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卖猪 路遥
六婶子的命真苦。一辈子无儿无女不说,到老来,老头子偏得了心脏病,不能出山劳动挣工分了。队上虽说给了“五保”待遇,吃粮不用太发愁了,但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还得自己筹办。而钱又从哪来呢?
好在她还喂个猪娃娃,她娇贵这个小东西。那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开销,都指望着这只猪娃呢。这位无儿无女的老婆婆,对任家畜都有一种温厚的爱。对这个小牲灵就更不用说了。她不论刮风不审下雨,每天都和一群娃娃相跟着出山去寻猪草。她不像其他人家那样把寻回的猪草随便撂到猪圈里让狸吃,而是把那些蒲公英呀,苍耳呀,肥娃娃草呀,在小河里翻来覆去洗得干干净净,切碎,煮熟,恨不得再拌上点调料,才给猪喂哩。   
麦收以后,她那害心脏病的老头子挖药材卖了几个钱,就催促她把这猪娃卖了,把这些钱再添上,买个大些的——这样赶过春节,就能出息一个像样的肥猪了。
一打早,六婶子就给猪娃娃特意做了一盆子好食吃了,还用那把自己梳头的破木梳给猪娃统身梳洗了一遍,像对这将要出嫁的女儿那般,又唠唠叨叨地说了许多话,才吆着猪上路了。
她的猪乖顺着啦,不用拴绳,她走哪里,猪就跟到哪里,有时这小东西走快了,还站下等她哩。这个黑胖胖的小东西可亲着哪!它在她脚边跑前跑后,还不时用它那小脑袋摩蹭一下她的腿。
就在这时,公路对面的玉米地里突然冒出来一口黑胖胖的大肥猪,哼哧哼哧地喘着气,一摇三摆走过来,在“小黑子”身上嗅了嗅,也卧下了。
多大一口肥猪呀!毛秤足有二百多斤。老婆婆很奇怪,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官路旁,哪来的这么只大肥猪呢?   
当她细这口大肥猪的时候,才发现猪背上剃去了一片毛,上面隐隐约约盖着个公章。啊,原来这是公家收购的猪呀!
她想了想,决定把这猪和她的“小黑子”一起吆到城里,然后再查问收猪的部门,把公家的猪送给公家。她做这事就像拾到邻家的东西送邻家一样自然。
她正要赶着猪起身的时候,前面突然飞过来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在她面前猛然地停住了,车上跳下来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这人穿一身干净的制服,头上却包个羊肚子毛巾,既不像个干部,也不像个农民。来人很快撑起车子,过来用手在那肥猪的背上提揣了两下,笑嘻嘻地问:
“老人家,这猪你卖多少钱?我出八十块,怎样?”
“你看你这人!明晃晃长两只眼睛,就看不见猪背上盖着官印吗?”六婶子温厚地笑了笑,说。
“噢?你已经卖给县公司了?卖了多少钱?”
“呀,你看你这人!这猪不是我的!”
“你拾的?”那人眼里闪闪发光,“你老人家财运亨通!”说着,他便从怀里往外掏钱。
“哎哟!你太小看人!你到张家坪村子里打问去,看张六的老婆一辈子做过亏心事没?咱一辈子穷是穷,可穷得钢蹦硬正!咱怎能拿公家公西给自己换钱哩?”
那人听了六婶子的一番话,哈哈大笑了:“这事不要你担名誉!你卖给我,我吆到山后就杀了卖呀!没有谁能知道哩。你送给公家,顶多两句表扬话。”
“不!咱好好的老百姓,怎能做亏公家的事呢,你赶紧走吧……”
那人腮帮子一歪,很凶地瞪了六婶子一眼,说:“这猪是我拾的!我吆上走了!”就要动手捆猪。
六婶子急得直往官路两头瞧,她盼望赶快来个人,好把这个凶煞制服住。青天白日抢猪哩,而今的世事乱成这样子了!
正好!从县城方向来了两个骑自行车的人。那个正在动手捆猪腿的凶煞慌忙蹬上车就跑了。
等那两个人走近了,六婶子赶忙叫往了他们,结结巴巴诉说了刚才发生的事。
那两个人几乎同时在自己的大腿上拍了一巴掌,其中一个叫道:“实在是巧!”
原来,这两个人是县副食公司的收购员,这头猪也正是他俩丢的。他们就是寻猪来的。
两个“公家人”对六婶子说了许多“表扬话”,然后就把猪吆起身了。
现在,六婶子和她的猪娃娃又上路了。盛夏的原野,覆盖着浓重的绿色。糜谷正在抽穗,玉米已经吐出红樱。明丽的阳光照耀着刚翻过的麦田,一片深黄。大地呀,多么的单纯,而多么丰腴!
中午偏过一点,六婶子吆着“小黑子”来到县城。很快就将猪娃娃卖掉了。
(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小说中谱写了六婶子与穿制服男人的对话,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
【小题3】请简要分析六婶子的形象特点。
【小题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过于匆忙,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1 12:3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老爹的命运
澳大利亚斯蒂尔·拉德
老爹总是说我们的松木瓦房选在了达令草地区最好的地方,但除了干旱季节的气候和老爹的那匹老母马,这里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房子建在一个山谷里,因为这样,地方办事员就不容易发现。歪歪扭扭的栅栏,从门前绕了一圈,然后从后门延伸到荒凉的山岭上,这些山岭曾经是流浪汉露宿的地方。除此之外,就只有天空、丛林、胶树、几英亩的农田了。但他看到的远不止这些,否则他不可能每天傍晚收工后就盯着那些荒林看。老爹曾背着行囊从澳大利亚这头流浪到那头,没有什么苦活没干过,而走遍澳大利亚也没让他看到比这里林木更加茂盛的地方。
在我们屋子后面,是属于政府的一大片土地,其实是一大片山区。“风景宜人的乡村,”老爹想,这时在他脑海里就有了一个伟大方案的初步轮廓!那天,天气特别热,蚊子多得吓人,吃完晚饭,老爹和戴夫来到屋外,他俩白天挖了一天土,现在老爹仰天躺着,看着星星,戴夫则趴着,头搁在胳膊上。两人都没说话,旁边一只拉货的马啃着草,在他俩周围转悠。远处山脊和孤寂的山谷传来蛙嘴夜莺的阵阵凄凉叫声。老爹说:“我一直在想屋后的那块地。如果我们可以买下那块地的话,我想一定可以赚到钱。”“是啊,如果能买到的话。”又是一阵沉默。
“当然,我打算买下它,很早就打算啦。” 戴夫抬起头,看看老爹。“你们中的四个都长大了,可以拥有土地了,就放牛而言,你们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地方吧?千亩良田加上成群的牛,一定可以赚钱。”戴夫抬起头说:“是啊,如果有牛的话。”:
“就是这样(老爹一下子来了热情,坐了起来),但是首先得买下这片地,一切就很简单了。(老爹声音低了下来)一切都要悄悄地做,不能让周边的人知道。然后,(老爹坐起来,身体向前倾)在周围围上几道金属线,把我们现在的几头牛圈进去,等到麦子熟了卖钱后,再买一两头牛,让它们繁殖。”
“但开始得有几头牛才行呢!”“看看墨菲家,开始只有两头小母牛——就是你看到的他家的现在已经很老的红色的牛。他们繁殖了一大群牛呢。安德森家也是……啊,天哪,我们的起步绝对比他们好!”
显然是受到老爹激情的感染,戴夫也坐起来了。“一旦牛成群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照看照看栅栏,清点清点牛的数量,挑出肥胖的公牛,赶到市场上去卖,每头卖个七八镑。”“是啊,我们怎么可以在这里混日子呢?”老爹身体前倾,“要知道,我真不满这种整天混日子的状态!也没关系,如果说以前是没有办法,但现在不一样啦,只需去放手做就可以啦。为何不去做呢?”他在等戴夫的回答。“好,我们明天就开始。”
12个月过去了,店主在屋子里等着见老爹。老爹不在家,每当店主来的时候,他总是设法不在家。店主等了一个小时左右,老爹也没出现。然后,当他走后,老爹就回来了,妈妈坐在沙发上,满脸愁容,“最迟下周就得付清款,”妈妈流着眼泪,“否则这块地就要卖给别人。”老爹背对着火炉站着,双手紧扣在背后,看着桌子上成群飞舞的苍蝇。戴夫来了,他一看就明白了什么情况,他已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景了。小比尔将头放在妈妈腿上,问妈妈要面包。“孩子,家里没有面包了。”她说。“妈妈,我要嘛……”
老爹走出门,戴夫也跟出去了。他们背对着谷仓蹲下来,认真研究起这块地来。
“总是这样,”老爹说,“年复一年,还是账单问题!”
“去年这时候,原以为,现在一切都变好了。”
“是,本应该可以的……现在也还可以的,只要把那块地买下来;并且,我还是认为,有了这些奶牛……”
老爹看到店主远远地来了,就赶紧走进了谷仓。
6个月后。
准备吃饭了。“买上一千英亩地,”老爹在说,“买下后……”
一个来人打断了他的话。“您是拉德先生吧?”老爹点头。“我这里有一份强制执行法令。”
老爹没听明白。地方官从他胸前口袋里掏出一份文件,开始读:
“致地方办事员威廉·詹姆斯先生:现有一份强制执行法令,兹命令你前去执行。根据强制执行规定,对本辖区住在松木瓦房的塔夫·乔瑟夫·拉德财产进行强制执行。没收其家所有有形财物,现金、有形存款以及其他财产,连同利息共计40镑10先令。”
老爹明白了。办事员拉走了全部的牛和马,老爹和我们一家靠在栅栏上,看着一匹匹马被最后一次拉出活动栏杆外。
“一切都完了。”老爹郁闷地说。
老爹再也没说过话。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情节简单却耐人寻味,三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戴夫是构思不可或缺的线索人物。
B.小说满怀悲悯之情,围绕买地,讲述老爹“生梦——追梦——梦破”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对土地的向往,揭示了现实的冷酷。
C.“老爹仰天躺着,看着星星;戴夫则趴着,头搁在胳膊上”,这里的动作描写暗示父亲更有理想,而儿子则更关注现实。
D.小比尔要面包的细节含蓄地揭示老爹一家生活的窘境,与后面父子继续研究买地的计划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老爹对家人生计的漠不关心。
E.地方官的出现将小说推向高潮,也使小说突转。“强制执行法令文件”将过去的故事和现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使小说更具张力。
【小题2】小说开头用大量笔墨描写环境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老爹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这时在他脑海里就有了一个伟大的方案的初步轮廓”,请结合文本探究这个“伟大方案”最终没能实现的原因,并联系现实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1) 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 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3) 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爷父子

肖建国

爷父子,捣蛋铺子。这是地方俗语。捣蛋,对着干,谁也不服谁。

老耿和小耿就是这样一对父子。比如,大伙儿选小耿当村支部书记,老耿首先不同意。老耿说:“这小子,没公心,不顾人,从我们一家人吃饭就看得出来。饭菜一端上,他就先动筷,专拣好的吃,狼吞虎咽。还得历练历练。”大伙儿先一愣,后哄笑,认为老耿幽默,欲擒故纵。小耿在多数人的支持下当了书记。前任书记——老耿,退下来,当了委员。

老耿是孤儿,参加过对越反击战,在丛林里出生入死,立过军功。退伍后本来安排在国营单位当一把手,但老耿倔,偏要回到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心甘情愿地做了几十年的小村官。轮到儿子从部队复员,老耿才感觉自己实实在在的老了。看着依旧破落的村子,老耿对小耿说:“留下吧,帮帮大伙儿。没有乡亲们当年的施舍,我早就饿死了,也就没有你,更不会有我们今天这个家。”

小耿准备去深圳,战友泥鳅给他介绍了一份差事,年薪六万。老板说:“表现好,再加。”

小耿看看老耿通红通红的眼,思索了良久,才点头。没想到,老耿竟然不同意他当书记。小耿气,不理老耿。吃饭也不聚一桌。端起碗,夹点菜,蹲在门口榆树下,吧唧吧唧吃得山响。

老耿没事一样,瞅空就对小耿指点这指点那。说:“学校的围墙裂了,娃们都是一群踩死蛤蟆踢死猴的主,要赶紧修修。”说:“夏季就要到了,河堤要加固,万一有个闪失,损失就大了。”说:“村东头老党员─也就是你贺大爷病了,已在床上躺了三天,你要去看看。”……

小耿烦了,反问道:“到底我是书记还是你是书记?”老耿也不示弱:“你是书记,可我是你爹。”“爹大书记大?”“书记再大,也得听爹的话。”小耿问得冲动,老耿回答得痛快。小耿无言,起身就走。

气归气,老耿的话小耿还是照着做了。学校砌围墙,他时不时都过去看看。给工人发一遍烟,说:“要保证质量。孩子的事,不能闹着玩。”工人们拍着胸脯保证,这墙要是砌不牢,提头来见。河堤加固,他第一个扛着铁锹到现场─这里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工挖土方。他一捋袖子,干。工地上一片欢腾。贺大爷病重,他率支部成员一起去探望,感动得贺大爷泪流满面。

春夏秋冬,一晃5年过去了,小耿赢得了群众极好的口碑,然而他却没有得到任何重用和提拔。先是镇里公选一名副镇长,按票数,他第一,然而公布的结果不是他。再就是县里要确定一批青年干部做接班人,德、能、勤、绩,他都是优秀,可最后确定下来的名单里依然没有他。和退伍的战友们相聚,他最寒酸。人家上了一瓶XO,他竟说这黄酒没有自家酿的好,辣辣的,没点甜味。笑得满桌子人喷饭。已是处级干部的泥鳅意味深长地拍拍他的肩说:“想当官,要会作秀。”

这话,让他嚼了又嚼。

进入六月,暴雨连绵。市里的头头亲自带队到各地巡视防洪工作。小耿眼前一亮,吩咐村里要准备好二十只木船。老耿骂他乱花钱,杞人忧天,说:“这河堤我天天都在观察,结实着呢。”小耿只是笑笑,难得一次不顶嘴,只交代村干部要让村民们进行自救演习。老耿骂:“神经病!”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天半夜,河堤决了口,洪水铺天盖地涌进村子。好在村民们都有准备,那边铜锣一响,这边村民们都收拾重要家当爬进小船。洪水来得快、大,冲倒了七八间房屋,但没有一人受伤。保住了性命的群众都说小耿有眼力,是个好干部。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小耿就成了非常时期的典型人物,受到了头头的亲自接见。

雨季过后,小耿连升三级,给县长做助理。

上任前一天,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小耿才发觉这些天来很少看到老耿。小耿心里顿时就慌慌的。他想到了老耿,老耿就出现在他的面前。赤着脚,喘着粗气,手里还提了一双被泥巴包裹了的解放鞋。这鞋是他的。

小耿的脸一阵发白,浑身起鸡皮疙瘩。父子俩对视良久,小耿慢慢地低下了头。

老耿一字一句地说:“去自首吧,河堤是你挖掘了才决口的。”

“不。”

“你不去,我去。”

老耿说着就往外走。小耿扑通跪了下来:“爹啊,你是我亲亲的爹啊。你不能把这事沤在肚子里吗?”“不能。”“那我就死在你面前。”“你死在我面前,我也要把这事说出去。否则,我就对不起把我养大的百家饭,就不是一名上过战场的军人,也就不是你的爹。”

老耿说完就往外走,任小耿将头在青石板上磕得鲜血直流。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4期,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爷父子,捣蛋铺子”这一地方俗语开篇,瞬间激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暗示了父子间的情感纠葛与观念差异。
B.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父子亲情、伦理道德、仕途升迁、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冲突中,成功地刻画了父子俩的独特形象。
C.小说采用顺叙、倒叙并用方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凸显了老耿和小耿大相径庭的人生选择、迥然不同的人格境界。
D.小说对不择手段“作秀”的某些官员进行了无情针砭,升腾出一股可感的正义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与强烈的现实意义。
【小题2】《爷父子》以小耿人生经历的前后变化为界可分为两个部分,请据此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题3】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这篇小说的特点之一,请以小说结局部分老耿与小耿的对话为例,简析老耿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教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这时,窗前走过了几个小小的黑影,这几个黑影在不远的田垄上围成一圈蹲下来,在那圈娃们中间,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星。在这一片银灰色的月夜的背景上,火星星的红色星得格外醒目。他知道娃们是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他用尽了一生在娃们的心中燃起科学和文明的火苗,但他明白,同笼罩在这偏远山村的愚味和迷信相比,那火苗是多么弱小。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成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斗顿第二定律。

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来圈形覆盖区的圈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并弹的力场来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会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把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液,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受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一个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词汇,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词汇数据库中都查不到。”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坡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太阳从山后露出一角,把一抹金晖投进仍沉睡着的山村:在仍处于阴影中的山谷草地上,露珠在闪着晶莹的光,可听到一两声怯生生的鸟鸣。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在贫穷落后的山村里,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山里娃讲授物理知识,最终间接拯救地球文明的故事。
B.小说开头部分“在那圈娃们中间,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星”,“几点红色的小火星星”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娃们内心对科学和文明的渴望。
C.小说中间部分“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这句话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走势更加关注。
D.地球与银河系中心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小题2】“宏”是刘慈欣作品的核心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宏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3】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昏里的男孩(节选)

余华

此刻,有一个名叫孙福的人正坐在秋天的中午里,守着一个堆满水果的摊位。明亮的阳光照耀着他,使他年过五十的眼睛眯了起来。他的双手搁在膝盖上,于是身体就垂在手臂上了。他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显得灰蒙蒙,就像前面的道路。这是一条宽阔的道路,从远方伸过来,经过了他的身旁以后,又伸向了远方。他在这里已经坐了三年了,在这个长途汽车经常停靠的地方,以贩卖水果为生。一辆汽车从他身旁驶了过去,卷起的尘土像是来到的黑夜一样笼罩着他,接着他和他的水果又像是黎明似的重新出现了。

他看到一个男孩站在了前面,在那一片尘土过去之后,他看到了这个男孩,黑亮的眼睛正注视着他。他看着对面的男孩,这个穿着很脏衣服的男孩,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他去看男孩的手,指甲又黑又长,指甲碰到了一只红彤彤 的苹果,他的手就举起来挥了挥,像是驱赶苍蝇一样,他说:

“走开。”

男孩缩回了自己黑乎乎的手,身体摇晃了一下后,走开了。男孩慢慢地向前走去,他的两条手臂闲荡着,他的头颅在瘦小的身体上面显得很大。

这时候有几个人向水果摊走过来,孙福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不再去看那个离去的男孩。那几个人走到孙福的对面,隔着水果问他:

“苹果怎么卖……香蕉多少钱一斤……”

孙福站了起来,拿起秤杆,为他们称苹果和香蕉,又从他们手中接过钱。然后他重新坐下来,重新将双手搁在膝盖上,接着他又看到了刚才的男孩。男孩回来了。这一次男孩没有站在孙福的对面,而是站在一旁,他黑亮的眼睛注视着孙福的苹果和香蕉。孙福也看着他,男孩看了一会儿水果后,抬起头来看孙福了,他对孙福说:

“我饿了。”

孙福看着他没有说话,男孩继续说:

“我饿了。”

孙福听到了清脆的声音,他看着这个很脏的男孩,皱着眉说:

“走开。”

男孩的身体似乎抖动了一下,孙福响亮的声音又响起:

“走开。”

男孩吓了一跳,他的身体迟疑不决地摇晃了几下,然后两条腿挪动了。孙福不再去看他,他的眼睛去注视前面的道路,他看到一辆长途客车停在了道路的另一边,车里的人站了起来。透过车窗玻璃,他看到很多肩膀挤到了一起,向着车门移动,过了一会儿,车上的人从客车的两端流了出来。这时,孙福转过脸来,他看到刚才那个男孩正在飞快地跑。他看着男孩,心想男孩为什么跑,他看到了男孩甩动的手,男孩甩动的右手里正抓着什么,正抓着一个很圆的东西,他看清楚了,男孩手里抓着的是一只苹果。于是孙福站了起来,向着男孩跑去的方向追赶。孙福喊叫了起来:

“抓小偷!抓住前面的小偷……”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男孩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逃跑,他听到了后面的喊叫,他回头望去,看到追来的孙福。他拼命向前跑,他气喘吁吁,两腿发软,他觉得自己快要跑不动了。他再次回头望去,看到挥舞着手喊叫的孙福,他知道孙福就要追上他了,于是他站住了脚,转过身来仰起脸呼哧呼哧地喘气。他喘着气看着追来的孙福,当孙福追到他面前时,他将苹果举到了嘴里,使劲地咬了一口。

追上来的孙福挥手打去,打掉了男孩手里的苹果,还打在了男孩的脸上,男孩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倒在地上的男孩双手抱住自己的头,嘴里使劲地咀嚼起来。孙福听到了他咀嚼的声音,就抓住他的衣领把他提了起来。衣领被捏紧后,男孩没法咀嚼了,他瞪圆了眼睛,嘴里的苹果在两腮鼓了出来。孙福一只手抓住他的衣领,另一只手去卡他的脖子。孙福向他喊叫:

“吐出来!吐出来!”

很多人围了上来,孙福对他们说:

“他还想吃下去!他偷了我的苹果,咬了我的苹果,他还想吃下去!”

然后孙福挥手给了男孩一巴掌,向他喊道:

“你给我吐出来!”

男孩紧闭鼓起的嘴,孙福又去卡他的脖子:

“吐出来!”

男孩的嘴张了开来,孙福看到了他嘴里已经咬碎的苹果,就让卡住他脖子的手使了使劲儿。孙福看到他的眼睛瞪圆了。有一个人对孙福说:“孙福,你看他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你会把他卡死的。”

“活该。”孙福说,“卡死了也活该。”

然后孙福松开卡住男孩的手,指着苍天说道:

“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吐出来!”

男孩开始将嘴里的苹果吐出来,一点一点地吐了出来,就像是挤牙膏似的,男孩将咬碎的苹果吐在了自己胸前的衣服上。男孩的嘴闭上后,孙福又用手将他的嘴掰开,蹲下身体往里面看了看后说:

“还有,还没有吐干净。”

于是男孩继续往外吐,吐出来的全是唾沫,唾沫里夹杂着一些苹果屑。男孩不停地吐着,吐到最后只有干巴巴的声音,连唾沫都没有了。当着围观者的面,孙福扭断了男孩右手的中指,把他绑在椅子上。

“对小偷就要这样……”

……

黄昏时分,很多人好奇地走过孙福的水果摊,好奇地听着男孩嘶嘶的摩擦似的喊叫“我是小偷”,然后缓缓的消失在黄昏里……

(有删改)

【小题1】小说首段“明亮的阳光”“宽阔的道路”等环境描写有何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小题2】根据相关情节梳理男孩的心理变化,完成表格。
时间
情节
心理
起初
男孩用脏手去触摸孙福的苹果时
(1)
接着
男孩对孙福说“我饿了”
(2)
后来
男孩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逃跑
由侥幸转为害怕
最后
(3)
(4)
 
【小题3】小说题目中“黄昏里”含义丰富,请简要分析。
【小题4】如果你有机会对故事里的孙福说几句的话,使故事的结局反转,你会怎么说?请把你的话写下来,最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