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鸽子 谢志强
一晃七日。我们准备了“头七”——早晨去墓园祭祀,但家里也要做个仪式。头一天,妻子筹办了一桌祭“头七”的斋饭,她时不时地追忆该怎么摆放,后悔没有上心将母亲言传身教的细节保留下来。她只有摸索着摆放。 
天蒙蒙亮,我醒来,半边床已空了。我听到客厅的脚步声。我喊她。妻子以为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她进来首先拉开窗帘,阳光一下子涌进来,豁亮刺眼,像舞台拉开了帷幕,打亮了灯光。 
妻子开始叠被子。我说你别急着整理,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你母亲。
还是傍晚下班,我走到我们居住的楼前,岳母在楼下散步,她竟然放弃了拐杖。岳母看见我,似乎特意等候着我下班归来。我走到她的面前,停住。我说:我说过你能够下楼走一走嘛。她在我面前五六米的幅度内,走了两个来回,然后说:我走得好不好?
我对岳母说:你走得这么好,但是,在最佳状态的时候,要节省力气,那么就能细水长流了。现在,我们上楼了。梦里,岳母说:我走累了。我说:我来背你上去。
我在床上做出背负的样子,好像我背起了岳母,做出迈上楼阶的姿势,一步一步,很稳。我超越了梦里的我和岳母,观察自己背的情况。我说:我像平常一样迈上台阶,感到越背越轻,轻得简直没有分量,我始终没有回头,进了门,我说:我们到家了。
我叙述着,我松开手。我说,那一刻,我背上飞起了一张白纸,像是一张纸被风揭走。我记得那张白纸像小船一样悠悠地飘荡,那上面没有字迹,一张纯粹的白纸。我的身后,岳母不在,没有她的身体了。我四下里寻找。
白纸轻盈地穿过了阳台的防盗栅栏,往上飞升,天空像海一样蓝,地面都是鲜绿色的。那张纸,超越了楼的高度,阳光、蓝天衬着它,就在那一瞬间,它似乎展开了翅膀,我分明听见翅膀拍击的声音,很有力。空中,本来是一张白纸,瞬间转化为一只白鸽,白鸽飞向圣归山墓园。梦里,我看见绿色的墓园,一排排静穆而醒目的墓碑,白色的鸽子,一点白融入一片绿,鸽子落在一个墓碑上,一动不动。我期待着妻子的反应,做了个叙述完毕的动作。
妻子眼里盈满泪水,说:我怎么没梦见,这么多天,不进我的梦,倒给你托梦。 
我说:你看看,你看看,你嫉妒我的梦了吧?可能体谅你这几年的精心照料,那不是一般的家人可以承受的琐碎,相比之下,我闲来无事,甩手先生,所以走进我的梦,是提醒一下我吧,也是发挥我擅长做梦的能耐,用人用的就是一技之长嘛。 
妻子像是受了委屈:不管怎样,也应该走进我的梦里呀。我说:你也许遗忘了,你没有忆梦的习惯,做了梦,醒来一动,梦就消失了,像胶卷曝光,梦相当娇气,好了好了,准备出发。
儿子已经等候在墓园的大门口。他乘了高铁赶回来。我们径直到了岳母的墓前,墓是双穴墓,另一半墓穴是空的,是我未曾见过的岳父的墓穴。梦中的墓模仿了现实的墓。我俯身细观墓碑,想寻觅鸽子栖过的痕迹——仍然没脱开梦。还不甘心,试图在现实里寻觅梦的证据。
妻子摆出了点心、果脯、苹果、香烛。橄榄、酸梅都是岳母常含的果脯。记得我妻子给她削一片苹果,在温水里浸泡过,然后让她含上。过一会儿,她原封不动地吐出来。有一天,岳母提醒道:能咬动的时候,要赶紧吃,现在我的牙齿不管用了。
我望着绿色中显眼的墓碑,一排一排,整整齐齐,从上到下列在整座宁静的山体上,宏伟壮观。我期望看见那一只白鸽。蓝天辽阔,有羽毛般的淡云。妻子说:过来,拜一拜。妈,你有什么想法,也给我托个梦,我真想看见你。
于是,我脑海里飞起一本童话。那还是我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从一位上海知青那里借的禁书,不敢带回家,我就用一张报纸包住,挖了个小土坑,把书埋在屋前不远的柴垛下边。
半夜,雷声惊醒了我,像天崩地裂,还有利剑一般的闪电。接着是暴雨。满世界净是雨声。我以为这是老天爷发现了我的秘密,采取这种方式惩罚我阻止我进入童话世界。我想像书里的人物仓惶逃出,却无处避雨。第二天早晨,天空像水洗过一样明净、晴朗,似乎昨夜未曾下过暴雨。雨水浸透的书,软塌塌、黏糊糊,像一块浸湿的土坯,正在回归泥土。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看到妻子伤心,“我”向妻子解释了岳母入梦的缘由,检讨了自己“闲来无事,甩手先生”的行为,这表明“我”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
B.到了墓地,“我”俯身细观墓碑,想寻觅鸽子栖过的痕迹,试图在现实里找到梦的证据,说明我对梦境存有怀疑,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
C.“能咬动的时候,要赶紧吃,现在我的牙齿不管用了”,岳母这句提醒的话既表明了岳母对自己现在状况的无奈,也表现了她对子孙辈的关心。
D.小说很注意营造意境,如开篇祭头七、墓地场景、天气描写,与记叙的内容一致,都充满了灰暗、悲戚的色调,使文章充满了画面感。
E.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现实隐喻的探索精神,引导我们品评人物的经历与心灵,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确是意蕴独特的作品。
【小题2】小说花费了大量笔墨来写梦境,这样的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在刻画妻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8 02:30: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路遗

刘怀远

黄连婶平日不出门,但一出门,准是去借钱。本村几乎都借遍了,不好再向谁开口。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坚决地说:“不要,以前借的还没还上呢,已经拖累你们不少了。”

黄连婶出了村,在路上走,后面有自行车的声音,骑车人和黄连婶说话:“又要去王权村啊?”

黄连婶出了村,苍白的脸红了红,朝那人点点头。王权村是黄连婶娘家的村,娘家哥多。不过,去娘家多了,嫂子们也没好脸色。但毕竟是自己娘家,比借别人的心里踏实。

骑自行车的人叫玉亮,下了车跟黄连婶说:“我带您一段路吧。”

黄连婶说:“算了吧,你自己骑还这么大动静,哗啦哗啦直响。”

玉亮看看自己的破自行车,嘿嘿地笑,手往怀里掏,说:“婶,我这里有几十块钱,您先拿去用吧。”

黄连婶忙拦着说:“你帮我的还少吗?我自己命苦,不能总拖累你们。”

“婶,我知道您性格倔强,可我是外人吗?自家的远房侄子!这几年,黄连叔有病,您也够操心的了。”

黄连婶说:“你惦记着婶,婶感激不尽,你家也不宽裕,我现在日子还能挺过去。”

“好吧!”玉亮知道拗不过她,就说,“那我先走了。”

玉亮骑上哗啦哗啦直响的自行车,骑得很慢,比黄连婶走得快不了多少。拐过一个弯,玉亮不见了。

黄连婶走过拐弯处,见路中央有一沓钞票。

黄连婶捡起来,数了数,不到100元钱。天呐,是谁这么马虎,这些钱足可以买七八袋化肥,足可以给黄连买一个月的中药,足可以当在县中学读书的女儿两个月的生活费啊……

她往前后看,见不到一个人影。

丢钱也太马虎了,玉亮也马虎,他在前面,愣没看到。黄连婶站在那里等了好一阵子,也没见有人来找。她摇摇头,把钱装进衣兜,心想,会和找钱的人碰上的,就继续往前走。

迎面开来一辆农用三轮车,在黄连婶面前停下来,开车的是屠户柳三。

“嫂,你要去哪里啊?”

“我去走个亲戚。”

“哦,俺哥一个人在家呢?”

“咋,你还怕他跑了?”

柳三笑了,黄连终年躺在床上搂着药罐子,既不会跑,也不会怕谁偷。

柳三说:“嫂,咱一起回家吧,有啥困难我帮你解决。”

黄连婶说:“你也没印票子的机器,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的,天天杀猪再赶集卖肉,生意做得也挺辛苦的。”

柳三说:“嫂啊,你不要困难到揭不开锅了,不会又回娘家的。好,你去吧。”柳三挠挠头,朝农用车上看看说:“我东西丢在集上了,得赶快回去拿。”说完,农用车冒了一溜黑烟,掉转车头跑远了。

黄连婶笑着摇摇头,心里说:“慌张鬼,掉转车头往回走也不带我一段路!”

走出不远,黄连婶再次财运高照,又捡到一沓钱。拿在手上,油渍渍的,上面还沾有一星暗红的肉渣。

回到村,黄连婶找到玉亮和柳三。不想二人矢口否认,都说没有丢钱。

黄连婶说:“你们不是丢,是故意放在路上让我捡。”

俩人都说:“俺俩是傻蛋啊?脑子有病啊?要是被别人捡去了咋办?”

黄连婶的泪就要落下来了,说:“只要说钱是你们的,算我借的行了吧?”

不管她怎么说,两人都是不承认,异口同声地说:“钱是你捡的,找不到失主就是你的。”

黄连婶很无奈,两沓皱巴巴的钱像两块刚出炉的烤山芋,烫手。

思来想去,黄连婶最后把钱交给了村主任,让他给广播一下,找寻失主。

大喇叭里还没有广播,人们都知道了黄连婶捡钱上交的事。第二天午后,玉亮和柳三找了来,说:“既然您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

黄连婶叹一声:“我只有用这个法子,才会比你们出来成人。走,一起去村委会领回。”

到了村委会,柳主任脸色酣红地躺在椅子上打盹。听黄连婶说完,柳主任打着酒嗝说:“你们都值得表扬,一边是慷慨助人,一边是拾金不昧。”

黄连婶说:“场面话就不用说了,快把钱退给他俩吧。”

柳主任不吭声,脸却更红了,反手把墙上的日历撕下一张,裁成两张寸宽的,把烟丝倒在印有“1989年”的一半上,用手一扭一转,就成了一只大炮烟。点燃深吸几口,让自己隐藏在烟雾中才说:“上面总来人,村委会也没啥收入,今天李乡长领几个人又来了,你捡的钱真是雪中送炭啊,我用这钱还了饭店的招待费还不够呢。”

三个人一下僵在那儿,瞪出的眼白如晒在河滩上的鱼。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段描写黄连婶在本村借钱几乎借遍了,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表示坚决不要,这表现了黄连婶的虚荣、爱面子。
B.小说两次描写玉亮所骑自行车的响声,从侧面表现了玉亮的家庭也不宽裕;柳三借口东西丢在了集上原路返回,并把钱丢在路上让黄连婶捡,表现了柳三头脑灵活的特点。
C.“既然您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玉亮和柳三的话表现了他们对黄连婶的帮助并非真心。
D.柳主任收到黄连婶送来的“路遗”后没有广播的根本原因,是村委会没啥收入,上面的领导又经常来吃饭。
【小题2】作品的叙事方式是怎样的?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为什么以村主任用黄连婶捡到的钱支付了招待费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供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小题1】黄昏到来,边城温柔、美丽、平静,翠翠心中却凄凉、痛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A.杜鹃叫个不息,啼叫令人悲愁
B.热气蒸人,各种气味令人烦闷
C.生意人杂乱声音,使人心里烦乱
D.生活太平凡,不能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无法表达。
【小题2】在寂寞难耐之下,翠翠想离家出走,表现了怎样的心态?
【小题3】节选文字在刻画人物心理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团圆饭
江岸
王宏生在大年三十凌晨回到了黄泥湾。那时候,东方天际还未露出鱼肚白,四周一片漆黑。他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回来,引起村庄零乱的狗吠。老婆田玉花提前收到他发来的短信,悄悄地从热被窝里爬起来,给他开了门,没有惊动睡梦中的爹娘和一双儿女。
王宏生背着一个干瘪的背包,怀抱一个六七岁的女娃。女娃被紧紧地裹在他的黑呢大衣里,闭着眼睛,小嘴半开半合,犹自打着细微的鼾声。
田玉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嘴巴夸张地咧成了一个水瓢。
王宏生轻轻地“嘘”了一声,顺手关了客厅的灯。
他们家的小楼是几年前盖的,总共两层半。一、二层住人,上面半层阁楼没有装修,搬进来之后,堆放了一些杂物。田玉花早把阁楼清理过了,铺的盖的都已准备停当。两口子蹑手蹑脚地钻进了阁楼。
天蒙蒙亮的时候,田玉花慢慢从阁楼里拱出来,轻轻关上阁楼的门。她溜到一楼,发现爹已经起来,在客厅里摆弄鞭炮。田玉花这才听到了村庄各处连绵不断的鞭炮声,刚才居然一直没注意。大年三十早晨放一挂鞭炮,是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习俗。
山里人在中午吃全家团圆的年饭。吃罢早饭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饭。王家人忙年饭,却一直不得消停,老有人上门打扰。田玉花和爹娘只好停下手中的活计,应酬一番。
“宏生哥回来了吗?”
“宏生兄弟在家吗?”
“俺找俺宏生叔……”
前来打听王宏生的,全都是村里的青壮年男人。他们在家里喝杯茶,抽支烟,又纷纷落寞地走了。
这些人都是王宏生近年带到城里打工的老邻旧居。他到城里工地打工,学会了粉刷的手艺,后来就带出一个工程队,承包楼房内粉和外粉的活计。进了腊月,活儿干完了,王宏生让他们先回一步,拍着胸脯儿承诺,过年前兑现工钱。这几天,他们天天都过来看一看,问一问。马上要过年了,可宏生怎么还没影儿呢?
每送走一位来客,田玉花总是快速躲进厨房。也不知是被油烟熏着了还是被寒风呛着了,她的眼角总往外涌泪花。她不忍看爹娘脸上焦虑的神色,不忍听两个孩子扒在门框上翘望爸爸时发出的叹息声,总是赶紧揉揉眼睛,去锅灶上忙碌。
中午十一点左右,村庄里又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放过鞭炮之后,家家户户就要开年饭了。
“哈哈哈,钱到账了,终于到账了!”王宏生旋风般从阁楼上冲下来。在他的身后,随即响起脆生生的哭喊声:“我要爸爸!我要妈妈!我要回家!……”王宏生的笑声和孩子的哭喊声回荡在隆隆的鞭炮声中。
爹娘显然吓傻了,两个孩子却狂喜地冲他跑过来。
王宏生顾不得和爹娘解释,更顾不得和儿女亲热,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
“双喜,赶紧过来!”
“栓柱,到我家来一趟!”
“冬生,我在家等你……”
大家纷纷赶到,将王家的客厅挤得水泄不通。王宏生拿出一张银行卡,喜滋滋地说:“我刚刚收到银行提示短信,咱们的工钱到账了!你们一起去镇上银行,把各自的工钱转走!”
一个年轻人双手接过银行卡,欢天喜地地说:“走啊,到镇上转钱去啊。”一群人跟着他,走出了王家大院。年轻人扭回头说:“宏生哥,中午和大伯少喝点酒,晚上到我家,咱哥儿几个一起喝。”
大家都走了,王家大院一下子安静下来。
爹放鞭炮的时候,娘从阁楼上抱下来一个啼哭的女娃。
“这个女娃是谁?”爹狐疑地问。
“她是我们老板的女儿,叫甜甜。”王宏生说着,从娘怀里接过女娃,哄着女娃说,“甜甜乖,甜甜不哭,甜甜是叔叔家的小客人,咱们一起过年好不好?叔叔马上给你爸爸打电话,咱们吃完年饭,爸爸妈妈就会来接甜甜了。”
王宏生打通电话,让甜甜和爸爸妈妈说了几句话,甜甜才不哭了。
田玉花麻利得像一阵风,把早就准备好的年饭端上了饭桌。
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开始吃一年一度团圆的年饭。王宏生刚端起酒杯,忽然听到呜哇呜哇的警笛声在村口响起,他的手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酒洒到了桌子上。
(选自《短篇小说》2016年第10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王宏生在大年三十凌晨“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回来”,并且悄悄地进门,“没有惊动睡梦中的爹娘和一双儿女”,可见他对家人的牵挂和体谅。
B.年关回家的王宏生怀里抱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媳妇田玉花虽然对此感到惊讶,但她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并不过多追问。
C.吃团圆饭时听到警笛声响起,王宏生的手“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这一细节说明王宏生早就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他知法犯法。
D.文章题目虽为“团圆饭”,但王宏生一家并没有吃上团圆饭,其实作者已经在前文为这样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联系上下文做简要分析。
【小题3】读完本文的故事,你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4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玉米
刘国芳
老头是市长的父亲,但在花园小区,没有一个人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花园小区的住户,都是有身份或者说有钱的人,只有老头和他们格格不入。老头穿一身青布褂子,两只裤脚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穿一双解放鞋。老头住进来好几天了,保安仍不认识他。有时候见老头从外面进来,保安总要大声说:“你进来做什么?”
老头说:“我住这里。”
保安说:“你住这里?”
老头说:“A区B栋303。”
保安不相信老头住这里,但老头说的那么具体,保安只好挥挥手,让老头进去。小区里很多人看见老头进去,他们的脸色很不好看,等老头走远了,都说:“我们这儿怎么会住进这样一个乡下老头呢?”
老头不管别人说什么,进进出出自在得很。有时候,他会笑一笑,看着小区里的住户或者说看着那些邻居打招呼。但老头自作多情,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理睬他。老头也不恼,只笑着跟自己说:“这城里人脸上怎么都像打了石膏一样?”
这后来的一天,老头闲不住了,老头自告奋勇在小区里扫地。小区本来请了清洁工,但那人懒,一天只在早上扫一次,其余时间便见不到他的人。那时候正是秋天,满地落叶,老头就拿一把扫把,提一只撮箕,扫地上的落叶。小区的人见老人满小区扫地,忽然就明白了,他们说:“原来这老头是扫地的。”
小区有一个角落,大概有两三亩大。这儿也栽了草,但因为偏僻,没人精心管理,草长得稀稀拉拉。有一天,老头在这儿侍弄起来。开始,小区的人不知老头做什么,以为老头在栽草。过了几天,看见老头把地全翻了,才知道老头要栽东西。保安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保安有一天拿着警棍走过来了,他们凶着老头说:“你在这儿做什么?”
老头说:“看这块地闲着,想种些庄稼。”
保安就“咦”一声,大声凶着说:“你以为这儿是你乡下呀?”
老头说:“这地闲着不是浪费吗,种些庄稼多好。”
几个保安不再跟老头啰唆了,推走他,一直往小区外面推。保安仍没把这个老头当小区里的人,所以往外推他。老头看着要把自己推出小区了,便大声凶着保安说:“你推我去哪儿嘛?老子住这里呢。”
保安这才住手。
老头后来继续挖着那块地,保安也时常过来干涉,但并不奏效。老头倔得很,把他赶走了,他过了一会又来了。小区的人后来都知道老头要在那儿种庄稼,他们看着老头,总摇头,还说:“典型的一个农民,走哪儿都忘不了种地。”老头随人家怎么说,把地挖好了,竟种上了玉米。老头应该是种田的好手,几个月过去,那块地的玉米竟青青翠翠好看得很。小区的人大多没见过玉米,有时候,他们会走过来,很有兴趣地欣赏着。
这天深夜,有一个贼翻墙进来,然后潜进一户人家想偷东西。正要偷时,被发现了。贼跳窗跑了出去,然后往玉米地里跑。刚好保安往玉米地边走过,保安当即把蹿进玉米地的贼捉住了。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个乡下人,保安打了他两警棍,然后让人去喊老头来。看见老头来了后,保安说:“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一个乡下人,他是不是和你一起的?”
老头很生气,老头说:“他和你是一起的差不多。”
保安说:“我现在才知道你为什么要在这儿栽玉米,原来是为了你们偷东西好藏身。”
另一个保安甚至用警棍指着老头说:“你们肯定是一伙的,一伙乡下人合伙在城里偷东西。”
老头暴怒起来,老头说:“你他妈的才是贼!”一个保安举着警棍打过来,还说:“看你一副贼相,还嘴硬。”
这句话极大地伤害了老头,老头半晌说不出话来。后来老头说话了,老头说:“我是贼相,好,我让你们知道我是不是贼相。”老头说着,从身上拿出手机来。十分小巧的手机,很精致。老头迅速拨了个号,然后说:“你过来一下。”
毫无疑问,老头给他当市长的儿子打了一个电话。
大概十几分钟后,市长就坐着车来了,市长一见老头就喊道:“爸,出什么事了?”门口围满了人,有人认得市长,这人叫了起来:“这不是李市长吗?”
一伙人鸦雀无声。
不一会,物业经理和开发商都来了。开发商一个劲地道歉,还跟老头说:“我们立即把那几个保安辞了。”
老头说:“那倒不必,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一副贼相。”
这事过后,老头还是原来那个老头,老头每天拿着扫把撮箕出来扫地。见了人,仍然笑一笑。小区的人现在都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见老头笑,也忙不迭地回一个笑。
老头的玉米地还在,老头真是侍弄庄稼的能手。那片地,后来真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玉米。把这些玉米收了后,老头竟一户一户地去敲人家的门。门开了,老头递过去几个玉米,然后说:“我栽的玉米,你们尝尝吧。”
小区所有的人都高兴地接过老头送来的玉米,在老头走开后,有人说道:“难怪老头的儿子会当市长,原来老头人这么好。”
(选自2014年第16期《小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老头面对保安的污蔑,迫不得已只能把当市长的儿子叫来,这是对自身尊严的维护,采取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
B.小说善于在对比中彰显人性,通过对比,不仅将人物的趋炎附势、以貌取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暗含对这些人以貌取人、善于见风使舵的讽刺与批评。
C.小区的住户对笑着主动打招呼的老头,起初“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理睬他”,后来“见老头笑,也忙不迭地回一个笑”,可见只要以诚相待,必能温暖人心。
D.小说娓娓道来,在舒缓平稳的故事叙述中展现人性百态,制造矛盾冲突,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强烈不满。
【小题2】小说中老头的性格鲜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故事简单,但意蕴丰富,作者以犀利冷峻的文笔解剖人性,拷问人生,请从小说主题的角度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夏天的阅读

美伯纳德·马拉默德

乔治·斯塔约诺维奇是一名街坊里的小伙子。他16岁的时候因为缺乏耐性,一时冲动退了学。今年夏天是找工作的困难季节,他找不到事情可做,结果整天把大部分光阴都消磨在街头和家里。

有时候他大白天也出去散步,但是大多数时候他要等炎热的太阳西沉后才上街。他没什么既定的目标,只是到处溜达,穿过一个个街口,来到一座灯光幽暗的小公园内。他在一把椅子上坐下来,望着铁栏内枝叶繁茂的大树和盛开的鲜花,思索着如何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好些。直到午夜,他才起身,拖沓着脚步回到闷热冷清的家里。

一次乔治散步时碰见很晚才下班回家的卡坦扎拉先生。卡坦扎拉先生在IRT车站的售票处上班,住在距乔治家一个街口的一家鞋铺楼上。晚上,天气闷热时,他就穿条裤衩,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借着鞋匠窗户内透出来的灯光看《纽约时报》。

卡坦扎拉先生回家时常常喝得醉醺醺的,但醉态总是安详的。乔治喜欢卡坦扎拉先生,因为他小时候卡坦扎拉先生曾给过他零钱去买柠檬冰棍。卡坦扎拉先生与大多数邻居迥然不同,他见到你时,不时会问你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每当他那病恹恹的胖老婆趴在窗户上朝外张望时,他就肯定在读报。

“你这个夏天干些什么啦,乔治?”卡坦扎拉先生问道,“我见你每晚都在溜达。”

“现在还没什么可干,我在等工作。”接着乔治又说,“我在家里看书,提高修养。”

卡坦扎拉先生对此饶有兴趣,他用一块红手绢擦了一下脸。“看些什么书?”

乔治犹豫了一会,然后说:“我到图书馆开列了一张书目单,准备今年夏天读完。”

“一共有多少书?”

“我没数过,也就是那么一百来本吧。”

卡坦扎拉先生吹了一声口哨。

“我琢磨着,如果我读完它们,”乔治诚恳地说,“对我的教养会有很大好处。我不是指高中时他们教的那种教养,我想知道各种各样的事情。”

此后的一天傍晚,隔街的那位鞋匠叫住乔治,说他是个好孩子。乔治猜想一定是卡坦扎拉先生把有关他正在读很多书的事情告诉鞋匠了。从鞋匠那里可以看出,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街坊。虽然没人跟他直接打招呼,但是他看见好些人朝他温和地微笑。他对这片居民区感到了一点快慰,增加了一点好感,尽管他从来就没想过在这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连在离家很远的咖啡店工作的姐姐索菲也都知道他读书的事了。索菲对他更和蔼了,她用种种方式表示出为他感到骄傲。

夏天在一天一天过去,乔治每日清扫房间,作为对索菲的回报。修长憔悴、收入微薄的索菲每星期给他一块钱,尽管仍旧不够开销,但比以前只有两三角钱强多了。他把钱花在香烟上,买一罐啤酒或是一张电影票。偶尔他会到书报摊买一本折价书,他喜欢在房间里摆上几排书,虽然从来不读。晚上是最令人愉快的时光,当他从坐在自己店铺前的店主们面前走过时,虽然没跟他们说什么,他们也没跟他说什么,但他可以感觉到四处都是赞许的目光。有那么几个晚上,他的感觉是如此的好,禁不住整夜在公园内蹦蹦跳跳。他在居民区内悠然漫步,然后回家,脱衣上床,安然入梦。

在这几个星期当中,他只跟卡坦扎拉先生谈过一次话。那个售票员没谈及书,也没问什么,可是乔治对这种缄默感到很不自在。乔治打定主意在读过几本平装书前,不与卡坦扎拉先生说话。但是当他开始阅读时,他又顿感索然无味,不再想读啦。因此,一天的大部分时光,乔治拧开收音机,听厌了说话声,转而听音乐。他把房间收拾得十分整洁,即使有一天忘了打扫卫生,索菲也无话可说。

不过总的说来还算不坏。不管白天多糟,到了晚上散步时他便可以打起精神。一天晚上乔治看见卡坦扎拉先生在街上朝他走过来。乔治刚想转身避开,但是卡坦扎拉先生赫然在他的身旁站住了,浑身散发出啤酒的味道。他的目光在投向乔治时,显得黯淡忧郁。

“你那些书读得怎么样了?”卡坦扎拉先生问道。他试图站稳,但还是晃了一下。

“还好,我觉得。”乔治说着,感到热血涌上脸颊。

卡坦扎拉先生的脑袋虽然有点摇晃,但眼睛沉稳。

“乔治,”他说,“告诉我其中一本的书名。谁知道呢,也许那是本好书,我也想看看。”

乔治无法回答,闭上了眼睛。当他睁开眼睛时,卡坦扎拉先生已经不无遗憾地走开了。他听见他临走时丢下的一句话:“别学我,乔治。”

第二天晚上他不敢离开家门。整整一星期,除了没人时偷偷溜进厨房外,他整天都闭门不出。一天晚上,他再也无法忍受炎热的折磨,在凌晨一点钟孤身窜上大街。他希望人不知鬼不觉地钻进公园,但是各个街口都躺着人,倦怠不堪,等待着微风。乔治垂下眼皮,畏畏缩缩地从他们旁边走过,但是不一会,他就发现他们对他仍旧非常友好。他猜想卡坦扎拉先生并没有跟他们说起过他,可能他第二天清早从醉梦中醒来后,把见到他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乔治感到信心又缓缓地回归到他身上。

那天晚上,街角上的一个男人问他是否真的读了很多书。乔治承认说是的。那人说像他这样年纪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是啊。”乔治回答说。他真希望谁也别再提起书的事。过了一两天,乔活又碰上了卡坦扎拉先生,他并没有提到书。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16岁男孩因为撒谎而在外在压力和过度的期望中经受内心折磨,他的试图生存和救赎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理解。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听乔治说自己要读一百来本书,卡坦扎拉先生吹了一声口哨,这说明他不相信乔治会读这么多书。
C.得到姐姐索菲给的更多的零花钱,乔治感激姐姐辛苦工作养家,每天主动把家里收拾得十分整洁,以减轻姐姐的负担。
D.乔治对卡坦扎拉先生敬畏不已,而他所倚重的人又是那样崇拜图书馆的书籍,这是导致乔治撒谎的全部根源。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乔治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3】你认为乔治会兑现读一百本书的诺言吗?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