国古代机械化和代数化的光辉思想和伟大成就是无法磨灭的。”这两句话刻画出一个完整的吴文俊:从古代走向未来的数学家。
(摘编自樊洪业《院士故事》)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触描写美丽的大草原、终年积雪的山脉、洁净端庄的丹佛城,这些描写为吴文俊的出场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了优美欢快的基调。
B.1984年在丹佛近郊格里美大学城召开的“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精英云集,吴文俊虽然没有与会,但一篇《用吴方法证明几何定理》的论文和现场演示在会场引起强烈反响。
C.吴文俊在几十年前就巳经在巴黎因“吴公式”而崭露头角,所以老一代的数学精英对他记忆犹新;几十年后,又以“吴方法”再现辉煌,又一次声名鹊起。
D.吴文俊大学毕业后,面对日本人提供的优厚待遇,不为所动,毅然选择留在当时条件很差的上海工作,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炽热的爱国之心。
E.陈省身教授是发现并着力培养吴文俊的伯乐,如果没有陈省身教授的精心栽培和大力帮助、支持,吴文俊就不可能在国际教学研究领域取得那么多项尖的学术成果。
【小题2】文章开篇从1984年的“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作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小题4】为什么说吴文俊是一个从古代走向未来的数学家?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苏步青的立体人生
吴志菲
1931 年,苏步青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亲友、同学、老师纷纷来挽留他:“中国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回去后吃苦不说,学术上的辉煌前程也要被断送。”苏步青却坚定地说:“我的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能袖手旁观。”苏步青毅然回国,投身于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创办。
正当浙大数学系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时,抗日战争爆发了。为了浙大师生的安全,为了浙大学子能在战乱中继续学习,不致荒废学业,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举校西迁。苏步青一家住在遵义湄潭朝贺寺的一间破庙里,过着jié据的生活。由于生活条件恶劣,苏步青的一个儿子出世不久,因营养不良而夭折。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教授,上课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经常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对着他的背指指点点说:“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有螺旋曲线!”为了生存,苏步青上街买了锄头、粪桶等工具,在朝贺寺前开出半亩荒地,种上蔬菜、红苕。每天下班,忙着浇水、施肥、灭虫,俨然一位菜农。由于他的精心管理,蔬菜长势良好,弥补了家庭粮食之不足。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一谈到菜根香,我就想起了抗战时期随浙江大学‘流亡’到遵义附近的湄潭的情景来。那时一家八口在破庙安身,生活困难,吃地瓜蘸盐巴过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苏步青是世界级大数学家,一生专攻几何。他从国外回来后首创微分几何这门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随后几十年,他在这个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使这门学科走在了世界前沿,苏步青也因为“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等成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苏步青,70 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志的学生匆匆来到苏步青家里,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可他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志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熬了一个‚通xiāo,第二天论文终于过关了。熊全志后来到美国成了著名教授,40 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他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把我给骂醒了,否则我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他的板书一笔一画,整齐美观,讲课娓娓动听,饶有风趣,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枯燥的数字,一从他嘴里道出就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978 年暑假的一天,苏步青当年创立的科学研讨班在停了十多年后在复旦大学开始恢复活动。可是一连几天暴雨不停,大水猛涨,复旦校园内齐膝的积水茫茫一片,到会的青年师生都为此发愁。有人说:“这回苏老不会来了。”有人说:“他即使来恐怕也不会准时了。”正在大伙七嘴八舌、观望焦虑之时,一位老人高挽裤管,脚穿凉鞋,撑着一把雨伞出现在大家面前,四座唏嘘不已。76 岁的苏老抹去额头的雨水,向大家问了个好,看了看表正好8 点,与开会时间不差分毫。
几何寓真情,人生一卷诗。数学家苏步青,一生与诗结缘。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到,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力求效力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是苏先生漫长人生历程中的一个精神支柱。在抗日战争的八年离乱中,苏步青僻处西南小城,但他时时感慨的是:“画角声声催铁血,烽烟处处缺金瓯。”他念念不忘的是:“万里家乡隔战尘,江南烟雨梦归频。”苏步青是感情极为丰富之人,重亲情,重友谊,对周遭世界充满爱心。在他的诗词中,夫妻之爱,兄弟之情,朋友之谊,ƒxuàn  rǎn出一片温馨。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给下面拼音写汉字。
 jié据 ‚通 xiāo  ƒ xuàn   rǎn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在浙大教学期间,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不仅穿着补丁衣服,还擅长田间劳作,表现出他对朴素生活的追求。
B.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苏步青放弃了日本的生活以及辉煌的学术前程,不顾亲友的挽留回到中国,创办了浙江大学数学系。
C.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苏步青的感情也极为丰富,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从他创作的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他重亲情、重友谊的品质。
D.由于苏步青的严格要求和严谨教学,他的很多学生成就斐然,成了著名的数学家,熊全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E. 本文运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叙述了苏步青人生的几个片段,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让读者看。
【小题3】苏步青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小题4】本文的标题为“苏步青的立体人生”,为什么说苏步青的人生是立体的? 请简要分析。
【小题5】苏步青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选择你认为最关键的原因谈谈自己的认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9分)
随着信息科学和技术广泛地融入教育之中,21世纪的现代教育必将展翅高飞,迅猛发展。
传统的电教技术如幻灯、投影、电视、录音、录像等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推陈出新,在新世纪的现代教学中仍大有作为。教师利用幻灯、投影设计教学,可灵活控制教学信息输出、解说速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运用电视录像技术,以及录音合成剪辑技术,设计课堂教学,令画面清晰,生动形象,色彩丰富,感染力强。
网络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革新、发展的主流。应用于教学的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室内网、校园网、地区网和互联网。室内网是电脑教室、语音教室、电视教室的完善统一。教师可选择CD激光视盘、VCD视频光盘或其他课件(CAI)内容动态连续地播给单个、部分或全体学生观看,可随时检查和监控学生学习,同步查看学生机的画面等。室内网的教学软件具有自动出题、自动评卷等功能,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校园网包括:行政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学服务系统、教学科研系统等。地区网和互联网所构建的远程教学体系,使得非重点学校的学生也可享受与重点学校同等水平的教育,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并将有效地遏制“择校”风。网络教学,其鲜明的教育性、教学性、艺术性、标准性,将使教学信息无限延伸和拓宽,反馈信息加快,教学效益、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在新世纪中,虚拟学校将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虚拟学校里,课程内容将从虚拟图书馆下载;学生和教师在虚拟教室相会,进行“现场”辅导;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与练习,并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给辅导教师批改;教师给予相应的辅导;最后通过网上联机考试,获得结业。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和培训领域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例如智能实验室、智能操作平台(工作台)等。
总之,信息时代的崭新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有机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支撑起新世纪的教育天地。
【小题1】根据上文内容,对传统教育技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传统电教技术与多媒体相结合,推陈出新,在现代教学中仍将发挥很大作用。
B.教师利用电视、录像、录音合成剪辑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C.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由其构建的虚拟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而传统的电教技术则不在其中。
D.现代教育技术尽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排斥传统的电教技术如幻灯、投影等。
【小题2】对网络教育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应用于教学的计算机网络是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室内网、校园网、地区网和互联网组成的。
B.网络教育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系统、教学服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学科研系统。其作用是使非重点学校的学生也可享受与重点学校同等水平的教育,提高培养质量,并将有效地遏制“择校”风。
C.网络教育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把内容动态连续地播给学生观看,可随时检查和监控学生学习,同步检查学生机的画面;二是它的教学软件具有自动出题、自动评卷等能力,从而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D.远程教学体系鲜明的教育性、教学性、艺术性、标准性,将使教学信息无限延伸和拓宽,信息反馈加快,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革新发展的主流必定将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学的网络教育。
B.CD激光视盘、VCD视频光盘或其他课件(CAI)等是构成室内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C.校园网、地区网、互联网三者所构建的远程教育体系,不必通过数据音频与远程教育网络的传送,就能实现异地交互式教学。
D.新世纪的教育天地,必将由信息时代的崭新技术与传统的电教技术有机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