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无可奈何陈忠实
胡殷红
从1993年陈忠实的《白鹿原》出版后,我就记住了陈忠实那张“沟壑纵横”却不失坚毅的脸,想象着年轻时的这张脸该有多么英俊。但让我大失所望的是电视专题片里的年轻陈忠实照片绝谈不上英俊,只是比农村小伙子身上多了点“酸文假醋”气,真不如现在看着顺眼、深奥、硬朗、线条分明。有一次我用这话调侃陈忠实,他用陕西话回敬我:“得是地,人家都说周总理就是越老越帅气嘛!”
有一次我在书摊上看到一本以作家出版社名义出版、署名陈忠实的长篇小说《丰乳玉臂》,马上打电话逗他:返老还童啦,怎么研究起“肢体学”?陈忠实一边听我电话一边在来回踱步,我在电话里能听出他啼笑皆非的腔调和踢踢踏踏的脚步声。陈忠实抱怨说:“《白鹿原》自发表到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各类版本总印数早已超过100万册,可我还收集到盗版本十几种,盗版的数量估计超过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总量的三倍以上,还有不下三十本以我名字出版的小说,我的名字有那么值钱吗?”
陈忠实自己发现被盗名的第一本书是《村画》,欺世盗名者把《村画》弄得“遍地开花”,一点不在乎陈忠实本人是否知晓,竟然摆到了他家门口书摊上,摊主认得陈忠实,老远就冲他喊,你的新书卖得不错,刚进两天,几十本就卖完了,陈忠实张口结舌,估计他当时那张脸得让小摊主做两天噩梦。
没等噩梦过去,陈忠实又接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电话,说这部署名陈忠实的《村画》,内容与他们社出版的一部叫《壁虎村》的作品相同,作者是云南作协副主席李霁宇,他们请陈忠实写一篇文章以澄清事实,陈忠实只好怀着无法言说的心情著文说明事实真相,估计从那事起过滤嘴香烟消愁的作用不行了,陈忠实改吸雪茄。
还有一次,上海一位读者和浙江师大的一位研究生几乎同时致信陈忠实,说他们买到一本署名陈忠实的小说《生命原》,内容不错,就是错别字太多。陈忠实当即回信说明本人并没有出版过这本书,希望他们将此书寄来看看,同时寄了自己的一部作品以作留念。其实陈忠实更为苦恼的是,这部作品是陕西党校的一位老教员在此书尚未出版之前就将一校样送给他读过,请陈忠实帮着提提意见,出版之后还送了他一本,书的原名叫《楞娃》,这事叫陈忠实好生地郁闷了一阵子,估计脸上的皱纹又多了几条。
陈忠实还接到山东作协副主席赵德发的电话,说他看到一本叫《石牛原》的小说,落款是陈忠实,但内容正是自己的作品《缱绻与决绝》。接到这个电话陈忠实真是不能再容忍了,盗名盗到自己朋友的头上,不仅再一,而且再二,再三,损害自己的名誉和利益也罢,伤害到了朋友们,陈忠实于心不忍,而且为此总是心怀歉疚。从此陈忠实但凡接受记者采访都会郑重声明一点:我写《白鹿原》之后没有长篇出版,任何署我名的长篇,除了《白鹿原》之外,都不是我的作品。这一来,陈忠实估计不会再有盗他名出书的了。
其实不然,没过两天他相继收到了几张汇款单,汇款单位都是些很少听到的地、市级小报。他拿到汇款单,苦思冥想也没想出何时给这些地方寄过稿件,汇款不能收,只能等着邮局自动退款了。后来,陈忠实在和一位记者聊天时说到此事,记者报道后引起有关部门注意,竟然查到冒名顶替的作者是陕西农村的一位文学爱好者,他自己署名的文章寄到任何地方的报刊,都从未被采用过,便想到以陈忠实的名字落款,地址写自己家的,因此那些没和陈忠实联系过的报刊就按他提供的地址寄稿费和样报,但有些知道陈忠实地址的就寄到省作协。此事过去一段时间之后,陈忠实见到一封信,是那位化名陈忠实的人悄悄放到作协收发室的,看了这封信,陈忠实又难过又感慨。这位农民兄弟在信中说,他家境不好,自幼喜爱文学写作,想靠写稿的收益补贴家用,就想出这么个办法,篇篇中的。陈忠实读了这封信后,很想见见他,可这位农民没有留下地址,只好等待他的再次出现。等待的过程中陈忠实会常常想到他、惦记他,好像是他又欠下一笔难以偿还的人情债似的。
谈起他屡屡遭受的盗版盗名之苦,我估计陈忠实这会儿一定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
选自《南方日报》2008年9月4日,有删改)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陈忠实的性格特点(6分)
【小题2】有人说本文整篇都是写陈忠实先生的书被盗版的事情,有重复之嫌,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材料得当吗?为什么?(6分)
【小题3】盗版现象屡禁不止,请根据本文,联系社会现实,谈谈该如何规范文化市场(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7-06 04:43: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条例规定,老年人有权拒绝“啃老”。已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赡养人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

老年人有权拒绝“啃老”之类的条款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河北省不是首个,山东省和广东省均有类似规定。

曾有报道说一个29岁男子毕业后在家“啃老”7年,父母多次帮儿子找工作,却被儿子以“没意思”为由拒绝。无奈之下,父母将儿子诉至法院,要求腾房,最后还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俗话说“清官难审家务事”,这其实指的是一种“中间状态”,比如撒娇耍赖地求父母出钱给自己买房,比如自己单位拖欠工资父母退休金却不低,所以在家赖着吃住……而父母虽然说不太乐意,却也拉不下脸来强硬拒绝,或者舍不得孩子出去吃苦。这种情况当然不在法律法规的约束范围之内,属于谁也“审不清”的家务事。

还有报道说,西安的贾某趁父亲不在家,盗走父亲的一台液晶电视机。结果,他因涉嫌盗窃罪被提起公诉。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换言之,偷拿父母财物的,除非获得了父母谅解,否则同样要追究刑责。

(摘编自人民网《拒绝“啃老”:对孩子狠一点不是坏事》)

材料二:重庆立法规定父母有权拒绝子女“啃老”,释放出了“以法治德”的善意。问题是,善意的初衷不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规定再硬,措施再得力,也会遭受一些无德之人的“软抵抗”。可以预料,立法“禁啃老”,因缺乏可操作性,注定会陷入执行难、损害法律公信的尴尬境地。

某社会学专家曾表示应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但改变现状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可见,立法“禁啃老”,值得商榷,有点操之过急。

再者,“啃老”属于道德范畴的事情,上升到法律层面,显然不妥。法律既保证自由,又限制自由,是否支持“啃老”,取决于家庭环境及个人选择,这也是一种权利。因此,“啃老”问题,还没有达到需要在法律层面进行规范的程度。

如果通过强制执行,禁止子女“啃老”,子女对父母很难有好脸色和好心情,继而也难以创造出倾心交流的温馨环境。父母得到的自然不是天伦之乐,而是心痛、心酸、悲哀,甚至是二次伤害。可见,不“啃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孝道,但法律判决出来的孝道,尤其是强制执行来的孝道,只能是变味的孝道,最终往往是适得其反。

(摘编自搜狐网《啃老族注意了啊,禁止啃老要立法了!!!》)

材料三:瑞士立法机构在当地时间2018年9月11日断然否决一项拟议列入立法议程的提案。该提案要求,即便子女已完成学业,父母也有义务为子女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给予物质上的合理要求,直至其年满25周岁。

不过,瑞士议员显然对已经成年且具有社会生存能力的年轻人依然靠父母供养的做法不敢苟同。议会表示,无论是父母还是整个社会,都理应鼓励年轻人独立自主,并凭借个人能力生活。

据报道,瑞士并非唯一一个将父母究竟是否对业已成年的“啃老”子女负有抚养义务提上法律议程的国家。2018年年初,美国一位现年30岁的无业“啃老”男子既不分担家庭开销、也不承担任何家务,在多次劝说未果之后,父母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最终,法庭的判决站在了父母一方,强令这名男子收拾行李搬离父母宅郎。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瑞士立法机构否决“啃老”提案鼓励年轻人独立》)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明确规定拒绝“啃老”,已经成年的赡养人不能再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如果再要求资助,老年人有权拒绝。
B.有些“啃老”情况虽然父母也不太愿意,但又舍不得孩子出去吃苦,这种情况属于谁也“审不清”的家务事,自然不在法律法规的约束范围之内。
C.通过强制执行,禁止子女“啃老”,会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紧张,这样父母得不到天伦之乐,所以强制执行出来的孝道,最终往往是适得其反。
D.瑞士曾有提案要求,即便子女已完成学业,父母也有义务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直至其年满25周岁。现在看来,这样的提案不利于子女成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北省不是首个将拒绝“啃老”之类条款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省份,因为在这之前山东和广东均有类似的条例出台,这也说明“啃老”现象有普遍性。
B.子女偷拿父母的财物,如果不能获得父母谅解,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材料中所说的西安的贾某就因盗走父亲的电视机,被提起公诉。
C.29岁男子毕业后在家“啃老”7年,家人给找工作被其以“没意思”为由拒绝,父母将其诉至法院,要求他腾房,实属无奈之举。
D.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瑞士和美国均将父母是否对业已成年的“啃老”子女负有抚养义务提上法律议程,并且这两个国家对于子女抚养的要求比我国多。
【小题3】你认为是否应该把拒绝“啃老”写入法律?请就此进行探究。
【小题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选取了具体事例,各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烽火台的诉说
陈芳烈
自从有了人类,也便有了信息传递的需要。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西周时期,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兴起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这种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末才逐渐消失。
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那随着山势的起伏,在一些制高点上修建的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但烽火台也不是长城所独有的景物。
在我国,烽火台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史料记载,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达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可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说到烽火台,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幽王烽火戏诸侯”。故事的结局自然是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
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此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克孜尔尕哈烽燧,其气势之雄伟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之盛。
举放烽燧报警,是中国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方法。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包含一些简单的信息,如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时,放一道烽火;入侵者在500人以上时,放两道烽火。
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看见了烽火,便意味着战争来临。烽火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举放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在今甘肃省)传到辽东(在今辽宁省),途经千余里。
烽火通信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山东的烟台,便是因明朝时在那里设置有狼烟烽火台而得名的。后来,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烽火,不仅见证了古战场的刀光剑影,也给人类未来的通信以智慧的启迪。
首先,人们发现光传送信息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声音。近代发展起来的激光通信,虽不能与烽火时代的“光通信”相提并论,但在以光作为信息传送媒介这一点上却是一脉相承的。其次,烽火通信是一种典型的接力通信。信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的接力传送,可以直达千里之外。近代的许多远距离通信系统,也都沿袭了这一思路。但是,烽火通信在实际应用中也有致命弱点,那就是,在通过大气传播信息时受雨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它的发展。现代发展起来的光纤通信让信息的传输在密封的物理通道中进行,不仅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也与电磁干扰绝缘。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烽火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于信息传递的需要,烽火台开始兴建,它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延续了多个朝代。
B.烽火台是修建在长城上的一种方形建筑,可以随山势的起伏选择制高点建造,这样可能更有利于传递信息。
C.烽火台传递信息所用的主要燃料是柴草和狼粪,而烽火台主要被用来传递军情,所以古诗文中的“烽火”或“狼烟”一般借指战争。
D.烽火台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除了传递有军情这一消息外,还可以包含一些简单的信息,如可以借助烽火的道数来表明入侵者的大致数量。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信息传递是人类发展的需要,所以说烽火台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它最终退出人类生活的舞台,也是历史的选择。
B.烽火台主要分布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有些地方会因那里设置有烽火台而得名,如山东的烟台。
C.在电报、电话等通信方式出现之前,烽火台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它在传播消息时,受天气影响比较大。
D.虽然近代发展起来的激光通信与烽火台传递信息在传送媒介上一脉相承,但激光通信却比不上烽火台传递信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烽火台始于西周,终于清末,时间跨度很大,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最终还是没有摆脱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的命运。
B.虽然周幽王因“烽火戏诸侯”使西周灭亡,但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造规模更大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新疆库车县境内的克孜尔尕哈烽燧。
C.据记载,西汉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就可传递千里,因此攻打匈奴大获全胜。
D.虽然现代通信方式最终取代了利用烽火台传递消息的方式,但现代人还是从古人的方法中获得了很多启示,这促进了通信方式的进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成都漆艺
成都漆艺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成都漆器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现存于成都市青羊区。成都漆器又称“卤器”,历史悠久,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当代用成都漆艺生产的漆器有木胎、麻布脱胎、纸胎、塑料胎等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漆器屏风、攒盒、出土文物复制品、漆画艺术品等,其造型美观大方、工艺精巧,漆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还有用暗花、隐花、描绘等新工艺做成的漆器,更加丰富多彩;漆画有油画、山水、写意等许多画种的风采,而又区别于其它画种。成都漆器工艺精细,保存长久,雕花填彩在国内漆艺中独具一格,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成都是中国漆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源远流长。成都漆器艺术起源于距令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从战国时代起,由于四川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因而开始成为著名的漆器制作基地,其中尤以成都的漆艺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故而成都成为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并且享有“中国漆艺之都”的美誉。
战国、秦汉时期,成都漆艺的水平已经相当发达,成都商业街、金沙遗址、羊子山古墓等处出土的漆器,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贵州清镇以及蒙古诺音乌拉、朝鲜平壤王盱墓等地先后出土的汉代精美漆器,都刊有“成市草”“成都饱”“蜀都作牢”“蜀都西工”“成都郡工官”等铭文,它们就是当时“成都漆艺”鼎盛辉煌的佐证。
在五代时,成都的金银镶嵌漆器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工艺水平,王建墓大量出土的棺、椁、册匣、宝录、镜盒等漆器极其华丽精美;在明清时期,成都是全国著名的雕漆填彩漆器产地之一,其中清末设在皇城后子门的劝工总局开办各种工艺工场,为成都漆艺培养了一批卤漆匠师;在民国抗战初期,成都科甲巷、小科甲巷、太平街等三条街是专门生产、经营成都漆器的场所。在唐宋元明清几代,成都漆艺不断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
具有悠久历史的成都漆器,在其工艺发展演变过程中,也跟中国其他的漆器流派一样,经历过多次技术革新。西汉时期,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法,以及用稠厚物质填成花纹的堆漆法等。唐代中国漆艺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有凸起花纹的堆漆。明清时期,成都漆器的种类达到十四类,充分展示了中国民间技艺的创新能力。
成都漆艺作为中国漆器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以其历史悠久和工艺独特而享誉海内外。现在,成都生产漆器工艺品的主要厂家是成都漆器工艺厂,正把传统的成都漆艺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更宽广的市场。
【小题1】下列关于成都漆艺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漆画的水平很高,有暗花、隐花、描绘等技法,其面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
B.成都漆器工艺精细,保存长久,雕花填彩在国内漆艺中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蜀地风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C.因为四川盛产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所以成都成为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
D.当代用成都漆艺生产的漆器有塑料胎、麻布脱胎、纸胎、木胎等产品,其产品造型工艺精巧、美观大方。
【小题2】关于成都漆艺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都漆器艺术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的成都地区,一直发展到今天,而且还将有更大的发展。
B.在五代时,成都漆艺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唐宋元明清几代,成都漆艺的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
C.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贵州清镇以及蒙古诺音乌拉、朝鲜平壤王盱墓等地先后出土的汉代精美漆器是当时“成都漆艺”鼎盛辉煌的佐证。
D.明清时期的劝工总局开办各种工艺工场,为成都漆艺培养了一批卤漆匠师。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川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无疑是成都漆艺取得辉煌成就的必备条件。
B.成都漆艺起源早,又经过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几代的发展,才逐渐成熟继而走向辉煌。
C.成都漆艺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而且不断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
D.成都漆艺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与一代又一代的匠师的努力分不开,与不断的技术革新分不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会自我修复的机器人   
王瑞良
在自然界,一些动物或昆虫在部分肢体受伤后,能够通过自身调节,很快恢复生存和活动能力。例如狗,在爪子受伤后,它会改变走路的姿势,以避免给伤口施加压力;这种适应技能来自经验——它知道身体应如何移动并寻找备选方案。又如蝈蝈,在失去一条腿的情况下,仍能继续爬行和觅食。这是一些物种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形成的一种本能或策略,也是一个物种能否延续的关键。
受此启发,科学家们也想借助自然界的这种学习能力,研发一种“不需要提前设定和人来操控,受损后能自行适应新情况,改变活动方式,直至完成任务”的机器人,以代替人类去执行某些特定任务。由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让一巴蒂斯·穆雷和他的团队研发的一个50厘米高的6条腿步行机器人,就是这方面的一项最新成果。相关的论文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穆雷的团队是通过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和计算机程序,来引导机器人模仿动物的自适应能力。这个算法和程序的核心,是为机器人建立一个关于如何行走的知识库,并赋予每个动作一个“值”来体现它们在危机中会有多大用处。这些“值”像直觉一样。就受伤的狗而言,它知道要想重新走路,就必须学会承重方式,而嗅闻或摇尾巴之类的动作,在这个时候起不到任何作用。然后这些“值”被用来指导一种名为“智能试错”的学习算法,通过测试来查看补偿行为是否有助于机器人即便在受损的情况下仍能继续执行任务。
测试在极其苛刻的条件下进行:那个6条腿的机器人遭受了包括腿部受伤、断裂和丢失在内的5种不同的损伤;它的一个机械手臂的关节还被“残忍”地用14种不同方法弄断,但最终都成功地利用这种算法和程序,在两条腿都折断的情况下,只过了两分钟便继续走动起来。测试结果表明:如果一种行为不管用,机器人有足够的智慧来排除整个行为类型,转而尝试一个新的类型。
行家分析认为,尽管机器人已经改变了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很多行业,并大幅延展了人类所能达到的领域,如太空、深海、灾区等,但与某些受伤后能自行恢复的的动物相比,机器人在受伤后往往显得很“无助”,有时仅因个别部件出错就会使它变为“废铁一块”,从而造成重大损失;这种损失在周期很长、费用昂贵的宇宙探测领域显得尤为严重。因此,这项旨在使机器人在意外情况下找到自己解决复杂问题,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新技术的问世,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小题1】下列关于“自我修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些动物或昆虫在肌体受伤后,能够通过自身调节,很快恢复生存和活动能力。
B.狗在爪子受伤后,会改变走路的姿势,以避免正常行走给伤口带来的压力,这种适应技能来自经验。
C.在失去一条腿的情况下,蝈蝈仍能继续爬行和觅食,它的这种本能使它们这个物种得以延续。
D.在没有提前设定和人为操控的情况下,受损后能自行适应新情况,改变活动方式,直至完成任务的机器人是穆雷团队的研发理想。
【小题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想借助自然界的这种学习能力,研发一种会自我修复的机器人,实际上是一种仿生学的实践。
B.科学家研发会自我修复的机器人的目的在于让机器人代替人类去执行某些特定的任务。
C.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让—巴蒂斯•穆雷研发 的一个50厘米高的6条腿步行机器人,是目前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
D.用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和计算机程序来引导机器人模仿动物的自我适应能力,是穆雷团队的有效试验。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机器人建立一个关于如何行走的知识库,并赋予每个动作一个“值”来体现它们在危机中会有多大用处,这是穆雷的团队所研发的算法和程序的核心。
B.赋予每个动作的一个“值”,其实是被用来指导一种名为“智能试错”的学习算法,通过测试来查看补偿行为是否有助于机器人在受损时仍能继续执行任务。
C.穆雷的团队在及其苛刻的条件下,对那个6条腿的机器人进行了测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D.在以为的情况下能够自己解决复杂问题并具有适应能力的机器人的成功研发,将会对很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部,未来几年每年更新量可能达到4亿至5亿部,而此前已经沉积了约10亿部废旧手机,但目前却只有 2%左右的回收率。

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蕴含多种贵金属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即使手机闲置在家,也终将会老化,面临被丢弃的结果。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

再者,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进入填埋场或者是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手机塑料外壳,还是锂电池,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直接造成污染,甚至有一部分易致癌。

(摘编自中国环保在线网《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遇阻 沉默的千亿市场何时爆发》)

材料二:

有业内人士透露,以5—10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200—300g黄金,1000—3000g白银,100kg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而传统的承包矿山做金矿开采,一吨金矿石的含金量大概也就只有 15—20g。相比之下,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一吨金矿石的黄金含量。

废旧手机拆解,这是“暴富”的生意。但同时,在“洗金”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拆解后废弃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商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隐私问题;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价格,消费者也会经常和回收商产生分岐。

(摘编自《天津日报》《废旧手机都去哪儿了》)

材料三:

手机厂商回收旧手机,即便定价偏低,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无需消耗用户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还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关键是渠道正规、用户对其信任度高。

在当前来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值得其他厂商借鉴2017年3月,在推出iPhone7半年后,苹果再一次上线以旧换新服务,这一次苹果甚至将旧手机的类别扩展到了Android手机。

(摘编自中国通信网《废旧手机回收会不会是手机厂商未来的一个大生意?》)

材料四:

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与合理利用。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拆解、处理废旧手机需要走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坚决取缔、严格查办非法手工拆解翻新作坊。

谁生产谁收购,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鼓励手机生产商完善回收体系,在运营商的营业网点和手机专营商店设置回收箱,筹建网上旧手机回收站等,增加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

规范管理回收市场,让用户维权时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保障用户权益。还要加大对手机信息彻底清除的研究应用,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顾虑。

打造全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手机生产商可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手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整个使用周期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知晓回收手机的价值、流向和处理方式;同时,明确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将生产、回收数量作为企业测评的重要指标,鼓励企业把回收业务做大做强。

(摘编自《光明日报》《废旧手机回收须完善体系》)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废旧手机存量很大,但回收率并不高,对这些废旧手机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B.废旧手机蕴含众多的贵金属,黄金、白银、铜、钯、铂金,其中某些金属的含量远高于这些金属矿石的含量,这是较有开发价值的项目。
C.苹果公司推出以旧换新服务,这种手机生产商以正规渠道回收废旧手机的做法,使其他手机生产商明确了回收职责。
D.要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和合理利用,必须依靠先进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必须走规范化和产业化的道路等。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旧手机闲置在家、随意丢弃、非法手工拆解,都会将有毒和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还会释放有毒气体,造成污染甚至致癌。
B.消费者没有回收习惯,用户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安全,回收体系不完善,正规回收渠道难,这些都导致了废旧手机回收难。
C.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很多,可设实体店回收,也可网上回收:如设置实体的回收箱、回收点、回收站以及在网上搭建旧手机回收服务平台等。
D.回收旧手机必须保证用户的安全,要彻底清除旧手机内的信息确保手机数据不可恢复,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隐私等问题的担心。
【小题3】针对我国废旧手机回收问题,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