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①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②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③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④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⑤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D.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小题2】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小题3】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2 11:05: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9分)
①杜维明:其实国学是中国学术文化研究的一个特色,比如像经学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儒学乃至美学、文学批评、画论、文论、诗论,还有中国的史学,波澜壮阔。各种研究都跟国学的特色有关系。所以我觉得,要想了解国学发展过程,我们不要过于狭隘。另外我还想到,对于塑造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经典,我们要尊重它、理解它。西方的学者对莎士比亚,对圣经,对古希腊的哲学尊重理解,把这当作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条件,这有什么可争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国学就是具有本国特色的学问。事实上,各国都有它的国学。美国的国学应是美国研究,德国有独特的哲学,英国有深受爱尔兰影响的文学。比如爱尔兰人说英国给我们的是语言,但是我们给英国的是文学。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国学的观念有相当深刻的现代意义。
②陈来:刚才您举了很好的例子。国学不仅是在现代西学冲击下对固有的知识体系的一个简称,同时也是因为这个固有的知识体系里面它有一些内在的脉络,一些固有的体系结构,而对此并不是可以用西方的文史哲的划分来简单对应的。它有它固有的意义。我想补充的是,国学作为传统学术,是一分为二的。五四以来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从消极的方面,去找它的毛病,想用这个办法去促进中国的现代化。但是现在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对待传统文化,是要从积极的方面入手,冯友兰先生就讲过这个意思。我们今天提国学这个概念,一方面要把它变成一个象征符号;更重要的是要从里面发扬它积极的成分来结合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教育实践中来,以发展我们今天的人文智慧,来解决我们今天面对的社会文化课题。所以不是一说国学就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盲目肯定,这是一个容易发生误解的地方。其次,五四以来我们对于国学有过很多的批判,对于其中那些今天看来比较偏激的成分,我们要逐步地把它加以修正,加以反思;但是另一方面今天也有一些狭隘的原教旨主义色彩的提法出现,这一类提法我想我们也要有所当心。
③杜维明:我也有同样的顾虑。所以我在很多场合都强调各种不同核心价值之间的对话;还有就是轴心文明的对话。把儒家当做一枝独秀是站不住的。首先,我根本不相信儒家在中国有过一枝独秀的历史。了不起的就是汉代的独尊儒术,但是司马迁在《史记》里就批判以儒学为控制手段的公孙弘是“曲学阿世”。在汉武帝的内心世界里面,方士、阴阳的东西有很多,不能说是信奉儒家的皇帝。即使大儒董仲舒的思想里,也有一种综合,儒、道、法、阴阳家都包括在内。从二世纪到十一世纪,中国的精神世界中,了不起的大思想家不一定都是儒家。我相信,有史以来中国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是玄奘,唐朝对玄奘极为尊重,能够组织三千多人来参加翻译的大工作。第二,我认为儒家的批判精神,必须要成为儒学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我可以肯定地说,儒家任何一个价值,任何一个人物,任何一种理念都可以积极地被批评。第三,再严格地说,儒家没有教条。所以总是要有所争议。
【小题1】(小题1)阅读第1段,下列有关“国学”的说法与文中作者表达的意思不相符合的是()
A.具有中国特色的儒学乃至美学、文学批评、画论、诗论都是国学研究的范围。
B.要想了解国学发展过程,应该开阔视野,如果局限于某家某派,就会显得过于狭隘。
C.一个人只要尊重民族的重要经典,同西方一样,我们就把他看成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
D.从不同角度看,国学就是具有本国特色的学问,国学的观念有相当深刻的现代意义。
【小题2】(小题2)(小题2)细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的顾虑”的对象是今天也有一些狭隘的原教旨主义色彩的提法出现。
B.司马迁不是一个独尊儒术的历史学家,这从《史记》这部史书里可以看出。
C.唐朝对玄奘极为尊重,组织很多人翻译佛经,说明唐朝不是一个独尊儒术的朝代。
D.儒家具有批判精神,儒家没有教条,所以儒家只有在自我批评中才能前进。
【小题3】(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艾青与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自然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它的形成,当以《七月》杂志的创刊为发端。1937年9月,胡风在上海创办了《七月》杂志,除刊物外,胡风还编辑出版了《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这些刊物和丛书出版、介绍了许多优秀诗歌作品,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艾青、田间在内的诗人群,他们相互吸引,相互感染,并在生活态度、艺术追求和诗歌风格等方面有了共同倾向,从而形成一个诗歌流派。
这个流派风格的形成,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一是胡风等人的现实主义理论对它的规范作用;二是残酷斗争的大时代所激发的这群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三是七月诗派代表诗人艺术创作所起的楷模作用。艾青其实就起到了这种“楷模”作用。
艾青和胡风是七月诗派得以形成的两个关键性人物,胡风是在理论上,尤其是在编辑思想上对七月诗派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而在诗歌艺术的熏染和吸引,乃至流派风格的形成上则主要是受到艾青的影响。他们二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催发了七月诗派的产生,并推动了该派的发展和成熟。艾青以他独具魅力的诗作影响一大批青年走上诗坛,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七月诗派的基本流派特征大多是在融会中形成的。具体地讲,艾青独特的意象择取和象征的手法,很为诗人们欣赏,艾青擅长运用的自然景物如太阳、旷野、风雪、春天等等,也常常出现在其他诗人的创作中。”
除了在创作实践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外,艾青还设身处地地对七月诗派进行指导。艾青在《诗论掇拾》中指出:“对于这民族解放的战争,诗人是应该交付出最真挚的爱和最大的创作的雄心的。为了这样,我们应该羞愧于浮泛的叫喊,无力的叫喊。”不仅在诗歌内容上,艾青还在诗歌形式上指出“旧有的形式如十四行诗、四行诗,我们都已经冲破了,因为这些诗歌的形式都是从安闲的生活环境里产生的”。艾青这些诗歌美学主张正是促成七月诗派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艾青的诗学思想与七月诗派的创作理念是相通的,尤其是与胡风的主张大体一致。艾青说一首诗就是一个人格,胡风更是强调诗人首先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们都认为诗品即人品的表现。我们都知道七月诗派的诗学思想是以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为内核的,即强调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诗人的主体力量和主观能动作用,对于这一点可以说艾青在其诗论创作实践中体现得极为充分。
由此可见,艾青的这种强调主体能动性的诗学思想与七月诗派的“主观战斗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又加上他创作上的带动与影响,这些都是促使七月诗派流派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专家所言:“艾青的诗歌曾经是‘七月’在内的一大批青年诗人的楷模,艾青30.40年代的诗论,更明确地为他们导引着新诗创作的基本走向。”正是艾青的这种“楷模”与“导引”作用,终于使得抗战时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得以产生,所以我们认为艾青不但是七月诗派的一个成员,而且还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名伟大的旗手。
【小题1】下列关于“七月诗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月诗派是以《七月》杂志的创刊为发端,自然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
B.七月诗派的代表诗人在生活态度、艺术追求和诗歌风格等方面有共同倾向。
C.七月诗派的形成是与残酷斗争的大时代下诗人的历史使命感密切相关的。
D.七月诗派的诗学思想以艾青的“主观战斗精神”为内核,强调主体能动性。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七月》《七月诗丛》等作为七月派诗人重要的文学阵地,出版、介绍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B. 胡风的理论上的主导作用,艾青对诗歌艺术的影响,共同推动了七月诗派的发展和成熟。
C. 艾青在诗歌内容和诗歌形式上的美学主张是促成七月诗派流派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D艾青与胡风在诗学思想上是完全相同的,他们都认为诗品即人品的表现,都强调诗人的主体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在民族解放战争的背景下,反对诗歌浮泛无力的叫喊,认为诗人应付出最真挚的爱和最大的创作雄心。
B.艾青擅长运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雪”的意象的选择就是具体体现。
C.艾青批判了旧体诗,认为“十四行诗、四行诗,都是从安闲的生活环境里产生的”,这样的诗歌不能适应当下的时代。
D.艾青的“楷模”与“导引”作用,使得七月诗派得以产生,他不但是七月诗派的一个成员,更是伟大的旗手。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6分,每小题2分)
“生态炸弹”——电脑
“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一些环保专家这样大声疾呼。
生产一台电脑大约要消耗1.8吨燃料、水和化学物质等资源。即使是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也需消耗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各种化学物质。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如芯片则必须在高度清洁无尘的车间内进行,连使用到的水也要经过特别处理。可见,生产电脑消耗的资源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大。统计数字显示,生产电脑所需的化石燃料是电脑本身重量的10倍,而生产汽车和电冰箱所需的燃料只有自身重量的2倍。更令人担忧的是生产电脑显示器、芯片、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有毒物质如石棉、砷、汞、铅、含溴防火材料。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这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电脑配置还包括一些看不见的隐形“配置”,如石棉、砷、水银、铅、放射性物质等等。它们就隐藏在显像管、电子电路、机壳和主板中。电脑报废后,这些有毒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它们随时可能变成我们身边的“生态炸弹”。
正因为电脑中存在这些有害物质,所以,电脑垃圾更难处理。如果采用焚烧的方 法,必将直接污染大气、水源,甚至引起人员中毒;如果采用深埋的方法,有毒物质还将慢慢渗透出来,污染地下水层、庄稼和人,仍可能惹出大祸;如果回收处理,由于代价不菲,此项工作进展缓慢。美国IBM公司为处理报废电脑支付的费用是30美元每台,回收公司却觉得无利可图。所以,大部分国家的电脑垃圾不是废物利用,而是直接被送到垃圾站,甚至非法走私到第三世界国家,电脑就成为“生态炸弹”。
测试表明,打印机、显示器、遥控器、摄录像机等所有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各种电子设备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都有大量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释放出来,形成一种电子雾。这种电子雾充斥在空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它容易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头痛、失眠、健忘等各种不良症状。电脑中的“隐形杀手”到底有多少,现在仍说不准。(摘自《百科知识》)
【小题1】下列文中第一段加粗加黑句子的论据,错误的一项是:  
A.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即使是使用的水也有特殊标准。
B.生产与电脑所需的燃料质量要求高,而且消耗的燃料非常多。
C.生产电脑显示器、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石棉、砷、汞、铅放射性物质和含溴防火材料等有毒物质。
D.打印机、显示器等电脑配件在工作时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电脑的生产流程、电脑生产工艺所需的材料、电脑工作和报废后的情况看,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
B.焚烧、深埋、回收是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而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处理电脑垃圾。
C.只要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材料中的有毒物质就会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D.所有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均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电子雾充斥空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所消耗的资源,要比平均生产一台普通电脑所消耗的资源少。
B.生产一台电脑所需的燃料,比生产一台汽车所需的燃料还要多。
C.处理电脑垃圾,关键是防止其中的有毒物质渗透出来危害环境,其难度比处理普通生产垃圾大得多,危险得多。
D.如果政府部门制定新标准,新法规来规范电脑生产厂家主动回收报废电脑,将大大减少电脑产品的危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 “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即。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会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之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小题1】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渎者情感上的共鸣。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①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的悲壮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真实感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小题2】(小题2)下列对第④段的景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烘托郑成功激烈的思想斗争。
B.渲染郑成功突围的壮烈气氛。
C.引出下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
D.突出郑成功的生不逢时。
【小题3】(小题3)第①段中说:“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浓重的悲剧雾霭”具体指哪些内容?请结合原文分点简要回答。(6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勤奋

周泽雄

(1)一度,人们都喜欢引用托尔斯泰的格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我自以为能理解托翁的本意,但就这句话本身,我发现没有比它更荒谬的了。揣测托翁的意思,他无非是本着一颗俄罗斯民族的善良灵魂,试图向潜在的对手或读者表明:“我没什么了不起,我只是比你更勤奋一些而已。”

(2)这句话的不正确之处在于,它隐瞒了一个重要事实:勤奋较之灵感,是一种更加难得的天赋。说得更深一点,一个人偶尔获得一点所谓的创作灵感,并不是件多大的难事(再笨的人偶尔也会说句俏皮话),倒是让自己持之以恒地进入创作状态,要困难百倍不止。欲写作一部《战争与和平》,灵感没有多大用处,勤奋才至关重要。何况,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灵感不太容易催生勤奋,勤奋倒可能成为灵感的助产士。通常,一个越能体验创作之艰难的人,反而越容易笔下生花。

(3)但凡伟大的人,无不或多或少地具有一种名叫“勤奋”的天赋,该天赋是一切其他天赋的前提。人们的失败,往往不是智商太低或缺乏灵感,而仅仅是因为,他就是勤奋不起来。勤奋是变态家族中最伟大的一种。——不必说,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是,越来越习惯于将种种变态视为常态,以至“变态”完全不成其为贬义词。勤奋是一种最接近升华的变态,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勤奋者,都是当代社会的苦行僧,只是没有那身打扮而已,且不会敲开你的门,向你乞讨一碗稀粥。

(4)生命是尊奉快乐原则的,我们在动物界中知道的勤奋例子,都是由工蜂或蚂蚁之类小玩意提供的。在灵长类动物中,却罕有听闻,丛林之王狮子,最为人知晓的性格,恰恰是懒惰成性。我想,有尊严的人类应该不好意思拿自己与蚂蚁进行比附,何况,蚂蚁固然勤奋,却没有听说干出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它的勤奋与驴子推磨有点相似,都带有周而复始的特性。如果一定要与蚂蚁比较,则精神病院里那些将毛衣织了又拆.拆了又织的人,无疑更加合适。托尔斯泰的勤奋,可不能这样理解。

(5)勤奋既然是一种天赋,那么具此天赋的人与不具此天赋的人,都会觉得对方不可理解。我想,爱因斯坦见到中国人能够把海量时间消耗在麻将桌上,肯定觉得不可理喻,虽然,他也未必认为自己非常勤奋。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喜欢睡觉。这附带引出勤奋者另一个特征:凡是在别人眼里非常勤奋的人,自己往往不这么认为。除非他像精通世故又心存仁厚的托尔斯泰那样,就想着多给别人一点面子。

(6)我们所说的勤奋,既然不是驴子推磨,就表明这种勤奋里,肯定有着让勤奋者心潮激荡的内涵。若试着进入勤奋者的内心,我们也许会意外地发现,世界上本无苦行僧,苦行僧之苦,只是局外人的错觉。说不定,当你觉得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不懂得享受之时,他同样认为麻将桌上的你,已经被麻将囚禁住了,焉有快乐可言。

(7)勤奋源自执著,执著来自信念。信念不等于理想,因为理想与幻想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树立某种远大的理想,从来不能确保一个人成为伟大的人。如果理想更像是一种小资情调的话,信念则具有中产阶级般的殷实。理想是想想也不坏的,信念则除非付诸实施,不然分文不值。一个有信念的人,必然会伴生一种成就它的渴望,于是,勤奋则成了成就信念的最佳方式。一个为了信念而勤奋的人,几乎必然是快乐的。

(8)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篇幅惊人地浩繁,这需要何等的勤奋。妙的是,我们发现其中几乎没有冗词赘句,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都无一不体现出一种对完美事物的旺盛追求。他对每个字的负责态度,依我看只有钟表大师用锉刀打磨一个个小齿轮时,才可比拟。这种勤奋,只有结合了身心的陶醉,才能理解。所以,如此勤奋的人,必然是快乐的。

(选文1438字。选自《书屋》二〇〇二年第十二期)

【小题1】以下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的格言是荒谬的,这是因为托翁过于谦虚而掩盖事实的真相,托翁真正伟大之处还是在于其天才。
B.《战争与和平》的创作表明,勤奋与灵感是同等重要的,只有不懈的努力加上适当的灵感,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C.狮子和灵长类都是懒惰成性的,而工蜂蚂蚁十分勤奋却无甚成就,这表明勤奋是违背生命快乐天性的无意义的行为。
D.爱因斯坦喜睡觉,并非说明他不勤奋,而是说明真正勤奋的人,只是依其勤奋的天赋行事,并不是刻意而为之。
E.科学家与麻将桌旁的人相互不理解,因为科学家找到的是让自己心潮激荡的内涵,而玩乐者追求的却是享乐。
F.普鲁斯特写作《追忆似水年华》表明,勤奋无不是对完美事物的旺盛追求,正因如此,勤奋的人必然是快乐的。
【小题2】以下属于作者所主张的勤奋的一项是
A.文学家为了创作精品辛苦地做构思
B.学生为应付作业检查辛勤地做作业
C.驴子、牛、骡子等辛勤地拉磨耕地
D.精神病人辛勤地重复某些机械动作
【小题3】(小题3)为什么“有尊严的人类应该不好意思拿自己与蚂蚁进行比附”?
【小题4】通观全文,作者认为“勤奋才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