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卿嫂(节选)

白先勇

不知怎的,我老觉得这两姐弟跟别人很不一样。比如说吧,胖子大娘也还不是有一个干弟弟叫狗娃的,可是她对他一点也不热络,一径骂他做臭小子,狗娃向她讨些我们厨房的剩锅巴要吃一顿臭骂,才捞到几包;可是玉卿嫂对她干弟弟却是相差得天远地远。

平日玉卿嫂是连一个毫子都舍不得用的。我妈的赏钱,她自己替人家织毛衣、绣鞋面赚来的工钱,一个子一个子全放进柜子里一个小漆皮匣子中,每次到了月尾,我就看见她把匣子打开,将钱抖出来,数了又数,然后仔仔细细地用条小手巾包好揣到怀里,拿到庆生那儿去。

每次玉卿嫂带我到庆生那里,一进门她就拖着庆生到窗口端详半天,一径问着他这几天觉得怎么样?睡得好不好?天亮咳得厉害不厉害?为什么还不拿棉袄出来,早晚着了凉可怎么是好?天凉了,吃些什么东西?怎么不买斤猪肝来炖炖?菠菜能补血,花生牛肺熬汤最润肺——这些话连我都听熟了。

玉卿嫂真是什么事都替庆生想得周周全全的,垫褥薄了,她就拿她自己的毡子来替他铺上;帐子破了洞,她就仔仔细细地替他补好;她帮他钉纽子,做鞋底,缝枕头囊——一切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情,她总要亲自动手。要是庆生有点不舒服,她煎药熬汤的那份耐性才好呢,搅了又搅,试了又试。有一次庆生感了风寒,五卿嫂盘坐在他床上,拿着酱油碟替庆生在背上刮痧时,我直听到她刮了多久就问了多久:“痛不痛?我的手太重了吧?你难过就叫,噢?”忽儿她拿着汗巾子替他揩汗,忽儿她在他背上轻轻地帮他揉搓,体贴得不得了。

玉卿嫂对庆生这份好是再也没说了,庆生呢,要是依顺起来,也算是百般迁就了,玉卿嫂说一句他就应一句。然而我老觉得他们两个人还是有点不对劲,不知怎么的,玉卿嫂一径想狠狠地管住庆生,好像恨不得拿条绳子把他拴在她裤腰带上,一举一动,她总要牢牢地盯着。庆生的手动一下,她的眼珠子就转一下,我本来一向觉得玉卿嫂的眼睛很俏的,但是当她盯着庆生看时,闪光闪得好厉害,嘴巴闭得紧紧的,却有点怕人了。庆生常常给她看得发了慌,活像只吃了惊的小兔儿,一双眸子东窜西窜,似乎是在躲什么似的。我一个人来和庆生玩还好些,我们下着棋有谈有笑,他一径露着一嘴齐垛垛的牙齿,好好看。

要是玉卿嫂端坐在旁边,他不知怎么搞的,马上就紧张起来了,心老是安不下来,时不时就拿眼角去瞟玉卿嫂一下,要是发现她在盯着他,他就忙忙垂下眼皮,有时突地两只手握起拳头,我看到他手背的青筋都暴起来了。说起来也怪得很,庆生虽然万分依从玉卿嫂,可是偶尔他却会无缘无故为些小事跟玉卿嫂拗得不得了,两人僵着,默默地谁也不出声,我那时夹在中间最难过了,闷得好像透不过气来似的,只听得他们呼吸得好重。

有一件事情玉卿嫂管庆生管得最紧了,除了买东西外,玉卿嫂顶不喜欢庆生到外面去。为了这件事,庆生也和玉卿嫂闹过好几次别扭。我最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妈到姑婆那儿去了。玉卿嫂带了我往庆生那儿,庆生不在屋里,我们在他房里等了好一会儿他才回来,玉卿嫂一看见他马上站起来劈头劈脸问道:“到哪里去来?”

“往水东门外河边上荡了一下子。”庆生一面脱去外衣,低着头答道。

“去那里做什么?”玉卿嫂的眼睛盯得庆生好紧,庆生一直没有抬起头来。

“我说过去荡了一下子。”

“去那么久?”玉卿嫂走到庆生身边问着他,庆生没有出声。玉卿嫂接着又问:一个人——?” 她的声音有点发抖了。

“这是什么意思?当然一个人!”庆生侧过脸去咳了几声躲开她的目光。

“我是说——呃——没有遇见什么人吧?”

“跟什么人讲过话没有?”

“真的没有?”

庆生突然转过脸来喊道:“没有!没有!没有!——”

庆生的脸涨得好红,玉卿嫂的脸却变得惨白惨白的,两个人嘴唇都抖——抖得好厉害,把我吓得不敢出声,心里直纳闷。他们两人怎么一下子变得一点也不斯文了呢?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胖子大娘对待干弟弟狗娃的行为与玉卿嫂对待干弟弟庆生的行为相对比,“相差得天远地远”突出了玉卿嫂对庆生的关爱之深。
B.玉卿嫂平时不太花钱,她将工钱一个子一个子存放在柜子里,到了月尾又将钱抖出来,数了又数,这说明她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C.玉卿嫂对庆生的一举一动,总要牢牢地盯着,这反映出玉卿嫂很疼爱庆生,总怕他出意外。
D.小说所写的为家常小事,富有生活气息,通过细节刻画,将玉卿嫂对庆生的关怀体贴融入平常小事的叙述之中,凸显姐弟情深,令人感动。
【小题2】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说,玉卿嫂对她干弟弟庆生前后的表现矛盾,这样设计不合情理;有人则不以为然。请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30 04:43: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本身的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但是在西方,“反智性论者”和“反理性论者”一方面颇相牵缠,而另一方面又有分别。神学史和哲学史上颇不乏反理性之士,此在西方即所谓徒恃理性不足以认识“上帝”或“真理”。所以一般地说,反理性论者只是对“理性”的使用际限有所保留,并非完全抛弃“理性”。“智性”在通常的用法中则含义较“理性”为广,并可以包括“理性”;反理性论者之不必然为反智性论者,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这两者之间容易牵混不分,则是因为反智论者往往援引反理性者的思想学说以自重。例如尼采、柏格森、詹姆士诸人的反理性论,便常成为政治和社会上反智运动的思想武器。
“反智论”的另一方面则是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我们称他们作“反知识分子”。必须指出,“反知识分子”和“反智性论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只存在于概念上,而在实践中这两者则有时难以分辨。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区别,是因为社会上一般“反知识分子”常常以知识分子为攻击的对象,而不必然要直接触及“智性”的本身,虽则对知识分子的攻击多少也含蕴着对“智性”的否定。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尽量用“反智论者”一词来兼指“反智性论者”和“反知识分子”两者,非十分必要时不再进一步加以区别,以免引起理解上的混乱。
中国政治上的反智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我在本篇中只能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详论且俟将来。首先必须说明,本文虽以讨论反智论为主旨,但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以反智为其最主要的特色。相反地,至少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还可以说是比较尊重智性的。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明、清以八股文取士最受现代人攻击。然而撇开考试的内容不谈,根据学者统计,明初百余年间进士之来自平民家庭(即三代无功名)者高达百分之六十。这样一种长时期吸收知识分子的政治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选自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反智论”相关信息的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反智论”也可以翻译为“反智识主义”。如果要对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研究“反智”现象的学者都觉得是比较困难的。
B.“反智论”这种理论并不只在政治领域才出现,它存在于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果仔细分析,总能找到一些存在的痕迹。
C.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各王朝都在以一定的知识标准选拔人才,这种长期选拔使用知识分子治国的政治传统是独一无二的。
D.“反智论”的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在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这类现象依旧存在于文化之中。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神学和哲学史上的反理性论者部分地认可“理性”,所以他们认为要完美地认识“上帝”或“真理”,只依靠理性是不够的。
B.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还是可以说很尊重智性的,所以作者不认为反智是中国政治传统的最主要特色。
C.“反知识分子”常以知识分子为批评对象,他们在批评中也直接触及了对“智性”的否定,因此,他们也怀有“反智论”的态度。
D.反智论者常常引用反理性者如尼采、柏格森等人的思想学说来抬高自己学说的地位,因此人们难以分清反理性论者和反智性论者。
【小题3】根据文意,“反智论”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
不管是零下30℃的严寒,还是40℃的高温;不管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还是乘风破浪的军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主持研制的导弹在哪里,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地注视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禁不住泪流满面。
只因为青年时代“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于本水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导弹事业。
不寻常的《英华大辞典》
于本水的书架上摆着一本《英华大辞典》。它可是于本水的“宝贝”,来历非同寻常。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U-2高空侦察机经常来我国上空偷偷侦查,被我防空导弹击落后,又伺机机动逃逸,即制导雷达一开机,它便机动逃出防空导弹杀伤区。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于本水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研究小组昼夜攻关。最终,他们拿出了一套被空军指战员称为“近快战法”的有效方案。
他清晰地记得,1963年11月1日,地空导弹二营首次用“近快战法”击落一架美U-2飞机。此次战斗后,“近快战法”便向地空导弹部队推广。于本水也因此荣立三等功,奖品就是这本《英华大辞典》。
八年磨一剑
1980年,于本水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开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
面对新型号研制任务,他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案。他主张飞行试验是防空导弹研制阶段的重要环节,试验状态多、周期长、费用高。因而,从1982年开始,就在某试验基地开展各阶段飞行试验。
“没有到过茫茫戈壁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季节交替之时黄沙漫天的恶劣天气,也难以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艰辛。”于本水说,那是他人生中难得的记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试验队的同志们远离京城和亲人,来到荒漠戈壁,相互之间结下了胜似亲人的感情。”在长达8年的研制过程中,于本水带领设计师队伍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1992年11月,该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自己养“鸡”下“蛋”
1991年的海湾战争震动了中国高层。他们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国防重点必须放到发展航天事业上。于本水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靠进口外国武器并不现实。
为研制适应现代国防需求的第三代导弹,经验丰富的于本水再次挑起大梁,承担起型号总设计师的重任。他带领队伍,通过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型号,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完成了我国首套“单车集成”设计。
2002年,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导弹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靶场飞行试验,他亲临现场,帮助把关分析问题;飞行试验故障,他花了大量心血,帮助团队进行故障分析……最终,该型号导弹研制成功并交付相关用户,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增强了国威和军威。
“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母鸡’,下‘鸡蛋’。”于本水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国情,实现防空导弹“弹族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技术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问及当年的选择时,不善豪言壮语的于本水平静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中国科学报》2016年1月16日,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对于个人名利,于本水看得很淡,他将成功的秘诀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开展的每一项重大技术攻关,于本水也总不忘将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排在“成果完成人”的前面。
(《内蒙古日报》2015年6月5日)
②1948年,于本水离开家乡,60多年来他从没忘记养育他的热土。于本水捐了9万,帮家乡4000多户人家安装了自来水。为他的母校大营城子小学捐款2万元,为100多名师生换了新桌椅。每次回家乡,总要到母校看看,他说:“饮水思源,我感谢家乡教育的启蒙,希望家乡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人民日报》2015年6月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激励着于本水攻破了无数难关,从而确立了中国导弹事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B.首次使用“近快战法”击落美U-2飞机,于本水为此被奖励一本《英华大辞典》,这是他践行守卫祖国领空理想的珍贵纪念。
C.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总设计师”的称号。
D.“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于本水认为不能只购买外国的武器,要立足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发展之路。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情却异常平静。
B.从一穷二白起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于本水功不可没。
C.海湾战争也让于本水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他认为国防建设的重点是航空航天事业。
D.“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题目简洁醒目,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又表现传主的品质,同时也自然流露出作者对传主的赞美之情。
E. 材料主要通过正面描述来展现于本水的突出成就,或客观描述,或传主自述,既有概括介绍,又有细致的描写,真实性和可读性都很强。
【小题3】有人说“于本水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怀”,你认为所选材料体现出于本水哪些情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个军礼

黄传会

军礼,属于军人的一种礼节。四十五年军旅生涯,我记不清自己敬了多少军礼,又见过多少军人敬礼。但是,有三个军礼,却让我至今仍难以忘怀。

1969年初冬,我应征入伍。连队在福建连江黄岐半岛,我分到观察班,带我的老兵姓曹,大家都管他叫曹老兵。1965年入伍,长条脸,细腰杆,军事技术过硬,就是作风有些稀拉,敬礼的时候,右手随便往上一扬,像是与人打招呼。我们几个新兵偷偷在背后笑他:还老兵呢,这敬的哪门子军礼?曹老兵最大的毛病是爱发牢骚,总是抱怨。伙食不好,他会说“这饭菜,该拿去喂猪!”紧急集合次数多了,他会说“白天累死了,夜里还折腾?”他好几次叨叨“这个破连队我算呆够了,恨不得立即打铺盖走人”。

转年深秋,老兵退伍的命令下达了,名单上有曹老兵。那几日,我发现曹老兵整个变了个样儿,背驼了,眼凹了,话没了。老兵离队的那天清晨,大家到操场送行。曹老兵泪流满面,默默无语。战友们大声地喊着“再见”“一路平安”。忽地,曹老兵一个翻身又从车上跳了下来,只见他一个一个给大家敬礼,那军礼敬得特别标准,特别深情。当时,我还纳闷,你曹老兵不是说“这个破连队我算呆够了”,怎么真让你退伍,你竟然这么舍不得?后来,在连队生活时间长了,我才慢慢理解了军营在军人心中的分量。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赴宁波某潜艇支队体验生活,正赶上一艘远航的潜艇准备返航。政委告诉我,远航期间,这艘艇可谓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离开码头不久,空调系统便出了故障,艇员们愣是在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环境里生活了三天。在一次鱼雷攻击中,潜艇突然遭遇“掉深”,潜艇瞬间从三十米掉到了九十米。如果不是艇长措施采取得力,后果不堪设想。刚刚出了公海,不明国籍的侦察机便跟踪而来。返航途中,无线电联系中断了整整二十四小时,支队首长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返航时刻终于到来了,中午,码头.上站立着迎候的官兵和家属。不知道是谁最先喊了声“来了”,只见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个黑点子,慢慢地,黑点子变成了深灰色的舰桥。潜艇靠上了码头,升降口打开了,艇员们鱼贯而出,在码头上列队。艇长刚刚向支队长报告完毕,这时候,让我惊奇的一幕出现了:按条令规定,两军人相遇时,下级应该先向上级敬礼,但此时面对出生入死远航归来的部属,支队首长破例了——所有的首长“哗”地冲进队伍里,率先向远航归来的舰员敬礼,那一个个军礼敬得激情四射。

当了四十五年兵,我记不清自己敬了多少个军礼,但一直记住分量最重的那个军礼。

2012年9月25日,中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入列。辽宁舰,弹拨着国人的心弦,背负着民族的期望,见证着中国海军百年追梦的旅程。我登上辽宁舰,阳光特别明媚,舰艉旗杆上的八一军旗在猎猎飘扬。站在飞行甲板上,一架架“空中飞鲨”分列两旁,尽显英姿。激动、震惊、振奋、奔腾的情感,似八月正在涨潮的大海。

此时,想起了半个多世纪前,海军首任司令员肖劲光视察威海刘公岛,借租一艘小渔船。渔民一边摇着櫓,一边有些不解地问:“你是个海军大司令,怎么还得租俺的渔船?”肖劲光神色凝重地对身旁的随行参谋说:“大家都要记住今天这个日子,海军司令员可是租用老百姓渔船视察刘公岛的!”我又想起1980年5月,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将军率团访问美国。站在“CV-63小鹰”号航空母舰甲板上,刘司令员沉思许久。后来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那时,我脑海中想的只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中国也有航母?”“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将军这一誓言,成为一个民族的誓言。

这艘由苏联研制名为“瓦良格”号的航母,在经历了冷战结束后的巨大动荡后,本世纪初辗转进入中国,数年里,在大连造船厂悄悄进行脱胎换骨般的蜕变。

造舰重要,组建一支航母接舰部队更重要。这是一次大海的推荐,这是一次祖国的挑选!要“有理想、有追求”,选“特别想干、特别能干”的人加入接舰部队!要“有能力、有潜力”,为航母事业选“中坚力量”和“种子人才”!要“高起点、高标准",全海军遴选,大范围考核,优中选优,选出精兵强将!

外电预测,即便中国的第一艘航母下水了,与之配套的舰载机仍然是个未知数。然而,2012年11月23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载机歼15首次着舰起飞的惊天大戏,便在渤海湾拉开大幕。戴明盟第一个驾驶“空中飞鲨”升空,一转弯,二转弯,调整好姿态,瞄准甲板跑道,疾飞似箭的“空中飞鲨”,滑行数十米后,平稳地停了下来。紧随戴明盟之后,又有四位飞行员依次驾驶“空中飞鲨”,顺利完成了拦阻着舰和滑跃起飞。万众共注目,一着惊海天!

该离舰了,我顺着舷梯回到了码头。注视着眼前这个钢铁巨人,慢慢移动视线,从舰艉到舰艏,我在注视着一段长达百年的历……我缓缓抬起右手,庄严地向辽宁舰敬礼!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7月31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构思写作,首段总领全文,结构特点与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相同。
B.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对三个军礼展开叙述和描写,使文章结构显得紧凑自然。
C.老兵的军礼“特别深情”,首长们的军礼“激情四射”,我的军礼“庄严”,作者写出了三个军礼的不同特点。
D.结尾一段中“长达百年的历史”,指新中国海军建军以来的历史,在这里,“百年”不是一个确数,只是一个概数。
【小题2】作者说“有三个军礼,却让我至今仍难以忘怀。”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这三个军礼难以忘怀的原因。
【小题3】文章插入叙述肖劲光、刘华清两位海军司令员的有关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烟雨淹城
涂万作
①风从远处吹来,在繁繁复复的蒹葭间流动,一座历经沧桑的淹国故都若隐若现,梦回春秋,常州淹城。
②《诗经》开篇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千年时光,讲述一个美丽邂逅:翩翩少年,寤寐思怀,辗转反侧,只为伊人。常州人传说《关雎》中窈窕淑女原型,正是淹城的主宰者淹君的女儿百灵公主,而那位好逑君子则是留国的王子南。
③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的泽国水乡,是春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地面水城遗址。淹国最早为奄国,淹君即奄君。淹城诚如其名,三河环绕构成三道天然防线,是冷兵器时代上佳用兵之地。关于淹城及淹城主人历史真实的研究,一说淹城乃商末周初奄国的国都,奄君即山东曲阜之东的奄国君主,因背叛周成王被逐,率残部辗转南下,在此开河筑城;一说春秋晚期吴国公子季札不满阖闾刺杀王僚夺取王位,与之决裂,并在封地建造此城。
④遗址文化是古代人类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交融的结晶,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拣一块瓦就是历史。淹城遗址出土文物逾千件,最轰动学界的,是在内城发掘出的一批国宝级独木船,其中最大的一只为整段楠木火烤斧凿而成,被誉为“天下第一舟”。
⑤我是仲冬时节造访淹城的,这个占地面积逾七平方公里的故都遗址,沉睡在一片苍郁的草木深处,子城河沿岸的索索蒹葭与水中的点点残荷,仿佛在诉说曾经戎马倥偬的铁血岁月,以及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顺着关雎桥一路走来,会馆长亭,廊桥古驿,以及渡口孤舟,一派春秋遗韵。凭栏四望,但见城依势而逶迤,水环抱而淼淼,三城之内,茂林修竹,古木扶疏,墩坝错落,井然有序。一如民谣所歌:“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罗城;内高墩,外高墩,四周林立百余墩,城中兀立玉女墩;内河坝,外河墩,通道唯有城西坝,独木舟渡古无坝。”清末《淹城记》云:“泌水之乐,东山之卧,衡门之栖,钓台之依,奚若斯城之天然成趣味,是以游目骋怀,极我视听之娱耶。”足见淹城之美。
⑥诞生于江南腹地的文化淹城,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史诗,诠释了一个神秘国度的匆匆过往。曾几何时,金戈铁马,群雄争霸;诸子百家,人文荟萃。一个个古风洋溢的朝代,成就了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看徐州,春秋看淹城的特定文化符号。淹城就这样从历史深处走来,2004年苏州世界遗产大会将其定义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被人们誉为中国“江南第一水城”。
⑦走过一片芦苇堤,来到紫罗城内淹君殿遗址,这里曾是淹君临朝理政与日常生活之所。试想当年,应是殿宇高阔,辉煌至极。如今衰草遮蔽,一片空旷,让人不胜叹惋!这座凝聚着中华易学文化精髓的几何图水城,形似龟背,环回曲折,奥妙无穷。徜徉其间,仿佛走进古老的迷宫,感觉是那样悠远而神秘。
⑧淹城最神奇的传说莫过于金井、玉井的故事。相传金井玉井是淹城殿阁两边的聚宝盆,金井中有金门槛,每当天空出现“七巧云”的时候,井中便鼓乐声声,井口金光烁烁。而玉井又称玉龟井,说淹君有白玉龟一对,乃护国之宝。白玉龟每天生蛋一枚,形如白玉。玉蛋在井底堆积,银光闪闪。金井玉井,金银掩映,暗喻着淹君的贪婪与富有。淹城还是文人武将涉足之地,据说南宋名帅岳飞那句至理名言“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会太平”,就是在屯兵淹城时对将士们说的。
⑨走春秋淹城,读千年故事。淹城就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一座形象的演兵场,一支古老而悠扬的江南牧歌!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用《关雎》中的故事引出下文对淹城的描写和介绍,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展示淹城的文化内涵,增加文学美感。
B.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写出遗址现存的每一片土、每一块瓦,可能都凝聚着特定的历史价值,蕴含作者对遗址文化尊重、珍视、保护的态度。
C.文章第⑤段通过引用民谣和《淹城记》的记载来展示淹城故都的建筑文明和优美风光,与现在的淹城形成对比,昔盛今衰,引人叹息。
D.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把淹城的现实与历史、传说与史实有机结合,相互穿插,为我们展示了这个神秘故都的独特魅力。
【小题2】紫罗城内淹君殿遗址“如今衰草遮蔽,一片空旷”,情在景中,请结合文本谈谈对“叹惋”之情的理解。
【小题3】作者在结尾说“淹城就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一座形象的演兵场,一支古老而悠扬的江南牧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短短一句话让网友兴奋了。11月12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EAST核聚变装置在2018年实验中又有突破。

被寄予最大希望的核聚变实验方案叫“托卡马克”——用超强的磁场约束高温的核燃料。EAST又称东方超环,是中国研制的世界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它使用超导体,以最小的能耗获取最强的磁场。EAST近年来一直走在国际竞争最前列,在高性能、稳态、长脉冲等离子体研究方面成绩傲人。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万宝年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次大家关注的‘1亿度’,是电子温度。媒体喜欢简化成‘等离子体温度1亿度’。”

“EAST就好比一个炉子,”万宝年说,“炉子越大,越容易提升核心温度。EAST比较小,实现电子温度1亿度比较难;将来ITER(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用同样的办法实现2亿度,就容易多了。”

万宝年说“实验在8月份就已经完成,但当时没有立即发布,因为确保数据准确需要重新校核所有的测量设备和大量计算。”

“得到实验结果时,我并没有太激动,因为这是预料之中的。”万宝年说,“这次的实验是我们长期计划中一个点上的阶段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是10月下旬在印度举办的第27届国际聚变能大会上公布的,国际同行给予高度评价。11月12日消息在国内发布后被广为转发。

(摘编自高博《电子温度1亿度,中国人造太阳“内力惊人”》,《科技日报》2018年11月14日)

材料二:

人造太阳指的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中国的人造太阳又称为“东方超环”。中国的人造太阳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热核聚变试验堆的一个里程碑。

人造太阳是清洁能源的代表,与现有的核能(核电站)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利用核聚变,后者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的能量来发电或作为动力驱动,如核动力航母等。

但是,核电站的核能存在核废料的处理、核辐射、核燃料铀的开采和提料难等问题,安全问题更是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与之相比,人造太阳的安全问题可以控制,而且聚变产物没有放射性。聚变燃料的保存运输、聚变电站的运行都比较安全。聚变原料取之不尽,其主要燃料就是海水中的氘和氚。一升海水提取的氘能产生的聚变能源相当于300升汽油。

要想让人造太阳的产能和供能成为现实,必须有几个条件。一是1亿度以上的高温,二是长时间约束在有限的空间中,三是有足够高的密度。在高密度条件下,当等离子体温度达到1亿度以上,可使数目可观的粒子具有足够动能克服原子核之间的斥力而实现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可观的聚变能。

(摘编自张田勘《中国“人造太阳”实现1亿度运行,意味着什么》,《新京报》2018年11月15日)

材料三:

为推进可控核聚变研究,各国联合推动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近日在科技部举办的中国加入ITER计划十周年纪念活动上,科学家就“核聚变是能源的美好未来吗”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从一种原子核变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核聚变能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聚变的主要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太阳的中心温度极高,气压达到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氢原子的两个“同胞兄弟”——氘和氚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说,实现受控热核聚变反应至少要满足两个苛刻条件。第一,极高的温度。氘核与氚核间发生聚变反应时,温度须达到5000万摄氏度以上。这种在极高温度下才能发生的聚变核反应也称热核反应。第二,充分的约束。即将高温等离子体维持相对足够长的时间,以便充分地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足够多的能量。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和改进磁场的形态和性质,从而能够实现长时间的等离子体的稳定约束,并解决等离子体的加热方法和手段,达到聚变所要求的温度。此外,在此基础上,解决维持运转所耗费的能量大于输出能量的问题。

2017年7月,EAST装置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5000万摄氏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创造了核聚变的世界纪录。

罗德隆说,我国积极参与、推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参与ITER项目10年,中国核聚变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大踏步前进发展。如今,我国在核聚变领域处于与国际同等甚至某些方面领先的地位。

(摘编自喻思南《走近“颠覆性技术”:核聚变是终极能源吗》,《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超环是托卡马克的一种,它使用超导体,能耗小,获取的磁场强,可以用超强的磁场约束高温的核燃料,近年来一直走在国际竞争前列。
B.EAST比ITER小,用同样的办法实现电子温度1亿度比ITER难。因为EAST就好比一个炉子,炉子越小,提升核心温度越难。
C.现有的核电站、核动力航母等释放能量的方式与东方超环不一样,后者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的能量来发电或作为动力驱动。
D.—种原子核变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能够释放能量,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聚变成氦原子核,就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聚变装置EAST在2018年8月的实验中就取得了突破,但直到11月12日才公布,体现出研究所审慎的态度。
B.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得到国内网友的广泛关注,但所长万宝年并未沉迷于激动之中而不能自拔。
C.核裂变电站存在着核辐射等安全问题,且核原料开采和提料难;而核聚变电站的运行比较安全,核聚变原料取之不尽,相比来说优势明显。
D.中国2007年就加入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并积极推动这一计划。目前,在核聚变领域已处于与国际同等甚至某些方面领先的地位。
【小题3】我国近年来在“人造太阳”研究上取得了那些突破?根据材料推断,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朝哪些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