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说明鲁侍萍很贤惠,从来未做越轨之事。
B.说明了周朴园希望鲁侍萍是个有地位的人。
C.表现了周朴园要维护自己的身份和虚荣心。
D.表现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尊重、怀念和赞美之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07-24 09:39: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土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小说中“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土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C.帅子故意不买李土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土方的下怀。
D.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E.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比较深刻的意蕴,让人读后有所感悟。
(2)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李土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劳拉的圣诞节
美弗朗西斯·格雷·帕顿
圣诞节后的第一天,埃米莉一边驾驶着汽车,一边幸福地回味着圣诞节时的美好时光,同时,她扭头看了一眼劳拉——她的女儿,此刻,她正静静地坐在自己的身边,美丽而优雅。
“今天真暖和,真有点儿像是春天了。是不是,劳拉?”她一边收回投向劳拉的目光,一边问道,“不过,这种天气可说不准,明天也许就又会风雪交加了。”
“是的,妈妈。这鬼天气,就像是克劳狄斯王的笑脸,虽然表面上笑容可掬,实际上他骨子里阴险狡诈得很呢!”劳拉面露羞涩,模样可爱极了。
克劳狄斯王是谁埃米莉并没有想起来,直到后来她在劳拉的书中看到一本《哈姆莱特》的时候,她才想起来。那一刻,她更加感到当初她和亨利竭尽全力地让劳拉去接受教育是一个多么明智的决定啊!埃米莉的朋友们几乎都认为把劳拉送去私立学校读书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在巴尔的摩,许多私立的女子中学也是很优秀的,收费也相对低得多,甚至就是公立的高级中学也很不错,他们中许多人家的孩子都到这些学校读书去了,而且他们父亲的收入要比亨利的多两倍:更何况,鼓励一个女孩养成其无力满足的品住并不是在帮助她。要么,会把她惯坏,要么,会让她痛苦。埃米莉承认这些看法很有说服力,但只是不适用于劳拉。
由于时间尚早,她的车一直都开得很慢。这时,她的思绪又回到了一个月前那个暗淡的日子。那天,亨利神情沮丧地坐在她的对面,告诉她他失业了。而就在那时,他又收到了住在俄亥俄州的身为中学教师的哥哥的来信,从字里行间看,他们全家已经陷入了困境。严重的胃溃疡正折磨着他:他的一个孩子必须要做一个大的手术;而他的妻子又快要生下双胞胎:他目前已经山穷水尽了,急需500美元。
“我想他确实急需帮助,”听完亨利的叙述,埃米莉说,“我们有必要给他们寄500美元过去。”“这我也想过,如果给他们寄去500美元,我想我们吃饭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亨利面露难色,犹豫不决。沉思了片刻,才阴郁地说,“但是那样的话,我们圣诞节的安排就要被打乱了。我可不愿意挤占我的保险金。”
“哦,不!亨利!”埃米莉惊叫起来,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睁大双眼,吃惊地望着亨利,“我们会安排好圣诞节的一切的。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压缩开支,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们身上。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希望能过一个丰富多彩、快快乐乐的圣诞节!”
“对小孩子来说也许是这样的,但是……”亨利抬眼看了看埃米莉,“但是,劳拉想要什么礼物呢?”
“她跟我提起过她想要一套芭蕾舞裙,大概需要125美元。她的同学邀请她去参加一些聚会。”
“亨利,你听我说,圣诞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埃米莉凝视着亨利,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到我们的农场去,在那里,我们不需要为款待客人而发愁,我们一家人还可以一起在田野里散步,唱赞歌……”埃米莉情绪有些激动,目光中充满了神往。
“好吧,一切都照你说的做。但是,劳拉那里你去跟她好好地解释一下吧。”
“放心吧,亲爱的,劳拉那里不会有事的。”埃米莉满怀信心微笑着说。
“哦。可怜的爸爸。”当埃米莉把家里目前的情况向劳拉说明以后,美丽的劳拉难过地哭了,“那他今后该怎么办呢?”
埃米莉心头一酸,紧紧地拥抱住劳拉,“孩子,你放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圣诞节的前几天,埃米莉一家来到了他们的小农场。那是很多年以前亨利买下来并且一直保留至今的一块土地,虽然只有6英亩。在农场里,埃米莉一家享受着田野的宁静与安详,孩子们对他们的礼物都非常满意:送给男孩子们的礼物有各种球、安装工具、故事书籍,还有许多从出售廉价小商品的杂货店里买来的没有用或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送给劳拉的礼物则是埃米莉从一家出售二手艺术品的店里买来的一幅画和一枚原本属于亨利母亲的小胸针。劳拉微笑地接过她的礼物,说:“谢谢爸爸、妈妈,我很喜欢这些礼物。”然后高高兴兴地把画挂在她的床头,把胸针别在她的胸前。
正是由于劳拉的喜形于色,才给埃米莉全家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你瞧她不是用斧头劈木材,就是和弟弟们一起玩耍嬉戏,或者是帮着埃米莉做饭,给火鸡肉撤上佐料,再就是和他的父亲一起谈论一些最近发生的政治新闻……总之,她看起来显得非常快乐!
埃米莉逐渐减慢车速,把汽车稳稳地停在了学校门口,“我每天都会想你的。”
“我也会想您的,妈妈。这个假期过得真是太美好了,我非常喜欢那幅画和那枚胸针。”劳拉吻了一下埃米莉,转过身,沿着校园的小路,快步向前走去。
在回家的路上,埃米莉在集市上买了一把美丽的花,鲜花散发出阵阵幽香,弥漫了整个车厢。那朵朵盛开的鲜花使她想起了那件芭蕾舞裙,想起了世界上一切纯真的、值得自豪的、朦胧的美,而所有这些,都应该属于劳拉……
(李威译,原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打破了正常的时间顺序,把“圣诞节”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一波三折,波澜起伏。
B.劳拉在谈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克劳狄斯王,这让她的母亲觉得欣慰。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艾米莉的爱和见识。
C.亨利在自己哥哥遭遇困境时,不愿意因为援助哥哥而改变圣诞节计划,也不愿意挤占自己的保险金,他的自私和埃米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比起男孩子们来,亨利夫妇显然更加关心劳拉的感受,就连圣诞礼物,劳拉的那一份也比弟弟们贵重得多,这是因为劳拉是女儿,而且更为年长。
E. 文章用温情脉脉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讴歌了美好善良的人性,也说明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小题2】劳拉有哪些美好的品性?请简要概括。
【小题3】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的主人公是劳拉,还是埃米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是希望顾林尽快卖掉家里的瓷瓶,缓解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
B.老教授非常富有商业头脑,所以才坚持到顾林家鉴别古董真伪,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嫌弃瓷瓶不能吃,还易碎,本不想接受瓷瓶。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与老教授父子的对话中,顾林介绍关于瓷瓶的往事,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更重要的是为了塑造父亲不为名利、高尚无私的品质。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题2】文中“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本文分析。
【小题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王教授的人物形象。
【小题4】小说中顾林母亲说道:“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是否与小说无关?可否删掉?说明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老街名嘴
刘建超
①老街是个生意场所,家家户户都做买卖。做买卖嘛,免不了和各类人打交道,察言观色、能说会道是做好买卖的最起码要求。只要你走进门店,主家的话就兜着你走,天气啊气色啊穿着啊自己商品的优势啊,直到把你送出店门,慢走啊,再来!你耳朵旁就别想清静了。听进去听不进去是您的事,说不说可是主家的事。买卖不成情义在,情义哪来的?两片子嘴吧嗒出来的。
②运动员的腿,老街人的嘴。老街人的嘴厉害,能够被老街人称作名嘴的人,那嘴上的功夫更是了得。这不,他来了:墩子左手掌心里不停地转动着两只核桃,也不知转了多少年,核桃打磨得油光锃亮,能影影绰绰映出人影;右手端着一只精巧黑亮的紫砂壶。对襟的蓝色马褂,镶着金边。千层底的方口布鞋白底黑面,走在青石板上,没有一点声响。方脸大耳,头发往后梳,打了发胶,一缕一缕隐约可见光亮的头皮。别以为他有多大年纪了,满打满算,才三十有五。这副打扮,那叫派儿!
③墩子现在可了不得,凭着两片子嘴,经常被市电视台邀请为嘉宾,评说足球赛事。墩子每天在街上绕上一圈,是在接受老街人的恭维。昨天的赛事转播,墩子又预测灵验主队取得了胜利。
④墩子走进了天织锦绸缎行,老板正在招呼生意。几个顾客在挑选布料,看来还拿不定主意。墩子把紫砂壶往柜台上一放,说道,看人看的是心肠,买货看的是质量。你看这布,手感光滑温柔似水,既不是纯棉也不是腈纶,而是最新技术两样混纺。纯棉穿着舒服却易褶皱,腈纶直挺穿着却不舒服,两样混纺各取所长。未来要靠小字辈,买货还是老字号。这天织锦绸缎行,祖上六代专营此行,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积德行善,四邻夸奖。您手里这布,老人穿着舒坦,中年人穿着端庄,年轻人穿着漂亮,孩子穿着阳光。做冬装保暖,裁夏衣凉爽,春秋服时尚。看看店家,慈眉善目,菩萨心肠,主家让让利,买家抬抬手,一桩好买卖,心情都舒畅。客户被说得直乐,一单生意也做成了。
⑤主家连忙给墩子的紫砂壶里添上茶水。墩子向来不在自家泡茶的。
⑥墩子自小嘴巴就乖巧,越是人多的时候越爱显摆,说出话来都是一套一套的。墩子15岁那年夏天,母亲和冠家起了纠纷。冠家是老街的大户人家,人多势众。本来是墩子母亲占理的事,却被冠家抢白得哑口无言,回到家生闷气抹眼泪。墩子放学回到家里,问清了事由,放下书包就去了冠家,在冠家门外的古槐树下开始辩理。冠家开始并没有把这个毛孩子放在眼里,没成想墩子口若悬河,说古论今、旁引博论,一开口就刹不住车了。大热的天, 一口水不喝滔滔不绝三个小时,两片子嘴唇上下翻飞不知疲倦,直把树上的蝉都给噪走了,老街被堵了半条道。冠家自知理亏,连忙托人去墩子家赔礼道歉。墩子一下子出了名。
⑦若只是会说,也担当不了名嘴的雅号。墩子的嘴还有一绝就是毒。马家一个儿子自幼学坏,娶了媳妇后就虐待老母,墩子打抱不平前去理论,说你不忠不孝,会遭报应。那小子还犟,说我会遭啥报应? 我等着。墩子大声说,你小子得遭雷劈啊!夏季的第一场雷雨,那小子坐在自家的床头喝酒,被一声闷雷给击中了。没要命,却给打哑巴了。
⑧墩子的名声从老街走向全城是因为足球赛。市里成立了足球队,墩子的一个外甥入选球队踢前锋。一次比赛前,电视台采访墩子的外甥,捎带采访了墩子。墩子不但说了外甥的优势,还大胆预测外甥将在比赛中凭大玩帽子戏法而使球队取胜。比赛的过程果然如墩子所言,外甥独中三元,球队获得胜利。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名嘴。只要有比赛,墩子就被电视台请去做解说嘉宾,而且每次预测都八九不离十。
⑨一天,墩子被一伙人请到了狮子楼,皇家宴席伺候,席间那伙人不停地恭维着墩子。吃饱喝足,墩子也明白了他们的底细,是一伙地下赌球的家伙。墩子从衣兜里掏出一叠现金,往桌子上一放,说,对不起哥们儿,饭钱我付了。你们这一路,墩子不伺候。说罢,转着核桃,握着紫砂壶,走人了。
⑩第二天,老街人看着头上绑着绷带、嘴角粘着纱布的墩子都吓了一跳。墩子也不解释,说,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从小卖核桃,啥事都知道。明日起,咱不说球了,说戏。哈哈,听戏去。 
注: 帽子戏法:指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一名队员3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
(1)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中墩子的动作及衣着打扮都很特别,这都是墩子为了显出自己作为名嘴的“派儿”刻意着装的,后文写他“向来不在自家泡茶”更是他在显“派儿”。
B.小说一开头写“老街是个生意场所,家家户户都做买卖”,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特有的才能,为下文墩子的出现做铺垫。
C.小说第③段中的“恭维”体现老街人对墩子的称赞、佩服、敬意,第⑨段中的“恭维”也体现宴请人的这种感情。
D.小说结尾“墩子头上绑着绷带、嘴角粘着纱布”,墩子转而说戏,让人感到再有智慧的人也有不如意和无奈,引人深思。
E.小说中墩子训斥不孝子孙,毒咒应验以及说球精准灵验,作者将“墩子”塑造得近乎神灵,这体现出作者的迷信思想。
(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赏析。
(3)小说中的“墩子”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写墩子被打却不解释、笑说改行有什么作用?你如何看待这种做法?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怎样想和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红木钢琴
亚士里拉·杰夫
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时,我在路易斯街的一家钢琴公司当销售员,我们通过在全州各小城镇的报上登广告的方式销售钢琴。当我们收到足够的回函时,就驾着装满钢琴的小货车到顾客指定的地方去销售。
我们在棉花镇刊登广告时,就会收到一张写着“请为我的孙女送来一架新的钢琴,必须是红木的。我会用我的蛋钱按月付给你们10块钱”的明信片。可是,我们不可能把珍贵的红木钢琴卖给每个月只付10块钱的人。也没有一家银行愿意和收入这么少的人接触,所以,我们并没有把她来的明信片当一回事。
直到有一天,我恰巧到那个寄明信片的老妇人住家附近,我决定到她们家去看看。我发现很多始料未及的事:她住的那间岌岌可危的小木屋位于一片棉花田的中央。木屋的地板很脏,鸡舍也在屋里面,看起来她显然不会有申请信用卡的可能性,她既没有车、电话,也没有工作。她所拥有只是她头顶上稍显破烂的屋顶。然而在白天,我可以穿过它看到很多地方。她的孙女大约10岁,打赤脚,穿着麻布做的洋装。
我向老妇人解释我们无法以每个月偿还10块钱的方式卖给她一部全新的钢琴。但是这似乎没有什么用处,她继续每隔六周就寄明信片给我们,一样是求购一部新的红木钢琴,并且发誓她每个月一定会付10块钱给我们。这一切真是诡异。
几年后,我自己开了一家钢琴公司,当我在棉花镇刊登广告时,我又收到那个老妇人寄来的明信片,一连好几个月,我都没有去理会它,因为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法。
有一天,我恰巧前往那个老妇人住的地区,我的小货车上刚好有一架红木钢琴。尽管我知道自己做了一个不好的决定,我还是亲临她的小屋,并且告诉她我愿意和她定下契约,她可以每月付10块钱、免利息、分52次偿还的方式购得她想要的钢琴。我把新钢琴搬到房子里,把它放在不会遭雨淋的地方。在我的告诫下,小女孩把家里养的鸡赶远一点儿,然后我离开了。当然,我的心情就像刚刚丢了一部新钢琴一般。
老妇人允诺每个月要付的钱按时寄来,虽然有时候是把三个铜板贴在明信片上付款,可是如当初所约定的52次,一次也不少。
20年后的某一天,我到曼菲斯洽谈生意,在假日饭店用完晚餐后,我便到饭店中的高级酒吧坐坐。当我坐在吧台上点了一杯餐后酒时,我听到身后传来一阵优美的钢琴声,我转身看到一位可爱的年轻女人,弹着一手非常优美的钢琴。
虽然我也算是一位不错的钢琴手,可是我被她的钢琴声给吸引住了,我拿起酒杯走到她旁边的桌子,坐下仔细聆听,她对着我笑,问我想听什么。中场休息时,她过来和我坐在一起。
“你是不是很久以前把钢琴卖给我祖母的那个人?”她问我。
我一时想不起来,请她加以解释。
她开始告诉我,慢慢唤起我的记忆,我的老天啊!她就是那个当年打着赤脚、穿着破烂麻布衣的小女孩!
她告诉我她的名字是艾丽莎,因为她的祖母没钱让她去上钢琴课,所以她只好听收音机学琴。起初,她是在两公里外的教堂里表演,有时候也到学校表演,并且获得许多奖品和音乐奖学金。后来她带着美丽的大钢琴嫁到了曼菲斯。
我记起这件事,然后说:“艾丽莎,这里有点儿暗,可以告诉我钢琴是什么颜色的吗?”
她回答我说:“是红木色的。”并且问我,“为什么这样问?”
我一时说不出,她知道红木钢琴代表的意义吗?她是否知道她祖母不选其他的种类,而坚持要买红木钢琴给她的原因吗?我想她不知道吧!
她是不是理解,为什么那个穿着破烂麻布的小女孩在未来有这样了不起的才艺?不,我想她也不晓得吧!
然而我知道,只不过当时我的喉咙却哽咽得讲不出话来。
最后,我才说道:“我只是好奇钢琴的颜色随便问问,我以你为荣,假如你可以体谅我,我要回房去休息了。”
我站起来回房去,因为我不希望我这样一个男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哭起来。
(摘编自《不可不读的外国百年百篇经典小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以“我”为视角,以“我”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为情节线索,向读者展示了一段人世间浓烈的情感,告诉我们,要想成功离不开这种亲情大爱。
B.文中写老妇人的孙女,其作用有二:一是突出孙女穿着破烂是因为其家境不好,一是强调孙女之所以能成为钢琴家是其自身努力的结果。
C.本文中的“我”对老妇人买红木钢琴这件事有这样一段情感历程:好奇——无奈——冲动。后来看到小女孩有所成就时,我不禁为自己当初的冲动而欣慰。
D.“我”在假日饭店中的高级酒吧偶然与老妇人孙女相遇一事,不仅是情节发展的需要,更是小说的精彩之处和主题得以彰显的重要环节。
 
E.“我站起来回房去,因为我不希望我这样一个男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哭起来”,含蓄蕴藉,“我”因为面对此情景不得不落下怜悯的悲伤的泪水。
(2)老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然而我知道,只不过当时我的喉咙哽咽得讲不出话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知道”的内容有哪些。
(4)小说为什么以“红木钢琴”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