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小题。(20分)
一只鸟
芦芙荭
每天清晨走进公园时,他总要在那位盲眼老头面前徘徊好久好久。盲眼老头是遛鸟的,鸟儿好漂亮,有一个特别令他怦然心动的名字——阿捷。每次盲眼老头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儿”地叫着那鸟儿,教那鸟儿遛口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久久不安。
他是个很古板的老头,并不爱鸟。退休这么长时间,除了每早来这公园里溜溜达达外,几乎没有一点儿兴趣。但自从见了盲眼老头养的那只叫阿捷的鸟儿之后,他就从心底生出了一种欲望——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这只鸟儿!
之后的日子,他就千方百计地有意去接近那个盲眼老头。盲眼老头很友善。他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他简直有点喜出望外。
有一天,他终于按捺不住,对盲眼老头说,他想买下那只鸟。尽管他的话说得很诚恳,可盲眼老头听了他的话,先是吃了一惊,继而摇了摇头:“这只鸟儿,怎么我也不会卖的!”
“我会给你掏大价的,”他有些急了,“万儿八千,你说多少,我掏多少,绝不还价。”
“你若真的喜欢这种鸟的话,我可以托人帮你买一只。”盲眼老头的态度也极为诚恳。
“我只要你这只!”
可是,不管他好说歹说,盲眼老头还是不卖。他打定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主意,又去和老头交谈了几次。老头仍是那句话:“不卖!”这使他很失望。一次次失望,他感觉到自己的心像堵了一块什么东西似的。他病了。他心里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病的。
几天以后,那位盲眼老头才得知他病了,而且知道病因就出在自己的这只鸟儿身上。老头虽然不舍得,还是忍痛割爱提了鸟笼拄着拐杖来看他。
“老弟,既然你喜欢这只鸟,我就将它送给你吧。”
躺在病床上的他,看到手提鸟笼的盲眼老头,听了这话,激动得差点掉下泪来。病也当下轻了许多。他一把握住老头拄着拐杖的手,久久地不丢。
几天后,盲眼老头又拄着拐杖去看他,也是去看那只鸟。可是,盲眼老头进屋时,却没有听到鸟的叫声。盲眼老头忍不住了,问:“鸟儿呢?阿捷呢?”
许久许久,他才说:“我把鸟放了。”他没敢正眼去看盲眼老头。
“什么?你把鸟放了?你怎么可以放了阿捷呢?”果然,盲眼老头说话的声音变得异常激动。
“是的,老兄。我把鸟放了。你不知道,我这一生判了几十年的案子。每个案子不论犯法的是平民百姓或是达官贵人,我都觉得自己是以理待人,判得问心无愧。现在细细回想,这一生,唯一判错的,只有一个案子。当我发现了事实真相后,未来得及重新改判,他就病死在牢狱里了。我现在已退下来了。这事也没有任何人知道。可自见了你提的鸟笼和笼中那只叫阿捷的鸟儿后,我的灵魂就再也不能安宁了。老兄,我错判的那个青年也叫阿捷呀!”他说着说着已是泪水扑面而下。他发现盲眼老头听了这话,竟然变得木木呆呆地,那双凹下去的眼也有泪水流了出来。但他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几年后,盲眼老头先他而去了。他作为盲眼老头的挚友,拖着年迈的身体亲手为盲眼老头操办后事。办完后事,在为盲眼老头整理遗物时,他从盲眼老头的一个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后生。他看了照片一眼,又看了照片一眼。他真不敢相信照片上这个年轻的后生,与他记忆中的那个阿捷竟然是那样的相像。他不知道,照片上的那个后生真的就是阿捷呢,还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小题1】请分别概括盲眼老人、退休老人的性格特点。(4分)
盲眼老人:     
退休老人: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盲眼老人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并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
【小题4】小说围绕一只鸟写了两个老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12: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消费者翘首以待,提前将心仪产品加入“购物车、商家扩大促销时段,灵活安排预售分流压力;快递公司纷纷“招兵买马”,投入智能设备提高效能;多部门整治市场乱象,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双11”来临之际,不少人已经热起身来,严阵以待。
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双11”的滚雪球效应愈加显著。“双11”概念初创之时,参与促销的商户仅有20多家,但活动所迸发的火花,却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然而,第二年就遭遇了“爆仓”的尴尬。人们在实践中逐步懂得,线上购物节不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样简单,而是一项需要各方协同参与的治理课题。以“双11”为时间节点,梳理这些年来电商等行业的成绩与问题,能够清晰感受到社会治理层面发生的变迁。
(摘编自《“购物狂欢”度量治理格局》,《人民时评》,2017年11月10日)
材料二:
天猫、淘宝总成交额达到1682亿元,京东商城累计下单金额超过1271亿元……刚刚过去的“双11”又一次刷新纪录。过去5年,消费这驾“马车”跑得又稳又快。从市场规模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21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3万亿元,2013—2016年年均增速为11.6%。从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看,2011年开始,消费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
这种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逐渐进入加速阶段。2016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是30.1%,离联合国设定的“低于30%”富足社会阶段只有一步之遥。进入这个阶段,人的消费需求就变得多种多样,特别是对质的追求不断提升。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后,消费需求会更多从商品层面转到服务层面。许多发达国家在达到这一水平后,用于消费的支出能达到5000美元左右,而目前中国在同等水平下的消费支出约为4200美元,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摘编自《读懂“双11”背后的消费之变》,《人民时评》,2017年11月14日)
材料三:
通过分析网络零售平台近半年各省份网络零售销售额数据及其同比情况可知,从网络零售销售额占比来看,近半年网络零售销售额占比较大省市为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合计占比超过80%。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电商产业依然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电商的跨时空效应仍未充分发挥出来。主要原因是:
各地网络渗透率仍有较大的差距。根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看,互联网普及率排名前五的省份,再加上排名第八的江苏,是全国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省份。
各地的宽带发展普及状况存在着差距。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方面,江苏省最高,达到98.5%,排在前五位的地区还有浙江省、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市。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方面,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和广东省位列前四,且均超过了100%,排在前五位的地区还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自治区的宽带普及率快速提升,使其在网络零售额的增速方面保持着全国领先。
各地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成熟度不一样。一般所理解的“电子商务的普惠性、草根性特征”,主要是指其使用者门槛很低,有利于草根阶层、偏远地区使用。但是,从电子商务运作看,还需要有发达的物流条件作为支撑,其运作门槛相对较高。
(摘编自《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半年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成为一次对电商平台、物流企业、政府部门的综合大考。
B.连年快速攀升的数据,反映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平稳较快增长,更折射出国内消费者对于消费升级的迫切需求。
C.“双11”初创就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却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反映了社会心态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嬗变。
D.我国各省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发展不均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双11”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
B.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反映在消费领域的表现是,供给的产品数量、有形物质商品种类还落后于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
C.文章列举“天猫”平台交易额的增长数据,证明了不断成长的社会共治力量对“双11”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D.居民的收入水平、区域发展失衡以及城乡差距等问题,在客观上制约了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小题3】当前我国东部地区电商产业高度发达,在全国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为打破这种局面,促进本省电子商务发展,其他省份应该如何做?请根据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聚焦中国,职教成就令世界瞩目。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1.2万多所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2600万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初步构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

放眼全球,发展职业教育都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目前,全世界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为数众多,仅年轻女性就有7300万人之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技能。如何推动青年从学习阶段顺利进入工作阶段,降低失业率?对此,中国正在默默贡献自己的努力,正在为世界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实践证明,对一个人来说,掌握一门技术,就有了谋生的本领;对一个贫困家庭而言,拥有一个技工,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对一个国家而言,当大量劳动力拥有了专业技能,经济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在消除贫困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起到了火车头作用。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减贫脱贫,保护弱势群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这一中国经验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多认可。

(《人民日报》2017年07月11日05版)

材料二:

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今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春节过后,广州某制衣厂日工资400元招工遭受冷遇;福建泉州某工艺品公司月薪4000元并包住宿,也鲜有人问津;与此同时,四川成都不少“火锅厨师”却过剩了。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折射出我国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也在拷问职业教育的精准性。

打造“职教升级版”,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也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同样是其他国家正在采取的做法。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适应“机器换人”催生的人才需求,各地已开始迅速部署。如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推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沈阳中德新松职业教育集团并购了有百年历史的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等等。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当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环环相扣,高质量技术人才输送的途径就会更加畅通。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9日05版)

材料三:

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主要分成单一制与分层制两种。单一制不会太早为学生选择职业路径,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发展,这种方式较适合通才和天才的培养,当然也让相当多学生错过了培养“一技之长”的最好时光。单一制的代表国家是瑞典和美国(以及类近的英国)。分层制的特点是结合整个产业结构进行职业教育,很早就为学生选择职业发展的路径。典型的例子是以庞大的高端工程师群体和实体经济见称的德国。

从这种比较中不难看明白,以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接近德国式的分层制,以服务国家的工业化为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各大系统直接下辖职业教育,如邮电系统管理邮电学校,煤炭系统管理煤炭学校。在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这种系统在过去十几年已经完全拆解,现在职业学校或者在高等教育层级的专业学院,均纷纷放权给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管理。可以说我们的职业教育已经与计划经济脱了钩。这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但当下需要做的是,将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很好地重新挂钩。

(中新网2015年12月10日)

【小题1】下列对有关中国职业教育状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一个人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掌握了一门技术,就能够谋生发展,就有可能解决一个贫困家庭脱贫的问题。
B.中国职业教育已进入“职教升级版”,这是个人职业选择的需求,更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C.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和沈阳中德新松两校的做法,是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为企业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而采取的行动。
D.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职业的教育体制正在发生着变革,与计划经济脱钩之后,如何走向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挂钩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看,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世界职业教育做出了贡献,也为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B.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加精准,所以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是职业教育改变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
C.西方教育体制无论是以瑞典、美国为代表的单一制,还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分层制,都难以适用于中国国情下的职业教育中。
D.广州某制衣厂以高工资招工遭冷遇,四川成都的“火锅厨师”的例子说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能只针对本地区需要。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简要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元代大画家钱选有《秋江待波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馆。画面中间部分是如镜的江面□空阔渺远□远处乃是绵延不绝的群山□近处,红树一簇,树下有几人引颈眺望□而江面上隐隐约约有一叶小舟□那就是待渡者的希望。江面空阔,小舟缓缓,似渺然难见,它和人急迫的等待之间构成强大的情绪张力。正是眼前渺渺秋江阔,隔岸扁舟发棹迟。钱选于图上题诗道:“山色空濛翠欲流,长江浸彻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波舟。”

②钱选少时即有高才,为南宋进士,和赵子昂同列著名的“吴兴八俊”之中。入元后,朝廷征召前朝遗逸,赵子昂被招进京,成赫赫功名,而钱选则龃龉不合,绝然隐居山林。那是一个扭曲的时代,元代统治者将当时的人分为四等:一等人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三等人是北方汉人,四等人是南方汉人。钱选就是这样的四等人。对前朝的眷恋眷忍,不正当的文化歧视,肮脏的社会现实,使得有很高修养的钱选痛苦而压抑。但在这时,山林陪伴着他,艺术暗伴着他。他的画中渗透了灵魂拯救的意味。

③这幅《秋江待渡图》,就是他隐逸后的作品。在中国山水画中是常见的题材,凭舟而渡,是古代人主要的交通方式,尤其是在南方的水乡泽国,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是画家喜欢画的内容。在钱选之前,就有许多人画过待渡的场景!王雄有《雪景待波图》,董源有《夏景山待波图》,李成有《密雪待波图》,关仝有《山溪待渡图》,等等。在钱选的同时代,盏懋也有同名“待渡图”,也是山水画杰作。但钱选画来却有自己的理解,他虽然画的是现实世界的渡,其实昭示的是精神上的渡,与盛懋的《秋江待渡图》有明显区别。盛懋的那幅名作画的是秋风萧瑟下,陂岸上高树当风而立,树下两人席地而坐,等待渡河,笔致老辣,风味清幽,它与传统山水画追求的意境是一致的,在于静谧、空灵、悠远。而钱选的这幅作品除此之外,却寄寓更深的生命体验、画家极力构造一种空灵迥异的世界,表现人们精神的“待渡”——画家以为,在这喧嚣的尘世,有谁不是等待渡河的人呢!

④近景处画红树一簇,尤其耀眼,它从整个画面中突出出来,虽不在画面的中心,却是这幅画最重要的“点醒处”。从表面上看,我们可以说,这并非是红树,而是如血的晚霞所映照的。而当我们联系到红树下的人,联系到这人在红树下“久立”,他盼着离开这红树,离开这个狭窄的空间;同时,我们再考虑到一江相隔的此岸和彼岸,我们就知道,画家在这里显然别有寓意,他是以红树来象征莽莽红尘,以等待来象征性灵的腾迁,以待渡的过程来象征人的精神期盼。

⑤渡,就是度。在外者为渡,渡河的渡;在内者为精神的度,度到一个理想的世界中。每个人其实都是需要“度”的,人的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人生的争斗,人因生活所带来的烦恼,等等,总是缠绕着人。人需要到彼岸,一个理想的地方,一个能安顿生命的场所,哪怕是短暂的、虚幻的,这样的期望其实是人人皆有的。人是在对彼岸世界的期望中活着。政治家有自己的“理想国”,庄稼人有自己“守望的麦田,作为一个人,原都有理想,有向往,有等待,生命就是一种等待,理想就是一种性灵的约会。生命短暂,希望长久;人生灰暗,希望光明朗照;人生喧嚣,希望那宁静的空间……没有人不是“待渡人”,期望被“渡”,等待机缘来“渡”。

它所传达的精神与《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期待同一机杼。

⑦此画突出了“客心”,所谓客心茫茫愁欲断。待渡人,是因有欲归处,此处不是栖息地,但有灵囿待此人。寄尘于世,何人不是“寄儿”,都是这浩森宇宙的匆匆过客,客中思家的浓浓思念。人在路上,独客苍茫螺江上,身做孤云心浩荡,而就渡人者来说秋风吹白波,江上犹有未归客。则欲波者的希望才不会绝灭,即使是在萧瑟秋风下,即使是苍苍落日时,即使是水漫漫、路长长,只要有那欲渡者,摆渡的人又怎能停下手中的棹?有道是,浩然赋归去,利济吾当任。“利济”,才是-个真正有品位的人的情怀。

【小题1】文章第①段中口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
A.,;;,,B.,;;;,C.。。,,。D.,;;;。
【小题2】第②段说“那是一个扭曲的时代”,“扭曲”在文中指的是____
【小题3】第③段中写到王维、董源、李成、关仝等人的画作,更详细描绘了盛懋的同题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⑥段的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画家将这样的精神期许放到夕阳下的空阔江面来处理,诗意的气息氤氲其中。
②那里有无限的可能性,那是一个渺不可及的世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③钱选这幅画画的就是这种性灵的约会。   
④而最妙的是那彼岸世界的山林宅宇,那样的飘渺,那样的宁静,那样的神奇而不可蠡测。
⑤久立的待渡人,缓缓地来渡舟,无限空阔的江面,将人们的期许放大,拉长。
A.③⑤④①②B.②④①⑤③
C.③①⑤④②D.②①⑤④③
【小题5】下列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①段的描绘体现了钱选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B.待渡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常见题材,而运用色彩象征寓意是中国山水画常用的技法。
C.“点醒处”能引发读者联想、想象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寓意。
D.彼岸世界也许短暂,也许虚幻而渺不可及,但肯定是美丽而令人向往的。
【小题6】本文认为钱选《秋江待渡图》所传达的精神与《诗经•蒹葭》的期待相同,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刺猬型的狐狸
刘子凌
李健吾,常被看作狐狸。他是著名的文坛多面手作者,在戏剧、小说、散文创作、文学批评、翻译和法国文学研究等领域都卓有建树,自成一格。
李健吾的文学生活是从戏剧开始的。他当时在北京寓居的解梁会馆,地近新开业的娱乐场所“新世界”。十余岁的少年,深深地迷恋上了这里的文明戏。由文明戏的“摆渡”,他又跨进话剧——“一个真的,一个切近真实的人生”,又能满足他的“模仿本能”的“更好的东西”。父亲已经去世,没有人拿“封建帽子”限制他,他投入了爱美剧运动,成为北京舞台上的女角专家。李健吾多年以后慨叹:“它让我晓得人世有一种东西,可以叫一个小孩子在舞台上表现自己。”
演而优则作。1922年底,他与北师大附中同学蹇先艾等人一起,组织了一个文学团体“曦社”。在“曦社”主办的期刊《爝火》上,李健吾发表了他最早的剧本《出门之前》和《私生子》。两个剧本,故事情节都不复杂,但李健吾一出手就显示了他善于展示人物微妙心理活动的文学才能。
与剧本写作平行,李健吾也进行了小说写作的尝试。由于徐志摩和王统照等前贤的赏识,他的“小把戏”陆续不断地出现在《晨报副刊》和《文学旬刊》等刊物上,也在文坛激起了不错的反响:《一个兵和他的老婆》赢取了朱自清的赞叹,《终条山的传说》则得到了鲁迅热诚的品题。
与鲁迅相比,朱自清由于师生之谊,似乎更了解这位高徒。表面上看,李健吾的小说取材很广,主人公既有抑郁伤感的青年学生,也不乏丧子少妇、亡命之徒、估衣摊主、丘八大爷……这样的底层人物。他熟悉青年学生的生活,这不令人意外。但他的才华更在于,无论是采取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叙事的形式,他总能将底层人物的声口和举止加以惟妙惟肖的描述.虽然也许若干隔膜难以逾越。
李健吾写小说跟写剧本,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经典的现实主义戏剧中,作者不能进行过多的主观介入。相反,作者只有充分尊重角色的内面生活与主体性,把言行的权力充分下放给他们,才能使他们令人信服地活起来。若想进入角色内部,只能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这正是李健吾所说的“模仿”。
这一点,提醒我们去仔细玩味他笔下的福楼拜:“在福氏的性格上,好些特别的地方,反而成为一种习而不觉的矛盾。在这赤子的热怀里,是全部情绪的汹涌,一下子奔流过去,或者一下子奔流回来,是整个生命的期许,全部灵魂的撼动。一切形成凿枘的参差。他赋有外形的美丽,同时具有永生的疾病;他生有魁梧的身体,同时里面布满了柔脆的神经。他从来一心相与;唯其一心相与,他容易受伤,也容易兴奋。他可以因为一粒微屑,怨天谩地;或者一声呼喊,欢天喜地。他在爱憎上,分不清大小轻重,甚至于轻重倒置;或者一言不发,或者滔滔不绝,是即是,非即非,绝无所谓的唯唯诺诺。”这位神经质的法国文豪,难道没有那个歌哭无端的北京少年的影子吗?
在李健吾的散文集《希伯先生》中遍布这样的人物: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学同学牛小山,竟然做了抗日的英烈(《匹夫》);父亲信赖的风趣的老好人希伯先生,一个儿子被日本兵打死,他“被迫做了几天维持会的新贵,设法逃到外县”(《希伯先生》);父亲的另一位悲歌慷慨的小伙伴史某,却令人扼腕地死于仇人之手,壮志未酬(《史某》)……他的无常之叹也是从自己指向他人的:“我宝贝我过去的生命,希伯先生是它一个寂寞的角落。他属于我的生命,他的悲哀正是我的悲哀。有谁说我不就是希伯先生呢?有谁说不是呢?”
李健吾,也常被看作刺猬。他说:“我挣扎于富有意义的人生的极境,我接受唯有艺术可以完成精神的胜利。我用艺术和人生的参差,苦自揉搓我渺微的心灵。作品应该建在一个深广的人性上面,富有地方色彩,然而传达人类普遍的情绪。”
相关链接:
①希伯先生一方面,身上有着明显的儒学印记,所持的处世哲学就是最明白的注脚;另一方面,他对现实也表示不满,对人生也抱有希望,但他是把希望寄托于他人,自己只不过是“发两句无谓的牢骚”而已。这恰恰反映出国民的劣根性。(李健吾《希伯先生》)
②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论托尔斯泰时,借用古希腊诗人“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的说法,称“刺猬”型倾向于构建一个完备的体系,以其原理来诠释他的世界;“狐狸”型则往往追逐许多目标,捕捉各种不同的经验,而不是依靠原则来理解生活。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李健吾的父亲去世后,他就开始了戏剧生活,由文明戏到话剧,使他能够在舞台上表现自己。
B.演戏成功后,李健吾就开始戏剧创作,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同时他也进行小说写作的尝试,得到名家的好评。
C.李健吾写小说和剧本所用的“模仿”法,是运用联想、想象,根据情势,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内心。
D.李健吾分析福楼拜具有矛盾的性格,并且认为造成福楼拜这种性格的原因,是对一件小事悲喜无常。
E. 李健吾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具有国民劣根性的希伯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他对现实不满,却不想自己去改变它。
【小题2】李健吾在戏剧、小说方面“都卓有建树,自成一格”,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小题3】文本介绍李健吾笔下的福楼拜和《希伯先生》中的人物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4】为什么说李健吾是一只“刺猬型的狐狸”?请简要分析,并从“刺猬型的狐狸”的角度,在苏轼、鲁迅这两位文学家中任选一位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硬汉”李书福
杨坤
在汽车领域,李书福一直是位居高不下的话题人物,汽车界的传奇。无论是白手兴家创建吉利集团,投资8亿多元建造全国最大民办大学——北京吉利大学,还是“迎娶”瑞典名车沃尔沃。李书福那敢闯敢拼,豁得出去的架势,总能激发出无限可能。
只要你一提到“硬汉”、“造车狂人”,几乎不用思考,大家都会对号入座地扣在李书福身上。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事直接将李书福推到世界的舞台上,让全世界都认识了这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穷小子”。在一片不被看好的唏嘘声中,无论从年销售额、资产规模还是发展历史、品牌影响力上看,吉利与沃尔沃都不在一个档次。有的人更大肆吐槽:“就算是上汽那样的实力连个双龙都收拾不了,何况沃尔沃早已亏损严重,瑞典人自己都经营不下去,你小小的一个吉利又怎能收拾这么一个烂摊子?”就在大家都抱着看戏的心态,满心期待李书福将如何应付时,结果却令他们失望了。李书福以“只要我幸福就行了,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了”,一句帅气的话撂倒了一片好事者。这种始终坚持自我,以“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的方式隔绝了外界所有不友善的舆论。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就在3月28日这天,吉利最终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典汽车企业沃尔沃100%的股权,随之,各大报纸铺天盖地地报道穷小子“吉利”迎娶瑞典高贵公主“沃尔沃”的跨国世纪“婚礼”,那些看不起李书福的人统统都傻眼了。
收购协议签订完后的李书福笑得如同盛开的向日葵,小眼睛都成了两弯月牙。因为这一刻,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努力和辛酸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2011年年欧洲的经济非常不景气,但沃尔沃的两大主要工厂之一的比利时根特工厂,产销却较去年同期提升25%以上,达到27万辆,创下根特工厂45年历史最高纪录,让那些原本处于失业状态的人都有了工作的机会。为了表彰李书福为比利时汽车工业所作出的贡献,比利时阿尔贝二世国王在10月24日,向李书福授予比利时皇室最高荣誉——“利奥波德骑士勋章”。
这个一直被幸运之神环绕的福将,从19岁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为乡邻拍照,到后来开办冰箱厂赚取第一桶金,从近乎莽撞地进入汽车业,到后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成功收购瑞典豪华轿车公司沃尔沃,李书福的成长轨迹堪称奇迹。
农民家庭出身的李书福在家排行老三,跟乔布斯、比尔•盖茨不同,李书福高中毕业便趟入商海,那年他19岁。
1982年,他19岁高中毕业,拿着父亲给他的120元,做起了照相生意。“刚开始根本不是照相馆,就是买了个小相机,骑个破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李书福曾回忆道。半年后赚了1000元,之后就正式开起了照相馆。
1984年在自己研发、生产出电冰箱关键零部件蒸发器后,李书福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北极花”牌电冰箱,到1989年5月,冰箱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北极花”牌冰箱当时已成为国内驰名产品。才26岁的李书福已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了。可惜的是,因为冰箱厂没有被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而最终夭折。
怀揣千万元,李书福跑到深圳“充电”。幸运之神似乎一直都很喜欢这个勤奋的小伙子,李书福在深圳学习期间,因为装修宿舍,却发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的市场前景不错。很快他就返回台州,重新收拾心情创业,生产这种装修材料。
⑩1992年前后,李书福在投资海南的房地产中损失惨重,“海南地产热那一段,几千万全赔了,人都回不来了。”在惨败中,李书福总结出这么一句话:“我只能做实业。”
在燕山大学进修期间,1993年,李书福吸取了“北极花”的教训又以数千万元的代价收购了浙江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并率先研制成功四冲程踏板式发动机。紧接着又与行业老大“嘉陵”合作生产“嘉吉”牌摩托车,一年不到,他的摩托车销量不仅一直占据国内踏板车龙头地位,还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
如今,李书福的身家已经升到大陆富豪第25位,而当初他不过是一个120元创业起家的年轻人。
(2012年第3期《世纪人物》)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收购后的沃尔沃在欧洲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产销却创下历史新高,这充分说明当初人们对李书福收购决定的怀疑是没有一点根据的。
B.文章开头就简单地交代了李书福在汽车界打拼的传奇经历,既照应了标题,又引起读者了解李书福的兴趣。
C.在一片不被看好的唏嘘声中,李书福签订了收购瑞典汽车企业沃尔沃的协议,这显示出他是个固执己见的人。
D.本文主要介绍了李书福收购沃尔沃和他从19岁就创业的情况,意在说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具有天才的资质。
E.李书福创业的经历和乔布斯、比尔•盖茨差不多,他们都是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一步步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事业。
【小题2】文中记述李书福年轻时的创业经历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小题3】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硬汉’李书福”,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李书福的“硬汉”形象的。
【小题4】“硬汉”李书福创业成功的经历给了人们许多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实际生活,谈谈这篇传记给你的两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