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钱学森二三事
“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两院院士郑哲敏说。
1948年,郑哲敏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来读钱学森的博士。“他很关心祖国的状况,每周通过朋友收集中文报纸看。”郑哲敏说,“我们很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回国态度一直是很鲜明的。他在美国工作20年,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只租房子住。1950年,他准备回国,票也买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却被美国当局抓起来了。”
  “1955年我回国时,钱学森嘱咐我两件事。”郑哲敏回忆说:“第一,他说经过二次大战,美国军事后勤领域发展很快,运用了大量数学和运筹学知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强调计划发展的,用得上运筹学。他要我把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去,告诉钱伟长。第二是对我的要求: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国不能太神气。”钱学森说:“你回去做什么事呢,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即使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你也要做。”
  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学科方向。原来有弹性组、塑性组等三个研究小组,都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与当时的国家建设关系不大。钱学森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要调整方向。后来,流体力学调整为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方向,并增设了化学流体组、物理力学组和运筹学组。
  “钱学森不是搞技术的,是搞理论研究的。但回国后国家让他搞火箭,他欣然同意,从不讲价钱,从不讲条件。”郑哲敏说,他牢记钱学森的一句话:回国没有什么,就是来服务。
  孔祥言1956年从北大力学专业毕业后分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
  “当时航天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的尖端科学,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可参考的资料很少。一次钱老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就老实回答:知识面不够,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孔祥言说。
  钱学森听完就给他们做工作:航天问题不外乎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哪一方面问题不太清楚,就去找书、找资料学习,只要钻下去,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怕困难,是钱学森的一贯风格。王永志说,钱老回国后不久,中央领导问他“中国能不能搞原子弹、导弹?”他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中央对他的意见很重视,最后决定搞“两弹”。
“钱学森是我的恩师。”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进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当时钱老还担任首任院长。
“钱老对年轻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提携。”王永志说,第一代战略火箭获得成功后,国家开始搞第二代战略火箭,钱学森建议,让第二代航天人来挂帅,并推荐王永志担任第二代火箭第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
“当时我只有40多岁,是比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而总设计师这样重要的职务,之前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担任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像我这个年龄阶段的,甚至比我更年轻的人,开始走上总设计师这样被称为‘箭头’人物的岗位。”
“钱学森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轻人,要靠他们敢想,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发展’。”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说。
   2007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96岁生日。12月10日,科技日报社举办了一个“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研讨会,为他提前祝寿。
“钱老对过生日一向低调,只是家里人简单聚聚。”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说,当他把这件事向钱学森汇报时,他说:“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一件关系国家长远的大事,希望会议开得成功。”
“钱学森当时如果不能回国,我们也会发展导弹、原子弹这些尖端技术,但绝对不会这么快。”曾经与钱学森一起共事的梁思礼院士认为。
但在钱学森眼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决不是单个人所能取得的,他所干的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已。涂元季说,在钱老与别人的书信中,他反复强调,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实验,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独立的创造。“我只是沧海一粟。”
(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钱学森嘱咐郑说要做“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意在告诉他要从基础简单的研究做起,打好根基,才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B.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所以流体力学被调整了方向。
C.钱学森坚定地认为外国人能搞原子弹和导弹,中国人也一定能搞,这也是中央最后决定搞“两弹”的原因之一。
D.钱学森认为两弹的研制成功是众多科技专家合作的成果,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是关系中国未来前途的大事。
E.本文通过描写钱学森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 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和完整的人格,给人以启迪。
(2)第一段中,郑哲敏说“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身上的“最光辉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本文大部分内容都是通过引用他人谈论钱学森的话来组成,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为其写感动词,并就其中两个方面谈谈给你的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2 02:47: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电影市场空前活跃,电影票房总收入增长迅速。

国内电影票房收入情况及预测

我国电影基础设施建设也突飞猛进。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电影银幕数量41179 块,是2012年的2.14倍,使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电影银幕拥有量最高的国家。

(摘编自《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升级换代 市场走向规范发展》)

材料二:

“十二五”时期是包括电影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时期。2016年中国的文化消费进入一个攀升阶段,消费需求由模仿型向个性化多元化消费转型。资本市场非常活跃,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4年、2015年资本市场关注最多的领域就是影视传媒、游戏动漫、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法制化步伐在加快。可以说,中国的文化管理正在经历着由行政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转型,这个转变对未来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祁述裕《重视电影产业供给侧改革》)

材料三:

和高速增长的前几年相比,2016年电影行业除了增幅等数字上的变化之外,也没有出现“爆款"的国产电影,曾经被捧上天的IP改编影片,经历了从高空跌落至尘埃的过程。

电影制片人安晓芬认为这与“创作大小年”相关:“一部好的作品,最快需要两三年的开发、沉淀和培育,才能制作上市。”业内人士还认为,这是电商票补退潮后的市场容量的真实展现。去年正值各大电商建立票务平台的旺季,9.9元烧钱式票补带动了电影消费。到了今年,电商票务平台格局已定,票价恢复到了正常的40多元。一些习惯了 9.9元的电影观众,在选择电影时就会更加谨慎。

(摘编自《2016 中国电影行业高增长时代终结 缺乏爆款 IP 崩盘》)

材料四:

《湄公河行动》《战狼 2》这些传播正能量、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国产优秀影片反映了我国电影创作的提升和进步,也反映出我国电影正在形成“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创作格局。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还认为,“中国电影不仅要满足观影人群差异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还应与中国观众建立更加紧密、良性互动的关系。”优质的作品创作离不开优质人才的培养。在国家多种措施的推动下,我国电影行业培养出了一大批新导演、新编剧、新演员、新制片人。这些新鲜的面孔,不断为行业注入生机与活力,推动国家电影事业的日新月异。

为规范电影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今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 该法案对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与提炼,并以法律的形式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意味着我国电影将在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环境中迎来新的机遇。

(摘编自《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升级换代 市场走向规范发展》)

【小题1】下列对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迅猛,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影视传播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全国票房总收入预计还会增长。
B.我国电影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截至 2016 年底,全国电影银幕数量比 2012 年增加了 2.14 倍,位列全球第一。
C.我国电影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与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由模仿型向个性化多元化的转型有着一定关联。
D.我国目前的电影产业,也存在着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的情况,依法管理能规范电影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12 年-2016 年,全国银幕数量的增加,与全国电影票房总量的增加成正比,与全国电影票房增长率成反比。
B.国产电影中“爆款”影片的缺乏,IP 改编影片的崩盘,终结了票房的高增长时代,还将影响着未来几年票房的增长率。
C.电商票务平台的营销策略,带动了电影消费,扩大了市场容量,恢复正常票价后,观众在观影时都会 谨慎选择。
D.包括电影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小题3】怎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电影产业继续更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魏晋风度时指出: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社会和时代中产生的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表面看来是潇洒风流,而其骨子里却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时代心理对整个社会文化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影响是尤为深刻的,人们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
‚晋宋易代的社会现实需要文人们在几乎来不及思考的瞬间就要做出自己政治及人生的抉择。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哲思、对人生有反省的诗人,他选择了归去田园。陶渊明之所以归隐,其主要的原因是陶渊明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人同流,其行为是对自己人格的坚守。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上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中国古代隐士是一群对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等生命理想有着强烈渴望的人,他们有高于常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主,这就注定了他们与现实政体之间的矛盾。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要么顺从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两难的选择使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动机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ƒ然而归隐的生活,使他们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自己。陶渊明的“归去”是从政治和世俗社会向自然和自我本性的回归,这种回归很坚决,其中伴随着诗人本身的潇洒、自适的本性。陶渊明是出于对自己人格和人生道路的坚守而做出的主动选择,他注重表达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坚守。鉴于喧闹、污浊的社会现实与自己人格理想的矛盾,隐士皈依山水自然最重要的动机就在于他们发现了自然中有与他们自己的人格追求相契合的“真”“静”“深”“幽”“旷”“远”等品性,而隐士的文化活动又进一步丰富、提升了这些精神品性,并使之在山水艺术的创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古代隐士不仅拥有富含艺术精神的人格,而且他们都是具有丰厚的文化修养、心性聪慧的人。他们多以道、禅思想为精神支柱,融合了儒家以艺术陶养性情,以“礼”“乐”达“仁”,进而在“礼”的秩序中“游刃自如”的思想,并将之内化在自我人格的深层,在内心建构了一个力量强大的自我机制。因而,他们有足够的心力抵御物质世界的喧闹,从而将全部的生命热情投注在心灵花园的建设上,淡泊功利,从容平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在诗歌内容上,陶渊明侧重表现出对人情、时事的看法与见解;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既有“依依墟里烟”的静穆与飘逸,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与自在。他的诗歌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是对田园生活的审美观照和艺术加工,充满着自然宁静的味道。
(选自《论中国古代的隐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面上潇洒不群、飘逸自得而内里潜藏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的魏晋风度,是在当时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社会现实下形成的。
B.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往往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心理特征,而在中国因为有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更为突出。
C.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时代,他坚守自己的人格,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人一道随波逐流,就主动选择了归隐。
D.陶渊明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政治的参与中能坚守自己独立自主的精神。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隐士与现实政体之间的矛盾是注定的,因为他们强烈渴望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有高于常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
B.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的中国古代文人,他们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顺从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因此,其人格动机充满了尖锐的矛盾。
C.中国古代隐士也有不少人曾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只因在真理的追求上坚持独立判断,在政治的参与中坚持独立自主,导致他们在专制时代只好无奈地选择归隐。
D.中国古代文人是一群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坚守自己的理想人格,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隐士在人格上都追求“真”“静”“深”“幽”“旷”“远”等品性,如王羲之就追求这种品性,并把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兰亭集序》中。
B.中国古代隐士多以道、禅思想为精神支柱,并融合进儒家的思想,他们都拥有丰厚的文化修养、聪慧的天赋心性和富含艺术精神的人格。
C.陶渊明内心有力量强大的自我机制,虽然曾“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但最终抵御住物质世界的喧闹,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投注到精神世界上。
D.陶渊明用自己的审美观对田园生活进行艺术加工,他的田园生活虽然也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但仍觉得“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
——杨绛百岁回眸
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她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扣动着从知识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她,就是如今迎来百岁生日的杨绛。
杨绛,字季康,1911年7 月17 日辛亥革命前百日出生于北京。“钱钟书夫人”是杨绛的终身职务和最响亮的称号。对于痴气十足的钱钟书,她体贴关爱,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担子。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打翻了,“不要紧”,她的“不要紧”伴随了钱一生。在杨绛的力促下,钱钟书编定了自己的《槐聚诗存》。杨绛把全书抄完后,钱钟书拉起妻子的手说:“你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1949 年3‐4 月间,钱杨夫妇在任鸿隽家和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但他们依然留下来了。“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文化,爱祖国文字,爱祖国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留在上海,等待解放”。所以杨绛说“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不是盲目的选择”。
上世纪50 年代末下乡时,年近五十的杨绛居然学会了掌握平衡难度很大的推独轮车,装载着比人还高的秫秸秆上坡下坡;“文革”中被打倒,住大杂院,“造反派”给她剃了阴阳头,以打扫厕所羞辱她,杨绛把污垢厚结的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造反派”有
人把钱钟书早已查清楚的“黑材料”贴出了大字报,杨绛贴了一张小字报来说明真相。红卫兵小将拉她上台批斗,她跺着脚申辩“就不是事实”。身为“牛鬼蛇神”,还敢如此申辩!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
李文俊说:“运动中被人家整的人,杨先生是很同情的,就像郑土生,当时过得很差,他想自杀,她就劝他想开点,还帮他写文章,解决他的困难。”
“文革”结束了,他们夫妇终于又回到了安静的书斋。1980 年,杨绛写出了她回忆“文革”干校生活的散文《干校六记》。“她就是这么的含蓄,没有一点怨恨,没有一句控诉,真是高贵的灵魂。”说起杨绛《干校六记》,傅聪感慨无限,“那时‘文革’刚结束,里面包含多少辛酸、多少创伤啊!”
“文革”结束后,1978 年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1958 年,47 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杨绛翻译得很慢,对自己的译文一改再改,总觉得不好。译稿在“文革”中饱受摧残却幸存下来,出版后,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1988 年杨绛出版写解放初期知识分子生活和心路历程的长篇小说《洗澡》。这部小说堪称杨绛文学创作的顶峰。杨绛自谦道:“《洗澡》是我的试作,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写小说。”杨绛的一切都是“试”,从散文、翻译到剧本、小说,而每试即拔头筹。这个“试”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平常心,没有一丝跳着跑着争名夺利的浮躁。
2007 年,杨绛出版新作《走到人生边上》,她在书中说:“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文学界一直把文学创作分为人生派和艺术派,杨绛是有高雅艺术性的人生派。杨绛的散文、戏剧、小说从不无病呻吟,都有着深刻的内涵。沉静诙谐的语言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散发一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钱钟书在世的时候,几乎不见媒体记者。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也如出一辙,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杨绛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千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先后捐赠给在母校清华大学设立的“好读书”基金会,资助困难学生。杨绛先生始终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尊严所在。
如今,百岁的杨绛仍在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0 年无情而漫长,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
(选编自2011年08 月04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1949 年,出于对父母之邦的眷恋,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在外国做二等公民的抵触,杨绛和丈夫钱钟书选择留在了祖国。
B.“文革”中杨绛被剃阴阳头,被罚去打扫厕所,被批斗,被下放劳动,受尽了折磨,但她意志坚强,困境中坚持学习创作,所以仍然翻译出了《堂吉诃德》,创作了《干校六记》。
C.妻子的爱和帮助是钱钟书治学的重要力量。“你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句话是钱钟书对体贴、照顾、支持自己的妻子的称赏和感激。
D.“文革”对于杨绛来说是座炼狱,备受折磨的境遇促使她后来写出了反映知识分子生活和心路历程的长篇小说《洗澡》。
E.本文撷取了杨绛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关爱亲人、专注文学创作的事迹,展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2)文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来写杨绛,请结合文中内容对此作简要说明。
(3)杨绛在翻译和文学创作上都成绩卓著,从文中看,她能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杨绛灵魂的高贵、生动、深湛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请分别给以概括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起兴之初,书法便是关乎人文的雅事,是依托文学的寄情书写,所以古有“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论述。因人文精神的表达,书法实现了“人书一体”,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也因人文内涵的支撑,不同书家书风不同,同一书家立意不同书亦不同,由此促使书法成为艺术并绵延千年经久不衰。人文性,是书法的灵魂所在,是艺术耀眼的光芒。

古往今来,书法的人文性为各时代优秀书家所重,由此成就无数书法经典。孙过庭评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张旭、怀素的狂草书写不拘一格。这些皆体现了书法文辞内容与书家心境间的互动性。因此,品读这些经典书法作品,不仅可以品其形式和文辞内容,还可以见执笔之人,即人文精神的高度和创作主体的人格力量。

除了“阳刚”和“阴柔”之美的互动相生,书法审美的时代性,也是艺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书法艺术自觉化以来,每个时期的书法都有其鲜明的时代性,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便是对书法艺术时代审美品格的高度概括。从艺术审美时代性嬗变中回溯,历史再一次阐明了艺术形式只是书法意蕴的表现载体,其内核是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

从人文精神的高度而言,书法经典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是书法艺术体系建构的主体。继往开来的习书者皆重视经典,对经典的崇尚也往往是开创新经典的前提。艺术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存在,经典的出现作为历史的明证,强调了从“高原”到“高峰”支撑书法艺术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其文化母体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由此审视当代书坛创作,一些作品局限于形式表层,是由于创作者对书法的人文精神重视不够,未能从文化高度和艺术高度正确审视书法创作。

提升书法艺术人文精神,让经典人文价值观回归本位,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打造由传统通向未来的通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面对当今世界性的文化大交融,书家所能,是感时代精神,生创作激情,赋予书写审美品格和情感意象。如此,那些具有高雅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才可更好地生成、发展和繁荣。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06月02,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书法艺术”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文性是书法的灵魂所在,使书法成为艺术并成就无数书法经典。
B.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可以彰显创作者的人文精神高度和人格力量。
C.书法经典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是书法艺术体系建构的主体。
D.艺术形式只是书法意蕴的表现载体,在品读书法艺术作品时可以忽略。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书法家只有立足时代,以饱满的创作激情,赋予书写审美品格和情感意象,才能让具有高雅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更好地生成、发展和繁荣。
B.艺术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存在,作为“人书一体”的书法亦是如此,“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的论述即是明证。
C.文化母体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是支撑书法艺术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D.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可见每个时期的书法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期的人对书法艺术具有不同的审美品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的艺术创作理论通常不以创意为中心,更加强调创作的技巧、素材等问题。而在创意写作视野中,创意是第一性,写作是第二性的。
创意写作学认为,创意最初从写作者的意识转化为笔端的文字,这个过程是“一度创意”,一度创意是原生态的(文字态、文案态创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产业化的(例如很多没有市场的纯文学作品),一部分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直接产业化的,另外一部分则无法以其原初的面目进入市场(如舞台剧本等)。“一度创意”常常并不以它本来的面目进入市场,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转化,如转化为符合产业要求的创意形态(舞台剧、电影、网络等)。这种转化,并不是样态的简单变化,而是一个再创意过程,我们称它为“二度创意”。创意写作主张将写作从文学领域拓展出去,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其中,将写作文本分为欣赏类阅读文本、生产类创意文本、工具类功能文本,这样,创意写作学对“创意”的研究,拓展了传统的文学创作理论,将其引申向产业态创意——“二度创意”。
传统的文学理论家伊瑟尔认为作者创作完成的文学文本是不完整的,其中充满了空白,这些空白需要依靠读者的想象去完成,而只有当读者填补了这些空白,一部文学作品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伊瑟尔的观点为我们研究文学创意的产业化提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创意写作也将是作者、读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结果,文学创意要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创作者必须充分重视消费者的参与地位。
文学正是因为其创意本质,才具有产业化可能。产业化转化过程本质是“一度创意”向“二度创意”的转化,这才使得文学从文字态转化为影视、戏剧、摄影等形式,从而使文学能与市场经济更紧密结合,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深入,又反过来促进文学创意的不断涌现。文学创意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非但不会扼杀文学,反而会使文学重获新生,更加繁荣。
在市场化的今天,在这个以视听文化为主导的时代,文学产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文学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如果过分强调“二度创意”,纯粹基于文学接受者和消费者视角进行创作,则陷入了一种媚俗的困局。同样,如果过于强调“一度创意”而忽视“二度创意”,也不利于文学的发展。在传统的观念里,我们普遍习惯于将文学与市场割裂开来,传统的艺术创作论把文学界定为审美和意识形态的观点也遮蔽了我们对文学的全面认识,文学产业化正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文化消费的角度考察文学的方法。这就要求创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纳入市场意识,用一种全局性的观念来促进文学的发展。
(摘编自葛红兵、高尔雅《从创意写作学角度重新定义文学的本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艺术创作理论将文学界定为审美和意识形态,更加强调创作技巧、素材等问题。
B.创意写作以创意为中心,主张将写作从文学领域拓展出去,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其中。
C.“一度创意”是将写作者的意识转化为笔端的文字,作品呈现为原生态无法产业化。
D.文学产业化要求创作者在创作时有市场意识,用一种全局性的观念来促进文学发展。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二度创意”是一个再创意的过程,它将“一度创意”的作品转化为符合产业要求的创意形态。
B.伊瑟尔认为文学创意需要在产业化过程中才能完成,因此创作者必须充分重视消费者的参与地位。
C.文学的本质是创意,没有文学的“一度创意”这一基础和前提,也就没有“二度创意”的转化。
D.将文学与市场割裂开来的传统观念,在视听文化为主导的今天已经与文学产业化的趋势相悖。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意写作将文本分为欣赏类阅读文本、生产类创意文本、工具类功能文本,这种分类体现了创意写作学对传统文学创作理论的彻底颠覆。
B.在市场化的今天,文学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以文字形态作为传播的主要形式,它所依托的媒介将更加多样,如舞台剧、影视、网络等各种形态。
C.文学创意进入市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反哺文学创作,使文学重获新生,更加繁荣。
D.市场化背景下的文学的发展要求强调“一度创意”和“二度创意”的结合,换言之,文学的产业化就要求创作者将市场意识纳入文学创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