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昏的蔗园
(台湾)杨云萍

一望的蔗园,大半被染成陆离的赤铜色。——青铜色的夕阳,无言里,悄悄地半沉在苍紫的狮仔山。初秋的冷风刮得半阵蔗叶沙沙蔌蔌的响。
“唉!……哟!……”
桂蕊悲痛地叹了一息,忽惶地把剥下来的枯蔗叶集起来,要捆成一块儿。她的面庞,虽很不似这外国种的蜡蔗那般的青黄色,但她的双手,已是憔悴到非这直径一寸半的蔗茎之可比了。
“十五日了!”
桂蕊忽这样自言自语。
“……初七的下晡同吴伯伯被大人拿去……初八、初九……今儿是二十一了!唉,整个两礼拜了!”
桂蕊的泪珠儿从颊上滴落在蔗园的土块上。然而这土块因几天来的干旱,完全干燥,所以她的几滴泪珠儿,只是留下了几个小小的痕迹而已。
“我们的或者要迟慢二十日,蔗叶不可剥得过光。”
“哟,这是因为你没有下了豆粕的缘故哩!”
“豆粕?哪里有甚么豆粕。因为,哈哈,因为你要耳环,要甚么……所以……”
文能半揶揄的这样回答桂蕊。桂蕊娇然地,故意把圆形丰腻的面庞背着文能说:
“呵呵,讨厌的。你甚么时候曾给了我耳环呢?”
她装像很不愿似的。
“哈哈……枉屈枉屈。”
文能一面这样说,一面拭汗。
青春——贫的、穷的、贱的也有一时的青春,虽是很短,虽是很微,可是他们时常因有这一时的青春,得有一时忘掉了劳动的痛苦,粗衣淡饭的无聊无味。
两礼拜前他俩在这蔗园里的说笑情景,历历地浮出桂蕊的眼前。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难道我们永远应该做牛做马吗!不、不、决不!好,看他们耀武扬威到甚么时候啊!”
文能打进入篱笆门,就愤愤地这样说。
“坚强是不先定了价钱吗?”桂蕊不安地这样问。
“哼,坚强是要先刈甘蔗,坚强是要先刈!而且来了几多的……软土深掘。是哪,软土深掘。”
文能拿出石麟烟包和卷烟的纸,卷了一支烟。可是他只抽了一口,就把那支烟掷在地上,一缕的烟,轻轻地升上这土角屋的屋顶,似从茅草的隙间漏出屋外。
“吴伯伯没有和会社商量商量了吗?我们实在是穷的了不得的……”
“商量?商量甚么!唉!”
文能吐出一个息。
“呵!是,今儿母亲有爽快些没有?”
“今儿早起啜了些泔糜。……又对我说要叫你不要闹事,又是说自从你的父亲死后,是怎样的克勤克俭。幸得你长成到今年二十四,又得赎得一二甲田……万事皆是命运,皆是前注的……
“命运?闹事?……唉!闹甚么事!……是,阿财再有来说甚么?”
他的较浓黑的眉尖一锁,这样说。
“八点左右来的,说至迟也要在本月初,付他应用。”
文能低头了一会。
“我去吴伯伯的那儿走一趟吧……”
“咦,用午饭!饭已……”
“不要。”
文能跑出门,跑了好几步,又跑回吩咐桂蕊说:
“对母亲要较仔细奉待……”

四周已是暮色苍然了。抱流在这蔗园东南边的坝仔溪的潺潺水声,鲜明地流入人们的耳朵。
桂蕊负着一捆的枯蔗叶,疲倦地向归途走去。
“命,命,命运!”
“前注的,是前注的!”
但是她又再这样思想:
“……可真是命运吗?”
然而结局她也只是归于命运了。
路旁初秋的虫们的歌唱,随着天上繁星的闪烁而愈急
1926年9月18日于东京
(选自《中国现代微型小说选》)
[注]①下晡:下午。 ②大人:日据时代台湾同胞对警察的称呼。③软土深掘:台湾谚语,强欺弱,得寸进尺。④土角屋:土块砌成的房屋。⑤会社:是指日据时代日本在台湾设立的经济掠夺组织“制糖会社”。⑥泔糜:稀饭。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部分描写初秋时节蔗园夕照图景,渲染出阴郁、黯淡、萧瑟的氛围,衬托出桂蕊悲痛、惶然的心绪。
B.第一部分写桂蕊独自在黄昏的蔗园里劳作,通过她的“自言自语”交代了她丈夫同吴伯伯被抓的消息,设置了悬念。
C.第二部分画线处转述母亲的话语,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善良隐忍、勤俭持家,具有宿命思想的底层妇女。
D.第三部分描写桂蕊“疲倦地向归途走去”时的心理活动,表明她对“命运前注”的否定和要与邪恶抗争的坚定信念。
E. 这篇小说的主体情节在桂蕊的回忆中展开,全文都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语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小题2】小说中的“文能”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结尾写道:“路旁初秋的虫们的歌唱,随着天上繁星的闪烁而愈急。”这样写有什么意图?请结合全文,试从情节结构、人物描写、主题意蕴三个角度分别加以探析。(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30 09:45: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是谁?

宗璞

他回到家里,走进卧房,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陌生女人坐在窗前的扶手椅上喝茶,很觉奇怪,大声问道:“你是谁?”

那女人看着他,满眼都是泪,沉默了一会儿,站起来说:“我是董芊,张过你不认得我吗?”

张过冷笑道:“你说你是董芊?你以为我不认得她吗?”他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才是董芊,我和董芊。”那是一张结婚照。那时的张过头发蓬松,面目英俊,身边的董芊披着婚纱,天使一般。这句话,是他当年说过的。“看见了吗?敢来冒充?”

张过很饿,到厨房找了些饼干,又找到了牛奶,自己吃着。董芊不理他,打开衣柜去取衣服。张过跟过来,大声叫道:“你敢偷董芊的衣服!”拿起手机打电话报警。董芊知道他会动手便关了柜门,回到扶手椅坐下。

一会儿,两个警察来了,互相说这场面也不是第一次了。问张过什么事。他说:“这个女人要偷董芊的衣服。”

警察劝他道:“这就是董芊,她还给你做饭吃呢。”

张过指着墙上另外一张董芊的半身照片,那真是绮年玉貌,说:“她才是董芊。”

一个警察说:“她老了呀,董芊老了呀。”

另一个警察说:“像你一样,你也老了。你看你头发都秃了。”他的头发只剩下周围一圈,中间光秃秃地发亮。

他一拍桌子,说:“别啰嗦!你们把董芊赶到哪儿去了?我要去找她!”说着,推开两个警察夺门而出。

屋外是一片大草坪,笼着淡淡的月光,他站在草坪上大声喊:“董芊!董芊!你在哪里?”

董芊追出来跟着他跑,也大声叫:“张过!张过!我在这里!”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张过停止脚步转过头来。他看着眼前满是皱纹的脸,怀疑地、又同情地问:“你把董芊藏到哪去了?你是谁?”他想了一想,又大声问:“你是谁?”

“我是董芊。”董芊委屈地说,“你是张过,你不知道吗?我们回家吧。”她的声音很低。

张过喝道:“你骗人!这世界到处都是骗子!我要去找董芊。”他说着,又向另一个方向跑去。那里不远有一个养老院。月光下有几个老人在乘凉,他们看见张过,问道:“你来做什么?”

张过道:“我来找我的妻子,她叫董芊。”

董芊也赶到了,说:“我就是董芊,对不起,他失去记忆了。”

一个老人道:“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

另一位有点绅士模样的老人说:“苏格拉底曾经说……哎呀,说什么我忘了。”

又一位老人笑道:“可别忘了吃饭。”

沙哑的笑声中夹杂着一两声轻轻的叹息。

张过对董芊说:“你不要老跟着我,你是谁?”

养老院的管理员走过来,劝说道:“你们回家吧。”

张过看看周围的人,又看看董芊,好像有点明白,迟疑地拉住董芊的手,向他们的家走去。如水的月光倾注在那片草坪上,照出两个老人的身影。

走着走着,张过忽然站住了,猛力推开董芊又向前跑,一面大声喊。这次喊的不是董芊,而是一个追问:“你是谁?你是谁?”

张过的声音飘过来,把董芊缠绕住了。董芊很累,但是这个声音拉着她跑。她也要问:“你是谁?你是张过吗?”

许多年前她和张过也这样跑过。那时是她在前面跑,张过在后面追。那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月光照着无边际的草原,他们好像在大海上,海浪簇拥着他们。他们跑得很轻快,月光和草原连同那轻快的感觉都过去了,只留下变了形的记忆,还有那永远的追问。

“你是谁?你——是——谁?”

(选自《上海文学》 2018年第1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你是谁”为题,引人深思;又以“你是谁”开头,设置悬念;再以“你是谁”结尾,发人深省。
B.英俊潇洒的张过和绮年玉貌的董芊曾是一对恩爱夫妻,但张过得了老年痴呆后,他们的婚姻便出现危机。
C.小说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老年人的群像,那“一两声轻轻的叹息”吐露出对老年人的怜爱之情
D.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但叙述详略得当,主题耐人寻味,表达了作家博大的悲悯情怀,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小题2】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小题3】养老院的一位老人说“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请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你的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等着的轿车

美欧·亨利

黄昏来临了,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小公园的那个安静的角落,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她的脸看起来很秀气,那件灰色衣服却是普普通通的。前一天也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再前一天也是如此,有个小伙子知道这些情况。

这个小伙子慢慢地靠近她。就在这时,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小伙子顺势拣起书,有礼貌地递了过去,随便讲了几句关于天气的寒暄话,就静静地站在一旁。

姑娘看了一眼小伙子简朴的衣着,一张并不引入注目的普普通通的脸。

“如果你愿意,就请坐吧。”她用深沉的低音说,“光线太暗了,无法看书,我现在想聊聊天。”

“你知道吗?”他说,“你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姑娘,昨天我就见到你了。”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实在冒昧,”小伙子说,“都是我的不是,你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公园里有这么多的姑娘,你也知道——当然,你不知道,但是……”

“换个话题谈谈吧。当然,我知道了。讲讲这些来往的游客吧,他们去哪儿?为什么那么匆忙?他们感到幸福吗?”

小伙子一时还没搞清,自己究竟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到这里来坐的目的,只是因为我能接近这么众多的游客,我跟你讲话,是因为我想找一个天性善良的人,一个没有铜臭、不是惟钱是图的人聊聊,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厌恶钱啊——钱,钱,钱!我讨厌我周围的那些男人。我不喜欢自得其乐,看不上珍珠宝石,也懒得游山玩水。”

“我可总是这么认为,”小伙子说,“钱是个好东西。”

“当你有了成百万块钱,你就可以兜风、看戏、跳舞、赴宴。可我对这一切腻透了!”姑娘回答。

小伙子很有趣地看着姑娘。

他说:“我可很喜欢研究和探听富人们的生活。”

“有时候,”姑娘继续说,“我想,如果我要恋爱的话,就要爱一个普通的小伙子——你的职业是什么?”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希望我能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你刚才说的当真是这个意思:你会爱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当然啦!”她回答。

“我在饭店工作。”小伙子说。姑娘心里一惊,问道:“该不会是个跑堂的吧?”

“我就是这个饭店的出纳员,你看见那里耀眼的有‘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了吗?”姑娘看了看手表,站起身问:“你怎么不上班?”

“我上夜班。”小伙子答道,“离上班时间还有一小时呢!我能再见到你吗?”

“不知道,也许可以。我得马上走了。唔,今晚我要去赴宴,还有一个音乐会呢。你进来时可能看到公园门口有一辆白色小轿车吧?”

“是的,我看到了。”小伙子回答。

“我总是坐这辆车来的,司机正在等我呢,再见!”

“现在天已黑了,”小伙子说,“这公园里坏人太多,要不要我送你上轿车?”

“你还是在长凳上坐十分钟再走吧。”说完,姑娘就朝着公园大门走去。小伙子盯着姑娘漂亮的身影,然后起身跟在她后面。

姑娘走到公园大门口,转过头看了一眼那辆小轿车,就走了过去。她横穿马路,走进那个有耀眼的“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的饭店。店里的出纳柜台上一个红头发姑娘看见她来了,就离开了座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就接替了红头发姑娘的工作。

小伙子把手插进口袋,在街上慢慢地踱着。然后,他走近那辆轿车,钻了进去,对司机说:“去夜总会,亨利。”

(选自《欧·亨利幽默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小题1】欧亨利是_____国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被称为“________的百科全书”。
【小题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丰富含义。
(1)姑娘手中的书到了地上。
(2)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小题3】具体评析小说中的“姑娘”的形象。
【小题4】小说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请你赏析这个结尾。
【小题5】概括小说的主旨,并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野菊花长在都市

宫 佳

接到房东的电话,正好是黄昏,菊正站在顶楼的小阳台上。阳台很小,三四步就量到头。倚着护栏,她看到落日隐在云层里,始终没露面,云彩先是镶了橘红色的边儿,渐渐变成淡黄色。

几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在不远处一小块菜地的上空。菜地的铁栏杆上,竟然攀爬着一丛野菊花。就在眨眼之间,那丛野菊花开始疯长,长长的蔓子越过栏杆,闯过小路,又攀到一楼。快了,快了!它开始爬到顶楼,她的阳台上,那野菊花就像长了腿儿,迈进她的小阳台,无视她的存在,从阳台的铝合金小门,登堂入室。

她从没见过这么泼皮的野菊花,简直是太奇异了。野菊花围着门框转了一圈,开始沿着墙角攀爬,绿绿的叶子中间夹杂着淡紫色的、淡黄色的小花,阵阵清香扑鼻,这是久违的田野味道。

她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她想起了在乡下,野菊花长在沟壑里,长在地沿上,长在山坡上。薄薄的白霜打在枝叶上,本以为野菊花受不住白霜的寒冷,可是,太阳一出来,那些白霜就变得湿漉漉的,化作甘霖在枝叶上滚动着。

菊睁开了眼睛,室内那些野菊花已经攀爬到浴室,甚至到了客厅的门上,在门上转了一圈,把门围成了一个花架子。她四处张望,野菊花简直把逼仄的空间改造成了一个野菊花的花园。

正当她陶醉其中时,一个女人惊讶的声音如炸雷在耳边响起,“这些野菊花怎么会占领城里的菜地?”

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她把头探出去,只见一位穿着得体的女人正站在菜地的一角,瞅着长得没边没沿的野菊花皱眉头。她手里拿着一把锄头,扒拉开野菊花的枝叶,她看到了野菊花的褐色根部,一锄头下去,把野菊花的根部挖出来。她拎着一大丛野菊花,想不明白,为什么野菊花会在城里的菜地里撒泼?

菊站在阳台上,看到蔓延在楼区的野菊花迅速枯萎,它们把触角一寸寸收回。室内,野菊花一点点回抽,最后全部撤退。屋里,再也看不到野菊花盛开的影子,那丛活泼的野菊花,最后只变成那个女人手里的一小簇野菊花。

“不!不要!”菊大喊着,大汗淋漓地从噩梦中醒来。

“原来只是一个梦!”

这个梦带着她像在海洋中行驶,波浪起伏不定,从波峰到波谷,一路跌宕不已。

她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搬家了。昨晚接到房东的电话,说是租期到了,她打算把房子出售。这意味着她又要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今天,她又要去看房子,要是运气好的话,能顺利签上合同;要是运气不好的话,她是不是要露宿街头呢?转念一想,那倒不至于。只是又要收拾物品,不搬家哪里会知道其中的辛苦呢?

她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屋内,毕竟在这里住了整整一年了,一年的时间,足以对屋内的一切产生浓厚的感情。她的目光游离着,定格在一盆野菊花上,这盆菊花的栽种纯属意外。

有一次,她去郊区挖野蒜,顺便挖了一袋子泥土回来,没想到那泥土里竟然生发出野菊花的枝叶来。恰好,她也没想好要在泥土里种什么花,就索性养上了野菊花。此时的野菊花又抽出了一截枝条,嫩嫩的,上面还缀了几朵小黄花。

“砰砰砰……”菊打开门,心里一沉,是房东。她把微笑堆在脸上说:“姐姐,我今天就搬走。”

房东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屋内,目光落在那盆野菊花上。

她笑了笑说:“姐姐要是不嫌弃,这盆菊花就送给你吧!”

“哦,养得真不错!我可喜欢野菊花了。我记得小时候野菊花长满地沿,那叫一个泼。你找到住的地方了吗?我一个朋友家的房子要出租,我把名片给你,你去联系一下,就说是我推荐的,一个人在外地打拼不容易……”

她听着,笑着,点着头,仿佛看到梦里的野菊花又一次把根部牢牢地扎进泥土里,正越过沟渠,在蔓延。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落日隐在云层里,始终没露面”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主人公面临再次搬家时的沮丧、压抑的心情,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B.小说设置“穿着得体的女人”这一人物,将主人公从梦境拉回到现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以对比手法强化了主人公形象。
C.房东对主人公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主人公送了一盆野菊花给她,让她感受了自己的善意,从而表现了小说与人为善、于己有益的主旨。
D.文章最后一段写到野菊花又一次“把根部牢牢地扎进泥土”,以花喻人,写出了主人公倔强的性格特征和顽强的生存能力。
【小题2】作者为什么要给文中主人公命名为“菊”?试分析这一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小题3】很多文学作品都会描写梦境,如《边城》中翠翠梦境中的歌声,《老人与海》中老人梦见的狮子,《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通宵做的噩梦;本文花了近半的篇幅描写了一场梦,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场梦?试联系文本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琼斯先生的悲惨命运

加拿大斯蒂芬·里柯克

助理牧师梅尔帕·琼斯先生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年轻人,才二十三岁。他是那么忠厚,因而不会说谎;同时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他顺便去他的一个朋友家拜访。而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多么美妙——他可以很好地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假期生活。

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了勇气说:

“呃,我想我……”

可是女主人说:“噢,别急!琼斯先生,你有事么?”

琼斯从来都是说实话的。“噢,不。”他说。

“那就请别走。”

他留了下来,喝了十一杯茶。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身来。

“呃,现在,”他怯生生地说,“我想我真的……”

“你非要走吗?”女主人客气地说,“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晚饭哩……”

“呃,是可以的,你知道,”琼斯说,“假如……”

“那就留下来吧,我想我丈夫会很高兴的。”

“好吧,”他有气无力地说,“那就留下来吧。”他颓然坐回到椅子里,灌了一肚子茶水,怪难受的。

男主人回来了。他们开始吃晚饭。席间琼斯从头到尾都坐在那儿盘算着要在八点三十分告辞。

吃完饭之后,女主人想“打开他的话匣子”,于是就拿出照片来给他看。她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照片全都拿了出来,总共有好几本呢。

到八点三十的时候,琼斯已看了七十一张照片,大约还有六十九张没看。琼斯站了起来。

“现在我得告辞了。”他以恳求的口吻说。

“告辞!”他们说,“嗨,才八点三十哩!你有什么事要去办吗?”

“没什么事。”他承认,自己将休息六个星期,然后苦笑了一下。

就在这时候,大家发现主人家的宝贝儿子把琼斯先生的帽子给藏起来了,琼斯于是又坐了下来。

他时刻都想果断地离去,可他就是办不到。后来男主人开始变得烦躁不安起来,他用反话挖苦说:琼斯先生最好留下来过夜,他们可以给他临时搭一个铺。琼斯误解了他的本意,竟热泪盈眶地向他连连道谢。于是男主人把他安顿在一间空房里,内心里却在狠狠地诅咒他。

第二天吃完早饭后,男主人要上班了,发现琼斯还在家里赖着,大感吃惊和恼火。他想干脆开个玩笑把琼斯支走吧,于是就说:他认为该向琼斯先生收房租和伙食费了,嘿嘿!那个不幸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了一阵子,然后紧紧握住男主人的手,向他预付了一个月的食宿费,而且还情不自禁地抽泣起来,像个孩子在哭似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神情忧郁,让人难以接近。他整天都是闷在客厅里,由于缺少新鲜空气加之又缺乏锻炼,他的身体很快就显得不行了。他靠喝茶和看那些照片来消磨时光。他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不时地自言自语。他的心智显然已开始失常了。

最后他终于垮了。人们把他抬到了楼上,他发烧可真厉害,神志不清。他谁都不认识了,有时候,他会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道:“呃,我想……紧接着又倒回到枕头上,同时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再过一会儿,他又会跳将起来,大叫道:“再来一杯茶,再拿些照片来!再拿些照片来!哈!哈!”

最后,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折磨,在他的假期的最后一天,他去世了。临终之际,他脸带着自信的美丽微笑坐在床上,说:“噢一天使们在 召唤我,我想我真的该走了。再见。”

他的灵魂从囚禁它的牢房挣脱而去,其速度之快就像被追捕的猫越过花园的篱笆一样。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琼斯只是在度假前顺便去拜访朋友,并不想在朋友家久待,因为他还要好好享受一下接下来六个周的假期。
B.琼斯很想离开朋友家,但主人的热情和一些意外情况让他又无法脱身,继而开始了他愈来愈差的境遇。
C.琼斯在朋友家的遭遇就是现实生活中一些拜访者的写照,因为拿不定主意而让自己的尴尬接踵而至。
D.琼斯在临终之际终于找到了一条让他离开的理由一天 使们在召唤我,这是作者对琼斯的讽刺和同情。
【小题2】小说的第一段介绍了琼斯的特点及假期,有哪些作用?
【小题3】这是一篇颇具象征意义的小说,我们不一定有琼斯这样的访友经历,但“琼斯先生的悲惨命运”却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一个现代人的身上,你怎样看待这篇小说的象征含义?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缰绳一撒,孕妇也自在起来,无牵挂地摆动着两条健壮的胳膊。牛与孕妇若即若离,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她的吆喝在寂静的旷野显得悠长,传得很远。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初嫁到平原,孕妇眼前十分地开阔,住久了平原,孕妇眼里又多了些寂寞。住在山里望不出山去,眼光就短;可平原的尽头又是些什么呢?孕妇走着想着,只觉得她是一辈子也走不到平原的尽头了。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于是孕妇无声地乐了,“黑——呀!”她轻轻地叹着,平原顿时热闹起来。孕妇给自己造出来一点儿热闹,觉得太阳底下就不仅是她和黑闲散地走,还有她的叫嚷,她的肚子响亮的蠕动,还有黑的笨手笨脚。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作者营造了一个宁静悠远、自然质朴的环境,烘托出孕妇轻松悠闲的心境。
B.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是因为她不识字却要去描字,让她觉得既难为情又庄重。
C.小说中的孕妇是一个心地善良,生活幸福的农村妇女,她对自己眼下的生活状态十分满足,心里了无缺憾。
D.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希冀。
【小题2】文中四次出现孕妇“黑──呀”的呼唤,请分析这四次呼唤分别体现了孕妇什么样的心理。
【小题3】牛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