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会宁皮影戏已列入甘肃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会宁皮影多以牛皮、羊皮、驴皮制作而成,一台皮影戏至少需要四至五人才能完成,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秦腔为主。大年三十晚九时许,新添堡乡河屲村村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家传来阵阵鼓乐声,村里组织的新年皮影戏演出在这里鸣锣开演。
河屲村是会宁县新添堡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晚上九点,乡亲们在家里欢聚一堂,唱着皮影戏过大年,让我们感受到了皮影戏的魅力。
走进牛俊魁家,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正在他家的正房里上演,老艺人牛俊魁在白色幕布后舞弄着皮影角色,边舞边唱,另外三人时而拉二胡,时而吹唢呐,敲锣打鼓配合默契,村民们看得全神贯注,记者也被精彩的演出所吸引,跟着看了起来。在演出结束后记者走进幕后,体验了一把皮影戏的演出过程。
据介绍,牛俊魁是会宁皮影戏的传承人之一,他不仅可以熟练制作皮影道具,而且能够演唱多部传统戏曲。每逢新春佳节,他都要带领村里人白天搭台,晚上唱戏,每场皮影戏要演出两三个小时,以丰富乡亲们的节日文化生活。
新添堡乡河屲村村民邵启虎对记者说,本地文化活动比较单纯,到过年的时候把老百姓组织起来看一看皮影戏,耍一下社火,自娱自乐,大家都比较高兴。
(“会宁广电网”记者 甘孟玉 荆平)
材料二: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上的活动屡见不鲜。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是跨越中国、俄罗斯居住的的跨界民族,也是中国“三少民族”之一。千百年来,作为善于迁徙的狩猎民族,他们将本民族的***、市长再忙也要出席,这些都提高了紫砂陶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传承下去,归根结底要看它能否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结合起来。”贺云翱教授说,“除了宜兴紫砂壶,像苏州的刺绣,南京的云锦,这些非遗项目都兼具了一定的市场价值,迎合了现代人的需要,有很多人在学。相比之下,南通色织土布就与现代人的生活离得稍远些,对于这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政府就更不能缺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也有专家认为,整个社会都应该为非遗的传承出一份力,在韩国、日本,每年都会有企业家出资赞助非遗项目,定期举办一些展览,让民众认识到非遗的重要性,这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摘自《光明日报》:《非遗传承,难在哪儿?》,有删改)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鄂温克族是一个善于狩猎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将驯鹿、瑟宾节等习俗延续下来,如今驯鹿已成为每个呼伦贝尔草原盛会的吉祥物。
B.会宁皮影戏有上千年的历史,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秦腔为主,乡土气息浓郁,为村民喜闻乐见,也成为当地农民过年时唯一的一项自娱自乐的活动。
C.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经费划拨、宣传、重视民间的非遗传承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这些工作。
D.材料一侧重报道了民间艺人在自娱自乐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材料二侧重报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得到保护和创造了效益。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新添堡乡河屲村村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在自家院子里表演皮影戏,其目的是保护皮影戏这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
B.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将驯鹿、瑟宾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草原旅游业相结合,不仅得到了经济效益,也有效地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C.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一传承人已经88岁,因为她已不能说话,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
D.一些非遗项目兼具了一定的市场价值,迎合了现代人的需要,有很多人在学。而南通色织土布就与现代人的生活离得稍远些,对于这类非遗项目,政府的保护就有所缺位。
E. 内蒙古非物质遗产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国内的游客,而且也走出国门,通过举办“文化周”活动,将草原传统技艺远播世界。
【小题3】从材料三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原因有哪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23 08:03: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二   
古丝路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中国丝路的兴衰史清晰地表明,丝路呈现三大功能。
一是商贸之路。丝路首先是商品贸易走廊,有商必开路,无商路难成。北方丝路开通后,成为商品贸易的生命线,商队从中国运出的主要是丝绸、金银器等商品,运入中国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及葡萄、胡麻等物品。双方交易的主要是当时的高档奢侈品,丝绸几经转手到了罗马,贵若黄金。这体现了各自的优势和经济利益,有商业利润才有长距离运输的动力,也才可能持续发展。
二是。和平是丝路发达的基础,丝路是传递和平的使者。中国丝路形成和延伸于古代强盛之时,但中国没有借此对外侵略扩张,体现了中国天下——朝贡体系与王道政治的理想,证明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传统。陆上丝路畅通之时,沿途基本没有战乱,中国先后与一百多个国家或民族和平交往。而在东汉末到隋朝、中唐到元初,西北长期战乱,民族冲突不断,丝路时常阻断。海上丝路自唐宋繁荣后的一千多年里,一直是中外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很少见到腥风血雨,这与欧洲炮火开辟的劫掠、征服的殖民扩张显著不同。西方推动的近代全球化是士兵为商贸开路,中国推动的早期全球化是商品自由贸易。
三是。丝路穿越两千年时空,横跨 亚欧非数十国,是一条不同民族和文化交流融合的道路,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大运河”。它把古代世界几大灿烂辉煌的文 明联结起来,佛教、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等传入中国,我国的道教、儒学以及造纸、印刷、 坎儿井、罗盘等技术传向西方。可见,丝路带来的不仅是商贸繁荣,还有文化交流、科技沟通、宗教传播等“副产品”,体现了文化的多元交汇、包容共存。丝路成为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宗教思想交流的纽带,让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可见,丝路首先是商道,有商流和人流,有市场需求,符合经济规律,丝路才能繁荣。加强沟通、维护和平是丝路发展的保障,文化交流、文明共荣是丝路往来的成果。
(取材于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小题1】下列在原文横线上填写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A.和平之路科技之路
B.自由之路文明之路
C.和平之路文明之路
D.自由之路科技之路
【小题2】丝路不仅带来沿途商贸繁荣,也催生了大量诗歌作品。下列唐代诗句所写内容与材料二所说“三大功能”无关的一项是
A.边城暮雨雁飞低,芦苇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驼白练到安西。(张籍《凉州词》)
B.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
C.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D.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鲍防《杂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多地加大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却在部分地区遭遇了“有戏没人看”“场馆没人去”的尴尬。戏剧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因为其自身形式和内容过于陈旧,存在创新惰性,脱离时代文化审美;另一方面也因为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瓦解,进入城镇的青年群体相继转向了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使得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不断萎縮。

(摘编自《传统戏曲困境还需创新求解》)

材料二:

戏曲没有赢得青年学生关注的原因主要有:

“听不懂”。戏曲唱词中大量的方言、典故,舞台上特殊的时间空间都会使平时毫无戏曲知识的青年学生感到一头雾水;对剧情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不甚了了,难以领会其中深层的意蕴,也导致他们对于戏曲兴趣的丧失。

戏曲的程式化。程式所赖以生存的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在青年观众的身上已经荡然无存,程式的刻板、教条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

内容与现代生活太脱节。许多传统戏曲往往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

认为戏曲是老年人的专利。一个青年学生表示:“我对戏曲其实并不反感,只是感觉它太过时,如果说喜欢说喜欢会被同学嘲笑老土。”

(摘编自中国戏曲网)

材料三:

没有专业的剧场和舞台,却有独具特色的戏剧表演,行进在街道、咖啡屋、荼倌、书店或美食区,都能偶遇川剧变脸、古装小品、剧情再现、杂技魔术……

在四川乐山大佛景区可以着到,与之毗邻的特色文化街区散布着数十个小戏台,现众、游人摩肩接踵,人气、商气、财气异常火爆。

戏剧与特色街区结合,依托特色街区人文和“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通过创新剧目、创新演艺、创新运作等方式,推动戏剧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戏剧艺术表演与特色街区结合,主要以小景式演出为主,不拘形式、剧目、场地,采取多点位同步演出的方式进行,商业运营方免费提供演出服务,所有演出方均不收“门票”,观众和游客行走在街区随时都可驻足观看。

观众观看戏剧表演的同时,通过微信发图、发视频扩大宣传效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人气,看似“不花钱”的艺术表演,其实却延长了观众和游客在街区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周边商业项目的经济消费量,免费提供演出服务的商北运营方,通过整个街区效益的增加而得到了回报。

(摘编自《瞭望东方周刊》)

材斜四:

最近,“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燃爆北京大舞台,多场大戏让北京现众过足了戏瘾。与此同时,全国各圯地近百万戏迷通过“戏缘”App直播观看了演出盧盛况。

作为中国首个“互联网十戏曲”移动平台,“戏缘”上线两年多以来,已在全国建立300多个推广站,覆盖32个剧种,合作艺术家达280位,用户近300万。

目前,“戏缘”将戏迷、艺术家、媒体、戏曲行业等资源整合互联,围绕戏曲打造全产业链,无论是中国首个戏曲商平台“戏缘商城”,还是与旅游结合的“戏缘号”,都在不断激活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

(摘编自《河南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戏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随着城镇化的推逬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这导致了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的不断流失。
B.耽占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是戏曲程式的存在条件,而现在这些条件已不复存在。
C.青年学生对戏曲都存在着误解,再加上害怕被别人嘲笑,所以他们即使喜欢,也不太愿意接触戏曲。
D.传统戏曲违背了现代生活.它们宣扬的是封建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期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分析中国传统戏曲在新时代遭遇生存问题的原因时,材料一重点分析了内部原因,材料二则重点分析了外部原因。
B.在与乐山大佛景区毗邻的特色文化街区,商业运营方看似免费提供演出服务.却间接地从艺术表演中获益。
C.材料三和材料四介诏了中国传统戏曲在适应时代方面的一些成就,是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反呋的问题的解答。
D.在咖啡屋、茶馆、书店或美食区,戏剧表湏虽然并不专业,却独具特色,很好地实现了戏曲与现代生话的对接。
E.手机APP能够扩大戏曲的宣传效应,拓展戏曲的传播途径,可以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戏曲振兴的途径之一。
【小题3】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今应该如何推动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同类题3

   材料一: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纲领。规划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系统解决乡村振兴“人、地、钱”难题。经济研究员马晓河说,解决“人”的问题,关键要推动两类人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一类是农业转移人口。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另一类是乡村人才。既在“育”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也在“引”上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规划的重中之重是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部长韩长赋强调,要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真正让农业就地增值、农民就近增收。

(摘自新华社《乡村振兴战略首个五年规划出台:系统解决“人、地、钱”难题》2018年9月27日)

材料二

农业部长韩长赋6月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韩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我国目前已有很多节日,为什么还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韩长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有利于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通过举办特色活动,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三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文化传统,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

记者:这个节日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哪些重要意义?

韩长赋:“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立,首先,可以激发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第二,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动员和聚集起来,有助于促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第三,可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办这个节也是农民美好生活的体现。

记者:有没有计划组织一些庆祝活动?

韩长赋:农业部会牵头组成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进行顶层设计,但更多的是要发挥地方的创造性。

(摘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2018年6月21日)

材料三

9月17日,在阿里巴巴集团举办的“首届丰收购物节”上,农民裴耀军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宣传推介阳曲小米,制造了当日销售额最高、成交量最大的单子。“我们线上销售突破70万元,线下销售突破30万元。丰收节真的让农产品在价值上实现了‘丰收’!”裴耀军向记者感慨道。

事实上,无论是阿里巴巴的“首届丰收购物节”、京东的“庆丰收购物节”,还是网易严选的“丰收美食节”、苏宁超市的“丰收大吉”主题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在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上被全国消费者争相抢购,一次次刷新农产品销售纪录。

“电商是农村地区农产品实现价值的一个最好方式。”农业部司长唐珂说。线上销售创意不断,线下销售形式多样。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组织北京、河南、青海等地的大型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流通主渠道优势,策划14场“庆丰收大促销”系列活动,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

阿里巴巴副总裁王建勋认为,今年的丰收购物节是一个很好的农产品销售的模式。不过,要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的一些难题,物流是一个重点要解决的难题,需要电商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网上销售很热闹,但对于一些农产品来说,线下销售仍然是主要方式。”河南商丘农批市场总经理陈继亭说。“贫困地区不要坐等批发商对接采购,自己要主动联系推销展销活动,把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去。”

(摘自《打造农产品销售的“丰收节”》2018年9月26日《农业日报》)

材料四

农业院校如何定位自身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6年来,华中农大在参与定点扶贫的过程中,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精准扶贫”模式。

“网络阡陌”支教团成员赵芸逸告诉记者:“学生志愿者通过支教接力,搭建‘学校+地方+企业’爱心桥,建立‘一对一’学生资助体系,专职培训全县校长和骨干教师,为彻底拔除‘穷根’夯实根基。”

除了实施基础教育领域的“甘露”工程,华中农大还实施“活泉”工程,打造“专家团队+学生志愿者+产业基地”的产业扶贫模式,为当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教师志愿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集中培训、现场示范讲解,培训管理干部、技术人员近400人次,培训特色产业人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11695人次。

学校以设计包装、LOGO、宣传页、淘宝网店等方式,为当地产业提升文化品牌形象。三里乡马坡茶有设计和包装后,单品价格增长20%,春季两个月完成了过去一年的销量。

“教育扶贫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产业扶贫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而文化扶贫能够提升乡村品牌价值。”华中农大校长邓秀新说。

(摘自《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扶贫送“甘露”引“活泉”》2018年9月28日《中国教育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作为落实振兴目标的行动纲领,重点是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是解决“人”的难题。
B.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丰富农民生活,传承农耕文化有重要作用。
C.《农业日报》在报道首个农民丰收购物节的成功时,既有对电商销售方式的肯定,又有对传统销售方式被取代的反思。
D.华中农大的“甘露”工程,不仅解决了人才问题,还提升产业文化品牌形象,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帮助。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四则材料都围绕农村振兴问题。材料一、二可以体现农村工作在中国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材料三、四都提供了促进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的有效方式。
B.丰收节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电商销售才是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最好方式。只要解决物流的基础建设问题,就能彻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C.乡村振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聚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主导作用,推进广大农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就地增收,脱困致富。
D.对于解决“人”的难题,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乡村人才之间的双向流动是关键。华中农大在培育乡村人才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德国现有的3000万个工作岗位中,至少有1800万个都可以被智能机器以及软件取代。最基层的操作工种中有86%的工作岗位可以被机器人替代;坐办公室及从事文秘工作者最为危险,约190万个工作岗位将受到威胁;受影响严重的行业还有仓储、邮政以及快递业(150万)、零售业(120万)以及保洁行业(120万)等。   
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就开始了“机器换人”的过程。时至今日,德国工业领域每万名工人配备机器人292台,仅次于韩国和日本,排名全球第三。在此期间,德国通过政府长期资助、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扶植起了自己的机器人产业和人才梯队。德国还引领欧盟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欧洲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进行长期研究,并实施了规模庞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可用于医疗、护理、家务、农业和运输等领域的机器人。
(摘编自《德国工业4.0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会抢走谁的饭碗》) 
材料二: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8月22日;世界机器人大会2017论坛环节开幕,展会部门将在8月23-27日对民众开放。活动现场,新浪科技等媒体对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进行了采访。  
新松公司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其产品线涵盖工业机器人、洁净(真空)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5年,我国的机器人替代率只有0.23%,国际平均替代率是0.58%,这意味着中国有99.77%的工作还不能被机器人替代。谈到近两年的机器人发展成果,曲道奎表示,替代率低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但保有量的增速有了明显的提升,2016年同比增长30.9%.市场需求空间还很大,机器人密度低说明了市场空间的潜力。  
机器人产业发展将促进制造业发展,但双刃剑的另一面可能是失业率的提升。曲道奎认为,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存在一个明显差异一一机器的功能。前三次革命中,机器取代的都是“人类的肌肉”,但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对智能的取代。在数字领域,服务领域,媒体行业,传统的、低智能的工作将会被机器取代。  
(摘编自《新松机器人曲道奎:机器人会取代人就业将重新定义》)
材料四:
“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今年上半年生产完成5.9万台,同比增长了52%.我国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比例将从25%提升到30%以上。”辛国斌说。  
这样快速发展的市场,显然极具潜力。而对于机器人这样一个没有先例的新兴产业来说,要充分释放其潜力,必须建立开放共赢的全球合作新体系,这已成为本届机器人大会嘉宾们的共识。  
以色列机器人协会主席ZviShiller表示,非常期待“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以两国在机器人领域加强合作,“机器人行业现在还比较小,很多投资者都喜欢去投那些很快就可以看到成果的东西,但是不能所有人都去摘已经成熟的果子,必须要有人种树。以色列和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应该相互合作一起种树”。  
“俄罗斯非常愿意和中国进一步在机器人领域开展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开发全球机器人市场。”俄罗斯机器人协会主席VitalyNedelskiy说,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对人类来说安全易用的协作机器人。这个领域需要使用人工智能和深度机器学习技术,俄罗斯的科学家和中国的机器人公司可以携起手来,一起在这个领域进行更多突破。     
(摘编自《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中国机器人产业新突破》)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机器人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德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居于世界前列,他们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涉及领域广泛,分工更加细致。
B.材料二近年来全球和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均在迅速增长,中国市场自2015年-2016年快速增长后逐步趋于平缓,但平均增长率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材料三新松公司的产品涵盖工业、洁净、移动、特种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填补了多项世界空白。
D.材料四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比例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市场潜力巨大,亟需建立全球范围的合作共贏新体系。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运用了大量客观数据,阐述了德国很多工作岗位被智能机器人替代这一现象。德国工业领域每万名工人配备机器人数量,高于韩国和日本,排名全球第三。
B.材料二中全球和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都在快速增长,图表中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16年,这一年是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增速最快的一年。
C.材料三中我国机器人替代率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保有量的增速明显高于国际水平,新松公司总裁曲道奎预测:不久的将来我国机器人可能会起到引领作用。
D.智能的工作,使失业率提升,大部分人失业会成为常态。
E. 材料四中国机器人行业和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这引起了国际相关国家的关注,开展全球化合作将会推进这一行业的深入发展。
【小题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