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极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竞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急中生智,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广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苦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的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决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现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
(选自《梁启超:趣味人生》,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B.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不仅与他的性格有关,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C.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D.梁启超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郑振铎认为“善变”“屡变”是最足以表现梁启超光明磊落的人格。
E.文章用了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2)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
(3)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指什么?“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怎样体现?
(4)“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请结合全文,谈谈“大智”在梁启超身上有哪些体现?(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0 09:5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的最早提出者美国的IBM公司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摘自科普中国网“智慧城市”条目
材料二   
第六届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来看,“保障体系”得分最高,整体情况普遍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的得分率都在40%上,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而“智慧经济”与“智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明显不足,需要建设者们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的真需求和期待,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而通过对201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发。
科《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节选
材料三 
11月17日,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启幕,论坛云集众多国内外领先智慧城市的政府代表及领袖,还有智慧城市领军企业的学者、精英,共同探讨智慧城市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对智慧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同行以及观众打开思路,开拓视野。华为、中电科、平安科技、国民技术等众多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前来参展,还带来了各自的智慧解决方案和新近成果。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在致词时指出,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型载体和落实四化同步的范例。
程晓波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自己很高兴见到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到未来可能会实现领跑和超越。
程晓波表示,尽管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步伐非常快,但是,也必须要清醒的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应对比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要提高的问题,要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要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通过移动互联、智慧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得感。
《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节选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它最早由美国的IBM公司提出,目的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提供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发展。
B.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步伐非常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已经成为世界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范例。
C.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必须要清醒的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D.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智慧城市领域的领军企业前来参展,可以推想,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仍将大有可为。
【小题2】依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等核心系统组成,它们各自独立为城市的人提供生活保障。
B.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C.依据第大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数据,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D.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实现领跑和超越也必将指日可待。
【小题3】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智慧民生”类指标得分偏低,请结合材料,谈谈加强智慧民生建设的建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学成才——热尔曼
玛丽苏菲·热尔曼(1776~1831),是一名法国数学家。她出生于巴黎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热尔曼少年时正值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秩序混乱。为了安全起见,热尔曼整天被父母留在家里学习。热尔曼的父母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在家庭的影响下她从小就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学能力,这些为热尔曼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794年,巴黎创办了一个享誉世界的大学--综合科技大学。从小就热爱数学的热尔曼出于对众多数学大师的崇敬,想到综合科技大学深造,父母也都支持她的想法。可是热尔曼在学校报名时却碰了壁,综合科技大学只接受男性学生。世俗没有让这个坚强的女孩退却,反而坚定了她走自学成才道路的决心,她发誓要改变世俗对女人的偏见。热尔曼仔细研读了欧拉、高斯和拉格朗日的数学著作之后,觉得拉格朗日的著作比较通俗易懂,最适合自学。拉格朗日的著作带给了热尔曼无穷的乐趣,她萌生了写论文的冲动,她迫切需要把学习心得体会撰写成数学论文。
不久后,论文写出来了,但是该寄给谁呢?如果拉格朗日教授能亲自审读这些文章该多好啊!但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女孩的文章能引起著名的拉格朗日教授的注意吗?万一教授连一眼都没看就把它丢到垃圾桶里去了呢?热尔曼决定以一个男性的名字“勒布朗先生”的名义寄出这些论文。收到来信后,拉格朗日极为震惊,他不止一遍地看了这位“勒布朗先生”的来信和论文,对其论文赞不绝口,对这位素未谋面但又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拉格朗日夫人也建议他去见见这位“勒布朗先生”。拉格朗日遂亲自登门拜访,见面后,他发现“勒布朗先生”居然是一位羞答答的妙龄女郎。拉格朗日对热尔曼的自学能力感到十分惊讶,认为她对数学的理解远远超过那些综合科技大学的男学生,他主动提出要做热尔曼的指导老师。在拉格朗日的指导下,热尔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1816年1月,热尔曼因提出“弹性表面理论”,第一次挑战了拉普拉斯学派,从而声名大噪。热尔曼还对困扰数学家多年的费马大定理做出过重大贡献,她所提出的 “热尔曼定理”是费马大定理提出以来,有关这个著名问题最重要的进展,也为后人攻克这一难题点亮了第一盏希望的烛火。
热尔曼曾获法国科学院授予的评委会特别大奖,但她既没有出席颁奖典礼,后来也没有领取金质奖章。这个在数学王国里点亮了一盏耀眼烛火的女性,在现实中,却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她终身没有获得任何学位。1831德国数学家高斯终于说服哥廷根大学授予热尔曼博士学位,可是典礼还没来得及安排,热尔曼已因乳腺癌去逝。
由于当时普遍存在的对女性从事科研的成见,热尔曼在开始其研究生涯之前就被拒于巴黎综合科技大学校门之外,如果不是她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历史上就会少了一位杰出的女数学家。热尔曼的经历折射出了当时女性求学的艰辛与不易。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热尔曼从小即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学能力,这是受知识渊博的父母的熏陶,当时的革命对促进其学习的作用最大。
B.因为只有拉格朗日的著作比较通俗易懂,还给热尔曼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自学的道路上,热尔曼选择了拉格朗日的著作。
C.拉格朗日震惊于热尔曼的自学能力,也非常认同热尔曼超群的数学理解能力。在其指导下,热尔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就。
D.热尔曼不仅自学成就突出,还勇于去挑战其他学派,她提出的“热尔曼定理”为费马大定理的提出提供了最重要的进展条件。
E.法国科学院曾授予热尔曼评委会特别大奖,德国数学家高斯曾请求颁授一个荣誉博士学位给她,但热尔曼仍终生未获任何学位。
【小题2】热尔曼拥有哪些自学成才的必备条件,使其能够在数学领域取得出色的成果?请简要回答。
【小题3】“热尔曼的经历折射出了当时女性获得成就的艰辛与不易”,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述。【小题4】文中说:“世俗没有让这个坚强的女孩退却,反而坚定了她走自学成才道路的决心。”热尔曼在求学之路上的“决心”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死亡之海”的油岛
  随着开采活动的持续,塔里木油田的工程师们已经从地球表面向下钻探了几公里,有时甚至要借助灌入地下水的方法将宝贵的油气资源挤出地面。如今,越过厚厚的黄沙,从地下3000至4000米深处抽取出来的石油、天然气会通过输送管道运往这个国家的东部地区,支撑着数千公里外那些城市的运转。无可否认的是,当国际原油价格又一次冲上80美元/桶的当下,这里抽出的能源是这些城市能够维持发展的先决条件。
  车轮下的沙漠公路好似永远没有尽头,而“沙漠大巴”车窗外的景色则仍旧是一成不变的无穷沙丘,塔克拉玛干好似在无数次地重复着自己。“因为定期能够出去轮休,”员工刘震凝视着窗外,“否则人类可能很难受得了这样的荒凉吧。”“沙漠大巴”上满载的是“塔中—4”油田的员工,这是中国境内惟一的沙漠腹地油田,而按照规定,每隔二十余天,员工们就有一次机会可以选择坐车驶出这片世界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到沙漠边缘的库尔勒市去休整,以期不会丧失作为普通社会人的生活及心态,而为之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塔里木油田号称“中国石油的希望”,是中国仅有的数个大型油田之一。由于出产混合油气资源,这里不仅是西气东输管道的起点和源泉,又是中国石油版图上的一颗明星,只是,这里位于沙海深处,开采难度超出想象。在此处,一名工人洗一次淋浴的成本是人民币60元。“塔中—4”油田被塔里木石油人称为“沙漠孤岛”,是这个地区最令人称奇的人造设施。这里的几百人长年生存在沙漠的中央,依赖一条1500公里长的沙漠公路维持人类正常的需求,而这条公路则依靠24小时滴灌培植的红柳丛左右防护,不致被黄沙一夜掩埋。总言之,这里的任何存在都依靠给养,才能维持着与自然界巧妙的平衡。“这里或许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工作环境。”一位油田员工戏谑道。塔中的人们都知道,如果从“塔中—4”油田出发,不论向任何一个方向,也不论走多久,一切都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你还在沙子里。”在这座沙漠的中心腹地,塔中—4油田是仅有的人类据点,荒凉的环境让这里的人们只有选择坚强,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管理者们修建了各种运动设施,并组织活动来冲抵那无处不在的孤独感。在整个油田最醒目的地方,往往会书写标语,提醒员工“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而每年从全国各地选派而来的新工作人员都会定期前来,接受或长或短的一次历练。
  在塔克拉玛干的历史上,此前从未有人能完全征服这片广阔的沙域。曾经,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而很快,他的探险队全军覆没,仅剩他一人幸存,因此,他给了塔克拉玛干“死亡之海”的别名。在80年代之前,由于巨大的勘探难度,专家们无法在这里找到油气资源,而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完善以及进步,已探明塔里木油气资源总量为160亿吨,而仅有的问题变成了如何更好地开采、利用这里的宝藏。
  如今,这座“死亡之海”每日提供的三千余吨原油让更多的城市充满了生机,而这一产量据称在可以预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维持基本稳定,而整个国家也正因此获益匪浅。
(选自《南方周末》2009年11月19日,作者:翁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塔里木油田位于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仅有的数个大型油田之一。其中的“塔中—4”油田在这个沙漠的腹地。
B.塔里木油田是西气东输管道的起点和源泉,这里抽出的能源将输送到我国的东部地区,是我国东部城市能够维持发展的先决条件。
C.自从斯文·赫定以来,对塔克拉玛干的石油勘探经历了漫长的艰难过程,如今已探明这里的油气资源总量,并能日开采三千余吨。
D.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引用油田员工的话,都说明了沙漠环境的荒凉和工作环境的恶劣,但前者强调的是生存的艰难,后者是相比较而言。
E.长期的沙漠生活会给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甚至丧失普通社会人的生活及心态,需要外出休整和活动调剂,更需要意志的坚强。
【小题2】文章二、三两段都提到“塔中—4”油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
【小题3】如果用“‘死亡之海’的油岛”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你认为是否恰当?请简要分析。或者,你也可以为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并简要说明拟题的理由。(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研究显示人类祖先爱吃草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甚至也适用于早期的人类。350 万年前,生活在非洲中部乍得的早期古人类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口味。前不久,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南方古猿属的三个成员——著名“露西”的亲属——对草和莎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研究人员指出,这暗示着古人类也会因为更多生活在开阔地区,而改变着自己的饮食习惯,并且,人类祖先开始这样做的时间比预想的要早。
人类家族最早期的成员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但是他们看起来更像猩猩而不是人——与黑程猩相同的大脑尺寸,矮小多毛的身体。不过,“大约35O万年前,古人类的饮食习惯从猿类的以水果为食,开始转变成以草为食,至少在中非是这样的。”法国法兰西公学院古生物学 家 MichelBrunet表示。Brunet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了相关化石。
而这种饮食富含诸如热带草等C4 植物(含有一种特别的碳同位素),相较黑猩程和大程猩的饮食——它们通常吃在林地中找到的水果、种子和植物——而言,这种饮食是一种重大 的改变。
很长时间以来,研究人员希望能了解古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这种饮食上的改变。通过研究两种非放射性碳同位素——13C 和12C——在牙齿珐琅质中的比例,研究人员能分辨出一个古动物主要吃的是林地植物还是草地植物。
三年前,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了一种已知的最早古人类的牙齿,140万高龄的始祖地猿。他们发现,始祖地猿仍然喜欢吃一种所谓的C3植物,这种植物也是类人猿喜欢的,而这暗示着,始祖地猿在林地里度过大部分时间。
不过。大约400 万年前,湖畔南方古猿等古人类的牙齿开始出现更厚的珐琅质以及更大的臼齿和小臼齿,这暗示了他们的饮食出现了较大改变。
但是,直到最近,研究人员才能通过研究古人类牙齿化石中的碳同位素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因为这种移动同位素的方法太具有破坏性。而现在,新激光烧蚀法让研究人员能够取 样碳同位素而不破坏牙齿。
Brunet 给予 Julia Lee- Thorp 检测取自三个来自乍得德乍腊沙漠的羚羊河南方古猿个体牙齿化石中提取的同位素的权限,Lee-Thorp 是英国牛津大学的考古学家,同时也是化石牙釉质同住素分析专家。
羚羊河南方古猿与“露西”有亲缘关系,而这三个个体的牙齿化石的时间约有300万-350万年,并且富含13C。这是饮食富含草和莎草——例如生长在古乍得湖泛滥平原和盆地里的芦苇、草和块状根——的信号。
这些结果显示,至少有一种古人娄已经变成“多面手”,与黑猩猩相比,他们能够拥有更广泛的饮食,有机会从更开阔的地区寻觅更多种类的食物,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解剖学家ChristopherDean指出。
而且,考古学家还表示,去了解包括南方古猿阿尔法种在内的、生活在350 万年前到300万年前的其他古人类是否也成功修改了食谱,将是十分有趣的。
【小题1】下列属于“350 万年前,生活在非洲中部乍得的早期古人类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口味”的食物的一项是(  )
A.萝卜、白菜B.C3植物  
C.芦苇、块状根D.水果、种子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露西”属于南方古猿属,它生活在350万年前的非洲中部,属于早期的古人类研究发现,他们对草和莎草表现出极大兴趣。
B.研究表明,古人类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原因之一是他们更多生活在开阔地区。
C.科学家经过对中非相关化石研究得出猿类以水果为食,而古人类以草为食的结论。
D.相对于黑猩猩和大猩猩喜欢吃林地植物习性,古人类以草为食是古动物饮食上的重大改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非放射性同位素13C 和12C 在牙齿中的比例,能分辨出古动物主要吃的是林地植物还是草地植物。
B.如果古人类的牙齿出现更厚的珐琅质和更大的臼齿与小臼齿,则意味着他们的饮食出现了较大改变。
C.新激光烧蚀法是能够取样碳同位素而不破坏牙齿的一种先进的技术,而以前移动同位素的方法则具有破坏性。
D.考古学家表示,研究生活在350万年前的古人类修改食谱,是十分有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