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昏的蔗园
(台湾)杨云萍

一望的蔗园,大半被染成陆离的赤铜色。——青铜色的夕阳,无言里,悄悄地半沉在苍紫的狮仔山。初秋的冷风刮得半阵蔗叶沙沙蔌蔌的响。
“唉!……哟!……”
桂蕊悲痛地叹了一息,忽惶地把剥下来的枯蔗叶集起来,要捆成一块儿。她的面庞,虽很不似这外国种的蜡蔗那般的青黄色,但她的双手,已是憔悴到非这直径一寸半的蔗茎之可比了。
“十五日了!”
桂蕊忽这样自言自语。
“……初七的下晡同吴伯伯被大人拿去……初八、初九……今儿是二十一了!唉,整个两礼拜了!”
桂蕊的泪珠儿从颊上滴落在蔗园的土块上。然而这土块因几天来的干旱,完全干燥,所以她的几滴泪珠儿,只是留下了几个小小的痕迹而已。
“我们的或者要迟慢二十日,蔗叶不可剥得过光。”
“哟,这是因为你没有下了豆粕的缘故哩!”
“豆粕?哪里有甚么豆粕。因为,哈哈,因为你要耳环,要甚么……所以……”
文能半揶揄的这样回答桂蕊。桂蕊娇然地,故意把圆形丰腻的面庞背着文能说:
“呵呵,讨厌的。你甚么时候曾给了我耳环呢?”
她装像很不愿似的。
“哈哈……枉屈枉屈。”
文能一面这样说,一面拭汗。
青春——贫的、穷的、贱的也有一时的青春,虽是很短,虽是很微,可是他们时常因有这一时的青春,得有一时忘掉了劳动的痛苦,粗衣淡饭的无聊无味。
两礼拜前他俩在这蔗园里的说笑情景,历历地浮出桂蕊的眼前。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难道我们永远应该做牛做马吗!不、不、决不!好,看他们耀武扬威到甚么时候啊!”
文能打进入篱笆门,就愤愤地这样说。
“坚强是不先定了价钱吗?”桂蕊不安地这样问。
“哼,坚强是要先刈甘蔗,坚强是要先刈!而且来了几多的……软土深掘。是哪,软土深掘。”
文能拿出石麟烟包和卷烟的纸,卷了一支烟。可是他只抽了一口,就把那支烟掷在地上,一缕的烟,轻轻地升上这土角屋的屋顶,似从茅草的隙间漏出屋外。
“吴伯伯没有和会社商量商量了吗?我们实在是穷的了不得的……”
“商量?商量甚么!唉!”
文能吐出一个息。
“呵!是,今儿母亲有爽快些没有?”
“今儿早起啜了些泔糜。……又对我说要叫你不要闹事,又是说自从你的父亲死后,是怎样的克勤克俭。幸得你长成到今年二十四,又得赎得一二甲田……万事皆是命运,皆是前注的……
“命运?闹事?……唉!闹甚么事!……是,阿财再有来说甚么?”
他的较浓黑的眉尖一锁,这样说。
“八点左右来的,说至迟也要在本月初,付他应用。”
文能低头了一会。
“我去吴伯伯的那儿走一趟吧……”
“咦,用午饭!饭已……”
“不要。”
文能跑出门,跑了好几步,又跑回吩咐桂蕊说:
“对母亲要较仔细奉待……”

四周已是暮色苍然了。抱流在这蔗园东南边的坝仔溪的潺潺水声,鲜明地流入人们的耳朵。
桂蕊负着一捆的枯蔗叶,疲倦地向归途走去。
“命,命,命运!”
“前注的,是前注的!”
但是她又再这样思想:
“……可真是命运吗?”
然而结局她也只是归于命运了。
路旁初秋的虫们的歌唱,随着天上繁星的闪烁而愈急
1926年9月18日于东京
(选自《中国现代微型小说选》)
[注]①下晡:下午。 ②大人:日据时代台湾同胞对警察的称呼。③软土深掘:台湾谚语,强欺弱,得寸进尺。④土角屋:土块砌成的房屋。⑤会社:是指日据时代日本在台湾设立的经济掠夺组织“制糖会社”。⑥泔糜:稀饭。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部分描写初秋时节蔗园夕照图景,渲染出阴郁、黯淡、萧瑟的氛围,衬托出桂蕊悲痛、惶然的心绪。
B.第一部分写桂蕊独自在黄昏的蔗园里劳作,通过她的“自言自语”交代了她丈夫同吴伯伯被抓的消息,设置了悬念。
C.第二部分画线处转述母亲的话语,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善良隐忍、勤俭持家,具有宿命思想的底层妇女。
D.第三部分描写桂蕊“疲倦地向归途走去”时的心理活动,表明她对“命运前注”的否定和要与邪恶抗争的坚定信念。
E. 这篇小说的主体情节在桂蕊的回忆中展开,全文都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语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小题2】小说中的“文能”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结尾写道:“路旁初秋的虫们的歌唱,随着天上繁星的闪烁而愈急。”这样写有什么意图?请结合全文,试从情节结构、人物描写、主题意蕴三个角度分别加以探析。(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30 09:45: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正 直(美 罗林斯)
在卡罗来纳的山地里,有一座孤儿院坐落在高处。隆冬时节,风雪交加,有时候积雪堆得老高,将孤儿院与山下的村庄乃至整个外界完全隔断。云雾遮蔽了重重峰峦,雪花飞旋着冲入山谷。在呼啸的寒风中,孤儿院的男孩们将一份份牛奶端到育婴房去,一天得跑两趟呢。当他们走到育婴房门口的时候,手指冻得僵硬,一点儿都不听使唤了。
我秋天就到了那里。我需要安静,与世隔绝,好从事艰辛的创作。我需要山里的清风,把久居亚热带地区染上的疟疾吹散。我还想起家来,老惦着那十月间的枫叶如火,那一垛垛玉米秫秸,南瓜成堆,黑胡桃林子,还有隆起的山丘。我住在孤儿院的一间小屋里,距院农场有半英里,这一切尽收眼底。我住进去的时候,要求派个男孩或男人帮我劈柴烧壁炉。头几天还算暖和,我在小屋的四周捡了点木柴,没见人来,也就把这话给忘了。
一个傍晚,我正在打字,猛抬头不禁吃了一惊:有个男孩站在房门口,而跟我作伴的猎狗竟在他身边默默呆着,连个招呼也没跟我打一声。这孩子大概有十二岁,不过个子没那么大。他穿着一条工装裤,一件破旧的衬衣,光着两脚。
他说:“我今天可以劈点儿木柴。”
我说:“可我请了孤儿院的孩子来劈。”
“我就是。”
“是你!可你还小呢。”
“劈柴禾可不论个头儿。”他说,“有的大孩子还劈不好呢。我在孤儿院劈了好一阵子。”
我想像中出现了砍得乱七八糟的树枝子,供不上壁炉烧的。我一心在写作,没有心思搭理他。话也说得有点生硬:“好了好了,去拿斧子吧。先劈劈再看吧。”
我关上门,继续写作。起先听见他拽木头,闹得我心烦。后来他动手劈柴了。他劈得错落有致,不紧不慢,我很快就把他忘了,那斧声就跟一场绵绵细雨似的对我全无干扰。我估计他劈了有一个半小时吧,因为这时我歇下来舒展一下身子,听见他正走上门口的台阶,夕阳已渐渐沉没在远山的背后,壑谷间一片紫霭,颜色比翠菊还浓。
这孩子说道:“我得去吃晚饭了,明晚再来。”
我说:“我这就把你的工钱结了吧,”心想恐怕还得换个大孩子来。“一小时算一毛?”
“怎么都行。”
我们一起来到屋后。只见满地都是劈好了的结结实实的木柴,简直令人咋舌。其中有樱桃树的圆木干和杜鹃灌木的精根,就连盖小屋剩下的废松木和废栎木,也都劈成了大块的木柴。
“你可是跟大人劈得一样多了,”我说,“瞧这么一大堆,太好了。”
我端详着他,说真的,这还是头一回。他的头发呈玉米秫秸的颜色,两眼里一片率真,像是山雨欲来的天空——灰暗中透出那奇异的天蓝。我正说着,忽见他周身一片光亮,仿佛落日那洒满群山的余辉也洒到了他身上。我给了他两角五分的硬币。
“你明天来吧,”我说,“多谢你了。”
他看着我,又看看硬币,好像要说什么,可又说不出来,就转身离去。
第二天黎明时分,一阵劈柴声搅得我似醒非醒。那拍子依然不紧不慢,又把我带回梦乡。我早上起床,天很凉,这孩子来过又走了,只见一堆木柴整整齐齐码放在墙边。他下午放学后又来了,一口气干到该回孤儿院了才歇手。他叫杰里,十二岁了,从四岁就呆在孤儿院。我可以想像他四岁的样子,也是这双郑重其事的灰蓝色眼睛,也是这份——自立?不,我想到的词儿是“正直”。
这个词对我有特殊的含义,我用它来说明一种难得的品格。我父亲就有这种品格——我相信还有别人,但是在我的相识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像一泓山泉那般清澈、纯朴和朴素地具备这种品格。然而杰里这孩子就有。他的正直植根于勇气,但又超出勇敢。他是诚实,但超出诚实。有一天,斧把断了。杰里说孤儿院的木工房给修。我掏出修理费,他不肯收。
“这钱该我出,”他说,“我弄断的,我砍的不小心。”
“谁都有个闪失的时候,”我对他说,“都怪木把不结实。我找卖斧子的去。”
他这才肯把钱收下。他对自己的疏忽毫不遮掩。他是个有主意的人,干活就要认真干好,没干好,他就承担责任,绝不借故推诿。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中写“我”来到孤儿院后老是想家,还惦念如火的枫叶、一垛垛玉米秫秸、成堆的南瓜、黑胡桃林子以及隆起的山丘,说明作者为写作来到这里,对环境并不适应。
B.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跟我作伴的猎狗竟在他身边默默呆着,连个招呼也没跟我打一声”,主要是强调小男孩以前经常光顾这里,为后文埋下伏笔。
C.小男孩接过两角五分的硬币后“看着我,又看看硬币,好像要说什么,可又说不出来”,这里透露出杰里此时的内心世界,为得到这么多钱感到惭愧、内疚和后怕。
D.斧把被弄断,杰里执意要自己赔,而“我”想方设法劝说他,最后让他把钱收下,这一情节是为了表达“我”对幼小的杰里深切的同情。
E. 这篇小说按照情节的发展来叙述,既顺理成章又颇有波折,语言凝练,娓娓道来,选材典型,叙述详略得当,为我们塑造了孤儿院小男孩杰里的形象。
【小题2】小说的开头写孤儿院的冬景和“我”住进孤儿院的情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结合对孤儿院小男孩杰里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明子和咪子

冰心

明子的真名不叫明子,他姓徐,叫徐明。咪子的真名也不叫咪子,它是一只猫,叫咪咪,明子和咪子是奶奶给他们的爱称。

明子最爱猫了,但是妈妈不爱猫,无论明子怎样央告,妈妈总是不肯。如今妈妈出国访学了,楼上的陈伯伯家又有了三只小猫,长毛的,个个像毛茸茸的小花毛团似的,可爱极了。大家都说陈伯伯太爱猫了,送走一只猫,就像嫁出去一个女儿似的,一定要找一个可靠的人家,他才肯给。奶奶退休后,时间多了,就在阳台上种些花草什么。明子想劝奶奶养猫。

第二天一放学,明子就上楼对陈伯伯赔笑说:“我奶奶您认识吧?她最爱猫了,她退休了闲得慌,想要您一只小猫做伴,行不行?”陈伯伯看着他笑着说:“你奶奶要,可以抱一只去……”明子又赔笑说:“我把三只都抱去给奶奶看,即刻就送回来。”陈伯伯只好让他把三只小猫都放进书包里,他挎上书包,骑上车飞快地到了奶奶家。

奶奶家住得不远,骑车三分钟就到了。明子兴冲冲地进去,从书包里把小猫一只一只放在书桌上,其中有一只是全白的,只有尾巴是黑的,背上还有一块小黑点。就是它最活泼了,一上来就爬到奶奶手边。奶奶挥手说:“去!去!”抬起头来一看,却笑了说:“这只猫有名堂。这黑尾巴是条鞭子,那一块黑点是个绣球。这叫‘鞭打绣球’……”明子高兴得拍手笑了,说:“好,好,‘鞭打绣球,就留下它吧。”奶奶笑着说:“要留下它,也得先送回去。我们要先给它准备吃、喝、拉、撒、睡的地方。”

明子连忙又把小猫送回给陈伯伯。回头,帮着奶奶找出一只大的深沿的塑料盒子,铺上炉灰,给咪咪做厕所;两只红花的搪瓷杯子,大的做咪咪的饭碗,小的做咪咪的水杯;还有一只大竹篮,铺上一层棉絮,做咪咪的卧床。

咪子抱来了,真是活跃得了不得!整天到处跑,到处跳,一会儿上桌,一会儿上床,什么也要拨拨弄弄。于是奶奶就常给它洗澡,洗完了用大毛巾裹起来,还用吹风机把湿毛吹干了。常在晚饭前喂它,什么鱼头啦、鸡爪啦,剁碎了给它拌饭。等奶奶一放下它的饭碗,咪子就翘着尾巴过去,吃完了,用前爪不住地“洗脸”,洗完脸就懒洋洋弓起身来,打着呵欠。这时明子就过去把它抱在怀里,咪子一动不动地闭上眼,蜷成一团。明子轻轻抚摸着它,它还会轻轻地打着“呼噜”。每天晚饭后,奶妈和爸爸一边看着电视,一边闲谈。明子只坐在一旁,静静地抱着睡着的咪子,轻轻地顺着它的雪白的长毛摸着,不时地低下头去用脸偎着它。等到“新闻联播”节目播完,爸爸就会站起来说:“徐明,咱们走吧,和奶奶说再见。”这时明子只好把柔软温暖的咪子放在奶奶的膝上,恋恋不舍地走了。

这个星期天中午,奶奶答应明子的请求,让爸爸带陈伯伯来吃午饭,说是请他来看咪咪长得好不好,并谢谢他。陈伯伯来了,一边吃饭,一边和爸爸大讲起什么电子计算机。明子悄悄地问奶奶:“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样子?对养猫有没有用处?”奶奶笑着说;“我也说不清。我想要把咪子的资料装进去,要用的时候,一按键子会出来吧。”吃过饭,陈伯伯谢过奶奶先走了。爸爸说:“徐明还是跟我回去午睡吧。”明子只好把咪子抱起,在脸上偎了一下,跟着走了。

明子回到家一上床就睡着了。他忽然做了个梦,梦里听见咪子一声一声叫得很急,仿佛有人在折磨它。四周一看,只见眼前放着一个大黑箱子,似乎就是那个电子计算机了,咪子在里面关着呢。它睁着两只大圆眼,从箱子缝里望着明子不住地叫。明子急得嗒嗒地拍着那大黑箱子,要找那键子,就是找不着!

他急得满头大汗,耳边还听见嗒嗒的声音,睁眼看时,原来还睡在床上,爸爸正用电子计算机打字。明子翻身下床就走,爸爸在后面叫他“别去吵奶奶了……”他也顾不上答应。到了奶奶家,他把房门推开一条缝,看见奶奶脸向里睡着呢。咪子趴在奶奶的枕头边,听见推门的声音,立刻警觉地睁着大眼,一看见是明子来了,它又趴了下去,头伏在前爪上,后腿蜷了起来,这是它兴奋前扑的预备姿势!

明子侧身挤进门来,只一伸手,这一团毛茸茸的大白线球,就软软地扑到他的胸前。明子紧紧地抱住它,不知道为什么,双眼忽然模糊了起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写明子以奶奶为借口向陈伯伯要小猫、邀请陈伯伯吃饭表达谢意以及梦醒寻猫的情节,塑造了明子俏皮可爱率真的形象。
B.小说中对咪子的生动形象的描写,既表现小猫的可爱,也表现人们喜爱小动物的理由,动物有灵性,与人有亲近感。
C.小说结尾明子“双眼忽然模糊了起来”,表现明子在做噩梦后有一种失而复得的释然,暗示了儿童世界的成人化特点。
D.小说不仅写明子爱猫,而且也写陈伯伯、奶奶对猫的喜爱,全篇笼罩着爱的激情,充分体现了冰心作品中“爱的哲学”的主题。
【小题2】小说中有关电子计算机的情节对表现明子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叙述了明子和咪子的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举相信天下竞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诊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赤脚医生甚至县医院的医生都治不了“我”妈的病,体现其病情的危重,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和老中医这一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B.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一个花瓶,要它作为医药费的抵押,“我”妈却说不值钱、不实用,不好意思抵给老中医。
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比如前面写老中医说赎金翻倍,后面写“我”拿出字条及老中医的儿子收钱两千等,相互照应,颇具匠心。
D.小说以“我”的角度来叙述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同时,作为主角,“我”也表现出强烈的孝心和感恩图报等性格特点。
【小题2】“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小题3】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崔 立
贼悄悄观察了这家已经好久,32号楼501室,确实是没人居住。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贼终于撬开了房门。贼进屋后,关上门,摁亮了灯。
贼惊喜地发现,屋内居然应有尽有。贼想舒服地仰躺在沙发上,却没躺。看来真的是好久没人住了,房间里已经覆盖了厚厚一层灰,沙发上自然也不例外。
贼去翻房间,翻了好久。贼发现居然没有一分钱,贼忽然想到这屋一定是哪位领导的,是哪个想求领导办事的老板送的。贼想想,忙乎半天,居然啥都没有,不免有些沮丧。贼看了看宽敞的屋,又想到自己狭小潮湿的出租房。
于是,贼就有了另一个想法,决定暂对就在这里安家!贼又忙乎了大半天,终于把几间房都清洗、打扫了一遍。贼伸了伸懒腰,终于可以舒服地躺在席梦思床上了。贼拿着遥控器,摁亮了挂在墙上宽大的液晶电视,电视很大,贼也曾想过买一台。但贼不过就是想想,贼在商场见过,要好几万,见过一次后贼就不想去商场了。贼知道自己买不起。贼不敢去想赚多少年的钱才能去抱一台回家,贼怕想得头痛。
席梦思床软绵绵的让贼想睡觉,太舒坦了,贼伸展手脚把自己摆放得像一只海龟。
门铃竟被摁响了,把贼吓了一大跳,贼直想往床底钻。不过很快贼就镇定下来了。
如果是屋主来了,定是直接开门进的。贼跑到门口,站在猫眼前看,见是一个中年妇女。
贼打开门,说,有事吗?中年妇女说,我是收物业费的,咋老不见你人啊?
贼笑笑,说,没办法,忙啊。又说,多少钱?中年妇女说,120块。
贼掏了掏裤兜,掏出一张100。又找了两张10块,递给中年妇女。
中年妇女把那张100块钞票在走廊的灯光下照了照,然后点点头,收在一个包里,说,正好啊。贼笑笑说,麻烦你了!中年妇女说,不客气。
贼关了门,轻轻地松了口气。贼走进浴室,正准备脱衣服洗澡。
门铃忽然又被摁响了。贼暗自骂道,他妈的,咋这么麻烦!骂归骂,贼还是跑到了门口,透过猫眼,见是一名老伯。
贼开了门,说,有事吗?老伯说,我是收水电费的,咋老不见你人啊?
贼笑笑,说,没办法,忙啊。又说,多少钱?
你上月的电费是3个字,水费是2个字,一共4块钱。字数这么少,你不常回家啊?
贼笑笑,说,前段时间出差,刚回来。这个月字数肯定会多的。贼掏了掏裤兜,掏出一张5块,说,就给你5块吧, 别找了。
老伯说,别,我可是共产党员,党员是绝不贪污的,老伯硬是摸出枚硬币递给贼。
贼笑笑,说,麻烦你了!老伯说,不客气。
贼关了门,关了门口房间的灯。贼终于可以美美地去洗澡了。
洗完,贼又舒坦地躺在软绵绵的床上。贼在软软的床上第一次睡到了大天亮,贼难得睡得这么舒服。贼睡醒后,还是觉得晚上来安全些,领导要来至多也是白天来,贼白天就去外面走走逛逛。
贼下楼时,碰到中年妇女,中年妇女向贼打招呼,出去啊?贼朝中年妇女笑笑,说,对,去上班。贼在小区门口又遇到了老伯,老伯也向贼打招呼,出去啊?贼朝老伯也笑笑,说,对,去上班。
贼似乎就在501室安了家,早出晚归。贼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终于出现了意外。意外就是领导在一个晚上过来了。
领导打开门时,贼还正躺在床上美美地看着电影。贼听到了门被打开的声音,但已来不及逃跑。因为领导已站在贼面前,领导一脸威严地问贼,你是谁?为什么跑到我家来?
贼一激灵说,你是谁啊?怎么闯到我家来了?
领导眉头皱了皱,还真没人敢和自己这么说过话,领导面色已经变得很难看了,领导说,你再不说为什么跑到我家来,我就喊人啦!
贼不是领导的下属,所以贼不吃领导这一套,贼说,这些话好像是该我问你的吧?
领导终于忍无可忍,大步跑到门口,打开了房门,喊,来人啊,抓贼啊!
贼也跑到了门口,喊,来人啊,抓贼啊!
很快就有人听到喊声跑来了,其中就有中年妇女和老伯。
领导看见人来了,就指着贼说,大家快帮我抓贼啊!
来抓贼的人却不动。贼也指着领导说,大家快帮我抓贼啊!
来抓贼的人一下就扑向领导,最积极的是中年妇女和老伯。中年妇女和几个小伙使劲把肥胖的领导摁倒在地上,中年妇女喊,看你不老实,还诬陷人。中年妇女抬起头,朝贼笑笑,怎么样?物业费没白交吧!
贼笑笑,点了点头,表示感谢。领导被捆绑了起来,押送去派出所,领导看着贼说,有本事你别跑!站在一旁的老伯甩了领导一巴掌,说,看你不老实,还敢威胁人!
有个小伙踢领导肥硕的屁股,老实点!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贼悄悄观察了这家已经好久”开头,不仅拉开了故事的序幕,更是为了突出贼的睿智,为后文贼安然撬开房门入室居住做了充分铺垫。
B.贼为了安心居住,把房间都清洗、打扫了一遍,也心安理得地交了物业费与水电费并下楼逛逛,这种形神兼备的表演使人物特别符合生活真实。
C.小说擅长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老伯甩了领导一巴掌”“小伙踢领导肥硕的屁股”都表现了人们对领导诬陷并威胁好人的义愤填膺。
D.本文截取一个个片段,情节层层铺垫,结尾意外突转,意料之外的结尾能感染读者,引发深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题2】小说中的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小题3】崔立的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比较注重情节的一波三折;而且故事有丰富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不明白
赵春亮
楼很高,究竟有多少层,刚子没数完就有点头晕,索性不数了。扑进眼帘的大理石墙砖像面镜子,刚子隐约看见自己衣衫不整、蓬头垢面,而擦肩而过的行人无不神定气闲、步履优雅。他自己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拢了拢头发,拍打拍打衣服,再看对面的自己,还是觉得不协调。
顾不上那么多了,衣兜里的钞票被身体捂得潮热,有些躁动。刚子推门进去,径直往里走。
先生,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门口站着的美女微微躬身发问。
问我吗?被称为先生,刚子有点心虚。
美女笑得很含蓄,说,是的,先生。
简直受宠若惊了,刚子赶紧挤出一丝笑,说,我给媳妇汇点钱。我在工地干活,她在农村老家……刚子还想多说几句,美女已经将一张薄薄的纸片儿交到刚子手中。先生,这是您的排号,请等叫号后,到7号窗口办理。美女再次躬身,并做出一个优雅的手势。
银行大厅里很暖和,与屋外的阴冷截然不同。刚子环视四周,也没发现有空调。也许是快下班了,大厅里的顾客并不多,各忙各的,安静有序。
在窗口前的椅子上坐下,刚子歪歪扭扭地将汇款单子填写好,又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把贴身衣兜里的钞票掏出来,一股脑儿从窗口塞了进去。刚子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媳妇荷花拿到汇款单子眉开眼笑的模样,跟放电影一样清晰。这娘们儿,莫非钞票比你男人还亲?刚子在心里嗔骂了一句,自己倒先笑了。
“哒哒哒,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叩击地面的声音,拽住了刚子的目光。一个女人疾步来到旁边的6号窗口,鲜艳的披肩随着女人摇摆的身体前后挥动,带来一阵微弱的凉风,刚子敏感的鼻子里蓦然多了一股好闻的香气。
这女人有30岁吗?念头一闪,随即被刚子否定了。不一定,城里的女人是看不出年龄的,木工老乔说过。在城市的工地上扑腾了大半辈子的老乔,眼界高,见识广,吐口唾沫是个钉。
女人语速很快,说,我的银行卡丢了,请帮我挂失。
请你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号,还有10元手续费。营业员的声音透着一股慵懒的气息。
反正也没事,索性放肆一回。刚子认真打量着这个女人。咦?女人脸上全是疙疙瘩瘩的——也许是痤疮——暗红一片。厚嘴唇,小眼睛,稀疏的眉毛处被硬生生画上两道黑杠杠,一头栗色的时髦长发也掩饰不住底子。刚子在心底又想起媳妇来,细皮嫩肉的荷花要比这个女人漂亮一百倍。谁说城市里的女人都漂亮?这个恶毒的判断让刚子略略有些得意。
女人“窸窸窣窣”在怀里的包包里翻找,半天,才娇呼一声,糟了,走得急,我一分钱都没带。女人开始左顾右盼,瞬间与刚子的目光撞在了一起。
哥,先借我十块钱,好吗?女人问。这次刚子确信,女人是和自己说话,因为周围再没他人。我打电话让朋友来送钱,一会儿就还你。女人补充道。
既然这样,刚子不想表现出丝毫的犹豫,就从兜里“噌”地掏出一张十块钱递了过去。谢谢哦。女人说。
刚子的汇款很快办好了,接过从窗口递出来的汇款回执,他心里有些犹豫,接下来,是不是该傻乎乎地杵在女人身边等她还钱?这个问题让他一时不知是该继续坐着还是立刻站起。
先生,您还有什么问题吗?7号窗口里的营业员问。
哦,没有了。刚子站起来,瞬时做出一个决定。刚子对女人说,你慢慢办吧,我走了。
不行!我还没还你钱呢。女人也站起来了。
刚子笑了,一股豪迈之情让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腰杆。没关系,就当帮你个忙,钱我不要了。刚子吐字清楚,铿锵有力,说完,迈步往外走。
站住,你不能走!女人在身后喊。接着刚子又听到哒哒哒的脚步声。刚子站住,说,我真不要了,不就是十块钱吗?我也做一次好事,你别客气。
我朋友一会儿就到,我必须还你。女人说。
我做好事还不行吗?
不行!
刚子有些不解,问,为什么?
女人顿了一下,说,不为什么。
那我走了。刚子不耐烦地挥挥手。
女人又“哒哒哒”地追过来,用身子将刚子堵在了大厅中央。女人用手捋捋栗色的长发,又上下打量了刚子一眼,悠悠地说,我是借你的,又不是讨!我自然有朋友来帮,明白不?
刚子顺势倚住大厅中央的那根光滑的柱子,不再看女人,迷惘的目光穿过温暖的大厅,停留在外面阴冷的屋檐下,然后学着女人慢悠悠的口气,一字一顿地说:不——明——白。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刚子把打工挣来的钱,邮寄给妻子,但他很不理解,自己的妻子为什么爱钞票胜过爱丈夫,他不由得在心里埋怨自己的妻子。
B.刚子将办银行卡挂失的城里女人与自己的妻子做了对比,认为城里的女人不比乡下的女子漂亮,他为自己这个恶毒的结论而得意。
C.刚在在办理汇款手续的过程中,借给城里女子10元钱,他豪迈地表示不要女子归还,算是做了一件好事,但借钱的女子坚决不同意。
D.办理银行卡挂失的城里女子坚决要求还钱,是因为他已经找了她的朋友,她对刚子的帮助非常感激,一定要还钱,不愿意让他吃亏。
E.刚子寄钱,只是一个引子,文章重点是在借钱与还钱的情节上;通过这段情节,展示彼此对对方的认知态度及行事方式、性格特点。
【小题2】文中两处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分别说明。
【小题3】刚子这个人物形象有何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4】请根据小说内容并结合社会现实,说说刚子不明白什么。你怎样看待当下这种社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