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城市里的蟋蟀
吴丹红
①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天籁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
②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③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④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⑤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
⑥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间……
⑦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
⑧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会了冷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着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也许,是我把它给遗忘了。前不久,我在一个商店里看到有竹制的或塑料制的蜻蜒、蟋蟀卖,便兴冲冲地买回了一对塑料蟋蟀,把它们放在一个塑料花草丛中。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广场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
⑨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
⑩“唧……唧……唧……”,也许是因为过度的思念,我竟然有些幻听,仿佛当年那只蟋蟀在我耳边低吟,释放出一种平和的伤感,是的,它在为我现在的寂寥而伤感。我知道我无法寻觅它,因为那只是幻觉。我却仍然探头往窗外搜索。窗外很眩,有红绿灯,有汽车尾气;窗外很吵,有人在蹦的唱K,有人在猜拳行酒,也许这些都是城市应该有的声音吧。闪烁的霓虹灯尽情地展示着城市的繁华与躁动不安,一如千娇百媚的舞女。难怪贾平凹会说:“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楼顶上的激光柱不停地旋转着,它在扫射着城市的夜空;波音777.空中客车在不停地起降。激光柱、客机的灯光让月光星光都暗淡无光。生活的节奏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中不断地膨胀,不断地加快,喧嚣的环境、乏味的生活、残酷的竞争使我们烦躁不安。我要将自己藏在哪里,才不至于被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淹没?
(11)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12)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会有我们的蟋蟀吗?在这里,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沫的城市。而我却站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
(13)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14)我知道我的蟋蟀不是流沙河的那一只,但他的诗还是引起我深深的共鸣。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吗?
【小题1】文中说“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嘶方块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这里的“茫然和悲哀”有怎样的内涵?
【小题2】作者在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笔墨写儿时听蟋蟀、斗蟋蟀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小题3】乡愁,是城市人一种共同心理。有人认为这是现代人精神家园失落所致,有人认为这是无病呻吟。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32: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
  “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
在悼念人群中,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5时灵堂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他说:“1992年在‘中国丝绸之路’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
“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季羡林老先生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
“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夫子自道!”
“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国际关系学院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级本科生李垚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学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
  (有删改)
【小题1】文中说:“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请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老先生对北大人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小题2】这篇通讯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5分)
【小题3】为什么北大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请联系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截至2016年底,水电技术开发量为6.6亿千瓦,只开发了30%;风电技术开发量102亿千瓦,已开发量为1.5亿千瓦;我国太阳能发电662亿千瓦时,仅占到储量的万分之0.16。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储量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到2016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到3.3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风电并网容量连续7年领跑全球;从2013年起,我国太阳能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增光伏应用市场,2015、2016年连续两年住居世界首位;另外,生物质能利用规模达到3500万吨标准煤,开发建设规模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可再生能源技术日趋成熟。在水电领域,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300米及以上混凝土双曲拱坝;在风电领域,1.5-5兆瓦的风机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在光伏领域,依托国家光伏领跑示范基地,推动光伏产品先进性指标提升。可再生能源① 。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成立水电、风电、光伏领域的标准化委员会,推进了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认证,建设勘察能力的不断加强,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良好发展。可再生能源② 。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是成本下降最快、经济性提高显著的能源类型,光伏在2010年的单位千瓦造价为2万元左右,2012年下降至1.1万元左右,截至目前降至为700元左右。上网电价也由最初的1元千瓦时降至目前0.6元千瓦时。

当前,欧美等主要国家意识到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制定了宏伟的战略目标,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为能源供应的主力。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但尚未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社会共识。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进步,但在关键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再加上资源分布不均、不能连续生产等特点,可再生能源在现有市场条件下还缺乏竞争力,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影响企业效益。需要从国家高度进一步确立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的战略,明确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中的总量目标,制定更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健全国家能源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补贴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取材于尹伟华、易跃春等的相关史章)

材料二

化石能源不会很快枯竭,今后几十年间,煤炭和石油仍将是主导能源之一,因此,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和石油,应该节能优先、控制总量。在煤炭的勘采、洗选、加工、运送和终端利用的各个环节中,有一系列的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技术。我国一半煤炭资源是用于发电的,如果全国的煤电厂可以节煤减排,对环境污染有很大抑制作用。天然气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因此应努力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终端利用将煤改电或气,汽车的油改电也是有益的方向。有关的技术、标准、监管都很重要,这方面的进步使高碳能源可低碳利用。

未来地球必将倚重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与核电,以及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天然气,三者的合力才能逐步实现对煤炭的高比例替代。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2020年将占到15%,2030年应能达到25%-30%,2050年应能超过40%。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超过化石能源,可视为能源变革的一个标志。非化石能源占比的提升要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共同作出贡献。

在可再生能源中,比较成熟的水电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然后趋于饱和。在一次能源结构中,贡献可达近10%。非水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在我国和全球,资源足够丰富,技术上没有原理性的障碍,近年来发展较快。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全球核电发展产生影响,但各主要核电国家通过认真分析,都确定了继续发展核电的方针。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对核事故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核电安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弃核并不理智;而核电作为洁净、低碳、稳定、高能量密度能源,其基本优点未改变;且人类对低碳能源的客观需求,需要输出稳定的核电与间歇式的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是核电发展的动力。

从目前的核裂变电站到未来的受控核聚变电站,是一个必然的科学发展方向,在未来的绿色地球上,核能将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支柱。

(取材于杜祥琬《能源革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日前宣布,我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文名为东方超环,简称EAST) 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EAST是高11米、直径4米、重达400吨的大科学装置,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由于核聚变的反应原理跟太阳类似,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EAST总负责人龚先祖介绍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是人类探寻未来高效清洁能源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在和平利用聚变能的基础上,探索聚变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可行性。实现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是未来聚变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EAST具有ITER类似的先进技术,未来5年内将是国际上唯一有能力开展超过百秒时间尺度的长脉冲高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和工程技术研究的实验平台,为ITER预演稳态运行也是EAST的重要使命。

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以原子核的裂变反应为基础的核电站登上世界能源舞台,但是这种核电站存在核废料的处理、核辐射、核燃料铀储备少开采难等问题。相对来说,核聚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的原料储量极其丰富,因其主要燃料是存在于海水之中的氘和氚。聚变产物没有放射性。同时,由于聚变反应需要的条件比较高,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反应的等离子体约束破裂,聚变反应便会终止。因此聚变燃料的保存运输、聚变电站的运行都比较安全。聚变研究对于开发清洁能源,意义十分重大。核聚变如果在民用上能实现可控,将彻底改写人类的能源版图。

“未来我们想实现聚变的可行性,需要在更好的加热功率条件下,来验证延长等离子体存在时间的科学可行性。这个挑战十分巨大,因为聚变产生有一个物理学说叫劳逊判据,意思是要想产生聚变,就要使得等离子体的温度达到上亿度,这就是我们今后的科研攻关目标。”龚先祖说。

(取材于吴月辉、康岩《人造太阳,中国再次领跑》

【小题1】根据材料一,用下列词语概括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规模,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类拔萃B.独一无二C.首当其冲D.首用一指
【小题2】根据材料一,请仿照画横线句,把①和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使脉络清晰、连贯。
【小题3】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难题的一项是
A.支持发展的社会共识尚未形成B.在关键技术上赶不上发达国家
C.经济效益、企业效益没有显现D.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没有跟上
【小题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石能源危害环境,但现阶段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仍然无法离开化石能源
B.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推广,顺应了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要求
C.水电、太阳能、风能这三种能源,储备丰富,技术成熟,发展潜力巨大
D.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警示我们,保证核电安全是核电发展的重要前提
【小题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围绕可再生能源与核电的共性,提炼三个关键词。下列选项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A.安全  清洁  前景良好B.环保  清洁  前景良好
C.环保  稳定  储量丰富D.安全  稳定  储量丰富
【小题6】依据材料三,下列对“EAST”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我国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
B.为和平利用聚变能解决了关键的科学问题
C.为ITER预演稳态运行奠定重要技术基础
D.等离子体温度达到上亿度是今后科研目标
【小题7】依据材料二、材料三,与核裂变相比,下列选项中,不是核聚变独有优势的一项是
A.原料储量丰富B.没有放射性C.运行比较安全D.是清洁能源
【小题8】我国能源变革的措施有哪些? 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分条概括。

同类题3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那些造就天才的疾病
夏志
前阵子有条新闻,美国有个名叫贾森·帕吉特的中年男子出了本书,说自己12年前遇袭,脑后挨了一闷棍,醒来后变成了数学达人,满眼都是数学公式,洗澡的水流在他眼里都变成了直线。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结果显示,帕吉特的左脑非常活跃。那一闷棍似乎改变了他的脑部结构,使他变成了数学天才。
医学界将帕吉特的这个症状称为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有专家认为,这是大脑的代偿性机制在运作——当右脑受损后,左脑负责弥补右脑失去的功能,从而激发了大脑的潜能。据悉,截至2014年,全世界约有40名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
有人说,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同理,他让你成为一名天才,或许会拿走你的一些什么,比如健康,或是让你拥有许多怪癖。拿帕吉特来说,他称自己在被袭后变成内向宅男,不爱见人,还用毯子盖住窗户,有洁癖,洗手时经常搓到双手发红。
同样能造就天才的还有艾斯伯格综合征、自闭症、威廉斯氏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等,上帝拿来与之交换的条件各不相同。
说起艾斯伯格综合征,这是一种精神上孤僻的状态,被定义为“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由奥地利精神病专家汉斯·艾斯伯格于1944年首次发现。据悉,爱因斯坦、牛顿、凡·高、莫扎特都是这一病症的疑似患者。
艾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专注于特定的事物,同时存在社交和沟通上的障碍,但智力与常人一样或高于平均水平。他们无法理解常人言语、字面意思以外的表达形式,比如表情、目光等,且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较差。艾斯伯格综合征的致病原因可能有许多,如遗传基因、生物化学污染、滤过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等,患病概率为0.7%。
提起自闭症,又是另一个概念了。它与艾斯伯格综合征有点相似,但并不等同。有人说,自闭症患者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艾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则是努力让自己的小世界能够与外面的大世界融合。
自闭症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而导致的终身发展障碍,症状在3岁前出现,患者有社交和沟通障碍,喜欢做重复单调的动作。其发病原因为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有些自闭症患者具有某方面的天赋,比如音乐、数学。电影《雨人》中的“白痴天才”雷蒙就是自闭症患者。
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称,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自闭症的形成。大体说来,其成因中,遗传因素仅占一半,而各种环境因素,如新生儿时期的并发症、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等,则同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占到了一半。
还有一个威廉斯氏综合征。它盛产音乐天才,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基因排列失常造成。这种患者的发病率约为两万分之一,虽说是由于出生时体内的7号染色体少了20个基因所致,但较少源自遗传。威廉斯氏综合征患者多半有学习障碍,却是“社交达人”,独处反而会不安。他们似乎天生就有音乐细胞。
最后一个我所能想到的天才病症,就数马凡氏综合征了。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有手指和脚趾较长,手臂平伸时长过身高等特征,估计中国每10万人中有17人会患此病。患者最大的生命威胁来自血管病变,如治疗不及时,寿命将止于30岁左右。从病症上来看,双手过膝的刘备、小手指特长的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美国女排著名主攻手海曼、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都疑似患有此病。
天才的诞生总伴随着遗憾,而且这些病症目前是较难治愈的。尽管如此,也有不少人对其灿烂人生心生羡慕。其实普通人也能拥有闪耀的人生,如果你对某个事物很感兴趣,不妨疯狂地投入尝试,忘我地努力付出,定会有所收获。
【小题1】下列对那些造就天才的疾病,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天性学者症候群就是大脑的代偿性机制在运作——当右脑受损后,左脑负责弥补右脑所有的功能,从而激发了大脑的潜能的一种症状。
B.艾斯伯格综合征被定义为“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它与自闭症在社交和沟通上存在障碍方面有点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C.威廉斯氏综合征盛产音乐天才,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基因排列失常造成,基本源自遗传。
D.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有手指和脚趾较长,手臂平伸时长过身高等特征,患者最大的生命威胁来自血管病变,寿命一般不超过30岁。
【小题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国男子贾森·帕吉特12年前遇袭,脑后挨了一闷棍,那一闷棍好像改变了他的脑部结构,使他变成了数学达人,但他的性格和生活习惯随后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B.艾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存在社交和沟通上的障碍,他们无法理解常人言语、字面意思以外的如使眼色、做鬼脸等表达形式的含义,且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C.自闭症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而导致的终身发展障碍,在自闭症患者中,有一半人是遗传因素致病,另一半人是环境因素致病。
D.威廉斯氏综合征患者和艾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某些症状相反,他们半数以上有学习障碍,却是“社交达人”,独处反而会不安。
【小题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艾斯伯格综合征和自闭症的致病原因中都有遗传因素,所以造成艾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和自闭症患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
B.马凡氏综合征也是容易产生天才的一种病症,从病症上来看,双手过膝的刘备、小手指特长的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美国女排著名主攻手海曼、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都疑似患有此病。
C.据悉,截至2014年,全世界约有40名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他们在成为天才的同时,或许会失去一些东西,如健康,沟通能力,或是拥有许多怪癖。
D.具有文中所列病征者不一定都有天才的表现,所谓“天才”,更不都是具有上述病征者。普通人如果对某一感兴趣的事物疯狂地投入,说不定也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天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听 泉
鸟儿飞过旷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飞了过去。
有时候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一字长蛇阵。看,多么壮阔的鸟群啊!……
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掉队伍。
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果实在树阴下闪烁。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打这里飞过。
不要认为鸟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它们为什么飞?它们飞向何方?谁都不清楚,就连那些领头的鸟儿也无从知晓。
为什么必须飞得这样快?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儿呢?
鸟儿只觉得光阴在匆匆逝去了。然而,它们不知道时间是无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鸟儿自己。它们像是着了迷似地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翅飞翔。它们没有想到,这会招来不幸,会使鸟儿更快地从这块土地上消失。
鸟儿依然呼啦啦拍击着翅膀,更急速,更剧烈地飞过去……
森林中有一泓泉水,发出叮叮冬冬的响声,悄然流淌。这里有鸟群休息的地方,尽管是短暂的,但对于飞越荒原的鸟群来说,这小憩何等珍贵!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这样,一天过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
鸟儿在清泉旁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鸣泉啊,你是否指点了鸟儿要去的方向?
泉水从地层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
鸟儿站在清澄的水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它们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样,它们终于明白了鸟儿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鸟儿想随处都能看到泉水,这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只顾尽快飞翔。
鸟儿想错了,它们最大的不幸是以为只有尽快飞翔才是进步,它们以为地面上的一切都是为了鸟儿而存在着。
不过,它们似乎有所觉悟,这样连续飞翔下去,到头来,鸟群本身就会泯灭的,但愿鸟儿尽早懂得这个道理。
我也是鸟群中的一只,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幽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这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
泉水常常问我:你对别人,对自己,是诚实的吗?我总是深感内疚,答不出话来,只好默默低着头。
我从事绘画,是出自内心的祈望:我想诚实地生活。心灵的泉水告诫我:要谦虚,要朴素,要舍弃清高和偏执。
心灵的泉水教导我: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
舍弃自我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语的泉水明明白白对我说:美,正在于此。   
【小题1】作者在文中写到“鸟儿的飞翔”,也写到“泉水的絮语”,请回答“鸟儿的飞翔”的特点是什么?“泉水的絮语”喻指什么?(4分)

 

【小题2】这篇散文题为“听泉”,但文章开篇却用较大篇幅写鸟儿的飞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3】文中说“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请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评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三段,分别从鸟儿的规模、数量、飞行方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示了鸟儿匆忙飞行的状况。
B.文中写以前随处可见小河流淌、果实闪烁,而今却处处是漠漠荒原,使人联想到正是由于过于追求“进步”才导致这种变化。
C.文章写鸟儿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描写鸟儿的辛勤忙碌,然后再批判它们的盲目,前后对比明显,收到了很强的艺术效果。
D.“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去的地方”是因为“泉水”流淌的时间长,地域广,同时鸟儿又总是沿着有泉水的地方飞。
E.文章由鸟儿匆忙飞翔,到倾听泉水的声音,最后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层次清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8分)
张家界
卞毓方
①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②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③刚见面,张家界就责问我为何姗姗来迟。说来惭愧,二十六年前,我本来有机会一睹她的芳颜,只要往前再迈出半步。那是为了一项农村调查,我辗转来到了她附近的地面。虽说只是外围,已尽显其超尘拔俗的风姿。一眼望去,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连坡地的一丛绿竹,罅缝的一蓬虎耳草,都别有其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悉。是晚,我歇宿于山脚的苗寨。客栈贴近寨口,推窗即为左道,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溪的对岸为骈立的峰峦。山高雾大,满世界一片漆黑。我不习惯这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
④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且摘一片枫叶为书签,拣一粒卵石作镇纸,留得这红尘之外的秋波,伴我闯荡茫茫前程。犹记前年拜会画家吴冠中,听他老先生叙述七十年代末去湖南大庸写生,如何无意中撞进张家界林场,又如何发现了漫山诡锦秘绣。欣羡之余,也聊存一丝自慰,因为,我毕竟早他四五年就遥感过张家界,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
⑤是日,当我乘缆车登上黄狮寨的峰顶,沐着蒙蒙细雨,凝望位于远方山脊的一处村落,云拂翠涌,忽隐忽现,疑幻疑真,恍若蜃楼,想像它实为张家界内涵的一个短篇。不过,仅这一个短篇表现力就足够惊人,倘要勉强译成文学语言,怕不是浅薄如我者所能企及。天机贵在心照,审美总讲究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能拿酒瓶盛装月白,拿油彩捕捉风清?客观一经把握,势必失去部分本真。当然不是说就束手无为,今日既然有缘,咦,为什么不鼓勇试它一试。好,且再随我锁定右侧那一柱倒金字塔状的岩峰,它一反常规地拔地而起,旁若无人地翘首天外,乍读,犹如一篇激扬青云的散文,再读,又仿佛一集浩气淋漓的史诗,反复吟味,更不啻一部沧海桑田的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
【小题1】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咨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小题2】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第二段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6分)
【小题3】作者说:“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文中这一“灵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从第三段、第四段各举一例回答)(4分)
【小题4】作者认为张家界风景的“表现力”“足够惊人”,请以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为例加以说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