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她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深远之爱,也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
C.文中用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暖暖的形象;她要父亲拿20万来为她赎身主要为了改变当地的教学条件。
D.文章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饱含着孩子们对李暖暖的热爱,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E.本文立意深刻,现实性强,谋篇布局主要扣住当前社会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又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小题2】李暖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有人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2 10:19: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里人

侯发山

周末,我和几个朋友驱车赶往靠山屯。靠山屯有一家农家乐,有不少野味。我去的次数多了,跟老板二狗熟悉。随同去的老孟,是个盖房子的,俗称房地产商,这天是他请客。刚坐下,就对老板二狗豪气十足地说:“先来盘鳄鱼肉。”

二狗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为难地说:“老板,小店没有这个。”

老孟眼也不瞄二狗,“啪”地一声甩出鼓囊囊的钱包:“不差钱,上。”

二狗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老板,这个真没有。不信您问侯老板。”

“行了老孟,有那个意思就行了……来,土鸡一只,野兔一份……”二狗拿我当救星,我不能不出面。

二狗这儿有个规矩,点菜后先交钱再上菜。我点完菜,二狗一算账,四百八。老孟从钱夹里捻出四张老人头。二狗死活不愿意,说俺是实诚人,饭菜也是实价格,没法优惠。

老孟又抽了一张五十的。二狗还是不愿意。

我见识过二狗的较真,劝老孟:“人家也不容易,你也不差这一星半点的,给了吧。”

老孟没说话,又掏出一张十元的。

“还差二十。”二狗伸着手,很执着,“都是有本钱的,俺不能干赔本买卖。”

我看不过去,刚要掏钱,老孟见状,忙掏出一张五十的摔给二狗:“不用找了。”

二狗也不说话,又找回老孟三十元。

“太抠了,以后打死我也不来了。”老孟黑着脸。

菜一道道上来了。味道嘛,也确实不错。老孟的脸色慢慢变得红润了。

这当口来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高声叫道:“一碗鸽子面。”二狗笑眯眯地应答着,收下了男孩递过去的一张红色的钱币。

面条还没做成,男孩到门外边耍去了。我忍不住提醒二狗:“狗老板,你可看清楚了,他给你的可是冥币!”

“我知道。”二狗说罢,就把团在手里的冥币撕了。

“难道男孩的父亲是个地头蛇,惹不起?”我有点糊涂地看着二狗。

二狗淡淡一笑:“孩子得过脑膜炎,脑子不大灵醒,经常把冥币当钱使。”

老孟附和道:“都是有本钱的,咋说也不能干赔本买卖啊。”听口气,完全是在嘲讽二狗。

“他也只是买碗面,没啥。”二狗不以为然。

我由衷地说:“你这么好心,孩子真幸运。”

二狗说:“不只是我,村里凡是开店铺的都这样对他。”

这时,服务员刚好过来端菜,她说:“这个孩子是村长的。”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老孟放下酒杯,冷冷一笑,说:“谁说山里人老实?也会拍马屁嘛。”

二狗真是傻蛋,居然没有看出老孟的冷嘲热讽,说:“别说吃碗面条,吃俺身上的肉俺都舍得。”

想想也是的,谁让人家的爸爸是村长呢?二狗毕竟还受村长的领导嘛,这么一想,我也就释然了。

“我明白了,村长在这里挂着账……行。狗老板会做生意。”老孟一副豁然明白的样子。

“肯定这样。”在座的一个朋友同意老孟的说法。

二狗没接我们的话茬,叹口气,说:“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下起大暴雨,村长进山巡视,发现刘大爷的屋子裂缝了,忙把刘大爷背出屋子。刘大爷说他的收音机还在屋里。刘大爷孤寡一人,收音机可是他宝贝。村长就放下刘大爷,刚返回屋子,轰隆一声,屋子塌了……刘大爷在屋子前跪了整整一天。”

我们几个人一下子都沉默了。

临走时,老孟不声不响甩到吧台上五张老人头。

“老板,已经算过账了,您是不是喝多了?”二狗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那个,那孩子想吃啥你就做啥……”老孟头也不回,走出了农家乐。

半个月后,接到老孟的电话,邀我一起去靠山屯。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说老孟“是个盖房子的”,有戏谑、讽刺的意味,用“俗称房地产商”表现老孟的财大气粗,这为后文刻画老孟这个人物做了铺垫。
B.小说使用先抑后扬和对比的手法,开头用不少篇幅写二狗和老孟的讨价还价,似乎两人都很小气,斤斤计较,但后来的情节发展却说明并非如此。
C.二狗介绍村长牺牲的情节,是要告诉“我”和老孟他并不是想巴结村长,让村长的儿子免费吃面是因为村长的无私和自己对村长做法的敬佩。
D.老孟听了二狗有关村长的故事后十分感动,说明老孟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人,他之前不过是想在乡下人面前显示自己作为“有钱人”的优越感。
【小题2】小说中二狗这一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小题3】结尾句“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是理解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试菜

黄丽群

⑴好几个月オ忽然从学校回家一次的老二皱眉头:“爸,怎么搞的。”老二啪一声关上冰箱门,气味已经非常不行。“家里还好吗?”

⑵“冰箱里都是什么呀,看起来都放太久了,要不要整理一下啊,妈最受不了这样子吧。”老二最后只在滤水器接杯冷水喝下,喝完,无意识抓抓脸。“真的没事吗?”他摇摇头。这对兄弟差八岁,大的宁静小的轻快,从小就凡事不像、谁知现在小的一举一动,竟和大的二十几岁时候一模一样。他看了,心里喜欢,也不免有点儿慌。

⑶“你吃过饭没有?晚上,”他犹豫着,“晚上我跟你妈出去吃饭。你不出门吧?我们会打包回来,最近和你妈两个人常出去吃饭。”“喔。”老二倒在沙发上弄他的手机。“那我也要去。我难得回来,你们居然两人世界出门吃低不邀请我,还叫我吃你们打包回来的剩菜!还是今天是你们什么纪念日?是的话我就算了。”

⑷“也不是……不是啦,不是要给你吃剩菜……不知道怎么讲,”他是真的不如道跟二怎么讲,也不知道现在跟妻怎么讲。只好一直吃吧。

⑸十年前他奔去妻的医院,把她从营养室叫出来,让地坐在走廊长椅上,“老大出事了。”他压住她肩膀,当时他以为自己拉制得非常好,几天后强押妻入浴室帮她洗澡,才发现她双胛都是冒紫血点的青指印。

⑹他多希望大儿子是个绝顶聪明七窍玲珑心的孩子。这样的话,他想,也算有个说法。可是他这老大,只是最一般每科考六十五分到七十分的男孩,温柔迟慢、在点心房里当着副手的一个最像海绵蛋糕的孩子啊。他都记得,那时有人告诉他们、说,大殓之际,父母得拿一根拐棍狠打老大的棺材。妻说,我不要,我不怪我的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他?他自杀是很不孝,连原因也不说,他真的是不要我这个妈妈了,可是我还是不怪他,我不打他。

⑺“咦,到家啦。”老二和他叽叽咕咕,午睡的妻醒了。“刚好,去洗洗澡,晚上跟我和你爸爸去试菜。”

⑻“试菜?什么东西。”

⑼“吃吃看哪里有好餐厅好饭店啊,你哥都几岁了,万一哪天忽然冒出一句说,妈我要结婚,要请几桌,我掐指一算就知道订什么地方最好。今天我们要去那个上个月才开张的五星级饭店。”

⑽“这样啊,那我去洗个澡。”他招招手,“爸,来房间一下。”

⑾他听见妻在客斤里打开电视。新闻播报声音,连续剧声音,流行歌动声音,新闻播报声音,西洋电影声音,普通话电影配音,又是新闻播报声音,新闻播报声音,新闻播报声音。

⑿老二走出房间,在母亲身旁坐下,关闭电视。

⒀“妈妈,今天晚上不出去吃饭好不好?”“不行,我订位了,你不想去没关系啊。”“不是这样,我想去,可是你要看医生,等你看好医生我们马上去。”“看什么医生,我不要。"“我已经网上挂好号,是我以前一位老师,他人很好。”“不要。”“不行,你看看你,胖这么多,衣服紧成这样,今天晚上不可以去吃了。”

⒁听见胖,妻紧紧抿嘴,不讲话,瞳子里幽幽闪烁,许久许久。“那,你晚上去买肯德基给我吃。”“好,”老二说,“给你吃肯德基,就要去看医生。”

⒂老大走后,整整一年,妻オ停止夜哭。他自己,十年来,从未在老二面前稍露悲伤,只是老二出外读研究生后,他每目必按照早中晚三餐时间打他手机。此时他才忽然意识,这个孩子每天接他三通来电,从没有一声不耐烦。

⒃那晚他拿来大黑垃圾袋,把剩菜全部丢掉。挤了一颗柠檬,加在一盆热水里、冰箱里外擦洗一遍。他关上厨房门准各洗澡睡觉的时候,冰里只有一盒葡萄,一株花椰菜,,五颗鸡蛋,以及纸桶里的两块他们没吃完的肯德基。

(有修改)

【小题1】本文是一篇小说的节选,14节中肯德基的细节因为缺少铺垫而显得突兀。请为这处细节补充合理的解释。
【小题2】第④小节和第⑦小节中“他”和妻都对老二说了外出吃饭的事。请比较“他”和妻话语背后的不同心理。
【小题3】本文从父亲的视角来叙事,把回忆和现实交织起来,这种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凤凰鸟

曾  剑

小妹卧床不起,不停咳嗽。乡村医生断定,她得了绝症。望着奄奄一息的小妹,我和茂哥都很心疼,想送她去城里的大医院,可是我们做不到。我们住在大山里,山连着山,山外还是山。乡村医生说,就问她有什么愿望,满足她最后的愿望吧。

我们问小妹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小妹说,她最想看凤凰。村子后面的山叫凤凰山,山顶被称为凤凰岭,据说偶有风凰在此歇脚,村子里有人见过,但只是传说。

小妹要看凤凰,我们不知所措,陷入因境。

小妹不是我们的亲妹,是村子里的一个小女孩,我们叫她小妹,一村子里的都叫她小妹,小妹是她的名字。

我和茂哥是这里的守线兵,还有一个兼职卫生员小戴。我说,小戴要是在就好了。茂哥说,小戴也无能为力。我们连个班的编制都够不上,叫“点”。茂哥是点长,就是负责人的意思。

我和茂哥正犯难,一只美丽的公鸡追逐一只母鸡,从我们身边飞奔而过。野鸡!我大声喊道。茂哥问我,你惊呼什么?我说,我们可以抓一只野鸡,说是凤凰,小妹才七岁,怎么能知道呢?茂哥笑了,夸我聪明。

我自作聪明地说,要公野鸡,公野鸡漂亮,有长长的翎子,更像凤凰。

我们开始捕捉公野鸡。我们进到山里,立上树杈,撑上鸟网。第一天,我们什么也没捕到。第二天,我们捕到了三只母野鸡,就是捕不到公野鸡。茂哥到底是点长,他把母野鸡的脚系在松树上,在周围布上网。清展,网子里果然有一只美艳的公野鸡。

我们把公野鸡装在蛇皮袋里,用火钳把袋子烙了几个窟窿,怕公野鸡闷死。

第二天清晨,我们把小妹用绳子拢在门板上。乡村医生和茂哥抬着小妹往凤凰岭走。羊肠小道,他们累得直淌汗,几次还差点把小妹翻下山崖。小妹竟然没有受到惊吓,她沉沉地睡着。

我跟在他们身后。公野鸡我提前喂饱了,不叫不闹,像小妹一样,静静地沉睡。

好不容易到了凤凰岭,山顶上有一方平台,茂哥和乡村医生把门板搁在平台上。有雾,远山朦胧地向远处延伸。太阳还未出来,茂哥将小妹扶起来。

茂哥让小妹闭眼,告诉她说,我们让你睁眼你再睁眼,就能看到凤凰。小妹闭了眼,茂哥向我挥手。我转身去取身后的蛇皮袋,想把公野鸡抱出来。就在这时,天突然亮开,太阳出来了,从更远的山峰照耀过来,透着淡红色的光芒。那光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密集。光之深处,绚丽的云朵积聚绽放,像一只彩色的大鸟。

“凤凰!”茂哥大声喊。乡村医生也喊起来,凤凰,凤凰,小妹,快看!

小妹睁开眼,惊叫道,凤凰,凤凰!叔叔,我看到凤凰了。

茂哥示意我们转到小妹身后,背对着她,抱起那只公野鸡,抛向空中。小妹再次发出惊叹:凤凰,又来了一只。这只是小的,是那只大凤凰的孩子公野鸡向山下飞去,我们也下了山。

黄昏时,小戴回来了,他仔细瞧着小妹。他说,小妹可能是误诊,她很可能是被一种有毒的苹侵蚀,且呼吸了有毒的氤之气,几副解毒的草药,就能让小妹好起来。

我们都以为小戴是说胡话,他毕竟只是个卫生员,而且还是兼职的。小戴说相信我吧,我这次休了23天假,只在家待了两天,其余时间都在跟一个老中医学号脉,学认中草药。

我心里暖暖的。我相信小戴,他不是一个乱骗的人。

小妹的娘走向屋角,拿起药罐子到溪沟边清洗。我们准备与小戴一起进山采如草药。小妹的娘突然说,熬过的中药渣,要被人踩,生病的人才会好。村子就这么几户人家,关系好着呢,怎么好意思把病灶带给别人。

我说,那是迷信。小妺的娘脸上便有不快。茂哥偷偷捅鼓我一下,我就不再吱声。茂哥说,也许有路过的人,总会有的。打猎的,进山采蘑菇的……

小妹的娘脸上愁云散开。

深夜里,茂哥悄悄起床穿衣。他要干什么呢?如厕不至于穿戴这么规整,我悄悄地跟着他。他往山下的村子里走,走向小妹的家。他的双脚,很有力地在小妹家门前踩过。一股中药的味道在清凉的空气里弥漫开来。

五天后,小妹的病好了,蹦蹦跳跳地跑来找我们。她手里拿着三个鸡蛋,说是她娘给我们煮的,还热乎着呢。我们不要,让她自己吃,她急得眼泪就要流出来。

天不冷不热,阳光温和而不刺眼。这天不是维护线路的日子,我们把小桌小凳搬到“点”外的坡地。茂哥吩咐我这个“秀才”教小妹识字,他在一旁记日志。

小戴的膝盖上放着一本《神农架中草药》,这次探亲,他从老家带回的。有风吹过,我们各自停下手中的活,望着小妹。小妹仰头,远眺凤凰岭,满脸甜美。她一定是想起了那只“鸟”,那只美丽的“凤凰鸟”。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小妹得了绝症无药可医起笔,给人留下悬念,以小妹病好之后满脸甜笑,回想凤凰结尾,首尾呼应,故事情节发展富有变化,吸引读者。
B.小说对朝霞绚烂宛若凤凰飞腾的描写细腻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体验;而小妹说野鸡冒充的“小凤凰”是“大凤凰”的孩子,则洋溢着童趣。
C.小说描写茂哥深夜起来悄悄踩踏中药渣这一细节,突出表现他跟小妹的娘一样迷信,也能说明他心地善良,希望换来小妹病情好转和村民健康。
D.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我们”抓公野鸡以实现小妹的愿望;后半部分侧重写小妹的病被彻底治好,前后部分的衔接点就在小戴这个人物形象上。
【小题2】请结合满足小妹愿望的经过,简要分析茂哥等守线兵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3】小说以“凤凰鸟”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忘 川
聂鑫森
国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贺望川,是个奇人,奇在记性惊人忘性也惊人,所以他有个外号:忘川。贺望川的肚腹里确实“藏”了不少书,读书博而专,《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他可以闭目诵读。你问某书某段话该如何正确评断,他会滔滔不绝地先说出自秦汉到清代名流的观点,末了才说:“敝人的见解是——”这是什么记性?简直就是一部活电脑。可他的忘性也令人匪夷所思。出门忘记带钥匙;别人问他的手机号码,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不得不问妻子和同事;有时夜里回家,他找不到路,只好问人该怎么走。妻子取笑他:“你这是什么记性?别哪一天把自己弄丢了。”
他说:“我只记我该记的事,其余的就拜托你了。”
一星期前,贺望川请一位老朋友到离家不远的一家“百鱼斋”吃中饭。这里的菜品皆与鱼有关,各道菜都可口,两人尽兴喝了一斤酒。该结账了。贺望川一摸口袋,忘记带钱夹了。友人也和他一样,出来得匆忙,除了记得带香烟、打火机,别的都没带。
贺望川对服务员说:“对不起。我让我的朋友留下做人质。这个人质可得好好侍候,他是湘楚大学的著名教授。我家离此不远,我快去快回。”
回到家里,取了钱,贺望川正要出门,忽听有人喊:“贺教授在家吗?有快递。”
妻子说:“你盼望的小谢来了。”
“谢定山小友,星期天你也没休息?”
“因为有你的快递,我知道你想先睹为快,就赶快送来了。”
“快坐下。先喝茶。”
小谢是快递公司的送货员,专送文化街这条线路。贺望川购书量大,又有各地的友人、学生寄赠书籍、资料,所以每隔几日,小谢就要上门来送货。一送就送了两年,彼此变得相当亲稔。
贺望川用剪刀剪开塑料包装袋,取出几本书来,爱不释手地翻了一遍。说:“我的学生都成气候了,‘新松恨不高千尺’,太好了。小谢,每次都辛苦你,令我铭感啊。”
“贺教授,您客气了,我干的就是这个活。说真的,能为你们这些大学者送快递,是我的荣幸。可惜家里条件差,我只读了高中,就从偏远的山区到城里来打工,可我从心里敬重你们,我爹我爷爷也是。我一回家,他们就问学者是什么样子,说了些什么话,我都一一告诉他们。”
贺望川忍不住大笑起来:“你就说,这些读书人不多一只眼睛不多一个鼻子,和大家没什么不同。”
“可他们不信,尤其是爷爷,我要他进城来看看,可他早已瘫在床上了,没法来。”
“什么时候你领我去,让他看看我——一个似僧似俗的人。”
“那会让爷爷乐翻天的。我就代爷爷先谢谢你了。”
小谢作古正经站起来,向贺望川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们正说着话,留在饭店里的友人领着服务员,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你真是个‘忘川’无疑!把我丢在饭店,也不拿钱去赎。我家住得远,要不我会领着服务员去取钱,免得又登你的门。”
贺望川这才猛醒过来,赶忙向友人谢罪,然后付款给服务员,再另加小费。
……
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月。
盛夏,炎天暑地。
来贺家送快递的,忽然换了另外一个姓马的小伙子。
贺望川很奇怪,问:“小谢呢?”
小马说:“他爷爷病重,恐怕熬不了几天了,小谢请假回老家去了,由我暂时代替他。”
“他老家在哪儿?”
“是本市管辖的株洲县朱亭镇大龙山村,坐汽车去要大半天。”
“你有小谢的手机号码吗?”
“有。”
贺望川赶快用笔把地址和手机号码记下来。
小马问:“贺教授记这些做什么?”
“我答应过小谢,要去看望他爷爷,这个事我忘不了。君子不能言而无信,我明天就去,让儿子开车送我去。”他转过脸问妻子:“你愿意去吗?”
妻子说:“有道是夫唱妇随,我也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概括地交代了贺望川令人匪夷所思的充满矛盾的记性好忘性也大的特点,为故事情节展开作了铺垫,为人物形象刻画奠定了感情基调。
B.贺望川请友人到饭店吃饭,他们竟都忘了带钱,这表面看似不合情理,但实质表现了老朋友相聚“相忘于江湖”的真性情,自有其感人、合理之处。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贺望川的一句“我只记我该记的事,其余的就拜托你了”就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学者、君子的个性特点。
D.小说主体部分的情节环环相扣,大起大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潮处故事戛然而止;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信守诺言,诚恳待人。
【小题2】小说以“记性”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结尾,贺望川夫妇要去看望快递员小谢的爷爷。这样写合理吗?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车厢里靠站台一面的窗子已经挤满各校的知青,都探出身去说笑哭泣。我走动着找我的座位号,却发现有一个精瘦的学生孤坐着,隔窗望着车站南边儿的空车皮。
②我的座位恰与他在一个格儿里,是斜对面儿。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里突然放出光来,邀我下棋。他起身从窗钩上取下书包,掏出棋盒,放在茶几上。塑料棋盘搁不下,就横摆了,说:“不碍事,一样下。来来来,你先走。”我笑起来,说:“你没人送吗?这么乱,下什么棋?”他一边码棋子,一边说:“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的。”
③车厢乱了起来。好多人拥进来,隔着玻璃往外招手。站台上的人都拥到车厢前,都在叫,乱成一片。车身忽地一动,人群“嗡”的一下,哭声四起。我的背被谁捅了一下,回头一看,他一手护着棋盘,说:“没你这么下棋的,走哇!”我实在没心思下棋,硬硬地说:“我不下了。这是什么时候!”他很惊愕地看着我,忽然像明白了,身子软下去,不再说话。
④恰好这时有人找他,说他妹妹刚才四处寻找他,我这才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王一生。
⑤一路下来和王一生谈话多起来。谈家世说到吃,我说:“人吃饭,不但是肚子的需要,也是一种精神需要。不知道下一顿在什么地方,人就特别想吃,而且,饿得快。”他说:“你家道尚好的时候,有这种精神压力吗?恐怕没有什么精神需求吧?有,也只不过是想好上再好,那是馋。馋是你们这些人的特点。”我承认他说得有些道理,不禁问他:“你总在说你们,可你是什么人?”他迅速看向其他地方,只是不看我,说:“我当然不同了。我对吃要求得比较实在。唉,不说这些了,你真的不喜欢下棋?何以解忧?唯有象棋。”我瞧着他说:“你有什么忧?”他仍然不看我:“忧这玩意儿,是他妈文人的佐料儿。我们这种人,没有什么忧,顶多有些不痛快。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⑥我看他对吃感兴趣,就注意他吃的时候。听见前面大家拿吃的时铝盒的碰撞声,他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拿到饭后,马上就吃,吃得很快,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吃完以后,他把一双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充满,先用嘴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
⑦我给王一生讲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巴尔扎克的《邦斯舅舅》,他给我讲捡破烂儿的老人送他棋谱的事:“这是本异书,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手抄,边边角角儿,补了又补。上面写的东西,不像是说象棋,好像是说另外的什么事儿。我第二天又去找老头儿,说我看不懂,他哈哈一笑,说他先给我说一段儿,提个醒儿。他一开说,把我吓了一跳。原来开宗明义,是讲男女的事儿,我说这是四旧。老头儿叹了口气,说咱们中国道家讲阴阳,这开篇是借男女讲阴阳之气。阴阳之气相游相交,初不可太盛,太盛则折。老头儿说我的毛病是太盛。又说,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是道,也就是棋运之大不可变,你想变,就不是象棋,输不用说了,连棋边儿都沾不上。”
⑧王一生告诉我,老头儿自感自己日子不多了,无儿无女,就把棋谱传给他。他问捡破烂儿的老人:“老人家,你棋道这么好,怎么干这种营生呢?”老头儿叹了一口气,说这棋是祖上传下来的,但有训——为棋不为生,为棋是养性,生会坏性,所以生不可太盛。又说他从小没学过什么谋生本事,现在想来,倒是训坏了他。
⑨我似乎听明白了一些棋道,就又问那本棋谱。王一生很沮丧地说:“我每天带在身上,反复地看。后来你知道,我撕大字报被造反团捉住,书就被他们搜了去,说是四旧,给毁了,而且是当着我的面儿毁的。好在书已在我脑子里,不怕他们。”我就又和王一生感叹了许久。
(选自阿城《棋王》,有删改)
文中王一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