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走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小题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小题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分)
【小题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
【小题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8-24 10:36: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冷这个人
申平
老冷这人长得就冷,黑黑的一张脸,怎么看怎么严肃,偶尔闪过几丝笑容,也好像是在冷笑。
在单位,老冷显得落落寡合,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一般谁有什么喜庆事,也不大招呼老冷。这是因为,老岭曾两次“闹宴”.
第一次,单位上的人-起被一家企业请去吃成立10周年的大餐。企业老总容光焕发,酒量惊人,他一个桌一个桌地挨着敬酒,敬到老冷这桌,别人都干了,惟有老冷不喝。老总说:“这位先生 为什么不喝?”老冷说:“我不会喝。”老总说:“不会喝也得喝,你不喝是看不起我。”老冷突然变了脸:“你这么说,我就不吃你的饭!”说着,竟把筷子一扔,拂袖而去。闹得那个老总目瞪口呆。
还有一次也是为了喝酒。单位一个同事结婚,老冷也去贺喜。新郎新娘敬酒时又在老冷这里卡住了。新郎说:“老冷,这是喜酒,干了吧。”老冷放在嘴唇上沾了沾,说:“我实在喝不了。”新郎说:“老冷,我结婚,你不高兴吗?”老冷勃然作色:“你结婚,我高兴什么!”又拂袖而去。
人都说老冷太古怪了,就像一块冰,冷冰冰地不近人情.
但是老冷就那么冰冷冷地活着。别人的议论、领导的看法,似乎在他那里统统失效,他想怎么活就怎么活,想怎么冷就怎么冷,谁也对他无可奈何。
突然有一天,老冷冷出了威风,冷成了一个街谈巷议的英雄人物。事情说起来也不复杂,就是老冷帮人告倒了一个贪官。
老冷有个邻居,两家人经常互相走动一下。这天邻居又来串门,激愤地说起所在工厂的事情来。原来那工厂过去是个好厂,但自从换了个新厂长,整日里贪污挥霍,不事管理,厂子已闹到倒闭的边缘,眼看饭碗就要砸了。
老冷听到这,忍不住冷冷地说:“你们活该,为什么不去告他?”
邻居说:“怎么不告?可告不倒人家,人家上头有人。为告他,厂里的一个秘书还给开除了呢!”老冷忽然就生了很大的气,他拍了一下桌子说:“清平世界,朗朗乾坤,还有这等鸟事!我就不信这个邪。你敢出头,我帮你告他!”
于是,老冷便主动卷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反贪战中去了。他悄悄展开调查,他没日没夜地写材料。最后,他竟然和那邻居-起,亲自到纪检委、反贪局检举揭发。
人家留下了他们的材料,说要组织调查,先让他们回去等消息。可等来等去,也不见有什么反应,倒是那厂长找个岔子把老冷的邻居给炒了.
邻居虽没怨老冷,但他的老婆却总到老冷家哭天抹泪,老岭的老婆也抱怨他没事找事。老冷气不过,就一个人又跑到纪检委、反贪局去了。
不久,上级派来工作组进驻工厂。很快,-一个大肆贪污挥霍国家财产的蛀虫被挖了出来,由此还牵扯到一些重要领导。工厂重组了领导班子,工人们扬眉吐气,生产重现生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想起老冷,都说老冷是大功臣,于是敲锣打鼓到老岭家送牌匾、送奖金,老冷一夜之间就成了名人。
这天,市里举行了一个报告会,请反贪英雄老冷来做报告.老冷冷着-张脸走上台去,开口说道:“我不想来,市里领导非让我来,来了我也没什么可说的。我只想说一句话:我不过干了一件许多人应该干但却不肯干的事。今天的掌声再热烈,也不如昨天对不平的事伸出一个小拇指的好。就这些,我讲完了。”
老冷说完站起来冷冷地走了,把1000多人冷冻在会场里。会场内鸦雀无声,人们都在冷静地思考问题。
(有删改)
【小题1】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心理等描写,真实形象地塑造出了老冷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语言生动形象、幽默诙谐。
B.小说中通过领导敬酒和喝喜酒的情节,刻画出老冷与众人不同的“冷冰冰”的古怪性格,为下文情节做好铺垫。
C.文章结尾老冷的发言和举动,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再次强化了老冷之“冷”,而且还升华主旨,发人深思。
D.这篇文章有多重主旨,既表现出反腐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表现出了小人物的正能量,讴歌了反腐英雄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通过小人物反腐成功,体现出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刮骨疗毒,有贪必肃,光明驱散黑暗的主旨。
【小题2】请简要概括老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题3】本文的情节设置巧妙,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小题1】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2】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七个铜板
匈牙利莫里兹
①穷人也可以笑,这本来是神明注定的。茅屋里不但可以听到呜咽和嚎哭,也可以听到由衷的笑声。甚至可以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
②我很熟悉那个世界。我父亲所属的苏斯家族的那一代经历过最悲惨的贫困。那时,我父亲在一家机器厂打零工。他不夸耀那个时代,别人也不。可是那时候的情景是真实的。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再也不会像在童年的短短的岁月中笑得那样厉害了,这也是真实的。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终于笑得流眼泪、笑到咳嗽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红脸盘的、快活的母亲,我怎么会笑呢。
③有一次,我俩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找七个铜板,就是她,也从来不曾像那一次笑得那么厉害。我们找寻那七个铜板,而且终于找到了。三个在缝衣机的抽屉里,一个在衣橱里,另外几个却是费了更大的劲才找出来的。
④头三个铜板是我母亲一个人找到的。她希望在缝衣机抽屉里再找到几个,因为她时常给人家做点针线活,赚来的钱总是放在那里面。我看着我母亲在抽屉里边搜寻,线、顶针、剪子、扣子、碎布条等等中间摸索,又突然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它们都躲起来啦!”她蹲在地板上,把抽屉放下来,像是怕它们会飞掉。她又像人家用帽子扑蝴蝶似的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
⑤看她那个样子,叫你不能不笑。“它们就在这儿啦,在里头啦。”她咯咯地笑着说,不慌不忙地把抽屉搬起来,“假如只剩一个的话,那就应该在这儿。”
⑥我蹲在地板上,注视着有没有晶亮的小铜板悄悄地爬出来。可是,那儿没有一样东西蠕动。事实上,我们也并不真的相信里面会有什么东西。我们彼此望望,觉得这种儿戏可笑。
⑦我碰了碰那个翻了身的抽屉。“嘘!”我母亲警告我,“当心,会逃走的啊。你不晓得铜板是个多么灵活的动物,它会很快地跑掉,它差不多是滚着跑的。它滚得可快哪……”我们笑得前仰后合。我们从经验中知道一个铜板多么容易滚走。
⑧不过,我的心里倒动了一个念头。“亲爱的妈妈,我知道一个地方有一个铜板。”
⑨“在哪儿,我的孩子?我们快把它找出来吧,别让它像雪一般融掉。”
⑩“玻璃橱里,在那个抽屉里。”
“哦,你这倒霉孩子,亏了你早先没有说出来!不然,这时一定不在那里了。”我们站起来,走到早已没有玻璃的玻璃橱前,还好,我们在它的抽屉里找到了那个铜板,我知道它一定是在那。这三天来,我一直准备把它偷走,就是不敢。假如我敢偷的话,我一定拿它买了糖啦。
“得,我们已经有四个铜板了。打起精神来吧,我的小宝贝,我们已经找到一大半了再有三个就够了。在天黑以前我还可以洗不少衣服呢。快点儿吧,也许其余的抽屉里都有一个铜板呢。”我母亲对每一个抽屉都唠叨一番。“瞧,这一个最多!”她笑着叫道,拉出那个连底也没有了的最下一层的抽屉。她把它套在我的脖子上,于是我们坐在地板上,放声大笑。
“别笑了,”她突然说道,“我们马上就有钱了。我就要从你爸爸的衣服里找出一些来。”墙上有些钉子,上面挂着衣服。你说怪不怪,我母亲把手伸进头一个口袋,就马上摸到了一个铜板。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瞧,”她叫道,“我们找着了!我们已经有多少啦?简直数不过来了!一,——二,——三,——四,——五,——五个!再有两个就够了。两个铜板算什么?算不了什么。既然有了五个,另外两个没有疑问就要出现的。”
她非常热心地搜寻那些衣袋,可是,天哪,什么结果也没有。她一个也找不出来了。就连最有趣的笑话也没法把另外两个铜板逗出来了。由于兴奋和辛苦,我母亲的两颊已经泛起两朵红晕。再不能让她干下去了,因为这样会叫她马上害病的。夜,不久就要来临。我父亲明天需要一件衬衫,可是我们没法洗。单是井水是洗不掉油污的。这时,我母亲拍了拍前额。“哦,我有多么傻!我就不曾看看我自己的衣袋!既然想起来了,我就去看看吧。”她去看了一下,你相信么,她真在那里找着了一个铜板。第六个。我们都兴奋起来,现在只缺一个了。
到了晚上,我们有了六个铜板,可是我们真好像一个也没有一样。那个犹太人不肯放账,邻居们又像我们一样穷,也不作兴去向人家讨一个铜板啊!除了打心坎上笑我们自己的不幸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这时,一个叫化子走了进来。他用歌唱的调子发出一阵悠长的哀叹。
我母亲笑得几乎昏过去了。“算了吧,我的好人,”她说道,“我在这儿糟蹋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需要一个铜板。少了它就买不到半磅肥皂。”
那个叫化子,一个脸色温和的老头儿,瞪着眼睛看着她。
“一个铜板?”他问道。
“是的。”
“我可以给你一个。”
“这还了得,接受一个叫化子的布施!”
“不要紧,我的姑娘。我不会短少这一个铜板的。”
他把一个铜板放在我的手里,然后满怀着感恩的心情蹒跚地走开去了。
“好吧,感谢上帝,”我母亲说道,“再没有……”她停了一会儿,然后大大发出一阵笑声。“钱来得正是时候!今天再也洗不成衣服了。天黑了,连灯油也没有!”她笑得透不过气来。这是一种可怕的,致命的窒息。她弯着腰把脸埋在手掌里,我去扶她的时候,一种热乎乎的东西流过我的手。
那是血,那是我母亲的血,是她宝贵的、圣洁的血。我的母亲呀,就连穷人中间也很少有像她那样会笑的。
(选自安徽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名篇选读》,有改动)
注:该篇为作者的成名作。作者曾作为战地记者,深入乡村,与农民交友,写下了很多反映社会阶层矛盾、关注贫苦百姓的优秀作品。
⑴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⑵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笑,表现了母亲形象的哪些特征?
⑶解释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①她又像人家用帽子扑蝴蝶似的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
②那是血,那是我母亲的血,是她宝贵的、圣洁的血。我的母亲呀,就连穷人中间也很少有像她那样会笑的。
⑷试从小说的情节发展、表达技巧的角度探究赏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两只狼狗

陈永林

老坎的花狼狗总被村长的黑狼狗咬得遍体鳞伤,花狼狗落荒而逃后,黑狼狗高亢雄壮的欢叫声落满村里的沟沟壑壑。

村长听了黑狼狗的欢叫,就知道黑狼狗又打了漂亮的胜仗,几丝满意的笑容便在村长的脸上跳跃不停。可老坎的脸变成了苦瓜脸,他狠狠地猛吸了几口烟,随后,沉重而无奈的叹息和着烟雾一圈圈从嘴里喷出来了。

片刻,花狼狗呜呜地叫着一跛一跛地来了,狗的脸上掉了块肉,骨头都露出来了。老坎的心痛得痉挛成一团,泪水也涌出了眼眶。老坎的女人说,还是把这条狗送人,省得它三天两头遭罪。老坎却舍不得把狼狗送人。这条狗曾救过他的命。他以前在林场当护林员,一回在林中巡逻时,遇到了一只狼,幸好狼狗拼死相救,才把狼打跑了。前两年,老坎被林场减员增效减下来了。林场领导问老坎有什么要求,老坎说,我想把狼狗带走。林场领导一口答应了。老坎每月只拿一百多块钱的基本生活费,可老坎要养活一家人。老坎便求村长分他一点田地。村长很爽快分给了老坎四亩田地。尽管那四亩田地都是村人不愿种的,但老坎很是感激村长。

老坎没想到他的狼狗总是同村长的狼狗打架,而且村长的狼狗身上每回挂彩。村长便不高兴了,村长便对老坎说,老坎,村里人对我把田地分给你意见很大,我的工作很难做。老坎的女人忙给村长下面条。后来老坎把好话说尽了,村长才说回去研究研究。村长出门时摸着老坎的狼狗的头说,你的狼狗好厉害。

村长走后,老坎狠狠教训了一顿花狼狗。

后来,花狼狗同黑狼狗打架,打赢了,必定遭到老坎一顿毒打。花狼狗起初很纳闷,再同黑狼狗打架,它佯装败了,想不到老坎竞奖赏了它几块骨头。花狼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主人只想它打架打输。从此,花狼狗只有一忍再忍……

但让老坎震惊的是村长的狼狗有一天竞被人毒死了。

村长黑着脸说,让我查出来谁毒了我的狗,我决饶不了他。村长说这话时,那闪着刀刃寒光的目光在老坎脸上落了落,便移开了。老坎低下头,浑身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村长准以为他的黑狗咬了老坎的花狼狗,老坎记恨在心头,便对村长的狼狗下了毒手。

晚上,老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半宿,还不时叹气。女人也被吵得睡不着。女人说,我们没毒死村长的狗,怕啥?老坎说,可是村长以为我们毒死了他的狗。女人说你跟村长说他的狗不是我们毒死的。老坎又叹气。

第二天一早,老坎还是去了村长家。村长还没起床,老坎站在村长的床前说,村长,你可千万别怀疑我毒死了你的狗,我对老天发誓,我如毒死了你的狗,那我全家都让雷打死。村长一般早晨要睡个好觉,可睡意被老坎弄没了。而且一清早,老坎又说这晦气的话,村长很不高兴,说,老坎,你回家吧。我知道我的狗是谁毒死的。我心里清楚,村长说着转过身,给老坎一个冰冷的脊背。老坎的腿一软,扑通一声,给村长跪下了:村长,我真的没有毒死你的狗,我哪有那么大的胆?村长掀起被子坐起来,大吼:老坎,你还有完没完,我又没说你毒死我的狗!老坎竞哭起来,村长,你一定要相信我……你不相信我,那我就一直跪着。

老坎从村长家出来,心里极清楚,村长还是怀疑我毒死了黑狼狗,怎样才能让村长相信他没毒死黑狼狗呢?

老坎把放有老鼠药的肉包子扔给狼狗时,狼狗嗅出了异味竞不吃。老坎便把肉包子放在手上说,还是吃了吧!其实我也舍不得你离开我,我欠你的恩情,下辈子你变成人我变成狗来还你……老坎哽咽得说不下去,狼狗的眼里汪着泪,呜呜地呜咽两声,眼一闭,一口吃掉老坎手里的肉包子,狼狗蓄在眼里的泪水也滚落下来。老坎的心剜样痛。老坎紧紧搂着狼狗的脖颈,哽咽着说,我对不起你,你心里准恨我,你狠狠地咬我一口吧,我不是人……狗的身子很快变冷变硬了,老坎便嚎啕大哭起来,这是哪个千刀万剐的毒死了我的狗……

村长也被老坎的哭声引来了,老坎见村长来了,哭得更凶了,村长劝老坎。死了就死了,哭不活的。老坎抬起满脸是泪水的脸,我这狗可救过我一次命。我们不知道得罪了谁?他竞毒死我们的狗。村长出门时对老坎说,村里还多了两亩水田,不知道你还想不想种?老坎忙说,种,我当然想种。

【小题1】第二段中,老坎听到黑狼狗的欢叫为什么发出“沉重而无奈的叹息”?请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小题2】小说为什么反复强调“这条狗曾救过他的命”?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
【小题3】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老坎这一人物形象特点,你怎么评价老坎这个人?
【小题4】老坎为了消除自己的嫌疑,毒死自家的花狼狗,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1)村长真的怀疑老坎毒死自己的狼狗吗?结合人物性格和小说情节,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老坎毒死救过自己命的花狼狗来消除村长对自己的嫌疑,你认为这一情节安排合理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阿熳

龚清枫

阿熳是一个现代都市人,像所有都市人一样,阿嫚的活力从清晨睁开眼睛那一刻起就充 斥他的生存空间,快,作为一种时代标志倾注在阿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生活就阿熳的年龄,阿熳的能力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公司里阿熳极得上司赏 识,格外的传呼和丰盈的红包让同事们煞是欣羡,私下的忌恨那自是不在话下。在人生的另一重大方面阿熳更是得天独厚。自阿熳参加工作以来,追求他的女子一直络绎不绝,若挨个 儿排起来,怕不有几十米。这不,眼下就有一位漂亮的女子爱阿熳爱得死去活来,声言此生 非阿熳不嫁。

就这样一种事业、美人辉映,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人生至境,阿熳却突然厌嫌起来。阿熳

睡眠中时常做梦,恼人的是他越来越感觉白天仿佛如梦,到后来他几近不能辨别到底何时是 梦,何时是现实。脑子里的“庄周化蝶,蝶化庄周”宛如舞池里摇曳的闪光,高山中飘忽的 云雾,存在又无可捉摸,每当此时,阿熳就深切地感受到躯体和灵魂被飞逝时间吞噬的痛楚。

最先发现阿熳变化的是阿熳的同事和女友。

在同事们的讶异声中阿熳卖掉了摩托车,买了一辆自行车。从此,阿熳说话变得慢慢的,

走路变得慢慢的,连在公司里做事也变得慢慢的。阿熳的应酬少了,阿熳吃方便面、进快餐 店的次数也少了。总之,阿熳的一切都缓慢起来,似乎上帝用慢镜头播放他的生活。阿熳最 惬意的是骑自行车上班,缓缓地蹬着,悠闲地望着,所有的景物都亲切起来。心头的那份自 在抑制不住,冲破身躯的封锁,凭借微笑向四周舒缓地弥漫。开始阿熳的慢有些生硬,显示 着压抑,不过渐渐地阿熳的慢就慢得自然起来。

阿熳上班要经过一条窄巷,从这条窄巷穿行的也多是自行车。阿熳的慢突出了其他人的 快。有人在后面吼:“没吃饱啊!你!”或是有人骑车迎面冲来,嚷道:“闪开!闪开!” 这时阿熳总是把车尽量踩向路边或者干脆停下来让道,脸上是微微的笑。

渐渐地,穿行于窄巷的上班族注意上了阿熳。大家猜想着阿熳遇着了什么样的好事,何 以恁般舒畅、缓慢、大度。几乎所有的人都忌妒他的悠闲又被他的悠闲征服。也是渐渐地, 这条窄巷的车辆组成了两串长长的缓缓的流动的车队。有幸跟随阿熳前后的车主象是感染了 阿熳无形的心绪,都将自行车踩得一下一下的,不慌不忙,巷里的氛围有序而宁静,阿熳的 笑更具魅力。

“阿熳效应”产生以后,阿熳又喜欢上了太极拳和戏曲。每天早晨上班之前,不论风雨, 阿熳都要踱到附近文化宫去行云流水、圆转如意几番,来回的路上就是他哼唱几段戏曲的大 好时光。

对阿熳最先表示不满的是阿熳的女友。阿熳记得女友与他分手时说话简捷迅猛一如以往 的他。第一句,“你不要面子,我还要呢?骑破自行车,要我陪你走路吗?”第二句,“年 纪轻轻又是太极拳,又是戏曲,未老先衰,我可看不惯。”第三句,“是你先变,而不是我。 拜拜!”说完跨上路边等候的摩托车后座风驰电掣而去。

人们寄希望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女友的离去,对于阿熳仿佛荷叶上的水珠,风轻轻一掀, 不带丝毫痕迹迅速遁去。阿熳仍是慢慢的阿熳,微笑着,一切都是慢慢的。

同事们对阿熳的变化尽可能作了各方面的推敲评议。同事甲说:“阿熳受到重大打击, 看破世事,心灰意懒,可能最终要削发为僧。”同事乙认为:“阿熳去年出差时顺道去过峨眉山,当是得了高人点化,有了些道行,你看他的言行隐隐萦绕着氤氲之气。”新分配来的 同事试探着问:“阿熳精神是否有问题?”同事丁年龄大一些,一向老成执重,反驳道: “几位脱离现实,胡猜乱测。我看阿熳平时不善言谈,城府极深,其中定有名堂,还是先调 查再说。”

一年下来,同事们终究不知阿熳为何而变。然而上司是不管阿熳变不变的,上司只看阿 熳在公司的价值。阿熳之所以荣升为财务科长,是因为一年来他不仅工作时间没有出过一次 差错,而且几次建议采纳后都为公司创益不少。当然,同事们在忌恨之余、惊奇之后就又有 了新话题,猜想阿熳的人事关或……

阿熳放慢生活节奏后,梦越来越少,现在阿熳已不复有梦。阿熳觉得他的生命好长好长, 他的空间好大好大。

阿熳后来还是快过一次,好象积蓄的所有能量都在那一刻突然迸发。当阿熳从自行车上 飞身而起,把那少年从车轮下扑出来时,飞驰的车轮同时就压过他的腰身。阿熳瞬间觉得车 辆、行人、树木、蓝天、大地,所有喧闹,乃至时间、感觉,一切的一切都好慢好慢。他挺 满足地微微一笑,他的最后一个微笑在自行车倒地声中定格。

慢慢的阿熳匆匆地走了。

那条窄巷中,缓缓而行的自行车队,至今仍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选自《2000 年度最佳小说》)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最怡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一段交代了阿熳“现代都市人”的身份及其以“快”为特点的生活方式,“像所有都市人一样”看似闲笔,却突出了阿熳这一形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B.小说第三段用“庄周化蝶,蝶化庄周”来形容阿熳不辨现实与梦境的状态,暗示阿熳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而这也正是他的生活节奏由快变慢的原因之一。
C.小说中多次描写阿熳的微笑。“微笑”不仅是阿熳的一种表情,反映出他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他内在精神的外化,反映出他的性格修养和心境。
D.人们认为女友的离去会让阿熳痛苦悔悟,但阿熳早就厌嫌女友的庸俗浅薄、务实善变,因此对她的离去并不在意。
E.小说选取骑自行车上班,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打太极拳、哼唱戏曲等事情来表现阿熳的“慢生活”,借此倡导了一种环保健康、回归传统的生活方式。
【小题2】为什么阿熳原来在睡眠中时常做梦,而后来不复有梦了?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在刻画阿熳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中多处写周围人对阿熳的态度,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