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老街名嘴
刘建超
①老街是个生意场所,家家户户都做买卖。做买卖嘛,免不了和各类人打交道,察言观色、能说会道是做好买卖的最起码要求。只要你走进门店,主家的话就兜着你走,天气啊气色啊穿着啊自己商品的优势啊,直到把你送出店门,慢走啊,再来!你耳朵旁就别想清静了。听进去听不进去是您的事,说不说可是主家的事。买卖不成情义在,情义哪来的?两片子嘴吧嗒出来的。
②运动员的腿,老街人的嘴。老街人的嘴厉害,能够被老街人称作名嘴的人,那嘴上的功夫更是了得。这不,他来了:墩子左手掌心里不停地转动着两只核桃,也不知转了多少年,核桃打磨得油光锃亮,能影影绰绰映出人影;右手端着一只精巧黑亮的紫砂壶。对襟的蓝色马褂,镶着金边。千层底的方口布鞋白底黑面,走在青石板上,没有一点声响。方脸大耳,头发往后梳,打了发胶,一缕一缕隐约可见光亮的头皮。别以为他有多大年纪了,满打满算,才三十有五。这副打扮,那叫派儿!
③墩子现在可了不得,凭着两片子嘴,经常被市电视台邀请为嘉宾,评说足球赛事。墩子每天在街上绕上一圈,是在接受老街人的恭维。昨天的赛事转播,墩子又预测灵验主队取得了胜利。
④墩子走进了天织锦绸缎行,老板正在招呼生意。几个顾客在挑选布料,看来还拿不定主意。墩子把紫砂壶往柜台上一放,说道,看人看的是心肠,买货看的是质量。你看这布,手感光滑温柔似水,既不是纯棉也不是腈纶,而是最新技术两样混纺。纯棉穿着舒服却易褶皱,腈纶直挺穿着却不舒服,两样混纺各取所长。未来要靠小字辈,买货还是老字号。这天织锦绸缎行,祖上六代专营此行,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积德行善,四邻夸奖。您手里这布,老人穿着舒坦,中年人穿着端庄,年轻人穿着漂亮,孩子穿着阳光。做冬装保暖,裁夏衣凉爽,春秋服时尚。看看店家,慈眉善目,菩萨心肠,主家让让利,买家抬抬手,一桩好买卖,心情都舒畅。客户被说得直乐,一单生意也做成了。
⑤主家连忙给墩子的紫砂壶里添上茶水。墩子向来不在自家泡茶的。
⑥墩子自小嘴巴就乖巧,越是人多的时候越爱显摆,说出话来都是一套一套的。墩子15岁那年夏天,母亲和冠家起了纠纷。冠家是老街的大户人家,人多势众。本来是墩子母亲占理的事,却被冠家抢白得哑口无言,回到家生闷气抹眼泪。墩子放学回到家里,问清了事由,放下书包就去了冠家,在冠家门外的古槐树下开始辩理。冠家开始并没有把这个毛孩子放在眼里,没成想墩子口若悬河,说古论今、旁引博论,一开口就刹不住车了。大热的天, 一口水不喝滔滔不绝三个小时,两片子嘴唇上下翻飞不知疲倦,直把树上的蝉都给噪走了,老街被堵了半条道。冠家自知理亏,连忙托人去墩子家赔礼道歉。墩子一下子出了名。
⑦若只是会说,也担当不了名嘴的雅号。墩子的嘴还有一绝就是毒。马家一个儿子自幼学坏,娶了媳妇后就虐待老母,墩子打抱不平前去理论,说你不忠不孝,会遭报应。那小子还犟,说我会遭啥报应? 我等着。墩子大声说,你小子得遭雷劈啊!夏季的第一场雷雨,那小子坐在自家的床头喝酒,被一声闷雷给击中了。没要命,却给打哑巴了。
⑧墩子的名声从老街走向全城是因为足球赛。市里成立了足球队,墩子的一个外甥入选球队踢前锋。一次比赛前,电视台采访墩子的外甥,捎带采访了墩子。墩子不但说了外甥的优势,还大胆预测外甥将在比赛中凭大玩帽子戏法而使球队取胜。比赛的过程果然如墩子所言,外甥独中三元,球队获得胜利。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名嘴。只要有比赛,墩子就被电视台请去做解说嘉宾,而且每次预测都八九不离十。
⑨一天,墩子被一伙人请到了狮子楼,皇家宴席伺候,席间那伙人不停地恭维着墩子。吃饱喝足,墩子也明白了他们的底细,是一伙地下赌球的家伙。墩子从衣兜里掏出一叠现金,往桌子上一放,说,对不起哥们儿,饭钱我付了。你们这一路,墩子不伺候。说罢,转着核桃,握着紫砂壶,走人了。
⑩第二天,老街人看着头上绑着绷带、嘴角粘着纱布的墩子都吓了一跳。墩子也不解释,说,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从小卖核桃,啥事都知道。明日起,咱不说球了,说戏。哈哈,听戏去。 
注: 帽子戏法:指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一名队员3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
(1)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中墩子的动作及衣着打扮都很特别,这都是墩子为了显出自己作为名嘴的“派儿”刻意着装的,后文写他“向来不在自家泡茶”更是他在显“派儿”。
B.小说一开头写“老街是个生意场所,家家户户都做买卖”,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特有的才能,为下文墩子的出现做铺垫。
C.小说第③段中的“恭维”体现老街人对墩子的称赞、佩服、敬意,第⑨段中的“恭维”也体现宴请人的这种感情。
D.小说结尾“墩子头上绑着绷带、嘴角粘着纱布”,墩子转而说戏,让人感到再有智慧的人也有不如意和无奈,引人深思。
E.小说中墩子训斥不孝子孙,毒咒应验以及说球精准灵验,作者将“墩子”塑造得近乎神灵,这体现出作者的迷信思想。
(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赏析。
(3)小说中的“墩子”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写墩子被打却不解释、笑说改行有什么作用?你如何看待这种做法?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怎样想和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0 09:49: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咳嗽天鹅
铁凝
①天是越来越冷了,刘富早上醒来就想着院子里那只天鹅,得赶紧送去动物园。
②这时西屋传来香改的咳嗽声。香改是刘富的老婆,能干却生性邋遢。每次刘富要找件衣服就很不耐烦。一拉开柜门,里边的衣服裤子犹如洪水猛兽奔涌而出,劈头盖脸倾泻在刘富身上。为了这个他和香改一直闹离婚,香改抗不住刘富的坚决,有一天气急地说:“离就离,缺了鸡蛋还不做槽子糕了!”话没说完突然咳嗽起来,从此这咳嗽就没断过。
③刘富洗漱完毕,来到院里朝东窗根望望,那儿有个半人高的小窝棚,是刘富给天鹅搭的。两个月前刘富和镇长去了一趟内蒙古蓝旗看亲戚,临走时亲戚用个竹筐把这只从芦苇丛里拾来的病天鹅塞进“奇瑞”的后备厢。回家后镇长说没工夫管病鹅,就把“麻烦”留给了刘富。
④刘富的女儿正念初中,欢喜着上网查天鹅的资料,对照着这只活生生的鹅,她得出结论:它的学名叫大天鹅,也叫咳声天鹅,属鸟纲,鸭科。全球易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女儿把这些信息告诉刘富,刘富记住了咳声天鹅四个字,只是把咳声天鹅听成了咳嗽天鹅,从此没改口。
⑤天鹅整天不吃不喝,无精打采的,刘富对它很不耐烦,但还是和女儿琢磨怎么给它治病。网上说天鹅容易患肠胃炎,刘富观察后猜这只鹅说不定得的是肠胃炎,就大胆给它用氟哌酸加黄连素,只两天,这鹅竟然吃了喝了,那咳嗽一般的叫声也亮堂了。天鹅养了些日子,显出和刘富挺亲,每天早晨刘富一出屋门,它准在东窗根的窝棚里咳、咳、咳地大叫几声,问好似的,这时,西屋的香改也会咳嗽起来,好似和天鹅比着赛。刘富不为天鹅的“问候”所动,他只觉得自己倒霉,稀里糊涂家里就添了女人的咳嗽和咳嗽的天鹅。
⑥转眼间,天鹅来到刘富的家已经两个多月。一天早晨,刘富迎接了天鹅的问候之后,见它岁履踉跄地从窝棚里钻出来,站也站不稳,走又走不好。刘富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原来天鹅的脚蹼干裂了。刘富的脚就在这时也突然不自在起来,脚趾缝之间像有利刃在切割,凉飕飕地刺痛。女儿放学回来,刘富催她赶快上网再查,原来天鹅离开水过久脚蹼就会皴裂。刘富这才用心想想“候乌”这个词。天鹅是候鸟,小镇既寒冷又没水,能管天鹅一时,却管不了它的一世。
⑦哪里能管它的—世呢?刘富问女儿。女儿想了想说:动物园。
⑧省城动物固有个天鹅馆。刘富查看网上的图片,见天鹅们成双结对地在天鹅馆的水池里自在地嬉戏。女儿查到了天鹅馆的电话,通话后对方同意接受这只天鹅。
⑨晚上,刘富对香改说明天你也跟我去趟省城,你那咳嗽从来也没好好治过,离婚之前,我得给你把咳嗽治好。香改咳、咳两声没说话,刘富只当是同意。
⑩这天一早,刘富把天鹅装进当初那个竹筐,让天鹅和香改都坐在后排座上直奔动物园。天鹅馆的景班长出来迎他。刘富把竹筐放在地上说,看它这脚蹼裂的,快让它进水里泡泡吧。景班长说不急,我们先要给它体检,这是规定。说话间两个穿灰大褂的工作人员就领走了刘富的天鹅。
⑪在池边溜达了一会儿,景班长引刘富进了池旁一间小屋,说就在这吃了饭再走,这大冷的天……一会儿一只热气腾腾的黑铁锅端了上来,锅里炖着灰褐色的肉。景班长举起筷子冲着铁锅对刘富说,来,尝尝鲜。刘富问这是鸭呀?景班长说是鹅,就你送来的那只鹅。刘富放下筷子,似懂未懂盯着景班长。班长解释说,动物园医生为这只天鹅做了体检,它太老了,足有25岁了,脏器老化养着它成本太高。刘富问多老算是老啊?景班长说天鹅寿命在25岁左右,你说它老不老?刘富说可它正活着哪。
⑫刘富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天鹅馆的,只记得他摔了饭碗。当他发动车子时,才觉出从脚趾缝传来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这钝痛从下往上弥浸开来。该怨谁呢,他想不清楚。回到家又怎么向女儿交代呢,他更想不清楚。这时从后排座上传出一阵咳嗽声,刘富心里一惊:这不是我那咳嗽天鹅吗?‘他的脖子僵直着不敢回头,生怕一回头那咳嗽声便消失了。但咳嗽声没有消失,只是由咳、咳、咳变成了吭、吭、吭,像是怕人不耐烦捂住了嘴。刘富迟疑地扭转头,他看见了歪坐在那里不急不火的香改。
⑬刘富真的记不起香改还在车上等着他。早上来时他是想着在离婚前给香改治好咳嗽的。是啊,咳嗽,刘富曾经那么厌恶咳嗽声,每当女人和鹅同时在院子里咳嗽起来,他就觉得他的生活纷杂、烦乱。可就在刚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刘富发动了“奇瑞”要快些回家。他想,往后给香改治咳嗽还有的是时间,又为什么非在今天不可呢?
【小题1】简析第②段插叙的作用。
【小题2】第⑧段描写天鹅馆的图片,其用意是 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第⑥段与第⑫段画线句,辨析刘富心理上的差异。
【小题4】下列对小说中的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香改作为小说重要人物,贯穿情节的始终,不可或缺。
B.女儿热心救护保护动物,与香改、镇长形成明显反差。
C.班长待人热情,照章办事,处置年老天鹅合情合理。
D.富待人接物很“不耐烦”,但照顾病鹅时胆大心细。
【小题5】想象刘富的心理活动,填写在第⑬段的横线上。
【小题6】赏析小说以“咳嗽天鹅”为线索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洗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上路上没有一棵大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的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的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个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用,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心,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到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有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候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一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是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洗澡的时候舒服,热水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后退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必然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而犹豫。
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妙、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小题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鲁彦

我愤怒地躺在母亲的怀中。母亲紧紧地搂着我,呜咽地哭泣着,她的泪纷纷地落在我的颈上。我只是愤怒地躺着。

“你不生我不好吗,母亲?”我怨念地问。

母亲没有回答,母亲的脸色极其苍白。

我愤怒地伸出右手,竭力地撕我胸上的衣服。

“为了母亲,孩子…”母亲按住我的手,呜咽地说。

“咳咳…”我哭了。

风凄凄地摇荡着窗外的枇杷树,雨萧萧地滴在我心上。母亲的脸色是那样的苍白。我悲苦地挽住了她的颈,她的颈如柴一般的消瘦。

 

“让我死了罢。母亲…”我哭着说,紧紧地挽着她的颈。

“不能,不能,越子,我的孩子……”她的泪纷纷地落在我的脸上。

灯光暗淡地照着她的头发,她的头发如丝一般的乱,如霜一般的白。

静寂,静寂,世界上除了我和母亲外,没有一个人影,除了风和雨的哭声外,没有半点响声。

“罢了,罢了,母亲。我还你这颗心,我还你这颗心!你生我时不该给我这颗心,这在世界上没有用处!”说着,我用两手竭力地撕我胸上的衣服,怨忿而且悲伤。

“啊,孩子!”…母亲号啕地哭了。她紧紧地按住了我的手,我竭力地挣扎着。

风凄凄地摇荡着窗外的枇把树,雨萧萧地滴在我的心上。灯光暗淡地照着母亲的头发,母亲的头发如丝一般的乱,如霜一般的白,母亲的泪如潮一般地流着。我抱住她的消瘦的颈,也号啕地大哭了。

有一滴泪,从母亲的眼中落了下来,滴在我的眼上,和我的泪融合在一处,渐渐地汇成了一道河。

我溯着河流走去,进了母亲的眼帘,一直到了母亲的心坎上。

在那里,我看见母亲的心萎枯了。

“母亲,为了你的孩子,你将你自己的心萎枯了。然而你分给你孩子的那颗心,在世界上只是受人家的咒诅,不曾受人家的祝福,只能增加你孩子的悲哀,不能增加你孩子的欢乐。现在,取出来还了你罢。母亲!”我哭着说,跪倒在母亲的心旁,解开胸衣,用指甲划开胸皮,我伸手进去从自己的腔中挖出一颗鲜血淋淋的心,放在母亲的心上。母亲的心和我的心合成一个,热血沸腾了。

我急忙合上自己的胸皮,扣上了胸衣,忽忽地离开了母亲的心,出了母亲的眼帘,由原路回到了母亲的膝上。

母亲不知道。

“母亲,我不再灰心了,我愿意做‘人’了。”我拭着眼泪对母亲说。

母亲微笑了。母亲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乐,母亲的眼前露出了无限的希望。

只有灯,只有站在壁上的灯,它知道我在母亲心中所做的什么,不忍见那微笑,渐渐地惨淡了下去……

一九二四年作

(选自王鲁彦处女集《柚子》)

【小题1】对文章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次写到“风”“雨”,“风”“雨”具有象征性,暗示社会环境的恶劣,加剧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
B.“暗淡”的“灯”渲染了阴暗凄冷的氛围,为“我”梦幻般地将心还给母亲提供了背景。
C.作品有相当多的独句段,和诗歌形式颇相似,这种语言表达颇具诗的韵味。
D.文章运用写实的手法,母亲的泪和“我”的泪汇成一条河,“我”看见了母亲心的枯萎。
【小题2】本文的叙述颇具特色,请简要赏析。
【小题3】巴金评价本文“洋溢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气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鸳鸯跳

王春迪

海头帮,指的是一帮在码头上靠扛活为生的脚夫,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要命的狠劲儿,练就了一身脚夫的真本事,挤走了旁门外姓,吃起了这碗独食。

老街是鲁中南地区有名的商业集散地,国泰民安、商贸繁盛的时候,那一条条来自江南甚至南洋的货船,黑压压地挤在码头上,远远望去,似鱼鳞般密集。

先装卸谁的,不装卸谁的,都是海头帮说了算!啥叫强龙不压地头蛇?管你多大来头,瞅你不顺眼,让你的货霉在船里、烂在岸上,那都不叫个事儿!

就连老街首富海爷,都被他们整过!

那几年,海爷走南闯北,生意蒸蒸日上。一次年关,海爷设宴备礼,酬谢各条道上的老大们。一忙,就把海头帮的钱老大给忘了!

年后,海爷从南方运来满满三大船的货,有茶叶、药草、布匹、香料、木材……全是些怕湿怕霉的娇贵玩意儿,不想遭遇了连日的雨雪,急着找海头帮卸货,可他们要么以先来后到为由,要么以雨天脚滑为由,磨磨蹭蹭,就是不靠海爷的船边儿。

没办法,海爷这天亲自到钱老大的船上求他,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那时,连接船和陆地之间的是一种一步宽的木板,人在上面走,木板就跟着你弹来跳去,码头上叫它鸳鸯跳,把握不住鸳鸯跳节奏的人,站都站不稳,稍不留神就把你弹到水里去。

得知海爷到来,钱老大还故意在鸳鸯跳上泼了一层豆油。

海爷默默地脱了鞋,然后俯在鸳鸯跳上,爬了过去。

眨眼几年过去,到了咸丰五年,太平军把整个水路截得几乎连条鱼都游不过来,一路上关卡林立。因而各行各业,纷纷改水路为旱路。因为好久都没啥生意,码头上那些个鸳鸯跳,都起了厚厚的青苔。

一日,一条货船劈浪而至。

往年,是先交钱,再卸货。如今哪还管这一套?钱老大这边正和船上的掌柜在袖筒里合计价钱,那边,海头帮的爷们儿在不到两袋烟的工夫,就利利索索地将一船粮食整整齐齐地码在了岸边。

这时,有一顶轿子,从远处嘎吱嘎吱地晃了过来。轿子里刚露出一个头,钱老大的脸,唰地就绿了。

竟是海爷!

海爷目不斜视地上了船,随后,掌柜站在船板上对钱老大吆喝:“咱东家说了,银子有的是,可要钱老大自个儿来拿才行!”

说罢,眼睛盯着钱老大,手里一杯油,滴滴答答地淋在了鸳鸯跳上!

钱老大望着身旁海头帮的弟兄,衣衫褴褛、一脸菜色。他回过头,牙一咬,鞋一脱,扑通一声跪在了鸳鸯跳上……

进了船舱,钱老大头别到一边,也不看人,手一伸:“拿钱!”

海爷笑笑,说:“听闻钱老大当年为争这码头当家人的位子,曾从滚水里取铜板,怎一个勇字了得!兄弟们的工钱,就在那个盒子里,够胆量的,你就试试!”

钱老大一瞧,是一个一臂高的盒子,上面露出拳头大的洞,里面黑乎乎的,啥也看不见。

钱老大琢磨着,这里头一定有蛇蝎一类的东西,取吧,保不准被咬;不取,空手下船,咋和快饿死的兄弟们交代?

钱老大心一横,袖子一撸,顿时青筋暴出,伸手就冲盒子去了。手还没到盒子口,钱老大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

忽而,钱老大眼如铜铃,手在里面搅了几圈,啥也没有。

他怒吼一声,盒子一甩,想冲上去对海爷动粗。海爷哈哈大笑,而后大手一挥:“送钱老大下船!”

钱老大被推搡出船舱,刚要破口大骂,可随之而来的景象,闪了他的眼。

岸上,海爷手下的人,正把刚刚卸下来的整船粮食,一袋袋地分给海头帮的弟兄,弟兄们接过粮食时,那曾经硬邦邦的双膝也都软塌塌的了。

下船时,钱老大看着脚下的鸳鸯跳,干净如洗。钱老大一声长叹,扭头对着海爷抱了抱拳,大步而去。

几年后,朝廷又重新夺回了水路,随着商道畅通,码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兴盛。有所不同的是,每每海爷的商船驶进码头,那些海头帮的人,好似迎亲一般,争先恐后地冲上去卸货,甭说啥先来后到,也甭说你财大气粗有多大来头,只要海爷的船来,统统站一边去!

谁都别委屈,人家钱老大说了,这是他们海头帮的规矩!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第3期)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码头生意兴隆时,钱老大用“鸳鸯跳”故意刁难海爷;码头生意萧条后,海爷又用“鸳鸯跳”“回敬”钱老大。你来我往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情谊。
B.小说中写到码头的几经变迁,太平军拦截水路时,码头生意萧条;朝廷夺回水路后,码头生意兴隆。这深化了作者关于国计民生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斗争主题。
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钱老大掏盒子时“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表明他外强中干、胆小怕事。
D.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形象而生动,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有时又兼有口语化特点,比如:“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
【小题2】小说中多次出现“鸳鸯跳”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小题3】海爷和钱老大这两个典型人物你更喜欢谁?请说明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欠我一个结尾

包利民

“我和你说啊,这个故事你绝对没听过,而且肯定猜不到结尾!”他和她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他故作神秘地吊着她的胃口。

他喜欢讲故事,她喜欢听故事,所以在下乡扶贫的这段日子,故事就是流淌在他们之间的一条河,是河上一座美丽的小桥。虽然他们各自都知道,他们之间并不会有故事,或者说,是不会有结局的故事。

他的故事多是很奇妙的,讲到最后,都要让她猜一下结尾。当她猜了许多次都没有猜对,有些恼羞成怒的时候,他才慢悠悠地道岀来,惹得她惊讶,兴奋,回味,然后,逼着他再讲别的好故事。而他也是乐此不疲,于是平淡的日子就在故事的洇染下慢慢地流逝。

在她急得要发怒时,他才开始讲。一对恋人来到很远的一座野山上,只为了领略那种最原始的风景。当他们在山林里徜徉时,忽然听到前方的林中有很大的声音,伴随着树木被撞击被碰断的声响。

她插话:“肯定来了什么凶猛的野兽!是老虎,还是熊,或者野猪?”

他却并不说是什么动物,只是一个劲儿地营造着紧张气氛。那对年轻的恋人充满了恐惧,紧张地注视着前方。终于,一个庞然大物蹿岀来,站在离他们不远处。他们有着短暂的头脑空白,男人先反应过来,他由于极度害怕,大叫了一声,撒腿就跑。却是紧张之下慌不择路,斜着迎向那个大家伙,然后在离那东西几米远的地方飞快地跑过去,竟是看都不看女人一眼。而女人,此刻还在呆滞的状态中没回过神。

她再次愤怒地插话:“这个男人真是该死!窝囊废!胆小鬼!丢下女人自己跑了!要是我是那个女人,肯定恨死他!对了,那个女人怎么样了?有没有事?”

他继续讲。当男人回到原来的地方时,发现那大家伙和女人都不见了。他仔细寻找,终于在身后的陡坡下发现了女人,女人倒是没有被动物伤到,只是摔断了胳膊和肋骨。可能是动物扑过来时,女人慌忙后退,失足掉了下去,却也因此躲过了动物的追杀,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当女人在医院中清醒过来后,看到男人在身边,眼泪立刻就下来了。

讲到这里,他便住了嘴。她怔怔地问:“不会这就结尾了吧?不像你的风格啊?刚才还说有我猜不到的结尾呢!你总是这样,总是把结尾放在明天讲,真是讨厌死了!”

他笑着说:“这样你才能印象深刻啊!而且给你一晩上的时间去猜,万一猜出来呢?”

她笑骂:“死样子!谁在意你的破故事!”

回到住的那个农房,他们各占据了一间小屋,主人睡在里间的一铺大炕上。睡着之前,她还在想着之前的那个故事,想着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尾。就这样不知不觉睡着了,睡梦里自己仿佛变成了那个女人,独自面对着生命的威胁。

忽然就觉得很热,便醒了,看到周围红通通一片,浓烟滚滚。失火了!于是梦里的惊慌变成了现实,正在手足无措之际,她看到他冲了进来,拉起她就往外跑。她周身被炙烤得疼痛,冲到门前时,忽然觉得她被猛地拉到前面,背后传来巨大的推力,她便到了门外,下意识地继续往前跑。而身后却传来什么东西坍塌的声音。

她安然无恙。他出了院后,就从她的生命里消失了。她四处找寻他,在他可能去的每一个城市。回想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就像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或者说,已经就这样结尾了。

两年之后,她终于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找到了他。她几乎认不出他来了,当初颇为英俊的小伙子,由于一场火灾的洗礼,已经面目全非,不,是面目狰狞!

可是她并不怕,在她的眼中心底,他依然是过去的样子。她大声质问:“你很不负责任地跑了!你还欠我一个结尾!你想让我想多久猜多久?”

他很平静地笑,说:“我是骗你的,其实结尾很简单,女人在医院里醒过来,看到男人,就气哭了,然后,他们就分手了!”

她盯着他的眼睛看,直到把他看得有些发毛的时候,才说:“你骗谁呢?这么长时间,是傻子也能想明白结尾是怎么回事了!肯定那个男人当初并不是自己逃跑,他那么做,是为了吸引那个动物去追他。那样,女人就安全了。要不他为啥大喊一声,还迎向动物跑?只是很可惜,那个动物没理他!”

他很惊讶地看着她,说:“我发现两年没见,你变聪明了嘛!”

她笑骂:“你的意思是我当初很笨呗!敢嘲笑我,罚你每天给我讲一个故事,要是让我猜到结尾,就要你好看!”

他们都笑,渐渐地笑出了眼泪。

(选自2018年第7期《百花园》)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他”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讲故事开篇,独立成段,在为“他”所讲的故事设置悬念的同时,也为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本故事与“他”所讲的故事具有一致性,呈现了“爱”与“担当”的主题,表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所讲故事烘托了“他们”之间的故事。
C.小说运用诗意化的语言娓娓道来,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在讲听故事过程中彼此产生情愫,为下文写“他”未讲完故事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
D.早已猜透故事结局的“她”也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这让读者也顺着“她”的思路去审视“他”,更激起了读者对爱情深深的思考与追索。
【小题2】小说以“笑”收束全文,结尾具有喜剧意味,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小题3】小说以“你欠我一个结尾”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原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