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水
晨晖
围子山上有棵导航树,四五个大汉绷直了手方能合围。树下有条鸡肠小路,路边有眼泉。那泉水泛着波光,珍珠似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不过那“盘子”倒更像只碗,于是有了名,叫“一碗水”。
一碗水是神水,这传说有些年头了。说那泉是龙吐的,那树是龙尾呢。一年四季这泉就没干过,满满的一碗,就不再流了;等舀干了,马上又满了。
山下就是围子村,围子村人就喝一碗水长大。村民开门见山,守着和尚百衲衣似的几分地刨挖,日子依然紧巴。好在守着一方神水,也就没啥。
村里是有过一回大事的。就是前年,段大爷的独根苗苗炼娃考上了农学院。大家说,他家挨着一碗水最近,沾了龙气。这屁娃儿,是龙子呢。
看来村子里又有大事了。
回来耍暑假的炼娃昨天放出口信,要把一碗水搬出去卖掉。
这还了得?
一大早就有好些人来过问,炼娃笑着解释,说他经过几年调查,一碗水是一股优质矿泉水,含有好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我们和人家共同来开发,行的话,一年产值就是一百多万呢。
怪不得。我们就知道这里是宝地。神嘛,自然会带来财富哟。一百多万,那是多少?谁也没见过呀。村子着实兴奋了一阵。
这天炼娃来到当村长的二舅家,把开发一碗水矿泉的计划详尽地告诉了他。二舅自然高兴,围子村苦啊,作为村长,不能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心头难受啊。
可就那么一碗水,咋个开发?二舅问。
炼娃说,神水是取之不尽的。
产品怎么运走?
修公路嘛。
钱呢?
厂家负责大部分,余下要靠集资。
这消息在村民大会上开了锅。神没送来金子,倒要给人家掏腰包,谁干?
第二次村民大会,还是要出钱!大家就咬耳朵,炼娃是我们看大的,娘老子都是本分人,山羊咋下个狐狸崽呢?
也有打圆场的:兴许这娃儿是为大家呢?可以问问他,赚的钱是咋个分?
炼娃说,厂家投了资,前三年村子不分成,但大家干了活工资照发。收回成本后,四六开,厂家六村里四。
明摆着胳膊肘朝外拐嘛。
才不止呢,根本就是抢人。
我们自己干,不掺外人。
可……炼娃有话要说,却被打断:别以为围子村人笨,办不来事。那年公社号召大干水利,我们村修的水渠还得了头名呢。
技术呢?
技术?不是神水吗,弄出去就行。
钱呢?
哦,把神水弄出去要钱,这倒没想过。可至少犯不着给人家钱嘛。嫁了女,还搭上一套嫁奁。这账,不划算。神水,我们不卖。
群情激昂,大家又找回一点当年斗四类分子的感觉。话就难听点儿!
这屁娃儿,又不是围子村的人,跳那么起劲干啥?
莫不是诈了大家的钱替他父亲奔丧?
哦,对了,二舅,他们一根竹蔸芭发的芽,合了伙来整我们?
炼娃低下头,不说话。
第二天,就有些“五老七贤”来到炼娃家看他生病的爹。送来些山货,送来些话:
乡里乡亲一家人呢,咱们可别犯傻哟。
娃儿不是山里的羊,是麻雀要飞走的。
黄鼠狼嗦只狗来,还不是看起那鸡。
……再说,挖了一碗水,龙脉断了,谁负责?
炼娃从山上回来,夹着一卷纸。爹挣扎起来,吐了一口痰,痰里裹着血,血里夹着哀求:娃呀,别逞能了,给我留一张老脸吧。……看着山货,炼娃明白了。
爹没熬过那天晚上。他是抓住炼娃的手落气的。
安葬了爹,炼娃决定走了。这天,他照旧来到一碗水前,泉声如泣如诉,似在倾吐一种哀怨。炼娃把那卷纸扔在那里,头也不回下山走了。
村民总算喘了一口气,再也没人来抢一碗水了。而且还有收获,炼娃在那卷纸上标出了围子山37处神水的位置,还画了图。它们汇成了山脚的一条小溪。原来,一碗水只不过是最小的那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段,以树的粗大和“一碗水”的传说与神奇,写出了围子村的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必要交代。 |
B.围子村虽然贫穷,但因“一碗水”有“龙气”,养育出了炼娃这样的大学生,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就不觉得穷了。 |
C.炼娃为了改变村子的现状,带领村民致富,找人来共同开发“一碗水”,但此举遭到了村民的反对,故而作罢。 |
D.小说对炼娃走前来到“一碗水”,“泉声如泣如诉,似在倾吐一种哀怨”的描写,暗示了炼娃心里的悲哀。 |
【小题2】小说为我们塑造了围子村村民的群像,请你结合文本,分析村民群体的形象特点。
【小题3】小说以“一碗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