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树画画: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老树不是画画的,他是个教书匠。1983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至今。老树本来不叫老树,叫刘树勇。也许像他说的,因为很小就长成了很苍茫的样子,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学生们就“树哥”“树叔”地叫他,要叫到“树爷”的时候成了“老树”,既然自己的本名叫起来有点不大顺口,他就找个大家都叫得顺的名字用起来。“我的长相太凄凉了,上下五千年提前都长好了。”他自嘲地呵呵一笑,大家跟着乐了,初见的拘谨和陌生就渐淡渐散了。
老树书教得好,学生知道。学生描画他教授公文写作课的状态:“铃声响过,晃着进门,低头看一眼课本,抬眼扫一下我们,然后滔滔江水般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他讲西南联大里中国文化界的翘楚、讲风华绝代的林徽因,讲钱钟书的《围城》,讲张艺谋的《红高粱》,讲卢梭的《忏悔录》,讲诗经,讲高更、塞尚,讲波普艺术、解构主义,还有好些我们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些完全无法用‘公文写作’涵盖的东西听得大家如痴如醉。要下课的五到十分钟,他才会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怨,直到下课铃响,仿佛扔掉了课本的郁闷,说声‘去也’,踹门而出……”
老树的画中人,悠闲简静明朗。却并不是那些所谓的隐士形象,是街头巷尾市井喧哗滋味饱满的世俗常人,他们性情、生动、自然,关切现实又洞明人生。
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而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只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女子温婉良顺,男子温文尔雅,世俗活泼生动,自由自在,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人们的脸上看不到急切的欲望,一切都是无可无不可的那么一种意思。”画中那个长衫男子一会儿树下独坐,一会儿花旁独立,一会儿山间独行,一会儿屋中独酌,独来又独往,却怡然自得。
“他是我,又不是我”。老树说。画中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肆无忌惮。一如过去的老树,会戏谑地表达情绪。
有读者提出,画中的闲适与现实的忙碌嘈杂完全不一样,你能接近画中的生活状态吗?老树回答说:“画里那么悠闲,生活却忙忙碌碌,怎么可能达到!因为没达到,所以才缺什么补什么。焦虑是常态,谁都一样,我也一样。我不可能像画里那么悠闲,但身体做不到,心境或者能做到。”
于是他画,画一种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空间情境,他的画成了另一个老树在无人知晓的世界里的梦呓。
对他,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最终东西拿出去别人说好,不重要。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你要相信这一切东西都是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让你自己通达、精细,对自己日常生活起居坐卧有要求,你这个人慢慢才像个样子了。”
作家杨葵曾著文评说老树:“如果纯凭个人喜好,我甚至想说,老树文字第一,书法第二,画排其三。”又说:“老树文字有股特殊的稳,并非四平八稳那种寡淡之稳,亦非精巧设计那种做作之稳,更非所谓风轻云淡的鸡汤之稳;他是左冲右突,纵横捭阖,却又胸中有丘壑,可点百万兵的动态之稳。快人快语,口无遮拦,得意处长篇大论,愤怒时脱口骂娘,论人事也常有论据不足便下大结论之嫌……按说这么个写法非常危险,容易跌入莽撞汉子夸夸其谈的恶境,但是没有,得力于几点——力量、心智、修养。”
老树的微博,粉丝近百万。他也曾开过博客,其思想其语言其风格吸引了大批簇拥者,2006年,他以一篇《走了》叫停了自己的博客。有粉丝留言,用“阿甘不跑了,我们怎么办”来形容心中的迷茫和困惑。其实阿甘跑或者不跑都不为什么,老树也是,博客想开的时候就开了,想停就停下,没有,也不想为什么。(选自《北京日报》2015年09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拥有山东大汉与生俱来的粗犷,内心却敏感细腻,情感也十分丰富”,老树的研究生曾泽鲲说。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期待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孤独空间。
②老树博闻强记,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转而关注当代中国摄影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大量批评文章行世,著作数十种,策划诸多影像展览,摄影圈里,提到刘树勇,是响当当的名字。只是,他不把自己的博学当个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些不过是“看过些杂书,想过些事,码过些字”罢了。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老树在教授公文写作内容时滔滔不绝,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B.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因为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女子温婉善良,男子温文尔雅,传达出世俗的生动与自在。
C.作者认为对于老树而言,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
D.老树画作中的身穿民国长衫、戴着斗笠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就是现实中的老树的真实写照。
E. 老树的微博想开就开,想停就停,没有,也不想为什么,一如他画中人物的率性、肆无忌惮。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作家杨葵对老树的评价,说明力量、心智、修养对他的文字、书法和画画都有深厚的影响。
B.老树研究生曾泽鲲的话展示出老树享受孤独,细腻的一面,能使读者很好地了解老树的画中人为什么也是关切现实又洞明人生,为什么那样地慢慢的,闲闲的。
C.老树把自己的博学概括成“看过些杂书,想过些事,码过些字”,所以他能淡然地把别人想求的画随意堆放着,而关注作画的过程。
D.本文在描写传主时既有事件和传主自述的正面描写,也有他人评价的侧面描写,正侧面结合,塑造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小题3】老树一个教书匠,却以画家的身份成名;教的公文写作,却抱怨“公文写作,神马东西”这个看似处处充满了矛盾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2 09:0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小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识:“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但褂子在别的朝代也出现过。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全身穿戴红衣红饰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是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这说明了宝玉的地位在贾府中较高。而地位高至后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红楼梦》中所涉服饰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B.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C.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B.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D.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B.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欣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只要我们了解清代的服饰特点,就能够解读《红楼梦》中的所有人物形象特点。
D.《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大爷

苏龙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这一带丘陵山岭、田间地头郁郁葱葱,弥漫着浓浓刺鼻味道。明大爷很喜欢站在高处欣赏这一片片绿,压根不讨厌扑面而来的这种味道,反而感觉精神亢 奋、神清气爽。这时的明大爷两手叉腰,嘴里含着烟斗吧嗒着,好像是威武的将军在检阅大部队。 这丘陵山岭、田间地头种的是黄烟。用明大爷的话说,咱种的是黄金呢。

别看明大爷话说得轻巧,其实他心里明白:文钱苦路来。用明大爷的话说,养个娃都没有那么累人。明大爷的烟叶不论在质量还是等级纯度上都胜人一筹,因而他的烟叶每斤可卖得二十元左右,其他村民每斤卖得十五元算是不错的了。别人的独门技术都是藏着掖着,明大爷偏不,但凡村民慕名上门讨教,他会毫不吝啬地传授种烟技术。

明大爷还有一个绝活,即便把烟叶切成丝,他都能够凭着眼睛看、鼻子闻、嘴巴抽,判断出烟叶的好中差,说出是在沙地种的还是岭地种的,甚至能在面前摆放的几抓烟丝中认出自家种的烟来,村人无不拜服。

烟贩圏里对明大爷也是满口的赞,因为明大爷对自家生产的烟叶绝不以次充好。某日一烟贩重金定下了他的几个上等好的“烟包",约定过几天来取。明大爷家里人瞒着他拆开“烟包",抽出一些烟叶,换上一些稍差的烟叶。明大爷得知后,暴跳骂人,马上追回烟贩运走的''烟包",当着 烟贩的面把“烟包"拆开,重新换上好烟叶,还多送了几斤权作赔礼道歉。

烟好人实诚,烟贩们自然都抢着要明大爷的“烟包",甚至来年的定金都先放好了。

烟好,烟贩盯上,自然偷儿也盯上。明大爷好两口,今年八月份的一个晚上,村人约他去喝酒,喝得头重脚轻回来,发现养的大黑狂叫不停,回过神来才发觉两包上等"烟包"消失了,明大爷 一下子酒醒趴坐地上,心像被挖去般剧痛,数天心神不定。

村口耸立一株大苦楝树,是村民纳凉聊天的好去处。一天,临近晌午时候,村民陆续收工回 来。大家散坐在大树下“倾大炮"(聊天),自然地掏出旱烟袋,都招呼别人品尝自己的烟。大家都知道明大爷的烟好,都抢着伸着手往他的烟袋抓。明大爷眯着眼睛看着笑着,心里很受用,心理阴影面积一下消减了不少。

这时候,明大爷的眼睛猛地一亮,准备装烟丝的手停住了,他眼睛望去的对面,一个人正在用烟纸卷烟。迎着明大爷犀利的目光,那人的眼睛就躲闪了一下。明大爷心里一下子有数了。他深深呼吸一口气,手撑树根爬起来,走向那人,挨边坐下,轻轻开口:“老弟,尝一下你家的靓烟。”那人脸色就有些刷白,犹豫一下,把烟袋递给了明大爷。明大爷就小心掏出一些,看了看,闻了 闻,赞道:“好烟好烟。"然后塞在烟锅里压实,点火,吧嗒吧嗒地抽起来,眯着眼,很陶醉。两人抽着烟,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都心里有事。抽完几个回合的烟,倾了一会“大炮",大伙儿心满意足地回家吃午饭,留下明大爷和那人。

明大爷很郑重地开口了:“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你瞧我,儿子女儿起房、孙子孙女读书都得帮衬点,是不?"那人连连点头称是。明大爷又接着说:“就像你,憋住气力供两个小孩读大学,家里两个老的又常年跑医院,唉,的确不容易。”那人嘴里吧嗒着,眼圈转红了。明大爷紧缩两颊猛抽一口,说:“这样,来年我给你留一些好烟苗,挑一块好地给你,嘿嘿,保管你产出好烟卖出好价钱,有了钱,家里少的老的读书看病就不愁啦。”那人嘴巴翕动了一下,舔舔嘴唇刚刚开口:“叔,我……”明大爷按住了他的话头,轻拍那人肩膀说:“啥都别说了,路走对了,不愁发不了财。"

太阳落山时分,像以往那样,明大爷砍肉提酒,一路披着霞光找村人喝酒。月挂苦楝树枝头的时候,他深一只脚浅一只脚回来,到家进门倒床就睡,瞌睡虫袭来,他硬撑眼皮顶着。

夜深人静,月光如洗。

这时围墙外传来一阵脚踝树叶的吱吱声,跟着是噎哆两次重物落地的闷响。醉眼迷离的明大爷就笑了,他贪婪地抽动鼻子簌簌响,他闻到了久违的味道,瞌睡虫再袭来的时候,他枕着这种味道沉沉进入了梦乡。

大黑一整晚很奇怪地没有叫。当然没有叫啦,因为明大爷下午时候早早把它牵到了儿子家 关着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对春暖花开时节丘陵山岭、田间地头的环境描写,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为故 事的展开提供了自然背景。
B.小说注重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那人脸色就有些刷白,犹豫一下”这一细节,形象地突出了 “那人"内心的紧张。
C.小说语言质朴、幽默。“倾大炮”“瞌睡虫”等方言俗语的使用,增强了小说的生活气息,又使语言显得幽默风趣。
D.结尾处写明大爷“闻到了久违的味道”,这既表明烟包失而复得,也暗含着明大爷对“那人” 知错能改的欣慰之情。
【小题2】小说中的明大爷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写明大爷的“绝活”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我可以想象,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他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他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群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他们也许正在从事某种巨大的工程建设来改造他们的行星世界,他们是我们宇宙中的兄弟姐妹。他们跟我们的差别很大吗?他们的形状、生物化学、神经生态、历史、政治、科学、技术、艺术、音乐、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情况如何?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知道的。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都是太阳的俘获物。由于重力作用,它们被迫作近似圆周运动。它们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冥王星覆盖着甲烷冰,它唯一的伙伴是它的巨大卫星卡戎。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都分別有一个冰冻卫星作伴相随(这些行星近年均被发现有更多的卫星甚至卫星群相伴随。——编者注)。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材料二

茫茫宇宙中,究竟哪些恒星周围可能存在类地行星和外星生命?美国天文学家日前列出一份包含1822颗恒星的目录,将利用“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按英文縮写简称“苔丝”)对它们进行详细观测。

“苔丝”是美国航天局于2018年4月发射的一个系外行星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寻找太阳系外宜居的类地行星。它的探测采用“凌日法”,原理为行星从恒星前方经过时,可观察到恒星微弱“变暗”。按计划,它将观察宇宙中40万颗恒星。

美国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发表报告说,他们根据初步观测结果,列出了一份含有1822颗恒星的目录。这些恒星是明亮的冷矮星,温度大约在2700开尔文到5000开尔文之间,其中最近的恒星距离地球只有6光年。它们周围可能有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存在于温度等条件合适的宜居带中。

“苔丝”能够观测目录中227颗恒星周围的整个宜居带,就是说有效观测范围不仅限于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可能处在的轨道位置,还包括更远的类似火星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摘編自《天文学家列出可能孕育外星生命的恒星目录,包含1822颗恒星》,新华社2019年3月28日)

材料三:

探测火星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人类探测火星的热情却从未熄灭。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2020年我国将发射探测器,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曾表示,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步实现“绕、落、巡”探测,这在国际上前所未有,难度极大。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认为,研究火星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的启示。他表示,火星和地球是太阳系里的“兄弟姐妹”,研究两者的异同,互为参考,是极具价值的基础研究。

火星上是否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生命,这也是让科学家牵肠挂肚的谜题。研究表明,远古时代火星上曾有湿暖气候和流动水;2018年,科学家在火星南极冰盖下发现了液态水存在的证据。这增强了人们寻找火星生命的信心,也让人们看到了在火星上生活的希望。

此外,对火星本底磁场长期演变的探测,对研究地球磁场的长期演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火星地貌特征与分区,表面物质组成与分布等开展研究,则有助于了解火星的起源与演化。

(摘编自《2020年探测火星,我们准备好了吗》,《科技日报》2019年3月2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茫茫宇宙中,每个星系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在恒星以及他们周围的那些行星上都存在生物。
B.太阳系的每个行星都是太阳的俘获物,由于重力作用,它们被迫作圆周运动,它们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
C.“苔丝”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凌日法”来寻找太阳系外宜居的类地行星,它已观测到宇宙中有40万颗恒星。
D.2020年,我国将发射探测器,对火星进行首次探测,一步实现“绕、落、巡”任务,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恒星可能被众多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包围,许多恒星群可能在外围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在接近中心处有类地行星
B.美国天文学家利用“苔丝”观测了许多颗恒星,发现这些恒星距离地球最近的仅仅有6光年,它们周围可能有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存在于宜居带中。
C.冥王星覆盖着甲烷冰,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和木星分别有卫星甚至卫星群相伴随,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是温暖的内太阳系。
D.科学家在火星南极冰盖下发现了液态水存在,这足以证明,远古时代火星曾有湿暖气候、流动水、初级生物,让人们看到了在火星上生活的希望。
【小题3】人类对于火星乃至宇宙的探索,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黑锅
李培俊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番,惋惜一番。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朝晖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到这回事呢。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了,一去10年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够填饱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没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啥事?咋都跑到我家来了?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
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面条。
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得!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鸡子吗?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朝晖,说,事儿是你让惹的,你得送去。朝晖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朝晖忙说,我去,我去。
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气,中午也没做饭,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可他没有想到,朝晖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
王五把红公鸡送到朝晖家,小麦接了,说朝晖,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小麦还说,今天五哥别走了,我给炒几个菜,你哥俩喝二两。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王五说,小麦,你……你……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子嘛,比人的情义还要紧?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描写等。
B.王五是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地背了偷鸡的黑锅,小说以“黑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
C.“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序。
D.写王五在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这既是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下文写“杀鸡”作铺垫。
【小题2】简要分析二嫂告诉小麦王五生病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题3】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