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凤凰的翅膀
林清玄
我时常想,创作的生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像恒星或行星一样,发散出永久而稳定的光芒,这类创作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巨大而深刻的作品;另一类是像彗星或流星一样,在黑夜的星空一闪,留下了短暂而眩目的光辉,这类作品特别需要灵感,也让我们在一时之间洗涤了心灵。
两种创作的价值无分高下,只是前者较需要深沉的心灵,后者则较需要飞扬的才气。
最近在台北看了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作品《女人城》,颇为费里尼彗星似的才华所震慑。那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说的是一位中年男子在火车上邂逅年轻貌美的女郎而下车跟踪,误人了全是女人的城市,那里有妇女解放运动的成员,有歌舞女郎、荡妇、泼妇、应召女郎、“第三性”女郎等等,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费里尼像在写一本灵感的记事簿,每一段落都表现出光辉耀眼的才华。
这些灵感的笔记,像是一场又一场的梦,粗看每一场均是超现实而没有任何意义,细细地思考则仿佛每一场梦我们都经历过,任何的梦境到最后都是空的,但却为我们写下了人世里不可能实现的想像。
诚如费里尼说的:“这部影片有如茶余饭后的闲谈,是由男人来讲述女人过去和现在的故事;但是男人并不了解女人,于是就像童话中的小红帽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一般。既然这部影片是一个梦,就用的是象征性的语言;我希望你们不要努力去解释它的涵意;因为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有时候灵感是无法解释的,尤其对创作者而言,有许多灵光一闪的理念,对自己很重要,可是对于一般人可能毫无意义,而对某些闪过同样理念的人,则是一种共鸣,像在黑夜的海上行舟,遇到相同明亮的一盏灯。
在我们这个多变的时代里,艺术创作者真是如凤凰一般,在多彩的身躯上还拖着一条斑灿的尾羽;它从空中飞过,还唱出美妙的歌声。记得读过火凤凰的故事,火凤凰是世界最美的鸟,当它自觉到自己处在美丽的颠峰,无法再向前飞的时候,就火焚自己,然后在灰烬中重生。
这是个非常美的传奇,用来形容艺术家十分贴切。我认为,任何无法在自己的灰烬中重生的艺术家,就无法飞往更美丽的世界,而任何不能自我火焚的人,也就无法穿破自己,让人看见更鲜美的景象。
像是古语说的“破釜沉舟”,如果不能在启帆之际,将岸边的舟船破沉,则对岸即使风光如画,气派恢宏,可能也没有充足的决心与毅力航向对岸。艺术如此,凡人也一样,我们的梦想很多,生命的抉择也很多,我们常常为了保护自己的翅膀而迟疑不决,丧失了抵达对岸的时机。
人是不能飞翔的,可是思想的翅膀却可以振风而起,飞到不可知的远方,这也就是人可以无限的所在。不久以前,我读到一本叫《思想的神光》的书,里面谈到人的思想在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光芒和形式,而这种思想的神光虽是肉眼所不能见,新的电子摄影器却可以在人身上摄得神光,从光的明暗和颜色来推断一个人的思想。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我们思念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思想神光便已到达他的身侧温暖着我们思念的人;当我们忌恨一个人的时候,思想的神光则会到他的身侧和他的神光交战,两人的心灵都在无形中受损。而中国人所说的“缘”和“神交”,都是因于思想的神光有相似之处,在无言中投合了。
我觉得这“思想的神光’与“灵感”有相似之处,在“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搂,望尽天涯路”时,灵感是一柱擎天;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时,灵感是专注的飞向远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灵感是无所不在,像是沉默的、宝相庄严的坐在心灵深处灯火阑珊的地方
灵感和梦想都是不可解的,但是可以锻炼,也可以培养。一个人在生命中千回百折,是不是能打开智慧的视境,登上更高的心灵层次,端看他能不能将仿佛不可知的灵感锤炼成遍满虚空的神光,任所邀翔。
人的思考是凤凰一样多彩,人一闪而明的梦想则是凤凰的翅膀,能冲向高处,也能飞向远方,更能历千百世而不消磨——因此,人是有限的,人也是无限的。
【小题1】文章为什么以“凤凰的翅膀”为题?请简要分析这样命题的好处。(4分)
【小题2】文中划线的段落是怎样形象地描述“灵感”的?(5分)
【小题3】文章结尾处说“人是有限的,人也是无限的”,请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37: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网络版权产业持续快速增长,结构更加多元。报告显示,传统文化产业正在积极拥抱互联网,加快数字转型。在数宇阅读领城,数字阅读平台培育了用户的在线阅读习惯,用户阅读习惯的迁移推动出版社对数字阅读平台从被动接纳转为主动接受。2017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付费市场规模为218亿元,同比增长接近翻番,用户付费成为网络视频领域増长新动能。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31.1%。此外,得益于移动电竞和社交网络的助推,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增长依然可观,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355亿元,同比增长32%。2017年中国网络音乐市场规模已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22%。网络媒体依托广告形式创新和移动端流量继续保持市场规模稳增,2017年中国网络新闻资讯市场规模达30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移动端新闻收入占比超过75%,主要的收入为原生信息流广告和头部品牌广告。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直播打赏模式在去年异军突起,拉动了整体市场规模的增长。2017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22亿人,网民渗透率达54%,产业市场规模接近400亿元,成为仅次于游戏的用户付货产业。因特别适合移动互联网观看时间和场景的需求,短视频产业增长更为迅猛,用户规模突破4亿人,同比增长115%。

(摘编自《国家版权局: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产值突破6000亿元》,“新华网”2018年4月23日)

材料二:

“中国网民的付费意愿越来越强。”文化产业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分析,网民付费意愿的增强从根本上说是居民收入在增加,“只有手里有钱,才敢花钱”;其次,移动支付手段的普及,降低了付费门槛,“钱花起来方便又快捷”;第三,优质内容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原因,“有不少用户就是为了看一部剧才花钱成了付费会员”。他认为,未来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居民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投入将进一步增加,网络用户的付费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

用户付费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内容免费十广告推广”的落后模式,促使互联网行业加大优质内容的采购力度。同时,高涨的版权价格促使大网络平台加大了自制内容的生产力度。优酷自制剧《白夜追凶》在国内赢得高收视率和好口碑,还成功“出海”,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网络版权产业的财富效应极大激发了创作的热情。据统计,仅2017年一年新增的签约网络小说就达到22万部,平均每天有600多部。

(摘编自《中国网络版权产业正在崛起》,《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5日)

材料三:

国家版权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的市场规模达6365亿元。其中,网络版权产业用户付费规模达3184亿,占比规模突破50%,标志着网络版权产业进入重视内容质量的时代。此外,以往网络核心版权产业收入依赖游戏和广告的二元结构正在打破。

虽然中国的网络版权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流量红利衰减的挑战。因此,提升存量消费市场的质量是未来竞争的焦点。以往过度重视流量,现在转向于重视质量;过去过于重视分发,现在已经升华到非常重视原创团队的建设。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各领域正积极融合发展。在技术侧,“内容十社交十AI大数据”推动信息流、音乐社交以及微信小程序等新内容生态的形成。在产业生态方面,互联网与影视、出版、音乐、动漫等上游产业还将进一步深入融合,培育更加繁荣的原创市场。专家表示,随着版权市场进入精品化竞争阶段,行业更加迫切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和发展用户付费市场,这均依赖于持续的版权内容保护与良好的版权竞争秩序。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已经站在6000亿的新历史起点,在可预见的未来,深耕内容精品,保护原创精神,尊重创作人才,中国才能从版权大国走向版权强国。

(摘编自《我国网络版权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更加多元》,《经济日报》2018年4月2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网络版权产业领域主要包括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新闻资讯与广告、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数字阅读等。
B.网络版权用户付费意愿的增强主要是因为收入的增长,另外,移动支付手段的普及,也降低了收费标准,比以前更加优惠、方便和快捷。
C.2017年新增签约网络小说大幅增长,平均每天就有600多部,充分体现了网络版权产业的财富效应,极大激发了网络作家的创作热情。
D.我国网络版权产业进入精品化竞争阶段,创新商业模式和发展用户付费市场,这都离不开持续的版权内容保护与良好的版权竞争秩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产业与互联网逐渐融合,数字阅读平台培养了用户的在线阅读习惯,而在线阅读习惯的迁移又推动出版业主动进行数字转型。
B.“内容免费+广告推广”模式主要依赖流量和分发来实现赢利,结构单一,十分落后,这种经营方式在我国互联网产业中曾长期存在。
C.《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网络版权产业的市场规模达6365亿元,我国已经从版权大国走向版权强国。
D.消费结构升级会进一步带动人们在娱乐方面的花费,人们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精品内容和用户的付费比例将实现双增长。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2017年我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呈现哪些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意大利)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所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人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
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
这听起来好像是天大的恩惠,其实不然。首先,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它让希望变成折磨。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一切都由典狱长决定。有可能才入狱半小时就被带上露台,也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有人年纪轻轻入狱,走上命运的露台时已经垂垂老矣,几乎已丧失说话能力。
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吐露演说的内容和群众的反应,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既然我要在牢狱里度过余生——他们心里一定那么想——那你们也都留着吧,休想我会帮你们,反正我本来就是坏蛋。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他们口哨、脏话齐飞,外加阵阵哄笑。本已心情起伏、全身无力的我们,面对这样的舞台能做什么?
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了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差不多一个月一次,我们中的一个会被带上露台讲话。之后一个不少又全都被带回牢里。群众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
守卫通知我,轮到我上场了,时间是下午两点。再过两个小时,我就要去面对群众了。我一点儿都不怕,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我相信自己已经为这个找到了答案。我想了很久,整整一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不敢奢望我的听众会比其他牢友所面对的听众有教养。
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爬两级阶梯,进入一间庄严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睁不开,光太强了。然后我看到至少有三千人,包括最高法官,都在盯着我。
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快逗我们笑,说点笑话来听。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死你的小孩了,对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说不定这是唯一能救我脱困的妙计。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嘈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然后一片静默。
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和气、诚恳的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
“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里。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台下的人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猎物跑掉。
“还有一位少女深爱着我。”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说完就鼓起掌来,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般的掌声。
我胜利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开了。“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8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那些被“筛掉”的家伙,无论我们怎么恳求,都不愿意透露一点关于演讲的内幕,因为他们知道通过演讲获得自由很难成功,告诉别人也无济于事。
B.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只是为看热闹而来,他们对着犯人起哄,甚至把犯人全部嘘下台,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犯人罪大恶极,根本不值得同情。
C.守卫通知“我”上场的时候,“我”非常镇定,一点儿都不怕,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因为经过整整一年的准备,“我”对演讲成功拥有充分自信。
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我故意停下不说”,“做作地颤着声音喊”,这表明“我”对演讲胸有成竹,并且洋洋得意。
 
E.小说讲述了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但却表达了一个十分深刻的主题,因为主人公命运的突然转变,隐含着作者对现实当中人性的深入挖掘。
(2)为什么说狱中演讲是“极为残忍的规定”?请简要分析。
(3)在小说中,“我”是如何一步步诱导听众,让他们最终为“我”鼓掌的?请简要概括。
(4)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桠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了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在欣赏一幅画,像听到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一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一个花朵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自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在春天,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儿女。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惟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⑾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⑿只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小题1】作者笔下的篱笆别有风味,文中描写了哪些篱笆,各有什么特点?请分点作答(4分)
【小题2】“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这句话在文中有何含意?(3分)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说“只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简要探究其中的含义。(5分))
【小题4】以第⑧段“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表现手法和语言上突出的特点。(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守护阅读文化的价值质点
艾斐
所谓文化价值的质点,是指文化的原生价值、本质价值。价值质点是一切内容和形式的文化创造、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生命之腱与活力之源,是文化主体劳动绩效的凸显,更是文化对人和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体现。
价值形式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化的一种价值辐射与效能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高度自觉而有效地强化文化价值的质点,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否则,文化的本体价值和终极效能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耗,以至于使文化发生易质,变成空壳,沦为物欲化的精神尘嚣。
在精神价值之外的其他价值,对于文化来说,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衍生出来的副价值,它们既不体现文化的本质形态和主体功能,也构不成文化价值的质点,最多只是文化主体价值的衍生物与附加值。如果不是这样,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就笃定会是一张白纸、一孔涸泉了。因为历来真正的文化创造者、文艺创作者、心灵宣慰者、精神提升者、智能开拓者和文明传播者,就从来不是以牟利和娱乐为目的的。他们的一切劳作和创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开智、养心、励志、修德,是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繁昌社会。如果老子、孔子、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们所追求的不是文化的本质价值,不是文化的精神救赎,不是文化的社会效能,而只是金钱、物欲和娱乐,那就不会有《道德经》、《论语》、《离骚》、《史记》、《红楼梦》的存在。
这是中华民族的大幸。正是由于这些圣哲们在文化上做出的如此显赫成绩和重大贡献,我们才会拥有如此灿烂的文明和精神的家园。否则,我们的民族就会因为失去文化的滋养而变得形容枯、精神萎靡。想想看,如果没有四书五经,没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没孔子、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鲁迅,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民族吗?中国人又该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灵魂?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坐标又在何处?
这便是文化价值的质点,也即文化价值的核心与本质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文化价值的衍生物固然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但文化价值的质点却永远不可改变,也永远不能改变。如果改变了,文化也就不是文化了。文化价值的质点一旦易质,其后果自当是不堪设想的。如果把赚钱当成了文化的唯一目的,势必就要放弃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引导与提升功能,必然要使文化陷入低俗、畸靡的渊薮。
任何事物,都只有在具有价值之后才会有意义和作用。但各种事物的价值形成、价值规律和价值质点却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在经济学中,价值主要体现在商品所涵蕴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和对物质资源的附有上。这种价值不但可以量化,而且可以转换,尤其可以用货币来标示和兑换。但文化却不行,文化价值的核心内容、终极效能和主要实现方式,始终都在于它所天然赋有并理应履施的社会性、公益性、思想导向、智能寄寓和精神内涵。文化不但要以真、善、美的方式来揭示和表现生活与人性中的真、善、美,而且要在不可逆和个性化的艺术创造中给生活增添亮色,使社会焕发光彩,让精神得以提升,促人性更臻完美。凡此种种,既是文化的社会担当,又是文化的效能旨归。正因为如此,文化价值的质点也便被赋予了独具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文化的这一价值质点,是文化的生命线。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文化形态都不应违逆。文化一旦离散了这个价值质点,其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便会随之消失殆尽。文化的商品意义,永远都只能是和只配是文化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的延伸物与衍生品,就像在提炼石油时得到了沥青,
但我们却永远也不能只为得到沥青而去提炼石油。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的价值质点是文化的本质价值,是文化创造的活力源泉。
B.文化的衍生物与附加值过多,会削弱文化的主体功能。
C.民族的圣哲们坚守文化的精神救赎,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D.文化的价值质点是不会改变的,是不会变质的。
【小题2】(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价值形式与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地沦为物欲化的精神喧嚣。
B.没有老子、孔子、曹雪芹,没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我们的民族必然形容枯槁,集体失魂。
C.对人和社会的引导和提升是文化的生命线,一旦离散了这条线,文化也就失去了它的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
D.文化要以真、善、美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与人性中的真、善、美,作家讲究个人利益也就失真、伪善和虚美。
【小题3】(小题3)作者质疑,“没有孔子、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鲁迅,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民族吗?”请指出两个“中华民族”的不同意思。(3 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意外
德国梅洛利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昨晚,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但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车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必为此吵架了。”
汽车在一条僻静的大道上行驶,突然,塔玛拉看到路边躺着一个人。救人要紧!她赶紧停车。
那人在痛苦呻吟,就在塔玛拉伸手的一刹那,那人跃起,用手枪顶着塔玛拉:“别出声!我叫佐林,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快,开车!”
塔玛拉心中一惊。清晨,电台里说有个叫佐林的杀人犯从中央监狱逃出来。
车厢里响起轻轻的嗡嗡声。“什么声音?”“是无线电话。”佐林威胁道:“快接!放老实些!”话筒中传来威廉的声音:“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你道歉。你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快到丛林古堡了。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乖不?你替我好好地亲一亲她!”
汽车驶到加油站。“咱们该加油了。”塔玛拉说。歹徒瞅了一眼汽油计量表:“好吧,你待在车里,闭上嘴!”
歹徒冲着加油站的管理员叫道:“把油箱加满!”塔玛拉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警车驶来。
两名警察把车停在路旁,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儿。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汽车继续行驶,在路口遇上红灯,并行的车道上停满了各式轿车。这时,从左边的一辆车上走下一名男子,敲了敲塔玛拉的车窗。
“对不起,先生。”那人有礼貌地对歹徒说,“借个火,可以吗?”
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支烟在点火,他无可奈何地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按车窗的升降钮。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人抓住歹徒的手腕,用枪顶住他的太阳穴:“别动,我是警察!”另一侧的车门被打开了,“别害怕,塔玛拉!”另一名警察对她说。
“谢……谢谢两位!”她噙着眼泪说。
“您该谢谢您的先生。”警察说,“与您通完电话,他就意识到出事了。我们的同事在加油站认出坐在您身边的正是越狱杀人犯佐林。塔玛拉太太,顺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抓住杀人犯佐林的赏金相当高,我想,您正需要这样一笔钱吧?”
【小题1】为什么威廉与妻子通完电话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他可能会为警方提供哪些信息?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支烟在点火,他无可奈何地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按车窗的升降钮”,用词很有表现力,请评析一下“无可奈何”的表达作用。
【小题3】塔玛拉为什么在加油站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小题4】小说情节的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