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材料一:
新东方、学而思等都已经开始在线教育。新东方在线CEO孙畅介绍说,2013年新东方在线营收在2亿左右,而新东方线上线下整体上的营收高达60 亿以上,“在线教育的贡献只占到了3%左右,还是很低。”
在美国,《纽约时报 》作者帕帕诺将2012年称为 MOOC 之年,他将MOOC 定义为一场汹涌而至的学习革命。
在吸引众多用户之后,风险投资者也随后而至。网络教育培训服务商LyndA.公开课平台CourserA.先后获得了1.03亿美元以及6500万美元的投资。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线教育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反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能够帮助老师完善教学配置和教学内容。在线教育的特点就是广种薄收,教学成本非常低,因此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和资源的介入,促进教学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 :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硬件、传输渠道搭建基本完成,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将驱动互联网教育加速升级。专家认为,我国在线教育的渗透率仍然较低,随着全球教育资源网络化的高效连接,在线教育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并且始终处于投资“风口”。在线教育也将推动教育向着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成为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
据《2017年教育行业蓝皮书》显示,2016年到2017年,BRT投资的教育项目很多,如腾讯投资了VIPKID.新东方在线等,百度投资了作业盒子、极智批改等,阿里巴巴投资了超级讲师。“今年,在线教育融资继续大幅增加,语言培训、K12等领域更为热门,尤其是在线外教领域出现了以VIPKID获得2亿美元D轮融资为代表的教育行业历史最高单笔融资金额。”芥末堆创始人梅初九说。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了5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是课外教育市场,4万亿美元是课内教育市场。在课外教育市场中,约20%是少儿英语,也就是2000亿美元的市场。其中,中国市场会占到150亿美元。
(摘编自黄鑫《在线教育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材料二 :
“今年是人AI+教育元年。”在聚集了在线教育行业半壁江山的GET大会现场,几乎所有的演讲嘉宾都提到AI(人工智能)以及技术对自家平台和行业的驱动。老师讲课时别着的麦 克风,学生答题时特制的电子板,跟外教学英语时保证画面清晰流畅的直播系统……在线教育跟AI从未变得如此亲密。
以作业帮、学霸君、小猿搜题、阿凡题等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公司正在将AI+教育的故事讲 给资本市场听,通过语音或者图像识别技术,解放学生和家长。30互动已经应用到教学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故事书变成3D游戏,是早教班占领孩子注意力的秘密武器。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知识网络、大数据采集分析的个性化学习体系正在成为英语教育机构的核心卖点,以此来实现定制学习,来满足“千人千面”的教学需求。“少儿编程”也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新课程,AI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从娃娃抓起。Makelock发布了全球首款普及型编程机器人“程小奔”和编程软件mBlock5.致力于让孩子们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编程技能。
“不同于2013年到2015年的疯狂涌入,资本现在更为谨慎,市场也更加理性。互联网能 够打破时空,但本身只是一种技术,并不改变教育本质,优质的产品依然要靠教育的内容取胜。上半场,资本对互联网教育的看法较为粗犷,下半场的资本则更加明晰方向、精耕细作。”知名财经评论人余丰慧说。
〈摘编自“澎湃新闻”《在线教育的冰与火》)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图表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16年底到2017年6月,仅半年时间人数增加662万人,达到1.44亿人,说明中国在线教育的规模呈明显扩大的趋势。
B.截至2017年6月,手机在线教育无论从用户规模还是用户的使用率都有明显的增长,可见手机将会在未来的教育中起到最主要的作用。
C.到2016年6月底,从学校接入网络的情况看,农村学校相对来说还是薄弱环节,今后农村学校的在线教育还有提升的空间
D.截至2017年9月20日,在线教育融资已达75亿元,远超2016年全年,由此可见在线教育成为资本追逐的目标。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2012年被称为MOOC之年,MOOC被定义为一场汹涌而至的学习革命,中外的在线教育都有了很好的发展。
B. 教育信息化的硬件、传送渠道搭建完成,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都是在线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教育资源网络化也使在线教育迎来更好的机遇。
C. 人工智能促进了教育形式的变革,3D互动、3D游戏成为教育孩子的秘密武器,新的个性化学习体系成为教育发展的新形态。
D. 无论国外的网络教育培训服务商LyndA.公开课平台CourserA.还是国内新东方、学而思等教育机构,都关注并越来越重视在线教育。
E. 从2012年到2017年6月,在线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多,老师讲课、学生答题,学英语时的直播系统等,都表明互联网改变了教育。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线教育有哪些优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5 12:03: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 18.6 万英里,约 30 万公里,也就是 7 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 8 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 8 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 10 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单位称为 1 光年。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 1/l033。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材料二

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来自于暴胀,即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宇宙学家普遍认为,一旦开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内.它就永远不会停止。在这些区域内,量子效应会使暴胀永远进行下去。所以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在这个被称作“永恒暴胀”的理论中,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只是一个宜居的“口袋宇宙”,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而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生命得以出现的局部区域而已。

2017 年接受采访时,霍金表示:“永恒暴胀理论通常预测我们的宇宙像是一个无限的分形,其中布满被暴胀海洋分隔开的不同的口袋宇宙。一个口袋宇宙中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可能和另一个口袋宇宙中的定律完全不同,这样就共同组成了一个多重宇宙。”在采访中,霍金表示他不是多重宇宙理论的支持者,“因为如果多重宇宙中不同的宇宙太大甚至是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

(摘编自鞠强《最后的论文:霍金没有留下确定的答案》)

材料三

预言宇宙的未来当然是非常困 难的。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昨天之明天:未来历史”的书。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尽管有这些失败,科学家仍然认为他们能预言未来。

科学家相信宇宙受定义很好的定律制约,这些定律在原则上允许人们预言未来。但是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沌的,这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后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改变。这样,人们在实际上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然而,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所以,人们可以预言,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呢,还是最终将会坍缩。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密度而定。事实上,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如果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摘编自史蒂芬·霍金《宇宙的来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常用的度量单位在面对浩瀚的宇宙时会失去价值,人们将速度和距离结合,创造出“光年”来度量宇宙中的距离。
B.地球处于宇宙之中,但它并不是宇宙的典型代表,行星、恒星或星系在空旷、寒冷的宇宙典型环境中数量稀少。
C.永恒暴胀理论认为,一方面人类可观测的宇宙是一个暴胀暂时停止的局部区域,另一方面,暴胀在某些区域内永不停止。
D.在霍金看来,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曾经预言过未来,但这些预言大多是错误的,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然没有放弃预言未来。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永恒暴胀理论进行假设,如果宇宙中的若干局部区域发生了暴胀停止,恒星、星系、生命以及宜居的“口袋宇宙”或将出现更多。
B.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取决于宇宙的现有密度,而临界密度的事实似乎表明,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多重宇宙是宇宙从过去到未来的趋向。
C.霍金认为,多重宇宙理论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因为不同的定律在口袋宇宙体积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被检验,其差异性也就难以验证。
D.定律允许人们预言未来,而初始状态微小的改变对后续行为会产生快速而巨大的影响,人们实际上不能对宇宙未来做出准确的预言。
【小题3】围绕同一话题,三则材料在内容上各有什么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
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编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驾驶着机器人,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法制网》,有删改)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编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2017年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被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编自搜狐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
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C.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D.《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小题3】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向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降到最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空 床
那天,小艾跟妻子商量说,他想把次卧的那张空床撤了,然后买一张书柜放进去,改作书房。“这样不好吧?”妻子不无担忧地说,“以后来客人了咋办?”
“客人?咱们家两三年也没来一个客人!”小艾看了妻子一眼,不屑地撇了撇嘴。
“那爸妈来了呢?”妻子想了想,又问。
“爸妈来了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说爸妈一年也来不了两次。”
小艾的父母不爱走动,很少来小艾这儿,就是来了,也是当天来当天赶回去,很少在小艾这儿过夜。妻子觉得小艾说得在理,便同意了。
书房弄好后没多久,国庆节就到了。小艾想他和妻子已经有些日子没去看父母了,何不趁这个机会回趟老家看看父母呢?于是小艾和妻子开着车子赶到了那个小县城。
老家的大门上着锁,父母没在,许是到菜市场卖菜去了。小艾自己用钥匙开了门,进屋后,当他的目光落在窗台边的那张空床时,不禁有些哭笑不得。那张空床是小艾上大学前睡的,挨着东边,是屋里采光最好的一个位置。
上大学后,小艾跟父母建议,把他的床撤了,给屋里腾点空间:父母住的是那种老式房子,空间很小,一张床就占了四分之一。父母不同意,父亲瞪着眼睛说:“那怎么行呢?放假了你住在哪里?”
“我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说我一年也只住两个假期。”父母还是不同意,逼急了,父母就敷衍着说:“等你大学毕业了再说吧。”
大学毕业后,小艾在省城安了家。小艾想,这下父母该把空床撤了吧?可是没有,小艾每次从省城回来,那张空床还在窗台边安着,像生了根似的。小艾急眼了,威胁父母说,再不把空床撤了,他就不回来了。父母看小艾急眼了,便答应着说好。但父母总是动口不动手。
小艾没招了,每次回来都故意不睡在那张床上,打地铺或者睡沙发。父母也不管,你爱睡哪里就睡哪里,反正就不撤床。
半年前,小艾给父母进了些新家具,这下空间更小了,当时小艾就要把床撤走。
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撤就撤吧,不过得再放几天,那张床已经在窗台边放了二十多年,一下子还不习惯。”
现在都半年过去了,父亲还不动手,那就让我自己动手吧。小艾摇摇头,挽着袖子走了过去。
正当小艾卸第一个螺丝的时候,父母拎着菜筐回来了:“小艾,干啥呢?”父亲一看,变了脸色,一把扔掉菜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这张床已经没什么用了,放在这里还占空间!”小艾说,“我叫你们撤了,你们就是不撤,我只好自己动手。”
“住手!”父亲吼道,“谁说这张床没用了,那是我们留给你睡的。”小艾哭丧着脸说:“关键是我已经有五六年没在上面睡过了。”“我不管你在哪里睡!”父亲说,“小艾你给我记住,无论空间再怎样狭小,家里永远会给你留一张床。”
小艾一惊,和妻子对视了一眼,他们决定,回去就把次卧里的那张空床支起来。
(选自《文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妻子并不同意小艾把次卧的空床撤了,她首先想到的是家里来客人该怎么办,而不是父母。由此可见,她对自己的公婆并不怎么关心。
B.小艾的父母住在一个小县城,尽管距离儿子家不是很远,但是也很少来小艾这儿。所以,在撤床的问题上,小艾认为不必考虑父母的感受。
C.小艾父母的住房简陋狭窄,尽管如此,父母还是在屋里采光最好处给小艾安了一张床。因为父母住的房子空间很小,只能安放东窗边。
D.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还采用插叙的叙述手法,在简练的叙事中融合了父母亲情,告诉了读者“大爱无声”的真正内涵。
【小题2】作者把“空床”作为小说的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请结合小说,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到今天,北京科技周已经走过24个年头了。一方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令人欣喜;另一方面,公众的科学素养却令人担忧。据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0%,远低于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

我国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新中国成立伊始,“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就写入宪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针对科普立法的国家。

为何学了这么多年数理化,却仍然谈不上具备科学素养呢?科学教育被严重异化,强制知识灌输以及功利化倾向正是如今的现实写照。

例如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浙江省选考物理的学生大幅减少,很大原因就是物理学科难度较大,避开物理容易取得较高分数,在高考竞争中将处于有利地位。然而,物理是从事科学研究、创新的基础性课程,如果高中不系统学习物理,从个人来说,将可能影响大学的进一步学习研究;于国家而言,则可能影响到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

科学教育包括从科学兴趣的激发、系统的科学知识累积、科学思维与方法的锻炼,到科学精神的养成,再到科学创新的实际应用。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而相比于知识学习,科学精神培养,才是科学教育最应该教给学生的内容。

日复一日低水平的重复刷題,磨灭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想象力与创造力,就这样灰飞湮灭,取而代之的是不经质疑的承认、接受与遵守。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SA测试中,我国未来想从事科学相关职业的学生比例占所有学生的16%左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4%,而美国该数据比例为38%。

公众科学素养不高,根子还是出在科学教育的重点和方式上。培育科学素养,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兴趣与科学能力的培养。笔者体验过由国内多位青年科学家参与打造的“科学队长”小学科学课的活动,他们强调的是“科学家赋能科学教育”。由这些青年科学家、教授领着一群孩子,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出发,去探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和科学原理,完整体现了科学教育所需要体现的链条,整个过程充满了好奇与乐趣,让孩子们玩得都非常开心。

让科学家们参与到科学教育中,这种做法让学生们在聆听科学家们讲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着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而这些正是科学素养中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科学不仅是关乎知识,而更是关乎质疑和探究,关乎逻辑和实证。

(杨仑《科学素养高不高,科学教育是关键》)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今天,北京科技周走过24个年头,北京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已经很高。
B.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针对科普立法的国家,可见中国一直非常重视科学教育。
C.高中不学习物理,会影响个人在大学的学习研究,甚至影响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
D.培育科学素养,不是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进行科学兴趣和科学能力的培养。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谈及高中学生不选物理、孩子重复刷题的现状,现实针对性强。
B.文章从公众科学素养程度入手,集中论述科学教育被严重异化的危害,富有层次感。
C.文章运用中国科协调查的科学数据来说明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程度,增添了论辩力。
D.文章聚焦“科学素养”问题,探究“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观点鲜明,态度坚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发展是把双刃剑,中国在科技取得极大进步的同时,公众科学素养却日渐低下。
B.学了多年数理化依然不具备科学素养,与当前科学教育被严重异化有一定的关系。
C.科学教育是完整的教育链条,包括科学兴趣的激发、系统的科学知识学习等方面。
D.“科学家赋能科学教育”倡导科学家参与到科学教育中,这种方式让学生受益匪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冰心带走红玫瑰
(本报记者袁力、王洪斌报道)昨天上午①9时,在八宝山第一告别室,海蓝与玫瑰红是这里的主旋律
告别的人流四人一排,红玫瑰和像红玫瑰一样浓的爱是人们带给老人的礼物,在浪涛声中,在海鸥的欢叫声里,人们体会着冰心老人留下的和带走的。有人叨念:“我爱您。”更多的人说,“感谢您留下的精神和物质”。
在老人前方,红玫瑰组成的“心”字形花圈上缀着老人儿女们留下的墨迹:“娘,我们爱您。”在老人身后,海蓝色幕布上印着她常爱说的一句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告别室外的上空回荡着海鸥的欢叫声,静候在这里的人们大都手持着玫瑰,有人说,春天好像提前来了。
“送别冰心”的横幅下,人们依次留影,他们说,我想留住冰心。的确,当“七色光”的小朋友在横幅下认真地翻阅印有冰心照片的宣传画册时,很多人坚信,冰心留下了。
世界语协会年已八旬的赵老来了,他不认识冰心,但在他上中学时就读了冰心的文章《去国》。“好舒畅的白话文。”
这里有好多人是在《寄小读者》《小橘灯》里认识了冰心。一位女士说,她在美国的姐姐打了几个长途,叮嘱务必代她送上一簇玫瑰。于是她早上8点就来了,手拿着两簇红玫瑰,一簇代表姐姐,一簇代表小女儿和她。
一六六中学的同学们也来了,世纪初,冰心老人曾在这里读书。新老校友在这里相聚,他们交流的方式也是红玫瑰。
马老为冰心老人做了最后的整容,他说,老人把自己也捐献给了医学事业,为此,他花了很长时间。果然,在玫瑰丛中,老人安详的神态,让到场的人忘却了这段记忆。
在送别冰心的前一天夜里,编辑部收到一份题为“淡泊名利,宁静心田——送别冰心”的读者传真。年近六旬的作者李宗浩,是已故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冰心和高士其两位老人始终关注着中国少儿科普事业的发展,作为学生的他将永远铭记于心。
昨日,当李宗浩将一枝盛开的玫瑰放到花丛中的冰心老人身边,他又想起了老人的一句话——“淡泊名利,宁静心田”。
11时30分,在以海浪声为背景音乐里,冰心老人在家人的簇拥下“走”出了花丛,在她的胸前,那红玫瑰组成的“心”字花环上,“娘,我们爱您”依然醒目。
(选自《北京青年报》1999年3月20日)
(注)①昨天上午:1999年3月19日上午。②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小题1】简述这则消息的标题“冰心带走红玫瑰”好在哪里。(5分)
【小题2】说说“海蓝与玫瑰红是这里的主旋律”一句的深刻含义。(6分)
【小题3】简要概括“冰心老人留下的”。(10分)
【小题4】说说“‘娘,我们爱您’依然醒目”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