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是你弟弟
朱 宏
老人是在菜市场截住梁贵的,当时梁贵刚买好了菜,推车要走,老人用干枯的手钳住了车把。
“你姓杨吧?”老人像是问话,但是口气却很确定。
梁贵说:“我姓梁。”
“没错,你就是毛弟。”老太太把车把攥得更紧了。
梁贵认为这位杨姓老兄肯定做了对不起老太太的事儿,一口大黑锅眼看着要扣到自己背上来了,吓出了一身冷汗。于是,提高了声音说:“你认错人了,我真的不姓杨,也不是啥毛弟。”
老太太就哭了起来,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姐对不起你,姐对不起你啊。”
老太太这一哭,立刻就吸引了人过来围观。人们通过老太太的哭诉逐渐听出了原委。
事情还得从抗战年代说起。
那时候杨姓老太太还是个小姑娘,村里人唤她毛丫,毛丫下面有个弟弟叫毛弟。毛丫爹娘死得早,只有姐弟俩相依为命。膏药旗要进村的时候,毛丫就领着弟弟逃出了村子。
那一天毛弟走不动了,毛丫把他按在墙根说:“蹲在这里别动,等姐回来。”
毛丫是太想给弟弟弄到吃的了,说完就独自讨饭去了。但她回来的时候,墙根下却没了弟弟的影子。
于是,她一边躲避战乱一边开始寻找弟弟,这一找就找了一辈子,就找到了梁贵家附近的这个菜市场。
有人说,恭喜你啊梁贵,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姐。
梁贵说:“你胡扯哩吧,她那弟弟到现在也有七十多岁了吧,差两辈人呢。”
老太太哭得紧,梁贵想走是走不了了,于是,就闹到了市场管理处。
市场管理处主任悄声给梁贵出了个馊主意:“你就认下吧,打发她走了,你就可以回家做饭了。”
没有好主意的时候,馊主意也算是个主意,认就认了吧。
梁贵就换了个笑脸说:“姐,我就是毛弟。”
老太太一听到这话,长出一口气,身子就软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大家把老太太放平在地上,梁贵吓得拨了三次才拨对了急救电话。
老太太住进了医院,人倒没什么大碍。事情本来跟梁贵没什么关系,但是又跟梁贵脱不了关系,梁贵只得垫付了医药费,并且还请了两天假,像孙子,不对,像亲弟弟那般照顾老太太。
老太太攥着梁贵的手不停地说:“好了,这下可好了,这下可以跟咱娘交代了。”
老太太又说:“毛弟,抽空回去看看吧,咱家现在好过了。”
梁贵说:“好呀,好呀,你病好了咱就回去。”然后就问“姐姐”现在家住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
两个中年汉子风尘仆仆地跑来了。
老太太一指梁贵说:“他是你舅,喊舅。”
汉子们愣住了,再看梁贵的表情似乎是认了这个姐,再看老太太,满眼的期待。汉子们张了几次嘴终于喊出了“舅”。
汉子们告诉梁贵,娘有时糊涂有时清楚,有的事糊涂有的事清楚。在找弟弟这事儿上是清楚的,但是对于弟弟到底应该多大就糊涂了,她可能感觉他弟弟才走失了没几年,因此就认为他弟弟应该是十几二十岁的后生。娘老是偷跑出去找弟弟,有时一跑就是几个月。
梁贵叹口气说:“你娘这辈子不容易啊。”
汉子中的一个说:“不管是真是假,找到你算是了了俺娘的心愿了。”
分别在即,梁贵安排了一桌告别宴。他对这顿饭有着矛盾的心情,一是觉得这顿饭本无来由,反过来又觉得这倒也算做了件好事。老太太端坐正中,慈祥地看着大家。汉子们喝得很酣畅,喝得张口闭口地喊“舅”,连梁贵自己都以为真的是他们的舅舅了。
大约三个月后的一天,梁贵接到了汉子打来的电话,电话里的人哽咽着说:“舅,俺娘,你姐她……走了。”
梁贵听到电话,心里一阵难过,眼里渐渐噙满了泪水。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倒叙的手法,开头先写梁贵在菜市场被老人截住的场景,然后才交代老人与弟弟失散的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老太太晕倒后“梁贵吓得拨了三次才拨对了急救电话”,反映出梁贵的紧张和恐惧。 |
C.对母亲认梁贵为弟弟这件事,小说运用了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反映出汉子们由发“愣”,到狐疑,再到接受的心理过程。 |
D.小说写到梁贵对告别宴有矛盾心理,符合人物身份和情节发展,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和丰满。 |
【小题2】小说中“老太太”有哪些形象特征?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梁贵接到汉子打来的老太太去世的电话结尾,这样安排结局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