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E. 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小题2】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小题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小题4】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2 11:32: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丹麦政府近期公布了一系列方案,其中包括计划废除商店接受传统现金的法律规定,服装店、餐馆以及加油站等将逐渐进入无现金时代。
在丹麦,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您只要拿出手机,靠近带有移动支付的标识,在手机里打开地图的APP,它可以自动定位到需要支付的店家位置,打开需要支付的软件,就可以轻松完成支付,整个过程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
如今在首都哥本哈根的街头,传统现金的功能正在被银行卡以及各种时尚的支付方式取代。超市,餐厅和小商铺已不再接受现金。在丹麦,支付方式曾经主要是使用支票或现金,而如今现金支付只占10﹪,剩下的都是银行卡和移动支付。
从2017年的1月1日起,丹麦中央银行已经关闭其在丹麦境内所有的印钞部门,今后不再印刷和制作包括纸币和硬币在内的丹麦克朗现金,无现金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摘编自《央视财经》)
材料二:
7月1日,贵阳市政府与蚂蚁金服集团联合宣布把贵阳建设成西南地区首个“无现金城市”。预计年内,贵阳将实现商圈、集中市场、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的无现金支付全覆盖,并推动公共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其他非税类缴费实现无现金。
根据规划,无现金场景覆盖将从青岩古镇开始,逐步拓展到天河潭等六处景区,预计到今年底,全市将有10万家商户支持无现金的付款方式。
除了商业领域的移动支付,贵阳无现金建设还将迈出重要的一步,在公共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其他非税类缴费领域推广无现金方式,让市民少跑腿、少排队,更多享受到“指尖上的公共服务”。“无现金城市”的建设对贵阳人来说,未来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出门,就能方便地购物、出行、就诊、政务办事。用手机支付每一次的消费,还能为自己积累信用,并将这些信用转化为财富,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和公共服务。
目前,贵阳已经在支付宝“城市服务”上开通了政务、医疗、车主、交通等5大类32个功能,过去一年中,服务了近120万市民。以大众普遍关心的医院看病为例,贵阳市已经有8家医院开通了支付宝挂号渠道,每周有超过5000人次在公立医院中使用支付宝支付医疗费用,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长。
通过无现金支付累计信用,贵阳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将享受到信用贷款,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创业创新。截至2017年5月,蚂蚁金服已累计为贵阳市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69.21亿元,为贵阳市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7.2亿元。
(选自《贵州日报》2017/7/3 记者 刘小明)
材料三:
截至2016年底,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已达4.69亿人,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
在手机里安装支付宝或微信,绑定银行卡就可使用移动支付,但如此简单的步骤却让很多老年人摸不着头脑。近日,记者来到武昌水果湖菜市场,只见每个摊位都放置了支付宝、微信二维码,供顾客付款使用。但顾客仍基本使用现金付账。一名摊主介绍,来卖菜的多是爹爹婆婆,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不足一成,每天支付宝、微信收入最多上百元。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中占比76.4﹪;31至40岁用户占比16.8﹪;41岁以上用户群体仅占比1.6﹪。

家住首义学院的刘奶奶,去年7月,她在路边店买几瓶水,由于没带现金,就在店主指导下安装了支付宝,绑定银行卡后付款。回家后,手机收到一条取款消息,显示银行卡被取款2000元,老人这才意识到,商家可能记下密码并取款。因为报警无凭无据,老人只有自认倒霉,并在家人协助下修改了密码。
刘奶奶说,这事让她心有余悸,她决定不再使用移动支付。
在移动支付技术向线下领域快速渗透并改变人们消费习惯的同时,这种“无现金”的支付形式却成为网络安全的“重灾区”。不法分子通过诈骗以及账号盗取等技术手段,将触手伸向人们的“电子钱包”。根据中国银联的相关调查显示,2016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约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因此造成损失,较2015年上升11个百分点。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短期来看,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保护、移动终端环境安全、网上商户入网管理、网络账户实名制等方面仍需产业相关方持续关注;从支付产品看,未来的创新或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让消费者真正做到放心支付。
事实上,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技术手段正在不断创新。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安全验证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2016年,相关受调查者使用过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高达46%,同比增长2.5倍,这一生物识别验证方式有望成为移动支付中的主要验证方式。此外,掌纹、虹膜、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提升移动支付认证技术,使移动支付更加安全和便捷。
(摘编自《RFID世界网》《网信江苏》)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现金支付”指能用现金支付的地方,都能使用移动支付。“无现金城市”的建设意味着,未来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出门,就能方便地购物、出行、就诊、享受政务服务。
B.对于消费者来说,每一次的消费行为,也能为自己积累信用,凭借这些累积的信用,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信用贷款,释放消费潜力,进而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和公共服务。
C.“无现金城市”不仅意味着支付方式的改变,更有效地实现了信用的积累,一些小微企业可以凭借良好的信用获得信用贷款,从而促进创业创新,使企业获得较好的发展。
D.目前,贵阳市已经在政务、交通、医疗等一些行业中开通了无现金支付渠道,服务市民,市民从中感受到了极大的便利,这为贵阳建设“无现金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虽然“无现金社会”正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但并不意味着要消灭现金,因为中老年人仍会采用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我们要尊重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
B.在丹麦,政府制定了法规,计划废除商店接受传统现金,现金支付比例日渐萎缩,中央银行关闭了印钞部门,这些都表明丹麦的“无现金社会”正在走向可能。
C.推进“无现金城市”的建设,除了要帮助人们解决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国家要出台系列措施保护消费者的“电子钱包”,让消费者放心。
D.在网络诈骗手段中,不法分子最喜欢采用的是诱骗用户连接不明WIFI和扫描不明二维码,有时也会盗用用户的社交账号,或者设置短信木马链接来盗取用户信息。
E.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电信诈骗案件也持续高发,很多消费者因此而蒙受损失,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要谨慎小心,加强防范意识,便能护住自己的“电子钱包”。
【小题3】根据材料三,请分别从移动支付用户层面和移动支付平台层面,概括如何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小说,回答问题。
此一时,彼一时
凌鼎年
下班的时间快到了,轰一声响,洞口被堵住了。
塌方发生得很突然,就那么几分钟,阿胡子班长、大马、阿三头、阿温他们四个被堵在了采煤工作面。世界仿佛与他们隔绝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上帝仅仅给了他们那可怜的几十个平方米的空间。吃的,没有;喝的,没有;空气,也越来越稀薄。
大马像绝望中的云豹,用铁铲发疯般挖着塌落下来的石块与煤屑。
停下!快躺下,都给我躺下!谁再乱动乱嚷,我揍扁他的脑壳!阿胡子班长一声断喝,大家乖乖地躺在了煤屑堆上。
四人中,阿胡子班长年龄最大,井下工龄最长,自然经验也最足。此时此境,不听他的听谁的。阿胡子班长要大家尽量少消耗体力,等待救援。四条汉子横七竖八躺着,谁也不出声。矿灯已被阿胡子下令关了,里面一片漆黑。除了彼此能听到别人的呼吸声、叹息声与辗转反侧声外,一切的声响都隔绝了。这简直是个让人发疯的空间。只听阿三头带着哭腔说:没戏唱了。八是发,四是死。咱四个,等死吧。
空气,越来越稀薄。死神似乎在逼近,至少感觉上是这样。阿胡子意识到如果这样下去,即使不饿死渴死,也会先精神崩溃,憋出毛病来。他故作满不在乎地说道:咱几个愁个屁急个屁,上面那些当官的才真急真愁哩。放心,只当在此面壁修炼几日,早晚会救我们出去的。来,说说心里话,假如大难不死,活着出去后最想干的事儿是什么?
这话题把沉闷压抑的空气撕开了个口子。大马来了劲。他说:矿灯房的阿菊,太有女人味,胖乎乎的,叫什么来着,性感,对,性感。凭什么办公室的眼镜搂着她跳舞。我要向眼镜挑战,追不到阿菊我他妈的不姓马!大马好似忘了是堵在井下,情绪高高的,想入非非,享受着精神上的胜利。
阿三头为了结婚风光排场,从牙缝里抠了又抠,省了又省,馋得他一想起吃就口水直流,他咂咂嘴说:早知小命玩完,存什么屁钱。我要是留着这吃饭的嘴巴出去,非把银行的钱全提出来不可。吃遍大饭店大宾馆,粤菜、川菜、湘菜、苏菜,统统尝个鲜,吃个遍。再美美地吃它几顿西餐,什么肯德基、汉堡包、热狗冷狗的,外国佬吃的洋菜洋点也品品味,咱也当回美食家。钱,钱算什么?结婚搞虚排场有什么意思,哪有吃实惠?
空气,越来越稀薄。阿胡子听着听着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早知这样,吵什么吵。想想真傻,兄弟间为几间破房子闹到打官司,真犯不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争到了又怎么样呢。阿胡子满嘴是很后悔的口气。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没想到冷锅里爆出个热栗子。一向温吞水般的阿温说出了石破天惊的话。忍忍忍,忍到阎王殿啦。结婚以来忍到现在,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要是这回死里逃生,上井第一件事:离婚!反正死都死过一回了,还顾那面子干啥。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我也是男子汉大丈夫嘛。阿温是出名的气管炎(妻管严),在矿工中像他这样怕老婆的几乎找不出第二个。
空气,越来越稀薄。这样七扯八扯,谁也没想到身处险境的他们会说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心里话来,竟忘了时间的消逝,直到声音渐渐低下去低下去。
当阿胡子班长他们四人先后醒来时,发现已躺在了矿医院病床上。不久,四人康复出院。一切又都恢复了老样子:大马还是原来的大马;阿三头依旧早先那个样;阿温呢仍是先前那副气管炎相,没有人再提起井下的那些话,仿佛彼此都忘了一般。
空气清新,阳光灿烂。阿胡子班长悄悄地没声儿地去法院撤了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不仅交代了故事起因、时间、地点和人物,还渲染了紧张的氛围,突出了阿胡子班长、大马等四人身处险境和恶劣的生存状态,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必要铺垫。
B.阿胡子班长年龄大,工龄长,经验足,大家都听他的。在危难中,他镇定自若,虽知获救可能性不大,但仍带领大家保存体力,关闭矿灯,终于等来了成功救援。
C.在阿胡子班长等四人“说心里话”场景中,小说采用了大量对话和环境描写,大马想追阿菊、阿三头想当回美食家、阿温想离婚,但他们获救后,又都恢复了原样。
D.综合全文来看,小说叙述的故事十分简短,情节也不曲折,阿胡子班长、大马、阿三头、阿温等四人虽是平凡普通的矿工,但性格圆滑而复杂,但故事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小题2】小说中反复写道“空气,越来越稀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小题3】“阿胡子班长悄悄地没声儿地去法院撤了诉”这句话,既是理解阿胡子班长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冲击波”来临,未来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

“六一”儿童节前夕,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消息,再次引发人们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我国,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家教辅导等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带来高达千亿元的市场。未来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成为热点话题。

人工智能正悄然引发一场“教育革命”

“人工智能已开始颠覆传统的教学、育人方式,正在引起一场革命。”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洪说。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应用主要集中在家教辅导、在线学习、课堂教学等方面。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教育”将重塑教育行业。

人工智能实现了从“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有助于解决教学缺陷。有专家说,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发现很多学校的缺陷是固定的,这意味着教师方面有模式化的不当教学问题。上海闵行区的学校正在试点“录播评课研训一体化系统”,通过视频对整个课程进行数据采集的分析,包括学生举手率、抬头率以及教师的行为方式等等,针对目标缺陷改进教学。

人工智能还可实现随时互动,避免重复劳动。程洪说,智能系统不仅能将教师从批改试卷等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可实现课堂和课下的全时互动。智能系统会将学生做题的数据回传数据库,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避免重复讲解。

“人工智能是辅助工具,其使命不是取代教师,而是让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把教育做得更好。”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说。

“人工智能时代不可逆转地到来,未来信息化将从支撑教学,转为与教学深度融合。只要有利于教育教学,我们都乐于去尝试。”北京市十二中教育集团校长李有毅说。

不过,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坚信,传统教育方式仍不可替代。在北京十二中高二化学教师赵虹华看来,面对面教授过程中所包含的师生情感互动,是微课和网络答疑不具备的,教师有时候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获得反馈,学生也从老师的表扬或批评中得到情感支撑。

未来教育中人工智能应发挥三个方面的核心价值

国家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等有关人士认为,未来教育中,应当让人工智能发挥三个方面的核心价值。

精准化。基于大数据,通过对微观数据的搜集,可以进行宏观的科学决策。比如根据数据进行教育布局,学校设什么专业、设什么就业的方向,有了具体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可以避免一些“拍脑袋”决定。

差异化。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分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采集、学习的反馈、数据的分析、成绩的分析,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据了解,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在跟几家企业联合成立大数据应用云课堂,通过三个空间数据的融合构建智慧学习环境。一是教师、图书馆等物理空间的学生吃饭、上课等行为数据;二是学校课程资源空间的数据;三是社交空间的数据。

个性化。通过把学生行为数据拿到数据库进行分析,根据数据调用不同分析工具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内容和学习策略,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颠覆了传统的教学和育人方式,正如专家所言,”人工智能+教育”将重塑教育行业。
B.人工智能实现了从“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有助于解决教师方面模式化的不当教学问题。
C.智能系统不仅能将教师从批改试卷等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可实现课堂和课下的全时互动。
D.人工智能的使命是让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把教育做得更好。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将深刻影响教育,人工智能的多种应用技术在教育领域将得到广泛运用。
B.人工智能使教师不再疲劳,因为 智能系统能将教师从批改试卷等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C.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是必然趋势,,未来信息化将从支撑教学,转为与教学深度融合。
D.传统教育方式是不可取代的,因为传统教育方式中师生情感互动的绝对优势依然存在。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中将发挥怎样的核心价值?并结合学校当前现状,说说你对人工智能化教学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谁能看见鹭鸶的腿
吃了早饭,老庚就准备去城西看鱼翅。
老庚在古城长大。他没事就在古城闲逛,城里的古迹,他都很熟悉。他每次走过江边,都要跟江边镇水几百年的石犀牛说几句话,拍拍牛背。这石犀牛曾被人拉到街上去充当雕塑,后来又被随意扔回江边,还被调了个个,背对着江面。
老庚站在天井里大声喊:“哥哥!哥哥!”
嫂子推开门,把一个漆黑的脑壳伸出来,说:“早就去江边钓鱼了。”
“咦,你的脑壳昨天还是花白的,今天咋就漆黑了?”老庚偏起脖子问。
“我这是染了发!你个疯子!”嫂子“嘭”地一声把门关上了。
老庚把手背在身后出了门。高高瘦瘦的身影,像一根秋风里的老豇豆。老庚边往江边走,边想昨天晚上的电视节目。
昨晚看电视,他随手换到一个频道,看到一个专家正在讲“中国古代的水利建设”。专家指着一张图片说:“为了防止水直接冲击堤岸,人们在堤岸外面筑出一段形状类似鱼翅的分水堤,俗称鱼翅。这段鱼翅就在古城西边,修建于明朝,是目前四川唯一保存完好的鱼翅。”如果不是因为天黑,老庚真想当天晚上就去看看。
老庚出了古城,到了城南的江边,看见江上鹭鸶飞来飞去。他沿着滨江路一直往西走,路上冷冷清清的,只有临水的那一边,隔一段距离就插着一根鱼竿,像一只只贪婪的手,伸向江面。老庚远远地望见哥哥在最远的那根鱼竿附近坐着,白白胖胖的,很显眼。
一艘游船轰隆隆地从江心开过去,船尾拖着一条污水带,就像是犁头从枯了很久的水塘里划过,把下面的淤泥翻了上来。老庚被吓了一跳,朝着江面骂了一句。
一只鹭鸶惊恐地从老庚眼前飞过,眨眼间就在不远处展开一对大翅膀狠命地挣扎,而插在岸边的一根鱼竿也随之剧烈地摇晃起来。老庚飞快地跑到那根鱼竿旁边,发现鹭鸶的腿被鱼线缠上了,而且越挣扎,鱼线缠得越紧。老庚蹲下来,去帮鹭鸶解开鱼线,可鹭鸶显然不理解老庚的好心,拼命拍动翅膀,还来啄他。老庚呵呵笑着。鹭鸶拼命地挣扎,老庚的手被啄出血了。
鹭鸶终于飞走了,老庚直起腰来,发现哥哥跑了过来。“要你多事!我钓不到鱼,钓只鸟回去也可以给你嫂子交差呀。”哥哥拾起鱼竿抱怨着。老庚看到哥哥愤愤不平的样子,不敢再出声了。
老庚继续往城西走,他远远地看到一群人正在施工。近了,老庚发现他们正在拆鱼翅的石条!
老庚的脑袋“嗡”地一声,他冲上去拉住一个撬石条的人,大声问:“你们在干啥?”撬石条的人把老庚拨拉到一边,老庚又扑上去,趴在石条的上面,整个人写成一个“大”字。几个工人过来把老庚抬起扔到路边。老庚呜呜地哭了。
一个工头模样的人走过来说:“你哭什么哭?”老庚说:“这是明朝的东西啊!”“你懂什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走远些,不要影响我们建娱乐城。”工头模样的人说,还小声骂着,“你这个疯子!”
老庚呆呆地坐在岸边,看那些人说说笑笑地拆着鱼翅。
太阳落山,撬石条的人终于收工了,江边安静下来,只有远处的江面上有几只鹭鸶在快乐地飞翔着。老庚站起来,回身去看古城,突然觉得,那片古城像一只被鱼线缠住了腿的鹭鸶。他急急忙忙地跑回古城,一边跑,一边找,一边叫“鹭鸶,鹭鸶……”
一个行人想弄明白老庚在找什么,就问:“你在找什么?”
老庚突然说了一句:“你能看见鹭鸶的腿吗?”
(取材于何晓的同名小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写老庚要去看“鱼翅”,但“鱼翅”究竟是什么,在后文才通过插叙解释,让读者由疑惑到豁然,增加了阅读趣味。
B.作者将背着手的老庚比喻成“一根秋风里的老豇豆”,形象地写出了他高高瘦瘦的外形特征,暗示他清高孤傲的性格特点。
C.文中老庚的哥哥这一形象,无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对待鹭鸶的态度上,都和老庚形成鲜明的对比,起到了衬托老庚的作用。
D.无意中看到的一个介绍古代水利建设的电视节目,激发了老庚坚决保护文物的意识,他决定第二天马上去阻止人们拆除鱼翅。
E. 小说写了鹭鸶被鱼线缠住和鱼翅被强行拆除两个主要情节,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被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小题2】解释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义。(5分)
那片古城像一只被鱼线缠住了腿的鹭鸶。
【小题3】联系全文,请简析小说第2段写石犀牛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文中工头模样的人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周代言谏制度对周人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邵公谏厉王止谤时提到 “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说明周代言谏制度中有“献诗”作为谏言的制度性安排,进入周代体制内的诗歌生产和消费是一种职务行为。
《诗经》中的颂美诗也同样可以理解为谏言。今人以为谏言一定是批评性意见,不能用赞美之词,但古人并不这么理解。古人所谓美颂,不是阿谀奉承,而是树立一个正面人物典型,让君主去学习他们;或者描绘出一种美政理想,要君主去仿效。事实上,古人正是这样理解《诗经》的,当然,周代言谏制度对诗歌发展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社会上层,它其实已深入到社会下层,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政治作用。西周实行过的采诗之制,就是言谏制度的一部分。
周代言谏制度除有采诗、献诗等制度安排外,还有献书的制度安排。“史献书”和“列士献诗”一样,其实都是周代言谏制度的题中之义。《逸周书•史记解》记有穆王要求三公、左史戎夫将前代败亡的历史教训作为鉴戒,“朔望以闻”便可以印证周公所倡导的这种“史鉴”已经成为制度,并对周代社会政治产生了实际影响。
春秋后期,诸子崛起,子书实为史书之旁衍,诸子“上说”也有“史献书”之意,老子为“周守藏室之史”,他以“道德”为中心来阐述自己的思想,提供的是“君人南面之术”,其所著五千言也是政教之谏言,孔子虽不是史官,但他的知识和学问于史,其编撰《春秋》,代行史官之责,也有以史为鉴之意;其一生活动都以政教为中心,《论语》开头两章即是《学而》和《为政》。战国诸子虽然各有个性,但“上说下教”却是他们的共性。尽管他们所进谏的已经不是天子而是诸侯,甚至是卿大夫,但政教谏言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气质仍然是与史官一脉相承的。
“谤”其实是一种政治谏言,是庶人对统治者执政过失进行的公开批评。由于庶人意见不能直陈统治者,故要通过“士传言”来实现。听取庶人谏言是古代传留的政教传统,周代只不过将其制度化而已。
周代服侍天子的“百工谏”人数众多,分工细致。在周代“百工”中最出名的是乐官这个群体,而乐官这个群体中言谏活动最活跃的除了大师,则数俳优。在中国,君主使用俳优有悠久的历史。《韩非子》的记载证明俳优在周代尤其是在东周不仅为君王所喜爱,而且能够参与政教活动,俳优的政教活动主要是进行优谏,《史记•滑稽列传》载有俳优优孟、优旃向君主或公卿进谏的事例。
周代小说是随着“百工谏”的制度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成熟形态出现在春秋后期,故早期小说带有春秋后期的时代特征,它植根于世守其职的周代王官文化传统,受到言谏制度的激励和影响,在注重生活化和娱乐性的同时,仍然将政教工能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说下教”是战国诸子的共性,他们继承了史官的政教谏言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气质,他们进谏的对象已经是诸侯。
B.树立一个正面人物典型,或描绘一种美政理想,让君主却学习效仿,这是古人所谓的颂美,而《诗经》中的谏言大多是颂美诗。
C.周代的言谏制度,对诗歌发展的影响不仅在社会上层,而且波及社会下层,西周的言谏制度就是采诗制。
D.在周代,体制内的诗歌的生产和消费,是一种职务行为,如邵公向周厉王进谏,认为天子应让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举《诗经》中的颂美诗为例,论述言谏制度与诗歌的关系。
B.文章以老子、孔子为例,论述春秋后期诸子思想中的政教谏言
C.文章以《逸周书•史记解》中的记述,论述“史鉴”产生的实际影响。
D.文章按照不同的文学体裁,分层论述了周代言谏制度和文学的关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取庶人谏言这个古代传留的政教传统在周代被制度化,庶人的谏言“谤”通过“士传言”来对统治者执政过失进行公开批评
B.随着“百工谏”的制度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小说,受到言谏制度的激励和影响,政教功能十分突出,而生活化和娱乐性减弱。
C.在中国,君主使用俳优有悠久的历史,在东周俳优能参与优谏等政教活动,史书中记载有俳优向君主或公卿进谏的事例。
D.在周代服待天子的众多“百工谏”中,乐官是最出名的群体,而乐官这个群体中,言谏活动最活跃的除了大师,就是俳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