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   刘建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摘自《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主要是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
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只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
【小题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
【小题3】从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来看,作者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从全文来看,小说的标题“清风娃”与“清”,你认为哪个好?请谈谈你的观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3 03:5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哈提雅的第28个馅饼
乔叶
天上不会掉馅饼。在碰到哈提雅之前,我是一直信奉这句话的。
2004年秋天,我随河南作家代表团去西部采风。在等着导游买票的工夫,我站在入口处向里张望。
“阿姨。”有人拽着我的衣襟。我皱皱眉,今天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很不耐脏的。
一回头,我看见一个典型的维吾尔族小姑娘。高高的鼻子,深陷的欧式眼窝,戴着镶着珠片的黑色小帽,手里拎着一串铃铛做的饰物。噢,她是向我兜售东西来了。我摇摇手。
“阿姨。”她又叫。
“什么事?”我只好搭腔。
“你是第一次来这里吧?”她的普通话很生硬。
“是。”
“你是老师吗?”
“我当过老师。”我有点惊诧,我有过四年的乡村教书的经历,可她怎么能看出来?
“你一看就像老师,像好人。”她甜甜的小嘴很会说。
“你很漂亮。”她继续进攻。我都有些替她着急了,心想干脆买一个。
“你的东西怎么卖?”我问。
她解了一个,递给我:“给你。”
“多少钱?”
“不要钱。”
我不理她,径自去掏钱包。她拦住我,态度很认真地说:“真的不要钱。”
“那我也不要。”我也很干脆地说。不要钱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讲就是最贵的,这么没谱儿的事情,我不做。
导游在招呼大家了,我随着队伍进去,朝她挥挥手。玩了两个多小时走出来,我一眼就看见了那个小姑娘。她就在出口处站着呢,立马跟上了我。
“给你。”她又来了。
我仍然没要。沿着周围的小摊走了一圈,我了解了一下这种铃铛的价格,要价最高的是五元。于是,当她再次递给我的时候,我把五元钱递给她。
“不要钱。”她着急地说,“送你的。”
“送我?为什么?”
“因为你是老师,好人。”
我笑。
“我真的不要钱,真的。”她耐心地劝说着我,“我经常送东西给我喜欢的客人。”
我接过那个铃铛,吊坠上刻着一只老鼠。我正好是属鼠的。她看出了我的疑惑,指指我的胸前。我戴着一个鼠头木制项链。这个鬼精灵!:学*科*网
“好,我收下了。”我说。我打定主意,上车后把钱从车窗递给她。
我和她合了影,答应把照片寄给她。然后我去买丝巾,她依然跟着我,告诉我说什么样的丝巾是好的……导游开始催促上车,我上了车。
车开动了,我和她在车窗处依依惜别。我握住她有些脏的小手,把钱也握了过去。她一怔,明白了,泪水一瞬间从她的眼眶里涌出来。
“不要!老师!”她举着钱喊,然后她奔跑起来,跟着我们的车。车轮喷出的灰尘扑上她的小脸,很快把她的泪痕遮盖起来。然而更多的泪又冲下去,她的脸上很快变就变得模糊一片。
司机把车停下来,全车的人都望着我,我艰难地把脸转向她。
我走下车,接过她手里的钱。她笑了,满是灰尘的小脸笑得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
“你必须告诉我,你喜欢什么,回家之后我也要寄礼物给你。”我说。
她推却了半天,直到我以不要铃铛威胁她,她才羞涩地告诉我她喜欢文具和书。在我的要求下,她写下了地址。
从新疆回来,我洗好了照片,买了一套童话集和文具,想邮寄却发现地址找不到了。最后我还是寄了出去,地址一栏写的是“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哈提雅(收)”。
一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大包葡萄干,还有一封信。
“阿姨,谢谢你。听很多人告诉我说有我的包裹,跑了好多家才找到。我送了28个铃铛,你是第一个寄礼物给我的人。你长得像我的汉族老师。后来她走了,我就不再上学了。我很想她。我想只要我好好读书,就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呆住了……
她给我的,确实是一块香醇馅饼。这块馅饼是她和她的汉族志愿者老师共同做的,我只是一个享用者。但是我把这块馅饼糟蹋了。
哈提雅,请不要像我,还有我们——你送礼物的这28个人。那27个人,都是怎么想的呢?都是怎么看待你的礼物的呢?在他们的意识里,大约也都认为自己是经遍世事的聪明人吧?
平生第一次,我开始为自己一向得意的所谓智慧和经验而自卑起来。我才发现:虽然我四处游历,但我心灵的嗅觉已经逐渐荒芜成为一座巨大的废墟,如高昌故城。而她虽然守着高昌故城,但她小小的心啊,却是一片纯美碧青的无垠草场。
哈提雅,你以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式让我品尝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第28个馅饼。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23期)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随作家代表团去西部采风,在入口处张望,哈提雅主动向我打招呼,并猜测我是一个老师,说明她是一个有心机的孩子。
B.哈提雅一共送出去28个铃铛,却只收到1个回赠礼物,暗示当下社会人心的冷漠,毫无同情心。
C.文章结尾通过作者的内心忏悔,看到了成人虽遍经世事,心灵的嗅觉却变得荒芜,成为一座巨大的废墟。相较而言,哈提雅小小的内心却是一片纯美碧青的无垠的草场,从而让主题得以升华。
D.哈提雅收到我送的礼物,写了一封信给我。看完后我呆住了,我是被哈提雅的内心震撼了,我为我的偏狭而感到惭愧。
E. 哈提雅几次拒绝了我想付给她的钱,是因为她经常送东西给她喜欢的客人,且从不收钱。
【小题2】标题为“哈提雅的第28个馅饼”,结合全文,分析其含义。
【小题3】小说中是怎样塑造哈提雅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开头说“天下不会掉馅饼”,但结尾又说 “品尝到了人世间最美的馅饼” ,看似矛盾,实则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花婆

原非

花婆一生嫁过三个男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泥水匠,一个长工。三个男人婚后都不到两年,不是病亡就是祸死。三次寡遇,无须别人多讲,她就知道自己命不好。有了这般认识,她就断绝了一切温柔富贵的奢望,干脆拉根打狗棍,老老实实做起叫花子来。

不想这一讨饭,竟在洛河讨出了名堂。

花婆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夏天灰布单衣,冬天黑布棉衣,脚腕那儿常年扎着一副绑腿带,头发一丝不乱地网在发兜里。竹篮碗筷也干干净净还用一方白布掖紧四角遮了。也许是开始的不习惯反使她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她不喊叫,只朝敞着的大门前一站,静候着主人出来。如碰上狗咬,她也仅抡着棍子在地上划拉着抵挡。主人发现她,舍一块饼或一碗稀饭。她伸了篮子或碗接过,点头一谢,躲到无人处,蹲下埋头吃了,然后来到正在车水的井台上洗碗。如果吃饱了,就在井台上略坐一坐,随后无选择地随便走进谁家田里,帮着做些应时的活儿,如果觉得不足,便拿了新洗的碗筷,再去村里讨要。

花婆总是这么一副姿态,安分自爱。日子一长,人们的意识里就淡漠了她作为叫花子的形象,只把她当作闲人对待。洛河川多水田,人们四季都忙,亲朋间有什么要紧的口信儿,一时腾不出手来,这便想到了花婆,这就托她十里八里地去传递。无例外地,隔个一天两天,对方就有了准确的回应。进而,人们又大胆地让她捎些小东小西,这也毫无差错。再后来,商人们为逃匪劫,竟把携带银钱的事也委托给她。这样下来,花婆终日负载累累的,追着洛河上的帆影或伏牛山上的流云,西来复去。

一天清早,花婆为一商贩转送款子,在伏牛山脚下被两个土匪劫了。她尾随着歹徒来到大山深处,走进一座寺院,见着了土匪头子张秀。张秀外号旱螃蟹,水陆两路都有他设的卡子。

花婆向张秀讨款子。张秀从大烟炕上爬起来,双脚点在鞋口里,盯着花婆说:“你上我这儿讨钱,你可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花婆说:“你是土匪头子,洛河没有人不知道。可你立过规矩,不抢邮差不抢贫。我是讨饭的。”

张秀拨弄着手下交上来的100块银元:“你是叫花子,哪来这么多钱?还是硬货?”

花婆说:“我替人家送的。”

张秀说:“那就不是你的。”

花婆说:“可在我身上带着呢。”

张秀一挥手:“别跟我啰嗦了,走吧。“

“你叫我走就得把钱还我,”花婆迈着小脚上去撮银元,“要不我就没脸见人了。”

张秀一拍桌子上的手枪:“你既然是叫花子,还什么脸不脸的,打出去!”

几条大汉一拥而上,架起花婆,凌空丢出山门。花婆挣扎着站起,一句话不说径朝山崖走去。可惜她力气不足,一跃没有跳到沟底,而是落在不深的一个石头上,只撞破了头。

土匪把花婆弄上来,撕了她的衣襟替她包扎。张秀看着山门前摔碎的破碗片,抠了一会儿鼻孔说:“看不出,这婆子还这么重义!把那钱扔给她吧。”

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但她依然固守着一贯的叫花子形状,到哪儿只讨一口饭吃。

可是,花婆最后还是被人杀害了。她死在一个十字路口,透胸流下一摊血来,棍子碗筷还在身边,只是没了竹篮。人们报了官,县警察局却没来人。

花婆葬后个把月,有怀念者到坟上烧香,意外地发现坟前趴着一个男子。那男子身下一片淤血,子弹是从两只眼睛射进的,而他僵硬的手下就压着两把手枪。竹篮也回到花婆坟上,里边放着白花花200块银元。

张秀一伙也来人看了那男子,说不是他们的人。人们于是猜测,那男子一定是外来的匪徒,还不知道花婆的善誉,及至知道了便深感羞愧,这就送还了劫物,自裁以谢罪。不然,他不会灭了自己的眼睛。

地方上贴出告示,要那银元的失主前来认领。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失主到来。人们这就商议,想用那笔钱为花婆修座庙。庙名都拟好了,就叫义丐庙。这时,县警察局来人了,说要破案,就把那200块银元作为物证收了去。

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迫于无奈,花婆做起了叫花子,但是她的内心仍然觉得这很丢脸,所以她“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
B.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花婆乞讨方式,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展示了花婆向张秀讨款子过程,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这说明当地的土匪出于对花婆的害怕,怕她又拼死讨钱,就不再打扰花婆了。
D.人们对男子死因的猜测,以及到最后“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说明人们对“善”和“义”的坚信。
【小题2】小说的主人公花婆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两次写到县警察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叫布莱恩·安德森
美纳米塔
天,一位年轻男子看到一位老太太束手无策地滞留在路边。即使在昏暗的路灯下,他也能看得出老太太需要帮助。他在她的奔驰车前停下自己的庞蒂克破车,下车来到老太太身边。
尽管他脸上带着微笑,老太太还是非常担心,因为在过去的一个多小时,没有人停下车帮助她。他会伤害她吗?他一副又穷又饿的样子,看上去很不安全。
男子可以看出,站在寒冷中的老太太很是害怕。他知道她的感受。在如此寒冷的夜晚,害怕是必然的。
他说:“我来帮助您,夫人。天这么冷,您为什么不在车里等着?我叫布莱恩·安德森。”
原来,老太太的车只是爆胎了,但对一个老太太来说,却让她很作难。布莱恩爬到她的车下,想寻找一个放千斤顶的地方。由于车下空间太小,他的手指都擦破了皮,衣服也弄脏了。
在他为轮胎上紧螺帽时,老太太把车窗摇下,开始与他说话。她告诉他,她来自圣路易斯,只是路过这里。对他的帮助,她不知道该如何感谢。
布莱恩笑着为她盖上后备厢。她问他该付给他多少钱。对她来说多少钱都没问题,她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布菜恩从未想到要钱,因为这不是他的工作。这是帮人解难,怎么能要钱呢!再说,他在生活中,曾经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他一向助人为乐,从不求回报。
他告诉老太太,如果她真想报答他,那下次当她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就伸出援助之手,助人一臂之力。布莱恩补充道:“想着我就行。”
男子一直等着老太太把车子发动着,并看着她开车离去。那是一个寒冷且压抑的日子,但他却感到很开心。他发动起自己的庞蒂克破车,消失在回家的夜色中。
沿路开出几英里之后,老太太看到一家小餐馆。她在餐馆门前把车停下,走进去想吃点东西,准备等身子暖和后再继续往家赶路。
是一家看上去不太卫生的餐馆。看到老太太坐定之后,女服务员面带微笑来到她身边,并忙递上一条干净的毛中,让她擦擦脸和头发。老太太发现服务员肚子鼓鼓的,看样子大概已经有8个月的身孕,可她却不因劳累和身体不适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老太太在想,有人拥有的很少,却对一个陌生人乐善好施。这时,她想起了布莱恩。
吃完饭,老太太给了服务员一张100美元的票子。服务员赶紧去给她找零,可老太太却走出了餐馆。当服务员拿着零钱回来时,老太太已经不在了。服务员纳闷,她会去哪里了呢?这时,她发现老太太用餐的桌子上放着一张写有字的餐巾纸。
当服务员看完餐中纸上的留言,眼里不禁盈满了泪水。餐巾纸上这样写着:“你不欠我任何东西,我在用别人帮助我的方式帮助你,你若真想回报我,那就不要让这条爱心线在你这里终结。”
餐巾纸下面还放着4张100美元的票子。
当服务员忙碌了一天,夜里很晚回到家爬上床时,她仍在想着老太太的钱和她写在餐巾纸上的那几句话。老太太是怎么知道她和她丈夫需要这笔钱的呢?随着孩子下月就要降生,他们的日子将会越来越紧张……
她知道丈夫一直在为此担心。看到丈夫在她身边熟睡的样子,她轻轻地吻了一下丈夫的脸,并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布莱恩·安德森。”
(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简要地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从文章的第2段到第4段,作者采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老太太害怕和忧虑的心理。
C.文章通过对布莱恩·安德森的言语和行为的描写,刻画出善良而乐于助人的主人公形象。
D.本文语言既不幽默诙谐,也不辛辣嘲讽,于平淡温和的叙述中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小题2】小说后半部分写到的怀有身孕的服务员,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布莱恩·安德森帮助了老太太,老太太的善举又十分巧合地使布莱恩·安德森一家摆脱了困境,请结合小说分析这样设计情节的好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酒馆里的故事
申鸣
公司大门左侧的小巷子里,有一家名叫“关东小酒馆”的饭店。饭店老板老赵是山西人,热情,实诚,让人喜欢。我是他店里的常客。
有一阵子,老赵家里有事,老板娘要在家里处理事情,老赵就找来个山西老乡帮忙。那是个小伙子,十七八岁,长得胖墩墩的。小伙子刚从老家过来,爸妈都在厂里打工,可他不情愿跟着爸妈,正好老赵要人帮忙,他就过来了。
小伙于看起来憨实,实际上挺机灵。看到顾客进来,他搬好椅子请顾客落座。顾客点莱时,他主动推荐店内主打菜。厨房里干净的碗碟不够,他及时去清洗碗碟……他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却从不喊累,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他干活时常哼着一种小调。有一天我开玩笑问:“你哼的啥呀?大声唱出来我们听听。”
他有些不好意思,停了哼唱,说:“是爷爷教我的山歌,没啥听头。”
我说:“既然没啥好听的,那你为什么一天到晚哼?”
小伙子羞涩地笑了,好一阵才说:“出来这么久,想爷爷了。”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有时候我也会在小酒馆喝二两。如果客人不多小伙子也会凑上来,说:“叔,我陪您走一个?”
我每次都笑着将他赶走:“一边去,你个小毛孩子,喝什么酒!”
那天闲着,我和老赵拉着闲话等饭点。突然隔壁一阵喧闹,好像有人在打架。小伙子正要出去看,老赵忙把他拦住:“看什么看,出门在外,少管闲事。”
小伙子听了,迟疑了一阵,到底没有出去。但隔壁的吵闹更厉害了。
老赵说:“又是隔壁四川餐馆老板的儿子在闹事哩!这小子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没钱了就来餐馆要,不给钱就揍人,有一次拿起刀来要砍死他老爸。”老赵长叹一口气,又说:“我小时候都不敢对自己老爸大声说话。哪像这小子!”
我们正说着话,四川餐馆的老板哭泣着跑了过来,直喊“救命”。他那长得五大三粗的儿子提着把凳子正在后面追。
老赵吓了一跳。不敢阻拦。只是喊着:“别睡坏了我家的东西呀!”
我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这时,只见那小伙子猛地冲了上去,堵在那小子面前,一伸手抓住凳子,将那小子放倒在地。
小伙子冷冷地看了眼那小子,说:“猪狗不如呀你。”
那小子也长得壮实,却不敢还手,从地上爬起来就走了。
从那以后,我喝酒的时候更不敢让这小伙子靠近了。正是出性子的时候。我怕他喝了酒,闹出什么事来。
那天,小伙子发了工资。放一天假。他邀我陪他上街。我问他要买什么,他说想买一部手机。
“寄回去给爷爷奶奶,想他们了就给他们打电话。”他说。
我挺感动的,于是答应陪他上街。路上我问他:“你爸在这里打工。他怎么不给你爷爷买手机呀?”
小伙子一愣。半天说:“他才不管我爷爷。我三岁就跟着爷爷奶奶过,到我出来,我没见他给爷爷奶奶买过东西。”
后来我问老赵才知道,小伙子从家乡过来后和他爸妈在一起,他爸脾气不好。弄得家里不得安宁,小伙子才到老赵这里来。
一天我去小酒馆。看到一个小个子男人,扯住小伙子在那里叫唤,要他拿钱来。小伙子坐在凳子上,男人刚好和他平头。
小伙子说:“没钱。”
男人突然就举起巴掌,狠狠地抽在小伙子脸上。
小伙子双眼喷火。举起双手就冲了上去。
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
小伙子冲到那男人跟前,突然站住了。他没有还手,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百元钞票递给那男人。那男人拿着钱,骂骂咧咧地往外走。就在他走到门口时,小伙子追了上去。我心说“不好”,正准备上前劝阻。谁知小伙子从口袋里掏出新买的手机塞给了那男人,说:“以后与我妈好好过日子。”那男人愣了愣,拿手机的手有些科。
那男人走后,小伙子过来对我说:“那是我爸。”
我点点头,问:“手机给了你爸,那你爷爷呢?”
他笑了笑,说:“下月发了工资,再买一部。”
(选自《辽河》2017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四川餐馆老板的求救,老赵不敢救助,还担心自家店里的东西被砸坏,小说以寥寥数语刻画了老赵面对危急情况但求自保的形象特点。
B.“他爸脾气不好,弄得家里不得安宁”,这一内容与前文小伙子不愿意跟爸妈在一起的内容相照应,也为后文他爸爸打他的情节埋下伏笔。
C.小说善于以细节表现人物,如“那男人愣了愣,拿手机的手有些抖”,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小伙子的爸爸拿到手机后内心的波动。
D.小说以“关东小酒馆”为背景,围绕山西小伙子这一中心人物,讲述了一群普通人的故事,引起读者对现实社会人情冷漠和道德沦丧问题的反思。
【小题2】小说在刻画山两小伙子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我”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