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环保部l2月24日公布的数据,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煤改气”改造完成394.3万户,超额完成四分之一。改造任务量最多的河北省,180万户的全年目标河北完成了253.7万户,导致今年冬天天然气需求大增,为去年同期的234%。
需求涨上来了,但供给却出现了意外。一是原定于2017年投运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无法按计划投产,减少日供应能力2000-3000万方/日。二是管道天然气进口被减供。中国天然气最大进口源土库曼斯坦(今年前三季度占84.6%)在入冬后,寒流来临优先保本国居民福利用气,违约减供,相比合同计划供应量减少了40007-5000万方/日,尤其是北方地区突然断了供。
(摘编自《为什么每到冬天,天然气荒就席卷中国》,2018年1月26日网易新闻)
材料二:
从能源科学的角度说,“清洁空气运动”对煤炭及燃煤发电存在认识上的误解。当前,以选洗处理、型煤加工,水煤浆加工、流化床燃烧、脱硫净化为代表的洁净煤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燃煤发电领域,从燃烧前、燃烧中与燃烧后三个环节同时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燃烧效率。因此,煤炭已经没有那么“脏”了。当然,燃煤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那更多的是气候变化所关心的问题,毕竟二氧化碳不直接造成空气污染。
国情的迥异,使得中国人并不能够过度地嫌弃煤炭,因为归根结底“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禀赋通过市场在发挥限制作用。仅从发电领域来看,规模巨大的本土煤炭资源是建造火力发电厂的必然首选。与2015年相比,2016年全中国新增发电装机125吉瓦,至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1646吉瓦,其中煤炭发电总装机量达到了943吉瓦,占比约为57%;增长48吉瓦,增长量排名第一。
(摘编自《“煤改气”之困:对“清洁空气运动”的再审视》,2017年12月11日搜狐新闻)
材料三:
目前我国天然气季节性紧张的特点非常明显,比如北京市,最高峰谷差达到10:1.也就是说,冬季高峰期用气量相当于低谷时的10倍。此外,同样是冬季,冷冬和正常冬季也有很大差别,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两者的用气量每天相差约5000万立方米.张帆说,要解决如此巨大的峰谷差,就必须提高我国天然气的调峰能力,而目前,肩负调峰任务的全国储气库工作气量仅为天然气消费量的3. 4%,远低于发达国家l0%-15%的水平,很难满足冬季调峰需求。根据国际经验.一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或超过30%,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就必须超过消费量的12%。而且国家整体储气能力要达到一定规模。
整体储气能力是指除地下储气库之外,还需要建设一些城市大型储气罐群和类似LNG接收站的储气设施。目前在我国,这类储气设施基础十分薄弱,除北京等大型城市有一定的城市储气能力,其他二三线城市几乎为零.
(摘编自《气荒如何不再来?》,2018年2月5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库曼斯坦的违约,使得我国管道天然气进口骤减,加剧了天然气供应紧张形势。
B.洁净煤与天然气一样符合“清洁空气运动”的要求,不会造成污染问题。
C.我国今年的天然气荒成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综合考量,统筹兼顾。
D.目前我国的整体储气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天然气使用的冬季调峰需求。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揭示了天然气荒的成因,材料二则表达了对“煤改气”做法的冷静思考。
B.在大城市加强大型储气罐群建设,是我国加强整体储气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C.取暖用气较多,导致北京市冬季高峰期的用气量比其他季度多出约5000万立方米。
D.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同比,在2017年达到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峰。
E. 我国煤炭资源规模巨大,建造火力发电厂应该从这个国情出发,在煤的使用上做文章。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破解我国的天然气荒难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5 08:0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一个飞翔的人
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迭。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⑤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⑥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⑦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⑧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一般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蝾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
⑨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明显的是令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一首诗”,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
B.文中大量列举庄子和屈原作品中的意象,既体现出作者对二人的熟悉和热爱,同时也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C.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写屈原及他的心灵飞翔,能够更好地衬托庄子精神上的自由境界。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本文充满意趣,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的认识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
【小题2】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2)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
【小题3】这篇散文的结尾段令人回味,请欣赏它的妙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假课改应付不了考查能力的高考

李新玲

今年北京地区高考分数每个批次均上涨几十分,一本录取比例由于指标缩减而略有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东城区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上线率均好于去年,一本上线率连续3年保持六成以上,本科上线率连续3年保持九成以上。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的课改专家发出感叹:“这归功于扎实的课改。面对考查能力的高考,假课改行不通!”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减轻学生负担,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对新课改寄予的期望。但是在很多地方,教师反映新课改后教学难度加大,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也出现过一些怪现象,比如一个地区或者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或者教学改革,往往是有头没尾,或者是在高考这一关上败下阵来。在课改专家看来,这是因为教师没有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是走偏了的“课改”。

今年是北京市高中实行新课改的第6个年头,而义务教育的课改也正好走过了12年,完成了基础教育的一个完整批次,今年的考生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所谓“假课改”是指有的学校虽然进行了课改,但课程形式、教学方法仍没有真正改变,老师还是课堂的主角,填鸭式满堂灌,大量作业重复训练。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常务副主任郑克强介绍,在东城区已经基本上找不到传统课堂,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比比皆是,不仅是高考的9大科目,音、体、美等学科也在探索自主课堂。

有一所这几年高考成绩和社会声誉提高较快的学校,它创建了“五步自主高效课堂”,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在家完成“自学案”,之后在课堂上分为五步走:第一步课堂上组内交流讨论,第二步按小组进行答案讲解,第三步同学相互提问讲解,第四步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讲解,第五步完成“检测案”。

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改变在于,将传统的教师教学为主改为学生在家自学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鼓励学生发言,还制定了分数奖励制度,分数由组长记录,放学之前交给班长,由班长进行每个小组的分数统计,评出优秀小组。

研修中心对该校教师教案进行抽查发现,这所学校的教师每堂课讲课的时间都不会超过20分钟,其余是学生提问题或者师生共同讨论时间。这套教学改革方案的成效在高考中得到体现,在今年的高考中,这所学校近八成的学生总分超过600分,创历史新高,一本上线率连续3年突破99%。

北京朝阳区教委近日也对辖区各校高考成绩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无论是一本上线率还是其他分数段比例,今年的均是历年来最高的,有8所学校本科上线率达到100%。他们发现,不管是这8所学校还是其他高考成绩有所提升的学校,它们都是课改有尝试、有作为、有成果的学校。

在北京各区总结课改成效与高考关系的同时,山西一所一直坚持“超课改”的学校——山西运城市新绛中学也传来好消息。一本、二本上线率均比去年有所提升,这已经是这所学校连续4年一本二本上线率上升。起点就是2008年山西开始的高中课改,“问题解决式”学习是新绛中学课改的精华。

自实行课改以来,这所学校的升学率一直在提升,前两年每年提升10%,2011年的高考二本上线率一下子提升了30%,2012年和今年,一直在延续上升的势头。

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认为,这是坚持真正课改,坚持把新课改的目标“自主、探究、合作”落实到每节课,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身上的结果。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对所辖各高中高考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今年辖区内所有的高中高考成绩都有所提升,升学率都有所提高,这些成绩说明了新课改的成果。
B.“五步自主高效课堂”将学生预习、小组讨论、同学相互提问、老师课堂讲解等内容放在课堂上分为五步走,课堂变得更加民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C.因为坚持课改,北京东城区各学校、山西运城的新绛中学都取得了连续三年一本、二本上线率上升的好成绩,特别是新绛中学,四年来升学率一直上升。
D.实行新课改的学校,为保证课改的深入进行,积极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比如进行“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等。
【小题2】文章主要写北京地区的新课改,为何要在结尾部分写山西新绛中学的课改?
【小题3】北京市新课改取得成功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进行探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沿线国家深入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从驰骋于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到非洲东海岸的道桥施工现场,从中南半岛的跨国铁路项目到南亚次大陆的现代化港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已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
“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凡此种种,反映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摘自《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16年7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给白俄罗斯不仅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
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中白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税减半。
(摘自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2015年7月26日)
材料三:
《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等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的国家则有所减少。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和西亚、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上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
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于三点: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2017年1月15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战略,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
B.材料一先是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引出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介绍,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C.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白俄罗斯认为“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了发展机会,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支持的。
D.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2016、2017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
【小题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一带一路”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领域的热点。
B.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
C.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D.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可见其是最权威的。
E. 三则材料的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媒体,它们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对事件的报道都是客观真实的。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更愿意做我自己
周国平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处理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是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是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这个更高的自我知道:自爱者才能爱人,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怨恨到别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给人以损伤。而只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
人与人之间有同情,有仁义,有爱。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舍己救人的豪侠。但是,每一个人终究是一个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个体,最切己的痛痒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还是他自己。要别人比他自己更关心他,要别人比关心其他人更关心他,都是违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特性的。结论是:每个人都应该自立。这些都是心中的自我应该知道的。
心中的自我还须明白:有些痛苦是无法分担的。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对于别人的痛苦,我们的同情一开始可能相当活跃,但一旦痛苦持续下去,同情就会消退。我们在这方面的耐心远远不如对于别人的罪恶的耐心。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
别人的罪恶仿佛是命运,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却几乎是罪恶了。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和自己交朋友,还要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成为真正的自己很难,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你也会乐此不疲。
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而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我曾和一个五岁男孩谈话,告诉他,我会变魔术,能把一个人变成一只苍蝇。他听了十分惊奇,问我能不能把他变成苍蝇,我说能。他陷入了沉思,然后问我,变成苍蝇后还能不能变回来,我说不能,他决定不让我变了。我也一样,想变成任何一种人,体验任何一种生活,包括国王、财阀、圣徒、僧侣、强盗等,甚至也愿意变成一只苍蝇,但前提是能够变回我自己。所以,归根到底,我更愿意做我自己。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引用卢梭的话,认为卢梭的“自负”其实适用于所有人,即所有人都应只爱自己。
B.和自己做朋友的关键,在于有一个“更高的自我”,因为这个“更高的自我”具备友谊的特征——理性的关爱。
C.结尾段既照应了题目,也呼应了首段的内容,强调指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要做好自己。
D.本文在语言上深入浅出,哲意颇丰,启示读者要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做真正的自己。
【小题2】请指出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小题3】第二段说,“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结合文本指出如何才能真正“做自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公益传播影响力报告(2017年版)》通过对十九大报告进行词频分析和定性研究,提炼出发展”“文化”“创新”“教育”和“新时代”5个高频词,作为中国公益传播的5个主题词。同时,报告以“90后”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无提示联想调查和文本挖掘,归纳出14个公益传播主题。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保护、民生福祉是最受后“90后”关注的公益主题,其次是医疗健康、老龄化、教育、信息安全、治国理政和网络文明等。
《报告》认为,展望2018年,受众将在一个虚拟与现实更加融合、定和移动相互交织的场景中接触到各类公益广告和公益传播活动。这些变化需要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广告受众及用户的生活场景,在公益广告和传播活动的运管模式、传播路径、空组合和产品形态方面顺应时代语境做出改变。
(摘编自《公益传播影响力报告(2017年版)》)
材料二:

(选自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材料三:
互联网以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凝聚力,全方位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也为公益传播带来新的特征。公益传播个性化、公共化、多元化,以低门槛、强互动的方式吸引了来自民间广泛的公益热情和诉求。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新媒体的操作过程中,公益传播要获得成功,必须依托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四个主体。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众多、覆盖广泛、资源丰富,为公益的关联营销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使公益传播成本低廉且效果显著,并为未来公益传播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公益营销的创新方式不胜枚举,企业也可利用新媒体进行各式各样与公益相关的关联营销。但是,将每一种思路都付诸实践还缺乏成熟的条件各种创新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公益传播的各个主体长期的共同努力。
(摘编自《公益应善用新媒体传播力量》
材料四:
公益广告不能只依靠政府、企业和媒体还应该鼓励更多的个人与组织加入到公益广告事业中。这样多方面共同努力,不仅能提高公益广告的创意、策划以及传播的水平,而且还能募集到更多的资金,也能提高社会对公益广告的认同度,让公益广告的内容更有吸引力,传播影响力也更大。
因为公益广告受众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公益广告的市场投放与广告制作也应该更有针对性。首先在公益主题的确定上,可以更广泛收集意见与建议,让更多的受众参与到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过程中,提高受众的参与感与积极性;其次,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一定要避免说教式的传播形式,根据不同受众,以情感诉求作为主要的诉求方式。公益广告要从受众的特点、需求、心理、媒体接触习惯等方面更全面了解和把握受众,改进投放策略和制作,提高公益广告的传播影响力。
公益广告是弘扬和倡导社会公共利益、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广告,但与商业广告一样,也要讲求传播效果。但大部分人把公益广告当作思想教育的手段,却忽略了公益广告是广告的本质。因此,我们要改变原有的错误的想法,认识到公益广告也是具有审美功能的。
2015年新《广告法》第七十四条明确規定,“国家鼓励、支持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风尚”。法律是对公益广告事业的另一种保护功能,在法律的护航下,才能更进一步推动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公益广告的传播现状与策略研究》)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益传播影响力报告(2017年版)》通过分析十九大报告、调研“90后”大学生,提出未来传播值得关注的方向。
B.材料二中的图画以半空中的烈日、滴落的汗水和碗中的粮食,强调了农民劳动的艰辛,让人不禁想到李绅的《悯农》。
C.互联网时代,公益传播更加个性化、公共化和多元化,公众亦积极参与进来,这是传统媒体环境下所没有的。
D.公益广告的传播方式、营销方式在创新方面有着巨大的空间,但这些创新还在探索阶段,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中的图画用汗水化作粮食来表达对农民的崇敬,其目的是形象地表现生活中任何收获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这一哲理。
B.公益广告要长久良好发展就必须鼓励多方力量加入进来,以提高广告的创意、策划以及传播的水平,提高其传播影响力。
C.公益广告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人们一般只看到了它的社会性,而忽略了它的审美性。
D.在新媒体时代,要想让用户随时随地感受到公益广告的影响,就需要切合用户特点来确定公益广告的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
【小题3】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未来公益广告在传播当中需要注意哪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