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为整治网络,文化部出台《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此次出台的《办法》(以下简称),以现场进行的文艺表演活动为主要对象,涵盖了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实时传播或者以音视频形式上载传播而形成的互联网文化产品。通过信息网络,实时传播或者以音视频形式上载传播的经营活动,也将参照《办法》进行管理。
《办法》规定,为改变目前对表演者监管混乱的局面,从事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的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网络表演者应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有关部门应采取面谈、录制通话视频等有效方式进行核实。网络表演中不得含有恐怖、残忍、暴力、偷拍偷录,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用户的内容。此外,利用动物进行表演的方式也是被明令禁止的。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巡查监督管理制度,对网络表演进行实时监管,保存资料,公示“许可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举报系统等。
(摘编自华夏经纬网《文化部出台<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
材料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下发通知,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视听新媒体机构服务百姓,培育风尚,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但一些正能量不足、价值观不正、审美情趣不高的问题,也引起社会舆论批评。
通知要求,要坚持把正确导向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机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资质管理,深入开展从业人员教育和队伍建设,加强属地管理和监听监看工作,加强机构考核和评优评奖管理,加强节目版权保护和流向管理。
通知指出,不得恶搞优秀传统、亵渎文化经典、调侃崇高精神和追捧西方生活方式。坚决防止追捧明星、大款、网络红人,坚决防止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纠纷、家庭矛盾,坚决防止宣扬一夜成名、炫富享乐、自私自利、钩心斗角等。
通知要求,要实行社会类、娱乐类新闻导向考评与机构考核、评优评奖工作挂钩联动机制,强化约束,倡优汰劣。对于出现问题的节目及播出机构,要予以相关处罚。
(摘编自新华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治理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
材料三:
截至2016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其中通过手机阅读的用户达到3.33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阅读和学习、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信息如潮水一般涌来,但绝大多数是没有意义的八卦新闻,去玩游戏,去聊天,整天干这些事情的时候,是被动的,和你的人生、灵魂没有关系。
文化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但它往往让人无暇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但是一个人的好素质是从哪里来的?是读书。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网络是强势媒体,现在的印刷媒介、出版界也在被迫地或者为了利润朝着这个方向走。在网络化的时代,阅读呈现了快餐化、碎片化、娱乐化的倾向。一个人的业余时间已经非常有限了,还是要多读点书,少上点网。特别是网络化时代才来到这个世界的青少年,很容易把上网看作最正常的生活方式,沉浸在里面。网络化时代,我们要多读经典,并认真思考,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自觉把控手机网络阅读的尺度。中国的网民是全世界最多的,但要说全民阅读,我们还差得太远。
(摘编自《手机与网络阅读》)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办法》明令禁止恐怖、暴力、偷拍、凌虐等类型的网络表演。对其治理的方式是要求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实时监管,建立内部巡查监督等制度。
B.针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新媒体机构存在的问题,广电总局下发通知,明确了工作的导向,禁止宣扬不当倾向,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要求。
C.对于网络阅读,如果人没有底蕴和积累,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自己。但如果有相应素养,会思考,就不会迷失自己。
D.我国的网民是全世界最多的,网络化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传统媒介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我们距离全民阅读还有很大差距。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办法》明确了网络表演从业者必须实名注册的制度要求。要求网络表演者使用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注册,并明确规定了可操作性的核实程序。
B.针对恶搞传统与经典、追捧西方生活方式以及其他无良炒作类的节目或行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
C.材料三指出网络时代阅读呈现娱乐化、快餐化、功利化的倾向,强调人一定要读书,读好书,通过书籍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思考。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新时期文化方面出现的问题。其出现有着类似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和科技背景。它们互相依存,互为因果。
【小题3】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网络、广播影视、阅读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你认为从国家层面,应该做哪些引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7 06:35: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人所有的境界,由低到高可以分为 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看见一棵树,但不知道那就是树,今天看见一棵树,明天又看见一棵树,看到一千天, 他才知道那就是树。此时,“树”并不是第一千零一棵树,而是树的概念。如果他进一步了解到 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觉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开始进入概念世界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 念,是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者。一只猫,它知道饿了就吃,累了就睡,看见可怕的东西就跑。 人就不然了。人不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念。

金岳霖曾说“哲学是概念的游戏”,他用了一个似乎自我解嘲的词。人们或许以为这句话 是一个戏论,这是因为他没有把这句话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起来。一个人所有的概念就是他的 精神境界;一个人所有的概念的高低,就分别出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例如一个人没有宇宙这 个概念,他就根本不可能有“天地境界”。

明代杨椒山就义时曾作二诗,一曰:“浩气反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 补。”二曰:“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一般看来,两首诗是同等地 位,但其实迥然不同。第一首是就人与宇宙关系而言,是为天地境界中的话。第二首就君臣关 系而言,是为道德境界中的话。

又如张巡、颜果卿死于王事,其行为本是道德行为,人也在道德境界。但正如文天祥《正气 歌》所说,“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此等行为意义又不同,虽本是道德行为,但《正气歌》以之 与“天地有正气”连接起来,则是从天地境界的观点看这些行为,又不止是道德行为了。这些分 别,以前儒家的人似未看清楚。

这里就牵涉到宋明理学中,理学和心学长期争执的一个问题:在修养功夫中“理”的地位。

程颢说:“学者需要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 须穷索。”一方面“浑然与物同体”,这是直觉。一方面又需要“识得此理”,此理是个概念。直觉 所得,须用概念固定,这是概念在哲学中的作用。由此可见,概念在哲学中不可少。没有受益于哲学的人,当然也有他的精神境界,那就是自然境界。

中国传统哲学所说的圣贤,都指人的精神境界而言。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一个人如果 真正了解什么是概念,他就像一个长期被监禁在洞穴中的人,一旦被释放出来,忽然看见天地广 大,日月光明。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所谓“哲学王”。“哲学 王”类似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他们所行之道,称为“内圣外王之道”。 

——(摘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一棵树”到“树”这个概念的认知过程,必然会带来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B.“哲学是概念的游戏”被理解为一种自我解嘲,是因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
C.如果一个人有了天地宇宙这个概念,那么他就可能达到高层次的“天地境界”。
D.—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这和“哲学王”的“王”意思一致。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人认识树的过程形象阐释了人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形成概念的过程。
B.第四段举杨椒山作诗例,印证了前文概念的高低可以分别出精神境界高低的观点。
C.文章批评理学心学之争并引用程颖语,意在强调概念的形成在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D.柏拉图所谓“哲学王”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都为精神境界极高的人物。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椒山就义时所作二诗表明,一个人是可以存在于两种不同的境界当中的。
B.若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体现道德境界。
C.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哲学,缺乏概念,那么他的精神境界一般停留在自然境界。
D.根据文意,精神境界的达成应该经历“直觉经验一概念固定一哲学思考”的过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隐逸文化
岳国文
①隐逸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尽管西方国家偶或有之,但没有中国这样的连续性、稳固性和完整性。“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②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③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④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⑤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隐逸思想有着浓厚的传统,而且涌现了许多关于隐逸思想的作品,也涌现出了众多的隐士,以及假隐士。而隐逸思想的核心,就是逍遥林泉,走访名山大川,走进自然,感受自由气息,远离政治事务,结交鸿儒名士,陶冶心情,旷达任性,摆脱世间万事万物的困扰和束缚,使自己的心身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小题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其中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就是中国最早的隐士。
B.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C.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隐心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C.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D.隐身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C.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D.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①现在,香雪一个人站在西山口,目送列车远去。列车终于在她的视野里彻底消失了,眼前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索索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地林子啊! 

②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③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丛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④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丛从容容地下车。 

⑤今晚台儿沟发生这样的情况,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的去回忆呢?对了,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索索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⑥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⑦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⑧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只听见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鸣叫,松散、柔软的荒草抚弄着她的裤脚。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当她们也看清对面的香雪时,忽然都停住了脚步。 

⑨香雪猜出她们在等待,她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⑩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⑾哦,香雪!香雪!

【小题1】分析第①段画线词语“终于”的作用。
【小题2】第9节“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地路程”一句中,“路程”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3】上文中,香雪经历了由开始的_________到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的心理变化过程,造成这一变化的表层因素和深层因素有哪些?
【小题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举例赏析。(100字左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动 荤

尹守国

爷爷没搭理吉东,从墙角拿起拐棍,走出东屋。这拐棍,是三年前吉东第一次去省城领奖时给爷爷买回来的。庄上的那些老头儿说,这拐棍叫龙头拐杖,杨家将里的佘老太君拄的就是这种。

爷爷自从有了这条拐棍,走道就离不开它了。即便是不拄着,也总拎着或放在腋下夹着。

不一会儿,爷爷在西屋里喊:“吉东,你下地,把锅台上的那个油坛子给我抱进来。”

吉东听爷爷在喊他,知道爷爷不生他的气了,紧溜地下地穿鞋,才穿上一只鞋,刚好吉宝放完爆竹进屋。他听到爷爷的喊声,看到那个油坛子就放在锅台上,就顺手抱起来,冲着东屋喊:“哥,不用你了,我给爷爷送去得了。”

吉东听了吉宝的话,把刚穿好的鞋又脱了下来,重新爬到炕上听戏。

吉东刚爬上炕,就听到爷爷骂吉宝:“你个小兔崽子,谁让你把油坛子抱进来的?我是让你哥抱的!”

吉宝跟爷爷犟嘴:“你不就是要油坛子吗?谁给你抱进来还不一样?”

在这个家中,唯独吉宝可以偶尔跟爷爷犟嘴。爷爷有时候也骂吉宝,但骂别人时,是沉着脸子,骂吉宝时,总是笑着。

这次爷爷是沉着脸子骂吉宝的,爷爷说:“你这么点儿个小屁孩,抱油坛子有个啥用?你是不是成心想气死我?”

吉宝还想争辩,爷爷顺手抄起了身边的拐棍要打吉宝,吓得吉宝大叫着往屋外跑。

正在当院挂灯笼的吉宝爹,听到屋里的叫吵声,赶紧跑进屋;吉东也从东屋出来了;吉宝娘也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后屋赶过来,心想:这是怎么了?上午老爷子还挺好的,把当院前前后后地打扫了一遍,还把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火都抱到窗下了,说晚上黑灯瞎火的,抱柴火不得劲儿。晌午吃饭时喝了半杯白酒,还说晚上要跟吉宝哥俩掷骰子赢钱呢!

吉宝一见到娘,便委屈得要哭出声来:“娘,我咋的了?爷爷让我哥把油坛子抱到西屋去,我正好路过,就替我哥抱了,我做得不对吗?”

“油坛子?”吉宝娘笑了,他摸着吉宝的头说,“傻儿子,是你不对了。爷爷是看你哥这么大了还没动婚,着急了,他是想让你哥抱抱油坛子,动动荤,爷爷着急抱重孙子了。”吉宝听了娘的话“扑哧”一下子笑了。

这两年来,吉东的婚事都成了爷爷的心病了。吉东每次要去相亲时,爷爷都表现得异常积极,连吉东的皮鞋,他都给打得溜光锃亮的。要是吉东去的时间短,爷爷就唉声叹气,说这个准是又不成了,要不怎么这么大点儿工夫就回来了?

有一次,吉东相完亲后跟同事喝酒去了。爷爷坐在门口等了整整一上午,他见人就说:“这回可能差不多了。”下午三点多,吉东醉醺醺地回来时,爷爷气得胡子都撅到鼻子上去了。

吉东明白了爷爷让他抱油坛子的用意,也明白了爷爷这几天为啥莫名其妙地跟他生气。他噌的一下子窜到西屋,把那个油坛子抱在怀里,冲着坐在炕上的爷爷说:“今天我表个态,明年我一定动婚,争取明年过年时,咱们家六口人,转年再过年时,咱家就七口人。”吉宝也跑了进来,他站在哥哥的身边,也跟着凑热闹。他说:“爷爷,我也抱了油坛子了,比我哥抱得还早,我也向你保证,我一定比哥哥早动婚,等明年过年时,咱们家里就七口人,转年过年时……”还没等说完,他自己就先大笑起来。

爷爷看着两个孙子站在地上一唱一和地表演,终于忍不住笑了。

窗外传来阵阵鞭炮声,新的一年开始了。

(选自《文学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插叙吉东相亲的内容,使行文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淡,也有助于人物刻画,如若缺失也不会影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
B.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紧溜地下地穿鞋”“黑灯瞎火的”“动婚”等口语体现了作品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C.小说通过父母都在忙活计而他却待在炕上听戏、爷爷帮他打理皮鞋、他喝得醉醺醺地回家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吉东的形象。
D.吉东送的拐棍,爷爷“即便是不拄着,也总拎着或放在腋下夹着”,这体现了他对孙子孝心的珍视。
【小题2】小说除了结尾“窗外传来阵阵鞭炮声”透露出过年的气息之外,还有哪些地方透露出过年的气息?请结合小说,加以概述。
【小题3】对于小说中的爷爷,有的人说“他是一个脾气倔强、保守顽固的老爷子”,有的人说“他是一个可爱的、有家庭责任感的老爷子”。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冷雨热茶

熊德启

①夏夜,一场暴雨扑灭了北京的燥热。我从单位加班出来,末班车早已离去,微博和朋友圈上飞满了路面积水和车辆抛锚的照片,整座城市都像受惊的刺猬一样蜷缩起来

②谁知,还没等我的指尖碰到手机屏幕,耳里却传来了汽车喇叭的声音。抬头一看,一辆出租车打着双闪缓缓靠近。运气真好!我暗自想着。冲出公交站,副驾驶的车门已经被司机推开了,虽然我以最快的速度坐上车关了门,却还是没躲过暴雨,身上淋透了。

③“嘿!小伙子!咱去哪儿啊?”抬头一看,灰白色寸头,眼睛眯成一弯月牙看着我,满脸热情,就连皱纹也红润饱满。

④“师傅,咱们往东,去姚家园路。”

⑤“哟嗬!巧了!我也准备奔东去,西边儿地势太低,哪儿哪儿都淹着!”

⑥我擦了擦身上的雨水,浑身发冷,正准备找个舒服的姿势蜷一会,等待到站。

⑦忽然,一个暖水壶递到我眼前,“冷吧?喝口热茶!”

⑧司机师傅左手把着方向盘,眼睛看着前方,右手也不知从哪里掏出个暖水壶在我面前晃悠着,示意我喝一口。此刻,我最需要的,便是一口热茶。连声道谢,赶紧打开喝了一口,一股暖流直达丹田,浑身舒坦,来得恰到好处。

⑨“嘿!怎么样?我这茶可是好茶!”他得意地笑了起来。

⑩我算是爱喝茶的人,逢茶便要品一品,就算品不出好坏也要强行说个一二三四出来,才不至于堕了威风。然而眼前的这一壶茶,我实在是难以做出判断。能喝出来,这是绿茶,但闷泡时间太长,管你什么明前雀舌,还是雨前甘露,早已喝不出来。按平时喝茶的标准,这茶已经泡坏了,香气全无,晦涩难忍。水也未必是好水,透着一股水碱的味道,或许还混着暖水壶主人的口水,我不愿多想。

但另一方面,我在这一刻喝下的这一口,又犹如天堂的甘露,令我感到极大的幸福。我家里也存着不少价格不菲的茶叶,却没有任何一款能带给我这样的感觉。

 “嗯!好茶!舒服!”我把暖水壶还给他,竖起大拇指,一半真心,一半礼貌

 “哟!看来我泡得还算对路子!实话跟您说,其实这茶是别人给我的,好在哪我也不知道,要不您跟我说说?”一听我的评价,司机师傅来了兴致。我没敢接话,赶紧试着岔开话题:“这么大的雨您还出车?”

话一出口,他脸上的热情好像在一瞬间消退了,右手拍了拍怀里的暖水壶。“明天啊,我这辆车,连同我这个人,都要一起退休啦。”眼里闪过一丝暗淡的神色。“所以我今儿就琢磨啊,都最后一天了!这车明儿就报废了,泡水也没什么好怕的,嘿嘿!”

我问他,“那您干了多少年出租了?”他伸出右手,比了个一,又比了个五。“这个数,我干了十五年出租,干到明天正好满六十,嘿嘿!退休!”

我算了算,又问他,“那您之前做什么呢?”

他算是打开了话匣子,一股脑地跟我讲起自己的奋斗史来。他出身工人家庭,在“文革”期间踉踉跄跄地读完了中学,他爸是首钢的,之后便顺理成章地子承父业,当了十几年工人。   

 “后来我就想啊,我是个爱自由的人啊!我得出来混啊!我就辞了,出来做生意。不过吧,我这人太实诚,干买卖总吃亏,嘿嘿!所以只能干出租了。”说罢还有些腼腆,仿佛在嘲笑着从前的自己。

 “我干买卖那会,我一哥们,老于,就在开面的了,那会开面的可了不得,一个月万八千的不是问题。”

 “这么多?!”我现在一个月也就挣这么多钱。

 “那可不!他一直让我跟他一起干,但是我倔强啊,我要自由啊,后来钱亏没了,婚也离了,才又想起他来了。他倒是够意思,还让我跟他一起干,谁知道等我干出租的时候,出租司机已经不灵了,不挣钱了。”

正好是个红灯,他两手一摊,侧脸看着我。

 “那时候我开车手还潮着呢,但是也得挣钱啊!老于就让我跟他开对班,他开白天,我开晚上,挣个生活费,谁知道,我这夜车一开就十五年。”

 “你这哥们挺够意思的啊。”我说。

 “老于,嘿,是挺够意思的。”他啧啧地说着,右手磨蹭着脸上的胡碴儿,又喝了口茶。

暴雨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一个老司机走在他最后一次旅途上,车头朝东,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他喜欢喝茶,每天交车的时候就泡壶茶留在车上给我,说晚上喝了不困。”

我总算是知道了这热茶的来历。

 “我跟他特有意思,每天都见,又每天都不见,见面不到五分钟就交车走人。倒是他这个茶我喝了十五年,对茶比对他有感情。”说罢又嘿嘿地笑起来。

 “等你俩退休以后就可以好好喝茶啦。”我笑着说。

 “本来是有这个打算的,但是老于,他年前生病,死啦!”

我有些尴尬,他却丝毫不觉,又拿起暖水壶,喝了一口。

 “你说他一开出租的,最后脑袋里长一东西,逗不逗?我都想问问他,我问他你丫开车的时候都他妈在瞎琢磨些啥?后来这个车我就接过来了,还是开晚上的,白天太他妈堵了!”

 “我嫂子把他剩的茶都给我了,但是我十几年都喝现成的,不会泡啊!弄了半天也不是那个味道。你说这个茶是不是挺奇怪的东西,不就是开水冲么?怎么味道就是不对呢?”

他问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两个人同时进入了沉默。沉默了半晌,我到家了,雨势也终于小了一些。

这座城市被一夜暴雨冲刷得一片狼藉,天亮后,又很快恢复了平静。我坐在窗边,鬼使神差地,泡了一杯绿茶。茶杯里的叶片徐徐落向杯底,有的旋转着,有的一动不动,毫无规则,却又命中注定一般。

我知道,今夜北京的街道上,少了一辆出租车。它们有一模一样的外表,内里却又有不同的温度,唯有在冷雨之中,才能显现出来。愿他退休后,还能在泡上一壶不太可口的热茶时,想起自己的老友。

漫漫人生路,命是冷雨,情是热茶。   

(选自2016.9.21《文汇笔会》,有删改)

【小题1】简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第段画线句中,作者强调“一半真心,一半礼貌”的原因是   
【小题3】结合文中语句,分析风雨夜的出租车司机形象。
【小题4】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人物对话多处使用北京方言,语言平易生动。
B.情节设置的多处巧合,使文章读来更具有故事性。
C.作者善用倒叙的方法,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
D.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表现了司机和老于的友情。
【小题5】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结尾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